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氣就「自殘」?或是小孩「情緒飢餓」了!家長要警惕

2020-07-30 尼莫媽媽日記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很多人看來,似乎壓力太大這種事只會發生在大人身上,孩子既不用賺錢養家,也不用承擔大部分的勞累家務,每天過著&34;的瀟灑生活,孩子怎麼可能會有壓力呢。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許多新聞的爆料,成年人們也不得不承認,孩子不僅有壓力,甚至有部分孩子的壓力壓根就不亞於成年人。

&34;、&34;……諸如此類關於孩子因為壓力過大而導致情緒爆發,毅然決然地結束生命離開這個世界的新聞頻頻報導,甚至在鏡頭之外,還有無數看不見的孩子因為壓力患上嚴重的精神疾病飽受折磨。這些孩子的嚴重自殘行為在為世人敲響警鐘,告示著家長們要開始重視孩子的壓力。孩子毆打自己甚至自殘自虐的行為不僅僅是一時發洩,當家長們見到孩子有傷害自己的行為傾向時就要開始警惕,這是孩子&34;的表現。

孩子一生氣就「自殘」?或是小孩「情緒飢餓」了!家長要警惕

孩子一生氣就打自己,其實是&34;

情緒飢餓,其實指的是一種心理狀態。就好比生理上的飢餓往往表現為人們的腸胃空虛,對食物的渴求有進一步加深,當人們感到飢餓的時候需要通過進食來為自己補充能量。而心理上的飢餓,即情緒飢餓,指的是人們有著例如百無聊賴、抑鬱焦慮、萎靡不振等不健康的心靈狀態卻無法擺脫,這是一種心靈上的空虛,卻難以被察覺,更別說是通過&34;來修復改良這種狀態。情緒飢餓的出現往往是由於情緒上缺少對情感的刺激,常見於一些長時間沒有得到他人的關愛跟理解的孩子,而堆積久之後,這種飢餓就會爆發。

跟大人相比,小孩反而更容易產生情緒飢餓。由於年紀還小,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家長的控制,但是這種控制造成的被動會讓孩子在被冷落時感受到加倍的寂寞和孤獨。試想一下,家長每日都讓孩子做一件事,但是某天因為其他事情忘記吩咐孩子,並且這種&34;不經過提醒是很難被意識到的,所以家長可能一直都會忘記。而對於孩子來說,之前他都習慣了被家長叮囑做這件事,一下子家長不叮囑了,孩子心裡就會開始懷疑和恐懼不安,他會開始擔心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事導致家長故意冷落自己,開始胡思亂想,陷入消極情緒中無法自拔。

孩子一生氣就「自殘」?或是小孩「情緒飢餓」了!家長要警惕

造成&34;的深層原因和家庭有關

在小說《無聲的告白》中,講述了小女孩莉迪亞的自殺。莉迪亞的媽媽總是將她自己未完成的心願寄托在莉迪亞身上,卻從來沒有關心過莉迪亞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也沒有關注過在莉迪亞安靜乖巧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情緒波動。莉迪亞的媽媽一味地將壓力施加給莉迪亞,卻從來不會關心這樣的壓力會帶給莉迪亞怎樣的影響,更不要說教會莉迪亞如何正確處理這些壓力,最後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還處於發展的階段,尤其是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更加敏感,自我調節能力較弱,容易衝動。在這個時候,孩子往往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也無法正確將內心的需求表達出來。家庭是孩子的避風港,倘若家庭氛圍不和諧,也容易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

有的時候,孩子會因為父母的冷落和不理解造成情緒飢餓,於是他們開始傷害自己來試圖引起父母的注意,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懷。有的時候,孩子在學校或者社會上受了委屈,第一個萌生的念頭便是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但是因為工作繁忙、表達有誤等種種原因,有的父母會忽略孩子這種對於家庭溫暖的需求,導致孩子情緒飢餓的表現更加嚴重。因此,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樣,給予孩子支持和理解,幫助他們擺脫情緒飢餓。

孩子一生氣就「自殘」?或是小孩「情緒飢餓」了!家長要警惕

當孩子&34;時,家長應該這樣做

1、不要對孩子的行為表現出過度緊張

當孩子出現情緒飢餓的現象時,家長千萬要冷靜下來,不能流露出緊張的情緒影響孩子。這時候的孩子內心比較脆弱,他們需要家長的安撫,但是也害怕和家長的互動。倘若這時候家長因為過度擔心流露出孩子這是&34;的想法,孩子就會愈發自責和不安,導致情緒飢餓的現象進一步惡化。有的家長可能會覺得這沒什麼,不過多關注甚至大聲呵斥來制止孩子的異常行為;有的家長可能會因為太擔心孩子,各種噓寒問暖,卻在無意間被還處於&34;的孩子一遍遍傷害。物極必反,情緒飢餓又不是絕症,家長大不必抱著極端的心態去對待,用平常心和孩子接觸即可。既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對他的關愛,也不能過度關愛以免孩子受驚。家長可以慢慢地通過語言和肢體動作讓孩子感受到善意和溫暖,最後輕輕地給予孩子肯定的微笑和擁抱,平復孩子心情。

孩子一生氣就「自殘」?或是小孩「情緒飢餓」了!家長要警惕

2、引導孩子找到正確的發洩渠道

有的孩子之所以會出現自殘行為,是因為找不到其他的發洩方式,受到的教育和理智讓他們控制自己不去傷害他人,卻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忘記了保護自己。通過一些危險的自殘行為,他們會產生身體上的痛覺,但是這種痛覺可以麻痺神經,壓制住心靈的那種空虛,所以他們錯誤地認為自殘行為對於治療情緒飢餓有效,從而變本加厲地傷害自己。

作為家長,要及時地發現孩子的異常,及時教育引導孩子尋找到正確的發洩壓力的渠道。家長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一定運動強度的親子遊戲,比如家庭運動會,讓孩子在良性競爭的環境中通過汗水釋放壓力。家長也可以帶孩子去動物園或者貓咖這些有可愛動物的地方,讓孩子接觸動物的時候學會和其他生命友善相處。放鬆的音樂和趣味的小遊戲也是不錯的選擇,佔用的時間不長,卻可以極大程度上解放心靈,帶孩子徜徉在快樂的海洋中,同時促進了親子感情。

孩子一生氣就「自殘」?或是小孩「情緒飢餓」了!家長要警惕

3、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及時溝通

有的孩子性格天生就比較內向,許多想法不會輕易和家長表達,所以更容易將壓力堆積在心裡自己默默消化。但是孩子沉默不語,他的表現上也會有所流露,並不是沉默寡言就無法看出孩子內心的想法。有的時候,孩子可能無意識會說出自己的心裡話,這時候家長要留意孩子表達的關鍵點,特別是在孩子出現異常的那段期間多加關注。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不把孩子表達出的危險想法當做兒戲,認真對待認真溝通,是家長打開孩子內心世界大門的鑰匙。

孩子一生氣就「自殘」?或是小孩「情緒飢餓」了!家長要警惕

我是尼莫媽媽日記,也是5歲寶寶的母親,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一生氣就打自己是脾氣大?其實這是「情緒飢餓」,家長要警惕
    文/麗麗育兒達人在很多父母眼中,2歲的小孩是最可怕的!有些人會疑惑,這麼小的孩子能折騰出啥花樣來,其實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僅僅是愛哇哇大哭,而且甚至生氣起來連自己都打!這種「自虐」行為讓家長發現原來寶寶的殺傷力真不是說著玩兒的。
  • 孩子一生氣就打自己,只是因為脾氣大?這是「情緒飢餓」要警惕
    那晚憂心的老父親一晚沒睡好,夜裡開始各種腦補:以後上學被人欺負,她會不會自虐?交到不好的男朋友,會不會自殘?遇到心理過不去的事,會不會抑鬱自殺?優米爸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心都在想為什麼優米會打自己?哪怕你打別人也好!他甚至告訴優米:以後誰惹你生氣了,你就去打他,但千萬不要打自己~(這什麼神邏輯?)
  • 孩子動不動就「自殘」,很可能是「情緒飢餓」,家長必須要重視了
    導讀:孩子動不動就「自殘」,很可能是「情緒飢餓」,家長必須要重視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動不動就「自殘」,很可能是「情緒飢餓」,家長必須要重視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一生氣就打自己,只是因為脾氣大?家長要小心「情緒飢餓」
    「情緒飢餓」情緒飢餓是成人和孩子都會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當人們處於心靈空虛、精神不振、生氣焦慮、百無聊賴等不健康的精神狀況,並很難擺脫,這種狀態就被稱為出現情緒飢餓,一言不合就打自己該怎麼辦呢?當孩子出現情緒飢餓,家長的處理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處理方法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管理、安全感、情緒發洩甚至是社交行為。
  • 孩子喜歡「自虐」怎麼辦?可能是「情緒飢餓」在作妖,父母要重視
    對此很多家長都表示一頭霧水。實際上,孩子有這種表現完全是有「根源」的,這跟孩子的情緒有很大關係,他們拍打自己其實正是情緒飢餓的一種具體表現。你知道什麼是「情緒飢餓」嗎?情緒飢餓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自殘、自虐,它屬於在長時間不被理解跟信任的情況下,逐漸衍生而來的。
  • 孩子一生氣就打自己,不僅僅是脾氣大,更多是「情緒飢餓」闖的禍
    文丨大寶疼小寶(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不知道大家在養育孩子的時候,是否有見過一些小孩,他們在生氣起來的時候,可能連自己都會打。就像鄰居家的小米,他的父母經常要外出辦公,動不動就是兩三天才回來一次,每次回來小米都會特別高興的黏著父母,還到處說他父母回來了,四歲不到的樣子,特別的活潑可愛。
  • 生氣就自殘的孩子,真的只是逆反心理嗎?這可能是情感饑渴在作祟
    ,再將不滿和情緒都發洩在孩子身上,這個時候孩子的內心就會剩下缺愛的委屈,嚴重的心緒還會讓他們出現抓頭、摳手臂和抓破臉等情況,但實際上嚴格地說,孩子出現這一系列問題均在於他們人格獨立的鋒芒初展。,他們就會通過哭鬧去求助父母,但父母的理解卻往往錯偏,以至於較大的情緒矛盾出現後,孩子缺愛的情緒饑渴讓他們產生自殘現象。
  • 孩子"情緒飢餓"要警惕,使用正確方式來引導,讓你與孩子更親密
    情緒對於我們來說真的是隨處可見,但是你們知道應該如何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呢,其實大人也是很難把控自己的情緒,更何況是孩子了,要是大人鬧情緒的話,其實倒是好說的,要是小孩鬧情緒的話哦,真的是會影響到我們以後的生活,尤其對於他們的成長也是一個大麻煩,要想 讓孩子不再鬧情緒,不出現"情緒飢餓",那就應該好好的引導,只有掌握這些引導,才能讓你與孩子的關係變得更加的親密!
  • 15%青少年用自殘、自傷面對情緒危機
    大部分自殘/自傷的青少年,目的並非結束生命,而是希望「痛覺轉移」,也是在發出求救訊號.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讓每位父母、教育工作者,都有能力,以生命滋養另一個生命,帶領孩子,走向海闊天空的未來。繪圖:日光路根據美國精神健康協會(MHA)的調查,近15%的青少年,會用自殘的方式處理情緒危機。
  • 家長要警惕寶寶的另類「飢餓」之一:2-3歲寶寶的語言飢餓
    ,良好地溝通交流,來自語言能力的發展,研究表明,孩子在2-3歲時,對語言的輸入需求增加,多與孩子交流溝通,能為寶寶以後的語言表達和感情溝通奠定基礎,智力發展的載體是自身語言能力的發展,孩子能夠樂於並敢於表達,會為孩子的一生帶來積極影響,因此,專家提醒家長警惕,如果寶寶在這一時期的語言刺激沒有得到滿足,那麼很容易產生語言飢餓,影響孩子以後的語言能力發展。
  • 小孩愛生氣怎麼辦?學會這四招,讓家長輕鬆搞定愛生氣的小孩
    隨著小孩漸漸長大,家長們發現,小孩也有了自己的脾氣,一點點小事情就能讓小孩生氣。小孩愛生氣,是家長最為頭疼的問題,面對愛生氣的小孩,家長總無計可施。小孩愛生氣怎麼辦?家長要學會正確應對,才能輕鬆搞定愛生氣的小孩。
  • 孩子莫名受傷?警惕兒童自殘行為,離「抑鬱傾向」僅一步之遙
    導讀:孩子莫名受傷?警惕兒童自殘行為,離「抑鬱傾向」僅一步之遙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莫名受傷?警惕兒童自殘行為,離「抑鬱傾向」僅一步之遙!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什麼當父母愈是生氣的時刻,愈不該打小孩?
    「我們以前不也都是被打大的,為什麼現在卻不能用打的方式教育小孩?」「考不好被老師打,和被父母打,為什麼對孩子的感受會不一樣?」不論你是秉持著愛之深、責之切,或是認為打是疼、罵是愛,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那就是:為人父母的,在愈是生氣的時刻,愈不該打小孩。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
  • 一生氣就亂扔東西?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家長要做好這6門功課
    小悅的母親當場被嚇到了,她怎麼也沒想到孩子竟然會拿起書本來亂扔。為什麼孩子一生氣就喜歡扔東西?(1)把負面的情緒發洩出來孩子生氣扔東西,其實就是在發洩自己內心的情緒。孩子發脾氣喜歡扔東西,是因為他還不懂得如何正確處理情緒,情緒是要發洩出來,但是行為上是需要修改的。
  • 並非只有家長才會情緒勒索,孩子也是情緒勒索高手,家長要警惕
    所以父母千萬不要以為只有大人才會情感勒索,要警惕孩子的情感勒索。家長要警惕,孩子也是情緒勒索高手現在許多獨生子女家庭裡,孩子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父母或是爺爺奶奶把孩子捧在手心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對孩子是百依百順,生怕孩子會受到一點磕磕碰碰。
  • 教育小孩也有盲區,這3個「教養盲區」會毀了小孩,家長要警惕
    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為了不讓孩子塑造一起跑線上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非常重視自己的教育方法。現在連孩子人未出生的時候,已經出現了胎教的方法。將孩子培育成人才是許多家長的共同願望,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難免會有一些家長存在著一些教育盲區。
  • 孩子總拿自己撒氣,並非脾氣大,多半是「情緒飢餓」在作祟
    據朋友說他們家的孩子除了會傷害自己之外,還總是會容易出現脾氣暴躁的情況,每次只要一有不合他心意的情況發生,他都會很容易就開始變得暴躁。不知作為父母的你是否也曾遇到過類似朋友家這樣的情況,孩子只要沒到氣不打一處來的時候就會以傷害自己的方式發洩出心中的怒火,其實孩子之所以會出現有這樣的情況,原因是在於孩子已經出現了「情緒飢餓」,而對於「情緒飢餓」這件事,家長真的有必要引起重視。
  • 家長要警惕,不會表達憤怒的孩子很容易走極端!你可以這樣做
    是否有很多家長的孩子有這樣的情況:平時孩子非常乖,也很懂事,但是只要生氣的時候就會一言不發,緊緊攥緊拳頭,咬著牙低聲發著怒吼,激烈的時候還會全身抖動!家長勸解也不會講述事情的經過,只是一個人生悶氣!,他們類似自殘的方式在表達憤怒,長期以往會極易形成暴力人格!
  • 《生氣的亞瑟》:一本探索孩子情緒真相的情緒繪本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繪本是《生氣的亞瑟》,內容有關孩子的情緒,有關孩子情緒的真相和可能引發的「災難」,透過繪本孩子或許自己就能找到和情緒和解的方法。《生氣的亞瑟》的內容是小亞瑟生氣後,家人並沒有和他講大道理,要他控制情緒,隨著亞瑟情緒的爆發,情緒的破壞力逐漸增強,對整個世界都造成的嚴重的影響。
  • 「再這樣,我就生氣了」,家長用情緒控制孩子,傷害比效果威力大
    大麟子接著說「哥哥生氣了」,害怕地跑進了媽媽的懷抱。其實安迪沒有生氣,是大麟子自己想像的生氣。在孩子不好好吃飯,各種挑食的時候,家長就會說:「你要是再挑食,媽媽就生氣了。」當孩子哭鬧著要玩具時,家長就會說:「你再不乖乖聽話,我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了。」長此以往下去的話,以後孩子聽到別人說生氣了,就會從內心感到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