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青海河湟谷地綠色發展

2020-12-22 瀟湘晨報

本報記者 黃靈燕 攝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要堅持量水而定,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產業發展,促進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9月19日,記者就實現青海河湟谷地綠色發展這一內容專訪了參加「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專題研討會的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研究員餘向勇。

記者:請談談您提出河湟谷地綠色發展的意圖。

餘向勇:從長遠來看,綠色發展是發展倫理的終極尺度。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建立一種把二者內在統一起來的生態經濟模式。生態文明建設是可持續發展的中國化和升級版,生態文明是生產力發展的高級階段。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從大局來看,河湟谷地在黃河上遊生態位置十分重要。背靠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之祁連山冰川—水源涵養區,中間地帶屬水土保持和水質保護的重要區域,既是區域生態廊道之間重要的生態節點結合部、國家生態安全戰略的重要支撐、「三江源」保護的服務基地,同時,又是地處「海藏咽喉」、蘭西城市群「一帶雙圈」之間的樞紐城市,是溝通西北西南、面向青藏高原的門戶樞紐城市,蘭西城市群核心城市。

經濟強、環境弱是其全面發展的短板。

就西寧而言,從宏觀角度看,人口持續增長且呈現向內流入趨勢,給本就不高的汙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造成更大壓力;從微觀角度看,短期內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壓力持續加大,水環境汙染問題不容忽視;從主導產業環境壓力分析看,能源利用、環境績效水平均不高,面臨資源能源浪費風險。

海東經濟高速增長但環境績效水平不高,中長期產業偏粗偏重。人口總數低,人口自然增長率呈現下降趨勢並呈現人口資源向外流失趨勢。居民生活導致的環境承壓尚可,但川水地區集中布局性水環境、大氣環境及產業偏粗偏重結構性環境承壓風險不容忽視。

記者:實現河湟谷地綠色發展戰略,您有哪些思路?

餘向勇:我認為應該從編制區域環境總體規劃和實施系統推進兩部分來實現宏大的綠色發展戰略。

環境總規要滿足生態文明建設謀長遠、謀全局的需求,全面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全過程,貫穿全地域、全行業、全要素。要謀求優化區域發展結構布局、謀劃解決現實與潛在的生態環境問題。比如優化空間格局,實現保護中發展和發展中保護,減少城鎮發展無序擴展風險;飲水安全得到保障、湟水河等水質改善;解決空氣品質本底高,季節性汙染特徵顯著,顆粒物超標超載嚴重問題;能源消耗、水資源、土地資源開發強度較高,明確上線並穩中有降。

經過前期收集的大量數據和資料,在環境總體規劃中,我們根據河湟的環境區位與重要生態位置,大氣及水環境質量維護與改善的迫切要求,以及未來發展中抓住國家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機遇,提出區域生態環境建設的四大環境基本功能需求,國家重點流域湟水河水質重點改善與維護控制區、大氣環境自然風沙背景濃度高——季節性大氣汙染防控示範區,北山—祁連山生態屏障區,青海高原河谷地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按照我們設計的綠色發展目標分階段實現的路線,到2025年,生態環境分級管控全面落實,產業結構布局逐步優化,經濟社會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空間格局基本形成;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顯著下降,資源能源消耗水平大幅降低,資源環境績效水平進入全國城市前列;環境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得到提高,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總體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建成生態文明示範區。到2035年,生態系統平衡穩定,環境質量清潔健康,資源利用高效持續,環境公共服務達到全國城市先進水平,城市建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良性循環,全面建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麗新河湟。

【來源:青海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綠色,青海發展的主色調
    生態與發展共生共贏。 羅珺 攝 鶴鳴青海湖畔。路自強 攝 祁雅靜 攝   俯瞰幅員遼闊的三江源   長江、黃河、瀾滄江蜿蜒如大地跳動的血脈   源遠流長,奔騰不息   行走廣袤的青海大地   蔥鬱靈秀的河湟谷地、鳥歡魚躍的青海湖、林海莽莽的祁連山   生態之景,和諧美景   處處都是綠色發展的脈動
  • ——第十八屆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特刊
    A館的青海綜合館裡,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的兩個耳屏投影,像兩隻開放迎客的手,歡迎八方賓朋走進青海,了解青海,認識青海,親近青海。在客觀形式不斷發展變化,優勢劣勢相互轉換的今天,我們既要站在青海看青海,又要跳出青海看青海,還要面向未來看青海。  融入,要跳出青海找資源。從「招商引資」到「選商擇資」,嚴把項目準入關。這是青海站在產業發展前沿的真實寫照。  融入,要走在國家產能政策的前沿。鐵合金餘熱發電通過8年時間,走在了國家產能政策的前列。當青海實現這一產能時,國家產能政策標準隨之改變。
  • 譜寫青海農牧業綠色發展精彩篇章
    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省啟動以來,在全省各級政府和農業農村部門的積極推動下,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打造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鄉村振興樣板,各項創建任務持續推進,整省域推動創建良好態勢基本形成。被確定為全省有機肥全替代化肥及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試點縣的大通縣,通過組織專家分區域、分作物提煉、示範推廣一批「有機肥+有機葉面肥」、「有機肥+輪作倒茬」、綠色防控技術、秸稈生物反應堆、綠肥養地倒茬、有機肥+水肥一體化、深耕深翻等技術模式,減少化肥、農藥用量,改善農產品產地環境,提升農業綠色發展水平,推動大通農業持續發展。
  • 青海「十四五」規劃《建議》關鍵詞:生態 經濟 發展
    新華網西寧12月28日電(汪曉青)中共青海省委首場新聞發布會28日在西寧舉行,會議介紹了中共青海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有關情況,通報了《中共青海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制定起草和相關內容。
  • 河湟谷地「筷子作家」:十年著書百萬字
    中新網西寧9月9日電 題:河湟谷地「筷子作家」:十年著書百萬字  作者 胡貴龍 潘雨潔  秋日,河湟谷地的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共和鎮河灣村晴空朗朗,金黃的麥子平鋪在地上,河水譁譁流淌,風聲穿過一旁的小樹林。  都海成感冒了,父母不敢再推他出門,他成日蓋著棉被躺在床上,看不到外面的生機景象。
  • 青海高健生物:讓全國人民享用高原特色綠色食品
    端午節前銷量增大,工人正在加緊包裝藏諺說:「青稞的葉子是綠色的珊瑚,青稞的穗子是黃色的珍珠。」藏族人把青稞視若聖潔之物,傳說中的青稞種子來之不易,藏族王子為了讓全族人民吃到糧食,勇敢地和蛇王大戰,不惜自己變成一條狗。「咂哇」一詞不僅僅體現了王子的勇猛厲害 ,也預示著青稞飲品能夠做大做強。
  • 綠色浩歌——青海草原總站生態建設的生動實踐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從五十年代的馬背、牛馱、羅盤、克稱,到如今的大道、坦途,3S、物聯網;當年的化學防治、粗放管理,到如今的生物技術、綠色防控、電子追溯、有機食品……自1957年青海省設立草原總站,一代又一代草原戰線的奮鬥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我省草原建設、退耕還草和退化草地改良嘔心瀝血,對保護和改善草地生態,
  • 努力實現青海旅遊業平穩較快發展———訪青海省旅遊局局長吳大偉
    吳大偉: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更要清醒地認識到,青海旅遊業總體上還處在起步階段,層次不高、體制不順、整合不夠、總量不大、企業不強、效益不佳、品牌不響仍然是旅遊業的基本現狀,與國內旅遊強省和周邊省區相比,與青海旅遊資源稟賦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相比,青海旅遊業在資源挖掘、景區景點建設、市場發育、主體培育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
  • 未來五年,青海各地旅遊發展「八仙過海」
    原標題:未來五年,青海各地旅遊發展「八仙過海」 記者近日從省旅遊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間,青海省五州兩市將針對各自的資源特點,精準發力。西寧:青海旅遊集散中心作為省會,西寧市將規劃建設一批有規模、上檔次、影響力大、帶動性強的旅遊項目,還將探索建設主題公園、民族風情園、「印象西寧」、直升機旅遊等項目。
  • 青海:農交會見證「農」字號企業發展壯大
    青海可可西裡實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的展位前,爭相品嘗黑、紅枸杞酒和青稞酒的市民讓銷售部經理王斌忙得不亦樂乎。平時喜愛保健酒的昆明市民太女士說:「這果酒味道很濃鬱,口感淳正,入口回味的感覺很香。我以前也喝過青海的酒,挺喜歡。」王斌告訴我們,「昆明人對我們青海高原來的綠色無汙染產品還是挺認可的,青稞酒、枸杞酒都很受歡迎。
  • 第五屆綠色發展論壇暨2020西寧城市發展投資洽談會在西寧啟幕(未...
    青羚網訊(記者 何嫻珺)7月23日,由中共西寧市委、西寧市人民政府、青海省生態環境保護廳主辦,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協辦的「第五屆綠色發展論壇暨2020西寧城市發展投資洽談會」在青海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城洽會採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首次把綠色發展論壇和西寧城市發展投資洽談會搬上雲端,在線舉辦「雲展示」「雲論壇」「雲推介」「雲招商」等系列活動,線下專業化、立體化展示西寧主動融入國家重大戰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取得的積極成效和標誌性成果,充分展現綠色發展、幸福西寧的新形象,全方位推介投資環境、優勢產品和重點項目。
  • 青海省會西寧,在歷史上為何被稱為海藏咽喉之地?
    青海省位於大西北,去過的人可能不是很多,還是先介紹一下青海的地理概況。青海西北部與新疆接壤,西南是西藏,東南是四川省的青藏高原部分,正北和正東是甘肅省。面積72.23萬平方公裡的青海省,大部分都位於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上。整體上看,青海的地勢西南高、西北高,中間偏西的柴達木盆地與中間偏東的黃河流域地勢相對低一些。
  • 青海科技創新論壇關注高原特色農牧產業化發展
    本屆論壇,以「生態青海,綠色農牧」為主題,將集聚省內外相關領域和學科的知名專家學者探討交流我省農牧業發展大計,圍繞優勢農畜產品產業化、品牌化建設「把脈問診」,研討破題之策,尋找新思路、新路徑、新模式,推動青海省現代農牧業高質量發展。此外,論壇還將集中展示近年來青海優勢農牧業產業化發展成果,並為生產企業和專家學者對接搭建平臺。
  • 青海將利用5年時間 創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省
    本報西寧3月31日電 (記者原韜雄)近日,青海省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省建設動員部署會在西寧召開。會議提出,青海從2019年開始利用5年時間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打造全域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省,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到2023年實現全省農作物有機肥替代化肥全覆蓋,綠色防控全覆蓋,農藥使用量減少60%以上。
  • 青海「十四五」建議再提木裡礦區,三年完成生態綜合整治
    木裡礦區以及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有望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寫入正在編制的青海省「十四五」規劃。第一財經記者5日從青海省有關方面了解到,《中共青海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十四五」期間,青海省將加大草原和溼地生態保護,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完成木裡礦區以及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支持礦區發展接續替代產業。
  • 實現碳達峰要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
    原標題:實現碳達峰要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   中央經濟
  • 推動檔案綠色發展,書寫新時代檔案工作新篇章
    強化綠色檔案館硬體建設,逐步完善實時顯示檔案庫房溫溼度及環境質量數據,智能調節溼度及淨化空氣,實現檔案館庫房空氣品質的智能管理,使檔案工作者免受灰塵和細菌侵擾,使檔案保存更長久,庫房環境更健康。(二)推動檔案綠色發展是奮力推進「一優兩高」戰略的紮實舉措。推動檔案實體從紙質版本向紙質版本與電子版本並行,實現檔案的數位化收集、整理、存儲與服務,最終實現全流程的無紙化和綠色化。
  • 「靈芝仙草」落戶河湟谷地
    關於靈芝的種植前景,民和縣有機富硒靈芝及珍稀食用菌種植基地負責人、無錫金芝隆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海東分公司總經理李鴻志信心滿滿。小小靈芝植根民族團結「沃土」說到李鴻志口中的政策扶持和部門支持,民和縣委統戰部少數民族發展資金扶持項目負責人王力有一本「明白帳」:「少數民族發展資金競標者眾多,我們要做的就是從眾多競標者中選出最有發展潛力、最能脫穎而出的優勢產業、最能帶動農戶增收的項目予以扶持,讓有限的資金髮揮出最大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