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華嚴長?八十卷才是個綱要!

2020-12-20 解碼國學

華嚴經》全稱為《大方廣佛華嚴經》,現在我們見到的不包括支分經,有三種:六十華嚴、八十華嚴、四十華嚴,八十華嚴比六十華嚴內容上更詳細,多出二十卷,四十華嚴只是前二者當中的一品經。

相傳《華嚴經》是龍樹菩薩經大龍菩薩引導到龍宮中,看到華嚴多部,根據我們這世界眾生的根機選擇性誦出,使我們得以看到《華嚴經》並廣為流傳。

龍宮藏華嚴經

據華嚴祖師法藏大師與澄觀大師介紹,《華嚴經》不只是我們看到的文字法本,華嚴經有多種,量從有限到無限。華嚴都以十為圓滿,所以從狹到寬,說有十類華嚴經。

一、略本華嚴。就是現在流傳的《八十華嚴》。梵本10萬偈,八十華嚴略譯出4萬5千偈,計80卷39品。《六十華嚴》3萬6千偈計,分60卷34品。

二、下本華嚴。為全本華嚴,10偈,48品。為龍樹菩薩在龍宮所看到的,誦記帶回我們的世界學習,受持流傳,在《大智度論》中稱名為《不思議解脫經》,《梁攝論》稱名為《百千經》。

三、中本華嚴。有49萬8千8百偈,1200品。也是龍樹菩薩在龍宮所見到的本子,看到不是我們這世界人所能承受,就沒有帶出。

四、上本華嚴。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偈,一四天下微塵數品。為龍樹菩薩在龍宮所見,仍存龍宮,因其數量太大,不是我們這世界人大腦所能想像,心力無能傳承。

海雲比丘說普眼華嚴教善財童子

五、普眼華嚴。以大海量墨,須彌山聚筆,書一品一法,一義一句,不可窮盡。為《八十華嚴》中善財童子的第二位善知識海雲比丘所持普眼法門。此華嚴經是證得根本智以後的法身菩薩陀羅尼力所受持,非為文字所能書。

六、同說華嚴。偈品均不可限量,於須彌山世界,盡法界遍於虛空毛端等處,音聲言說、文字句義,一一充滿法界,無有窮盡。不是下位所能受持。

七、異說華嚴。部類量不可說。樹形等不同世界,眾生的根類也不同。如來根據不同根機,隨宜施教,差別不同,都與虛空法界齊等。色與非色,言與非言,都不可以定論。

龍樹菩薩於龍宮誦華嚴經

八主伴華嚴。周遍法界虛空,諸佛說經,互為主伴。毗盧遮那佛所說,十方佛為伴;十方佛為主,毗盧遮那佛等為伴。一性起華嚴,十方各有八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經以為眷屬,相與周遍法界。

九眷屬華嚴。華嚴無盡修多羅海,一即一切。十方塵道同時恆說。下位菩薩、二乘、凡夫根器各各不同,不聞此經,不能受持。如來為非器眾生,逐彼根機,方便隨宜說教,令入此門。一一主經,皆具無量方便眷屬。

十圓滿華嚴。上面諸本華嚴,總融為一無盡教海。一會一品,一句一文,皆攝一切,圓滿教法,無盡教海,無有分限。六十華嚴舍那品頌云:「一切佛剎微塵中,盧舍那現自在力,弘誓願海振音聲,調伏一切眾生類。」

《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

大略地說十類,都是華嚴經。前四類華嚴經,在文字上,都為有限;普眼經以後六類華嚴經,皆是無盡。,所以總說華嚴經是無盡圓滿經。八十華嚴、六十華嚴,包括四十華嚴,可以說只是華嚴經的目錄綱要,一句文義,可擴展為一部華嚴經。

有人說華嚴經太長,看不了,也沒時間看。不說普眼華嚴以上的,想像一下上中下本三種華嚴,現在我們現存的《華嚴經》對佛境界的闡述高端富麗,在修行體系上非常完整了,能看到實在是太幸運,要能去受持穿透,實在不是一般的緣!有沒有這樣的種性根機,還在自己!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擴展閱讀:

《華嚴》有56字的一個異名

相關焦點

  • 讀誦180卷華嚴經有次序 兩位大師如是說
    世所流傳的文字本華嚴經,有三種。其實完整本只是兩種,晉譯六十卷華嚴與唐譯八十卷華嚴,晉經尚簡,稱為舊譯,唐經宏豐,稱為新譯。兩譯相對,以示區別。唐譯四十卷華嚴經全稱為《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只是六十華嚴或八十華嚴中的最後一品,叫《入法界品》,世人所知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前兩譯所缺的普賢十大願王都在其中。總的就稱三部華嚴好了,即是六十華嚴,八十華嚴,四十華嚴。厚厚三部合計180卷,約有153萬字,要怎樣讀呢?
  • 華嚴經400米手抄卷暨石市碑刻拓片展28日開展
    長城網4月24日訊(席亞楠)由石家莊市文物局、石家莊市美術館、河北省佛教協會共同舉辦的「經中之王——華嚴經400米手抄卷暨石家莊碑刻拓片展」將於4月28日在石家莊市美術館開展。展覽將展出劉正軍歷時6年完成的經中之王——400米手抄卷華嚴經,以及該市近年來出土的墓誌、拓片。
  • 佛教經典:《華嚴經》到底都講的什麼?
    今日的《華嚴經》有晉譯六十卷,唐譯八十卷,西藏譯(三篋)三種完本,三者依次增廣,但基本構想則完全一致。至於《佛華嚴》,一般是指裝飾物,尤其是指耳環,也意指裝飾用的華鬘,這與《華嚴》一詞相當吻合。中譯的《華嚴經》是由梵本的經類經過一段長時間翻譯出來的。關於《華嚴經》之梵文版本,自古以來都有不同的說法,據法藏之《華嚴經傳記》卷一記載,龍樹菩薩在學完當時已知的佛經之後,認為釋尊所說的法並不圓滿。龍王知道後,覺得龍樹菩薩對釋尊的說法未窺全豹,所以邀請他到龍宮閱讀海龍所收藏的佛經。龍樹菩薩於龍宮中閱完《華嚴經》後,才認識到釋尊確實具有無比的智慧。
  • [八十華嚴]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卷
  • 當代佛教大事:夢參長老講解過華嚴經,明海大和尚正在講華嚴經疏
    當代佛教大事:夢參長老講解過華嚴經,明海大和尚正在講華嚴經疏明海大和尚:夢參長老在漢傳的教理傳承上也傳承華嚴宗,師從慈舟老和尚。慈舟老和尚是民國年間弘揚華嚴宗、弘揚戒律的一位高僧,夢參長老和他學華嚴教理。夢參長老認為《地藏菩薩本願經》跟《大方廣佛華嚴經》平等無二,《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是小本的《華嚴經》。
  • 農曆六月十日 佛馱跋陀羅譯成《六十華嚴》
    《六十華嚴》書影(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6年7月13日,農曆六月十日,是《六十華嚴》譯成紀念日。經錄記載,沙門支法領于于闐獲得《華嚴》梵文,義熙十四年三月十日佛馱跋陀羅於道場寺開始翻譯此經,元熙二年六月十日完成。 《六十華嚴》,東晉佛馱跋陀羅譯,又稱「舊華嚴」或「晉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大乘佛教要典之一。《華嚴經》是釋迦牟尼成道後之第二七日,於菩提樹下為文殊、普賢等上位菩薩所宣說之自內證法門,內容記述佛陀之因行果德,開顯出重重無盡、事事無礙之妙旨。
  • 為什麼書中所記載的華嚴經感應故事,要比其他經典少呢?
    細細想來,也許這是因為以下五個原因所致:一、《華嚴經》全本譯出的時間比較晚雖然在東晉時就已經譯出了《六十華嚴》,但是直到唐代武則天的時候,才請來實叉難陀三藏譯出了《八十華嚴》。而流通較廣的《法華經》和《金剛經》版本,則在姚秦時就由鳩摩羅什大師所譯出了。
  • 弘一大師—《華嚴經》讀誦研習入門次第
    第一章 讀誦若好樂簡略者,宜讀唐貞元譯《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末卷(即是別行一卷,金陵版最善,共一冊)。唐清涼國師曰:「今此一經,即彼《四十卷》中第四十也。而為《華嚴》關鍵,修行樞機。文約義豐,功高德廣。能簡能易,唯遠唯深。可贊可傳,可行可寶。」故西域相傳云:《普賢行願贊》為略《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為廣《普賢行願贊》。或兼讀唐譯《華嚴經·淨行品》。
  • 深入經藏:弘一大師——《華嚴經》讀誦研習入門次第
    第一章 讀誦若好樂簡略者,宜讀唐貞元譯《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末卷(即是別行一卷,金陵版最善,共一冊)。唐清涼國師曰:「今此一經,即彼《四十卷》中第四十也。而為《華嚴》關鍵,修行樞機。文約義豐,功高德廣。能簡能易,唯遠唯深。可贊可傳,可行可寶。」故西域相傳云:《普賢行願贊》為略《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為廣《普賢行願贊》。或兼讀唐譯《華嚴經·淨行品》。
  • 書法長卷曠世巨作:400米抄卷《華嚴經》首展
    長城網4月28日訊(袁立朋)4月28日上午的石家莊裕西公園,春風清涼,翠柳依依,「經中之王——華嚴經400米手抄卷暨石家莊碑刻拓片展」在公園西南的石家莊美術館正式展出,吸引了眾多書法愛好者的關注。袁立朋攝  此次展覽由著名書法家劉正軍先生歷時6年完成的400米手抄卷《華嚴經》以及石家莊近年來出土的墓誌、拓片組成,這部手抄《華嚴經》和大多數墓誌、拓片都是首次與觀眾見面。
  • 學唱華嚴字母|華嚴字母概述
    一、華嚴字母「華嚴字母」共有四十二個,出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故稱之為「華嚴字母」。這四十二個字母是由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時,參訪到第四十四位善知識──眾藝童子,眾藝童子教他四十二字母,稱之為修學菩薩行的字智法門。在誦讀《大方廣佛華嚴經》時,每卷卷尾都有唱誦華嚴字母。
  • 經中之王《華嚴經》講什麼?70萬字濃縮5句經文,只為求證1個主旨
    《華嚴經》共有三種譯本,其中以唐武周時期實叉難陀的譯本最為順明達意,所以此版在中國流傳最廣,因這一版本共有八十卷,對此譯本也稱為《八十華嚴》。《華嚴經》是一部體裁龐大的經書,精簡版尚且有八十餘萬字,實叉難陀原本則有一百四十多萬字。
  • 華嚴經的功德和利益
    華嚴經主要內容:此經的漢譯本中,以唐譯八十卷本的文義最為暢達,品目也較完備,因而在漢地流傳最盛。讀誦《華嚴經》的人,悉能解脫一切煩惱,往生善趣。  第四、降伏魔怨  受持《華嚴經》的功德,使鬼魅魍魎都遠離功德主,或者,他們被受持《華嚴經》的功德所感召,暗地裡親近,讚嘆,禮拜,守護功德主。
  • 《華嚴經》與普賢菩薩思想---李富華
    此經《出三藏記集》卷二記雲「五十卷」,現存《趙城金藏》本即為五十卷本;而隋法經《眾經目錄》及此後歷代經錄所錄均為六十卷,這也是現存各種大藏經所錄之流行本,故晉譯《華嚴經》又稱《六十華嚴》,與五十卷本內容全同。唐武則天時,武則天「以華嚴舊經處會未備,遠聞于闐有斯梵本」,於是遣使訪求,並請譯師實叉難陀與經本一同前來。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實叉難陀來到東都洛陽,在大遍空寺重譯《華嚴經》。
  • 河北石家莊文物局局長6年手抄400米《華嚴經》
    石家莊市文物局局長劉正軍歷時6年完成經中之王華嚴經400米手抄卷劉正軍歷時6年完成經中之王華嚴經400米手抄卷展出,受到書法愛好者熱捧佛教在線河北訊 2012年4月28日,由河北省佛教協會、石家莊市文物局、石家莊市美術館共同舉辦的「經中之王華嚴經400米手抄卷暨石家莊碑刻拓片展
  • 東蓮覺苑僧徹法師眾法師 如何透過華嚴字母提升智慧
    佛教在線香港訊 僧徹法師以及衍空法師等逾十位法師與進念二十面體2013年年底將再度合作推出生命劇場《華嚴經》,這次是「3.0 普賢行願品」,重點說身口意之行業,眾法師們唱誦「華嚴字母」是演出音樂的焦點。然而,這些字母為什麼重要?什麼是「華嚴字母」?
  • 黃庭堅《行書華嚴經疏卷》,盛年時行草書代表作
    黃庭堅《行書華嚴經疏卷》,花綾,25.1×115cm,上海博物館藏。是黃庭堅寫給化緣僧人換取銀兩的。整卷運筆沉凝渾厚,筆勢遒健,剛健中含妍媚。頗得顏真卿的遺韻,是他盛年時行草書代表作。後世評論宋代書家,蘇黃米蔡並稱 「宋四家」,與蘇東坡齊名稱「蘇黃」他的書法真跡據明清以來有關著錄記載不下五十種,但至今多已散佚,草書《李白憶舊遊詩卷》早已流入日本,行書《松風閣詩卷》現藏臺灣。私家收藏者有《砥柱銘卷》、《劉賓客伏波神祠詩卷》等。北京故宮博物院現藏七卷,中國歷史博物館僅藏一殘卷,即《明攢詩後題》,共五十八字,均為擘窠大字,字徑約20釐米。
  • 錦州北普陀寺祈福中華共修《大方廣佛華嚴經》法會通啟
    ,僧眾雲集,唱誦華嚴字母,利益人天! 龍樹菩薩將下本,就是我們現在讀到的八十卷本帶到人間。 說到《華嚴經》,人們比較熟悉的,有「普賢行願品」、「淨行品」以及介紹「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入法界品」。
  • 為了讓武則天理解佛教《華嚴經》,他以金獅子做比喻,講得極好!
    說實話,我一開始是讀《金剛經》的時候知道這首開經偈的,後來才知道這首開經偈並不是女皇帝為《金剛經》寫的。當年佛家僧人譯完八十卷《華嚴經》後給女皇帝過目時,皇帝龍顏大悅,於是就題了這首開經偈。武則天信佛,自然會有大和尚為其講法。為武則天講《華嚴經》的便是華嚴宗的大和尚法藏,他是華嚴宗的創始僧人。
  • 大乘「經中之王」的《華嚴經》對中國佛教影響之深,已無遠弗屆!
    法相宗的理論結構,大體上可歸納為一個中心命題:即「唯識無境」兩個基本觀點:即「能變」說及「帶相」說此類思想只有在大變動時期才容易被發掘出來,故法相宗在中國近代新思想上發揮了很大的影響。華嚴宗與以上兩宗不同。此宗所奉的《華嚴經》初譯於東晉,持續到北宋,綿延約八百年。因此幾乎任何學派和宗派都涉及《華嚴經》。尤其是法性宗、法相宗(唯識宗)、和禪宗。武則天(公元624-705)把華嚴與禪宗聯結起來,使華嚴宗和《華嚴經》受到廣泛的推崇。自此《華嚴經》對中國佛教影響很大,尤其對禪宗的影響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