芝罘醫院普外科主任李延祥(右)給患者實施手術
芝罘醫院普外科主任李延祥(左二)查房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妍明 通訊員 張敏 煙臺報導
近日,芝罘醫院普外科在加速康復外科理念下,為多髮結腸癌患者實施了「腹腔鏡擴大左半結腸切除術」,手術順利,患者術後恢復良好。
結直腸癌是指發生在結腸或直腸的惡性腫瘤,也叫大腸癌。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的改變,結直腸癌成為我國第三高發的惡性腫瘤,且發病率逐年遞增。結直腸包括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
80%—95%的大腸癌是由腸息肉演變而來,息肉癌變需要5—10年的時間,腸鏡是檢查大腸息肉和癌變的最有效的檢查手段之一。所以,目前大部分指南建議45歲及以上人群要及時進行腸鏡檢查。尤其是有腹痛、便血、大便習慣、大便次數改變等症狀時,千萬不要諱疾忌醫。
52歲的王女士間斷腹痛5年,近2—3月持續加重,在芝罘醫院消化內科住院後行電子腸鏡檢查,結果顯示:進鏡40cm環腔生長腫物,表面充血糜爛,因腫物較大,佔腸管周徑4/5,導致腸鏡無法直接進入。之後活檢病理報告顯示:結腸腺癌。
同時芝罘醫院影像科腹部增強CT檢查又發現,除降結腸佔位病變以外,橫結腸處還有一佔位病變,不排除結腸多發腫瘤。芝罘醫院普外科主任李延祥會診後,建議王女士手術治療。
轉入普外科後,普外科主任李延祥考慮到王女士同時合併有左腎巨大囊腫、脾大等疾病,增加了手術難度;且既往還有「主動脈瓣換瓣手術」病史,長期服用抗凝藥物「華法林」,以上這些都使這例手術充滿挑戰性。
為保障手術順利,針對患者病情,李延祥組織多學科會診討論,全面仔細地評估王女士病情,制定了合理的手術方案和充分的術前準備。之後在麻醉手術科的密切配合下,李延祥帶領團隊為患者實施了「腹腔鏡擴大左半結腸切除術」。
術中,李延祥切除了患者的橫結腸及降結腸,同時清除腸繫膜及血管根部等區域淋巴結,手術順利。術後王女士恢復良好。術後病理顯示其降結腸和橫結腸均為「癌」,術中共清除淋巴結28枚,病理結果證實無淋巴結轉移。
據了解,按照腸癌相關手術規範,此類手術要求清掃淋巴結達到15枚,本例手術清掃淋巴結達到28枚,以使王女士的腸癌手術治療效果更佳。
「我真沒想到自己術後能恢復這麼快,整個就診經歷,不但很順利,而且也沒遭什麼罪,真是非常感謝芝罘醫院這些科室的醫生護士。」住在芝罘醫院普外科的王女士說。
「術後1天少量飲水,術後3天排氣,患者可以早期康復鍛鍊,下床活動,患者狀態很好,體驗感也很好。」普外科主任李延祥介紹,患者恢復迅速、良好,主要是因為腔鏡手術本身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痛苦小、併發症少等諸多優點。患者術前充分補充體能、術後早期拔除胃管及尿管,給予患者鎮痛等,在芝罘醫院外科系統目前推廣的「加速康復外科理念」之下,可以讓患者做到早下床、早進食、早出院,更快更好得痊癒。
「加速康復是以病人為中心,通過外科、麻醉、護理等多學科的合作,實現術前、術中、術後一站式的優化,讓外科手術不再那麼痛苦,運用微創技術和加速康復的手段,讓患者生存質量更高。」李延祥說。
李延祥介紹,芝罘醫院普外科開展肝膽、胃腸、甲狀腺、乳腺各種良惡性腫瘤及外周血管、腹外疝的手術和綜合治療。科室以腹腔鏡微創手術為特色,重點開展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性手術、腹腔鏡下各種腹壁疝修補術、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腹腔鏡下小腸腫瘤切除術等。
在傅傳剛教授的言傳身教下,普外科在結直腸癌的手術治療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尤其在腹腔鏡結直腸癌微創手術和疝腹腔鏡微創手術方面卓有建樹,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今後,芝罘醫院普外科將不斷拓展新技術,提升服務能力,提高專業水平,更好服務轄區患者。
【來源:大眾網煙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