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很多家長的孩子有這樣的情況:平時孩子非常乖,也很懂事,但是只要生氣的時候就會一言不發,緊緊攥緊拳頭,咬著牙低聲發著怒吼,激烈的時候還會全身抖動!家長勸解也不會講述事情的經過,只是一個人生悶氣!
這種情況的發生,是因為孩子不會表現負面情緒,他們類似自殘的方式在表達憤怒,長期以往會極易形成暴力人格!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注意!
首先我們要分析,孩子在生氣的時候一言不發,很可能是因為他覺得即使表達了也不會受到重視,他害怕表達後自己的自尊心再次受到傷害!自省一下,家長是否有過對孩子的問題總是忽略處理的情況發生?
其次,不要一直追問孩子。對孩子來說,讓他講述事情的經過和原因,可能是一件很有壓力的事情,這會給孩子帶來一種「我不能獨立解決問題」的想法。
如果孩子的肢體語言非常憤怒,要靜靜等待,等他平復下情緒後再說,人在憤怒時,本能腦和情緒腦會佔據主動,而主管理智能就會下線,別在衝突時火上澆油!讓孩子情緒化!
我們可以試著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他冷靜下來再詢問是否願意分享之前的情緒,不願意也不必強求。
進行疏導,感同身受,共情能力去與孩子交心,站在他的立場來表述問題,體諒他的衝動和憤怒,為他說話。
孩子在年齡還小的時候,自己是缺乏識別情緒的能力,家長對情緒進行語言化的描述,就會讓孩子學會別識情緒。
當詢問孩子具體感受,不要詢問事情本身是怎麼回事。生氣的人不一定佔理,如果讓孩子講述事情的經過,可能會發現孩子並不是完全正確的那一方,這也是孩子不願意講經過的原因。當孩子意識到自己也有錯誤,可能會感到羞愧,再次傷害他的自尊心!
孩子平靜下來後,要告訴孩子,弄清楚自己是什麼人,什麼事生氣,不要因為生氣就隨便對別人發脾氣,這樣會把壞情緒傳染給你愛的,和愛你的人!
最後,我們要鼓勵孩子探究事情的「真相」。明確憤怒原因,告訴他們這不是你的錯,每個人都會犯錯,但我們要知道錯的是自己還是別人,如果是自己就要冷靜下來,如果是別人更要寬容待人,生氣到最後還是傷著是自己!不管怎麼樣爸爸媽媽都是你的後盾,希望你再有不開心的事情,一定要告訴我們,不要悶在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