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佛人有這個疑問,中國翻譯的佛經可不可靠?

2020-12-11 惜緣見聞

點擊右上角,關注「惜緣見聞」,為你帶來更多精彩內容!

現在《華嚴經》的梵文原本沒有了,真正失傳了,《華嚴經》保存的翻譯本就在中國。中國譯經可不可靠?現在人懷疑,我們也懷疑。我們最初學佛法的時候,對於翻譯的本子無法避免懷疑。為什麼?

我們很簡單做了個實驗,用一篇文言文的古文,我們學校那時候念書的時候,課本裡頭還選的有文言文,讓翻譯得最好的人翻譯,找十個人,翻譯不一樣。十個人翻的不一樣,各人各人翻法,翻的文字、意思能不能翻得完整,全都有問題,這個我們能想像得到的。那佛經的翻譯難道不出問題嗎?

我向方老師請教,方老師告訴我,古時候中國人跟現代中國人不一樣。這一點我們年輕,很難體會,現在能體會得到,那個時候體會不到。老師告訴我們,當時將梵文翻成中文,翻譯的這些大師信心十足,他們的翻譯也是會譯,像開會一樣,最後是以會譯來做決定。翻譯不是一個人,有譯場,是大規模的,國家辦的這個事情,非常隆重,請學者專家幾百人參與。譯出來之後,大家都能肯定,深信不疑,我們翻的,意思沒有翻錯,這是最重要的,意思,文字比梵文原文還要華美。換句話說,中文譯本足以可以取而代之,不要用梵文本了,學佛法用中文本子就夠了。有這樣的信心、這樣的自豪,哪像現在中國人!我們聽了方老師這個解釋,認為也是有道理,可是疑心拔不掉。

我認識李老師之後,我又把這個問題提出來請教老師。老師告訴我,老師是個佛教徒,跟方老師不一樣,方老師是學者。老師告訴我,參加譯場的人都是再來人,至少是三果以上,主持譯場的負責人,佛菩薩再來的,那還能有問題嗎?中國人有福報,中國人有德行,千萬年來老祖宗世世代代教導我們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樣的人都是菩薩,他們參與譯場。翻出來的,無論是義、理、文字都達到第一流,足以可以取代梵文。所以梵文經典就沒有人重視,就失傳了,這是非常可惜的一樁事。沒有把它保存下來,大量的大乘經都到中國來。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注(第三七六集)

相關推薦

宣化上人:證果的人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南懷瑾老師:《楞嚴經》最重要的一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南懷瑾老師:我在峨眉山閉關的經驗(重要的成就法門!)

南懷瑾老師:人如何做到「隨遇而安」?

相關焦點

  • 在中國佛經翻譯史上,這部經典是被翻譯最多次的!看看你學過沒有
    在中國佛經翻譯史上,《無量壽經》總共經過了十二次翻譯,可以說是翻譯次數之最。這是翻譯史上的一個奇蹟,說明這部《無量壽經》與我們中國非常有緣,以至於從印度來的祖師大德,不斷地翻譯這部經典,即使前面已經有人翻譯出來了,後面的祖師大德還要再進行翻譯。
  • 佛教:學佛的人,這部佛經,今生一定要讀一次!
    用佛教中的話說,他能看破一切迷,已經證悟了所有的一切,不受後有。佛陀在世時,曾經講了無數的話,這些話,被眾弟子們,結集成文字,即是人們所說的佛經。許多的人,想要修行,想通過修行的方式,讓自己達到解脫。即便成不了佛,也能讓自己,遠離諸多的煩惱,真正覺悟,成為一位清淨的大自在。
  • 佛教中的佛經,是佛說的嗎?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佛經內容,與佛陀的言行是否一致,這是每個學佛人都必須要了解的,不然就容易誤入歧途,把每一本佛經都當成了是佛陀說的話,其實我們今天看到的佛經,並非全部都是佛說的,也並非與佛陀當年講法時說的話完全一致。
  • 學佛群,不是隨便說話的地方
    隨著生活經驗的深入,網絡的普及,現在有很多人開始尋找自己的信仰。而學佛的人,也在尋找各種途徑,多方面接觸同樣學佛的人。可是,每個人的習慣,也就是所謂的習氣,會在聊天中爆發出來。在一個地藏群,本人作為管理者之一,每天看見很多人申請加入。人數從四五百人,發展到現在的一千多人。群人數的增加,讓我們深感學佛人的熱情。雖然這些人中,大多數人一年也未必說過一句話。可是,也有的人,進群就發連結,不是拼pp,就是淘PP,或者帶有一些誘惑性的言語。雖然這些人,被一一剔除,可是防不勝防。
  • 這個人,只翻譯了兩卷佛經,沒想到就名垂青史
    有一位僧人只翻譯了兩卷佛經,但是卻傳遍了大江南北,這位僧人就是佛陀波利。多數人可能不怎麼熟悉這個名字,但是,偶爾去寺院的人都會和他產生一些聯繫。雖然很多人不熟悉佛陀波利,但是全國各地許寺院之中,都有他翻譯的一卷佛經。
  • 佛教:這3部佛經,學佛的人,今生一定要讀一次!
    每個人喜好不同,他讀的書籍類別也有所不同。在網絡文學風靡的世界,卻還有人喜歡讀佛經。佛教中的典籍,有三藏上萬卷。喜歡讀佛經的人,卻樂此不疲,幾乎每卷都想讀到。作為一般的愛好者,想要讀完所有佛經,在短時間內是不行的。我們還要工作,還要生活,讀不了那麼多的佛經,怎麼辦?有人說,讀的書籍越多越好。事實未必如此。
  • 學佛必讀的三大經典佛經,讀得越多,開悟越快
    現在是末法時代,有人把學佛當成了賺錢手段,有人把敬佛當成了求財求官求好運的途徑。但真正的佛法,是教人增長智慧。一、《心經》《心經》,又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部經只有260個字(玄奘大師翻譯),但囊括了大藏經般若卷精華。大意是講觀世音菩薩在修行很深境界時看到的這個世界的真相。《心經》以其文字優美、意境深遠而被諸多出家在家人喜歡。古代很多書法家,都有寫過《心經》書法。
  • 心經是不是佛經?
    這一講我們談談《心經》,在我沒有學佛以前,就聽到過它,還曾抄寫過,用來平靜內心。學佛後,背誦的第一部經也是它。它是一部在中國最有知名度的佛教經典,歷來被無數善男信女背誦並抄寫。是因為《心經》蘊含了什麼格外深刻的道理嗎?是因為持誦《心經》能獲得什麼超常的好處嗎?
  • 此人是佛教在中國以釋為姓的開創者,在翻譯佛經的領域亦首屈一指
    他是佛教在中國以釋為姓的開創者,在翻譯佛經的領域亦首屈一指,他出生在西晉末年。西晉是由司馬懿家族通過「禪讓」建立的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的王朝之一。但僅僅維持了50餘年就宣告滅亡,國家隨即分裂。西晉皇族司馬睿向南在江東建立了東晉,東晉的勢力範圍主要集中在江東一帶,其餘地盤均落入了其他國家的手裡,一共有十六個國家。此時的中國又陷入了各國互相混戰,百姓民不聊生的局面。
  • 佛經和佛咒又有哪些區別?
    許多學佛的朋友對於咒語這個詞並不陌生,在法事或者法會開始結束的時候,都會有許多咒語,那麼咒語對於佛教有何意義呢?佛咒和佛經又有哪些區別?「咒」這個字很多人看到的第一反應會是不好的,詛咒的意思,咒語。再去一些寺廟裡看到的很多咒語其實也是一種祝福,願望的意味。這樣一來 「咒」就有了三個含義。再進入到「佛咒」這個詞來說。如果對於大多數對佛學佛教不感興趣的人來說看到這個詞可以說是一臉懵的,想要知道它的意思可能全靠其字面意思,佛教咒語,那佛教咒語是好的還是壞的就不知道,不清楚了。
  • 佛經的開頭,用的全是這4個字,其中有什麼深意嗎?
    佛像《涅槃經》上有記載說,佛在涅槃的時候,阿難問他:」您走了以後?我依你生前所講的話記錄成佛經,為後世尋求覺悟的人提供依據和方法。但若有人懷疑是我偽造你講的經文,我該怎麼辦」?「如是我聞」翻譯過來就是佛住世時我親見並親耳聽到他這麼說的。按照南懷謹老師的解釋:「如是」兩個字是古文,要是照我們中國文字的寫法,應該是「我聞如是」,佛經翻成中文,產生了另外種文字,用倒裝的文法。「如是我聞」成為中國佛教文學的一種體裁,優美而有文藝氣息。
  • 吐蕃時期的佛經翻譯述略
    松贊幹布對外開拓的主要業績有兩點:一是武力向外擴張;二是積極致力於發展與周邊鄰邦的友好關係,廣泛吸納異族文化。他先後與唐、尼婆羅、象雄和木雅聯姻,同時派人赴天竺學習文字,又遣貴族子弟入唐學習唐朝文化。這些系列舉措,形成了吐蕃時期佛經翻譯萌芽的外部因素,並促成了松贊幹布派人出國,創製吐蕃自己文字的強烈需求。
  • 這個時代學佛的年輕女性少了,那麼娶個學佛的女人好嗎?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女人對佛菩薩是很虔誠的,尤其是封建時代,女人的地位低,不能隨便拋頭露面,生活上必須依賴男人,也就是說,作為而女人是無法把握自己命運的,所以女人在精神上更依賴佛菩薩。現代女性社會地位已經和男性一樣高了,而且從小就受到現代文明的教育,女性完全有了掌握自己命運的權力,也不再需要從虛無縹緲的神佛那裡尋求寄託,我們看到大多數年輕女性是很少再去拜佛了,但任然還是有一部分女性信仰佛教,她們喜歡清淨,喜歡念誦佛經,喜歡放生做功德,她們不化妝,不打扮,提倡素食,似乎和世俗生活格格不入,遇到這樣的女性,男人願意娶回家嗎?
  • 這部佛經出自中國,經名就有32個字,堪稱經典之作
    在諸多佛教經典中,有這樣一部佛經,光經名就有20個字,這部佛經就是著名的《楞嚴經》。楞嚴經歷經千辛萬苦才來到中國,實屬不易,楞嚴經是這部佛經經名的簡稱,而它的全名則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 終南山地帶的佛經翻譯活動(組圖)
    史飛翔  翻譯事業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佛經翻譯又可視為中國翻譯事業的起點。在為期八百多年的佛經翻譯活動中,終南山地帶的佛經翻譯活動特別值得關注。  草堂寺——第一座國立翻譯佛經的譯場。草堂寺創建於公元401年,是中國佛教史上著名的佛經翻譯大家鳩摩羅什駐錫的地方,三論宗祖庭之一,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巨大的國立翻譯佛經的譯場。東晉十六國時,這裡不僅是第一個國立譯經場,而且也是第一個管理全國佛教事務機構的所在地。
  • 佛經的翻譯與傳抄對漢字發展的影響
    佛經的翻譯與傳抄對漢字發展的影響 2017年08月22日 07:3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鄭賢章 字號 內容摘要:可以這麼說,佛經的翻譯與傳抄,改變了漢字數量在上古時期形成的基本格局
  • 佛經譯場對合作翻譯形式的影響
    論文關鍵詞】佛經譯場 合作翻譯 理論建設 人才培養   【論文摘要】文章主要論述中國古代佛經譯場在合作翻譯形式、翻譯理論建設和翻譯人才培養三個方面對後世翻譯活動的影響,指出佛經譯場對中國翻譯事業的發展作出的貢獻應當成為翻譯研究的內容之一,應當受到相應的重視
  • 社會環境對中國歷史上佛經翻譯活動的重要影響
    佛教由於在中國的跨文化傳播的過程中主動依附於中華傳統文化,積極地為統治階級服務,因此得到了大多數統治者的支持,使佛經的翻譯活動也相應地受到重視並獲得大力支持。如在十六國時期,前秦皇帝苻堅曾聘請中外名僧組織翻譯佛經;後秦國主姚興遣使西迎鳩摩羅什入長安,並在逍遙園內專設譯場讓其譯經。南北朝時期的統治者大都極力扶植佛教,佛教成為王公貴族們的共同信仰。
  • 因果有報,佛前許願,做到這2點,有求必應,很多學佛人不知道
    很多人都是遇到困難,才會選擇求佛菩薩保佑,臨時抱佛腳,燒香磕頭。求佛菩薩保佑讓自己事事如意,工作順利,能夠發大財。求的都是虛妄的名聞利養,造的都是輪迴的業,這就叫做不會求。佛教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學佛如果信因果,不依據佛經修學,就不能開啟自性中的智慧,修不到功德,求不到真實的利益。
  • 家人不願意跟隨一起學佛怎麼辦
    開始讀佛經,學佛法的夥伴,相信都領略到佛法的美好,人的一生如果不學佛,真的不知道要幹嘛。一個人如果不知道五陰十八界、不知道八個心八個識以及運作、不知道四大、五根五力、十二因緣、十二處等等,真是叫做可憐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