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孝子入陰司為父申冤,受盡酷刑心不悔,終把閻王拉下馬

2020-12-20 靜月齋文化

聊齋志異|孝子入陰司為父申冤,受盡酷刑心不悔,終把閻王拉下馬

現代人喜歡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從此觀點來看,人之愛錢,實乃天經地義,但我們的老祖先也說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以個人勞動換來錢是無上光榮的事,但有些人,愛財如命,心如虎狼,錢之於他,正如牛之鼻環,為其俯首帖耳,甘心從命,甚至不惜草菅人命。

馮夢龍在《喻世明言》中說:「官無三日緊,又道乎有錢能使鬼推磨。」戲言如此,自是不必深究,但世人皆以為死後便是一抔黃土,從此金錢財產,人情世故不過一縷青煙。

但在《聊齋志異》之中有一個故事卻讓人大跌眼鏡,有道是陰曹地府鬼萬千,權錢為首站兩邊。為富不仁金滿地,枉死無辜冤不冤?

1.為父報仇闖陰間 只手竟想換清白?

故事大致如下:席方平的父親席廉,老實憨厚,與一個姓羊的富人有矛盾。姓羊的先死了;幾年後,席廉得了重病,快要死時,告訴家人說:「姓羊的買通了陰間鬼吏,要拷打我。」接著身上又紅又腫,號叫著死了。

席方平是個大孝子,想到父親平白無故受委屈,心裡悲憤,誓要追到陰曹地府去替父伸冤報仇。

從此人都覺得席方平痴傻了,不再說話但卻時站時坐,原來他已經靈魂出竅。七拐八問終於進了陰間的城,在監獄的父親見到兒子哭訴由於獄卒皆受賄,他雙腿都被打爛。席方平氣極,大罵獄卒黑白不分,濫用私刑。

他寫下呈訴冤情的訴狀,但沒想到上下皆被賄賂,城隍竟以他沒有證據斷他無理。他又得來到郡衙,把實情告訴郡司。直至半月之後,剛開庭卻不由分說把他痛打一頓,仍批回城隍覆審,城隍怕他再告,就派衙役押送他回家。

席方平冤讎未解還受盡酷刑,不願回家,跑到閻王殿,再次陳訴冤情。

閻王立刻派人押郡司、城隍來對質。郡司與城隍害怕被處置,答應給席方平一千兩銀子。席方平不聽。旅店主任勸他不如見好就收,否則大禍將至,他執意不肯,仍覺得陰間豈能無法?

2.權錢交易枉無辜 閻王索命正當時

不久,有個穿黑衣服的衙役傳席方平去見閻王。 升堂後,閻王滿臉怒氣,不容他申辯,就命衙役打他三十大板。席方平厲聲質問:「小人何罪?」

閻王不理,席方平大喊:「我該打!誰叫我沒有錢啊!」這句話惹惱閻王,於是對他進行嚴刑拷打。

只見東臺階上有張鐵床,床下燃著熊熊烈火,床面燒得通紅。小鬼剝掉席方平的衣服,把他按到火床上,反覆揉搓。大約過了一個時辰,小鬼說:「可以了。」席方平疼痛至極,骨肉都烙得焦黑,一瘸一拐的,又來到堂上。

閻王問:「敢再訟乎?」

席方平說:「大冤未伸,寸心不死,若言不訟,是欺王也。必訟!」

閻王說:「訟何詞?」

席方平說:「身所受者,皆言之耳。」

閻王大怒,命小鬼用鋸鋸了他。兩個小鬼把席方平拉過去,小鬼把他綁在一根八九尺高的木柱上,正要據時,聽到堂上大喊「席方平」,兩個小鬼又把他押回去。

閻王又問:「尚敢訟否?」

席方平回答:「必訟!」

閻王命小鬼快鋸。小鬼用兩塊木板把席方平夾住,綁在木柱上。剛下鋸,席方平覺得頭漸漸成為兩半,劇痛間他竟忍住不吭聲。

聽見一小鬼說:「好一條硬漢子!」鋸聲隆隆地響著,快鋸到席方平胸間了,又聽見一個小鬼說:「這人無甚錯,是個大孝子,別據壞了他的心。」

鋸鋒曲折著鋸下來,席方平劇痛不已。一會兒身體被鋸成兩半。小鬼解下板子,席方平的兩半身子都倒在地上。

小鬼上堂大聲回報,堂上傳呼,兩個小鬼就把他兩半身子又合到一塊,拖著席方平走。席方平只覺鋸縫大開,走半步就跌倒在地。一小鬼從腰間拿出一條紅絲帶給他,說:「送你這條帶子,報答你的孝心。」

席方平接過來捆在身上,痛苦全消、健步如飛。於是上堂跪下,閻王問他是否再告,席方平怕再受酷刑,便回答:「不告了。」

於是鬼差領席方平出了北門,指給他回家的路,轉身回去了。仍未放棄,想要告到玉皇大帝那裡,聽聞灌口二郎神是為神聰明正直,向他告狀,一定靈驗。

於是打算找二郎神,卻被閻王暗中派遣的鬼差發現,又被逮捕回去,這一次閻王告訴他:「念你仁孝,你父親現已沉冤昭雪,投生富貴人家,你現在回家,贈你千金家業、百歲長壽,可否?」

席方平謝恩退下,卻仍不願回去。被兩小鬼推至一嬰孩肉體,他大哭不吃奶,三日後夭折。

3.天上皇子來搭救 只手真能換天日

席方平的靈魂大約飄蕩了幾十裡,忽然看見一隊用鳥羽裝飾的儀仗隊走過來,旌旗戟鋮擺滿道路。席方平避閃不及,衝撞了儀仗隊。被人用繩子捆著送到車前。車中坐著一位年輕人,氣度非凡,問他:「何人?」

他猜想這定然是個大官,乾脆訴盡冤情,少年叫人給他鬆綁,並叫他隨行。不多時,車停下,有十餘官員在路旁迎接。

車中的少年向每個人打了招呼,然後指著席方平對一位官員說:「這是下界人,想去找你訴冤。你最好立即察明案情,進行判決。」

原來席方平遇見的正是玉帝的九王子,他所囑咐的人正是二郎神。

他跟著二郎神來到一座官署。他父親、姓羊的、衙役、閻王、郡司和城隍都已在那裡,二郎神當堂審問,查明席方平所控告的全部屬實。

那三位官戰戰兢兢,狀若老鼠。二郎神立刻提筆寫判決書。

接著,傳下判決書,閻王被處以洗腸、甕刑;城隍、郡司被剔髓剝皮,處以陰間死刑,轉世投胎變作牛馬;差役被剁四肢,進油鍋,抽筋骨。姓羊的富而不仁,被沒收家產,獎賞席生。

二郎神又對席廉說:「念你兒子孝義,你又生性善良,再賜給你三十六年陽壽。」

席方平回家甦醒過來,為父親打開棺材,席廉慢慢醒過來,一直活到九十幾歲。席家日漸興旺、良田百畝、沃野千裡,而羊家慢慢衰落。

4.官大一級壓死人 平民皆是螻蟻命

這個故事看起來結局似乎實為美滿,席方平憑藉他一身孤膽、獨闖地府,終於得以沉冤得雪,並換的父親長壽、家業興隆。

但其實不難發現,生活在那個時代的蒲松齡先生,雖然敢於憤然以罪惡的陰曹地府來影射人間官府的昏庸腐敗,但是他仍然將主持公道的希望,放到了比之更高的官府身上,他仍然熱切的期待著腐敗的朝廷能夠洗心革面,為底層百姓洗冤情、謀幸福。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其實可以大膽地想像,如果席方平沒能無意間衝撞到九王子又該當如何?是否會由於他的威脅,而被再度抓回施以更殘忍的刑罰,最終不能洗盡父親的冤情,甚至丟掉小命也實在有可能,或許多年後得以被洗刷冤情,但遲到的正義又算何正義。

而九王子也好,二郎神也罷,實則代表的都是更高的統治階層,官大一級壓死人的現實,才使得這些在百姓面前作威作福的官員,在他們上司面前卻膽小如鼠。而這些在底層生活的人們,在那個時代亦不過如同螻蟻,揉捏踩扁,任人宰割。

但這個故事至少給了我們一個希望,不論人間地府,弱民有志不可欺;人鬼殊途,權錢至上終被棄;人之恆心終能撼天動地、改換天日。

參考資料《聊齋志異》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故事,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大家好,我是曾利嫻,今天帶大家來探討《聊齋志異》的創作方法是什麼?《聊齋志異》的思想內容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聊齋志異》一方面「事或奇於斷髮之鄉」,「怪有過於飛頭之國」;另一方面,時代人物不盡鑿空,「花妖狐魅,皆見人情」,通過神奇荒誕的幻設揭示現實生活的本質,傳達人的生活理想。作者講究立意,注重寓意寄託,或針貶、或讚美、或諷刺、或頌揚,都不脫離現實。
  • 尚繼武:《〈聊齋志異〉敘事藝術研究》
    第一章「緒論」,主要宏觀概括《聊齋志異》敘事藝術的創新所在,對《聊齋志異》敘事藝術研究歷程進行回顧和總結。 第二章「時空敘事:變幻中的奇正相生」,主要辨析敘事時空與時空敘事,論述《聊齋志異》追敘、預敘、非對稱性錯時的敘事功能和藝術效果,分析《聊齋志異》的敘事空間類型和空間敘事運用,揭示其第三敘事空間的文化意蘊。
  • 讀《聊齋志異之二商》,品析人性的四個層次,理解善良無價
    讀《聊齋志異之二商》,品析人性的四個層次,理解善良無價「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盼來早與來遲。」這句話從古一直流傳至今,想來其中蘊涵之理並非空穴來風。在這其中,有一些人仗著自己強於別人,便對其進行無情的壓榨、剝削、欺負,卻不知欺人太甚終害己。特別是在以前,一家人兄弟之間,在結婚成家後往往也會出現這種情況。《聊齋之二商》就是講這樣一個故事,以下我們結合原文翻譯進行解讀。
  • 名著閱讀:《聊齋志異》知識點匯總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也是我國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為蒲松齡書齋名,「志」為記載、記錄,「異」指的是奇聞異事,因而正如書名所說,其中記述的都是民間或作者虛構的荒誕、離奇的故事。《聊齋志異》共有短篇小說431篇,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來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其內容大致有四類: 1.
  • 名著導讀《聊齋志異》世界上最美的寓言
    這類故事在《聊齋志異》裡為數最多,也是最能引起讀者的興趣的,如《嬰寧》《青鳳》《連瑣》《連城》《魯公女》等。此類故事情節大多為富有才情的書生或公子在打發孤獨寂寞的讀書生活過程中,偶遇由鬼怪狐妖幻化成的美貌女子。兩人一見鍾情後,由於各種原因又暫時分別,此後歷經磨難,有情人終成眷屬。有學者指出,聯繫蒲松齡的個人生活情況,有理由認為這正是由他自身孤獨寂寞的際遇而生發的幻想。
  • 今日考點:初高中文言文常見詞「訝」「迓」的區別用法;今日文章:《聊齋志異》之《三生》(第四部分)
    (《三生》)解析:「訝」譯作驚訝或驚異、對……感到驚訝或驚異 句譯:閻王對他快速回來感到驚訝,(他)就匍匐自己分辨。   迓例2:項羽高坐帳中,左立項伯,右立範增,待沛公已到座前,才把身子微動,總算是迓客的禮儀。
  • 《倩女幽魂》為何會成為《聊齋志異》的經典?
    在影視作品中,聶小倩或是最經典的女鬼,也是最美豔動人而又善良可親的女鬼,在各部作品中,其人物形象定位都與《聊齋志異》原著基本一致。一、小說原型:《聊齋志異》之《聶小倩》篇幅並不長,原文不足三千字,只能算是短篇小說,但故事結構完整,情節曲折,人物形象豐滿,細節描寫生動傳神,讓人讀一文而知一世。聶小倩本是孤魂野鬼,十八歲早夭,葬於浙江金華城北的蘭若寺邊上,受夜叉脅迫,前往色誘謀害寧採臣,但卻被寧採臣的浩然正氣所打動,不忍傷害,後來在寧採臣的幫助下逃脫魔爪,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並生下一子。
  • 海上志怪|《聊齋志異》裡的軟飯硬吃
    而其中寫得出神入化的,恐怕要算《聊齋志異》了。章培恆、駱玉明主編的《中國文學史》這麼評價聊齋一書:《聊齋志異》長期以來受到人們的喜愛,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中有許許多多狐鬼與人戀愛的美麗故事。……這些小說中的主要形象都是女性,她們在愛情生活中大多採取主動的姿態,或憨直任性,或狡黠多智,或嬌弱溫柔,但大抵都富有生氣,敢於追求幸福的生活和感情的滿足,少受人間禮教的拘束。
  • 新聊齋|孝子判官
    新聊齋|孝子判官古時,一書生滿腹才華,卻因為照顧家中病母,耽誤了科舉考試,成了一個貧窮農夫。
  • 《聊齋志異》:不僅是狐妖鬼怪的故事,更是人生的哲學
    蒲松齡一生窮困潦倒,將自己的一腔孤憤都傾注在了《聊齋志異》中。很容易就能發現,在蒲松齡筆下的狐妖鬼怪與民間傳說中殘忍的形象不同。聊齋中的鬼怪狐妖,大多容貌姣好、平易近人、美麗多情,是世人心目中最理想的伴侶形象。除此之外,她們都還有一個共同點。
  • 《聊齋志異》:鬼神故事中蘊含的深刻思想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齋名,蒲松齡在書齋中設了一個茶棚,專門詢問一些奇聞異事,然後把聽來的這些事情加工潤色之後記錄下來,《聊齋志異》便由此而生。
  • 《聊齋志異》被譯成29國文字,有60餘種外文版本,主要譯本有哪些
    《聊齋志異》被譯成29國文字,有60餘種外文版本,主要譯本有哪些《聊齋志異》主要的外語譯本有哪些?《聊齋志異》早在一百多年前,已經出現過單篇譯文,隨後不斷有各種譯本問世。據學者研究,目前《聊齋志異》有二十多種各國外語譯本。
  • 苗懷明整理:近年新出蒲松齡及《聊齋志異》研究論著一覽
    》本事考證《聊齋志異·姊妹易嫁》本事考證《聊齋志異·金和尚》本事考《聊齋志異·金和尚》的史學及民俗學價值奚林和尚事跡考略《聊齋志異·李象先》中的李象先其人史實與話語建構——《聊齋志異》「花妖狐魅」的文化史研究 王昕《聊齋志異》文本內互文研究初探 孫大海被規訓的「孤憤」:蒲松齡《聊齋志異》新論 李軍均 李靜娜論《聊齋志異》的開篇對傳統的暗合和超越 楊林夕
  • 聊齋志異: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其後盛華不再
    今天我們來講一下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目的是為了加深大家對這本書的認識,增強這本書的文化影響力。一、來看作者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濟南府淄川人,也就是個山東大漢。清代傑出文學家、小說家。
  • 探訪蒲松齡博物館,才知道原來《聊齋志異》在國外竟然這麼火?
    1880年英文版《聊齋志異》。山東淄博蒲松齡紀念館藏。 《聊齋志異》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堪稱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1916年英文版《聊齋志異》。山東淄博蒲松齡紀念館藏。 《聊齋志異》書成後,蒲松齡因家貧無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
  • 聊齋志異:妖狐鬼魅更具人性之美!
    讀完《聊齋志異》,深深震撼於其中的妖狐鬼魅。《聊齋志異》中,每一個妖、狐、鬼、魅都比人更具有人性美。人們常:「人有情,鬼無情。」其實不然,有情的往往是人們所懼怕的鬼魅,冷酷無情的往往的有文化、有文明的人類。
  • 《聊齋志異》是擁有外文翻譯語種最多的一部中國古典小說
    新華網濟南4月21日電 在蒲松齡故裡山東省淄博市參加第二屆國際聊齋學術討論會的學者今天說,《聊齋志異》是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中擁有外文翻譯語種最多的一部小說。  山東大學教授馬瑞芳說,《聊齋志異》開始外傳東方國家的時間是十八世紀下半葉,開始外傳西方國家的時間為十九世紀中期,而以傳入日本的時間為最早。
  • 印度挑起中印邊境矛盾,《聊齋志異》中的車夫給出了答案
    予謂不信,請看《聊齋志異》中的《車夫》一文:有車夫載重登坡,方極力時,一狼來齧其臀。欲釋手,則貨敝身壓,忍痛推之。既上,則狼已齕片肉而去。乘其不能為力之際,竊嘗一臠,亦黠而可笑也。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文學名著,現在的教育,在焦慮心態主導下,拼命拔高几乎成為主流,就有小學語文老師要求學生看《聊齋志異》,而且還規定要看原著。這,簡直是喪心病狂之舉。
  •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為什麼裡面總是離不開狐狸、書生、妖魔鬼怪
    《聊齋志異》是我兒童時代就很愛看的書本,那書中的情節全是人與鬼,和狐狸精的愛情故事,很感人,也很真摯。但那時候還小,不懂世事,不知道是作者在借題發揮,傻傻的還以為世上真的有那麼多情的鬼怪,和那麼專一的,又懂得感恩的狐狸精呢!
  • 連飲三杯:《聊齋志異》裡的酒文化!
    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思想觀念的變遷,如此繁瑣的酒禮逐漸不合時宜了,取而代之的是簡化後的酒禮,尤其是在民間的宴飲中,酒禮已經變得非常簡單明了,《聊齋志異》中描寫的酒禮即是如此。《聊齋志異》中有很多關於「行酒」與「酬酢」的描寫,例如卷一《嬌娜》:「又命以巨觴行酒,三更始罷。」卷三《黃九郎》:「酒數行,欲辭去;生捉臂遮留,下管鑰。」卷五《蓮花公主》:「酒數行,笙歌作於下,鉦鼓不鳴,音聲幽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