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牽連又競合的違法行為如何適用法律

2021-01-08 中國質量新聞網

    案情回顧

    《中國質量技術監督》2011年第7期「拋磚引玉」欄目刊登的《一案多種違法行為如何處罰》介紹了這樣一起案例:2010年8月12日,某縣質監局接群眾舉報,稱有人在無證生產肉鬆。執法人員當即趕到現場進行檢查。在生產現場,執法人員發現鄭某正在組織幾個工人將已生產好的肉鬆產品進行包裝,已包裝完畢的產品共計50公斤,規格為500克/袋,出廠標價為12元/袋,貨值金額計1200元,尚未出廠銷售。產品包裝袋標註的廠名為B食品廠,食品生產許可證證號也是B食品廠原先取得的。經立案調查表明,B食品廠的原法定代表人是林某,因近兩年來經營管理不善,導致企業虧損,於2010年3月到縣工商部門註銷了營業執照,不再生產食品,但林某在註銷企業的營業執照同時,未到質監部門申請註銷食品生產許可證,而該食品生產許可證有效期至2011年7月21日。鄭某在生產過程中,不但未辦理營業執照,而且也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其生產的產品是利用原B食品廠的生產車間和生產設備,也就是在原生產條件下進行的。林某並未委託鄭某生產,鄭某生產行為屬擅自進行。為制止鄭某繼續違法生產並防止問題食品流入市場,執法人員當場對生產設備和己生產的50公斤肉鬆依法予以查封。根據以上情況,對鄭某違法生產食品行為該如何定性與處罰,縣質監局案審人員有五種不同意見,本案到底該如何處理呢?

   文章刊登後,各地讀者紛紛來信來電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其中許多觀點都講得很有代表性。因篇幅有限,現將部分讀者的觀點摘編刊登,並將有關專家的說法附後,僅供參考。

    同意第一種意見

    新疆伊寧縣質監局盧靜、韓金濤、山東省濟南市質監局平陰分局張強、張曉雲認為:

   我們同意第一種意見,因為鄭某在生產肉鬆的過程中未辦理營業執照,其生產的產品是利用原B食品廠的生產車間和生產設備,也就是在原生產條件下進行的,因此我們認為此案的關鍵是鄭某未辦理營業執照,屬無證照生產經營,該案應移交工商局處理。

    同意第二種意見

   山東省濟南市質監局平陰分局楊建坤、趙淑毅、夏信青、新疆鞏留縣質監局海燕、馬琴琴認為:

   我們傾向於第二種觀點,問題主要在於以下方面:1.B廠的營業執照已經註銷,B廠已經不存在;2.鄭某生產的產品上標註B食品廠的廠名,屬於偽造他人的廠名,應按《產品質量法》第三十條、第五十三條處罰,責令改正,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等值以下的罰款。

    同意第三種意見

    山東省濟南市質監局平陰分局王紅巖、盛偉認為:

   對於這起案件,我們傾向於第三種觀點:1.B食品廠的營業執照已經註銷,B食品廠已經不存在,但是B廠的食品生產許可證未到期;2.鄭某在產品上標註B廠的食品生產許可證號的行為違反了《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第五十二條、第八十六條。所以依照規定責令改正,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等值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同意第四種意見

   福建省清流質監局江萍、新疆鞏留縣質監局李成林、拉茨燕、稽查隊、山東省濟南市質監局平陰分局胡業山、趙鵬、新疆伊寧縣質監局侯世豪、譙樹芳、範娜娜認為:

   同意第四種意見。我們覺得本案當事人行為構成未經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條的規定。當事人的行為同時構成無照經營行為和擅自從事食品生產經營行為,即同時違反了《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和《食品安全法》的規定,在法律上屬於法條競合。但是根據上位法優於下位法,新法優於舊法的法律原理,《食品安全法》是上位法、新法,結合質監職能(對食品生產領域實施監督管理),應適用《食品安全法》。

    同意第五種意見

   遼寧省葫蘆島市質監局劉福友、馬來之、趙廣志、畢建光、範毅蘭、韓東、新疆阿勒泰地區質監局北屯分局滿都拉、孫建、山東省桓臺縣質監局蔡鋒、山西省晉中市質監局杜晉寶、新疆鞏留縣質監局吐拉江、劉振輝、李賢、阿布都如蘇裡、史洪濤、業務室、山東省濟南市質監局平陰分局李德亮、河北省正定縣質監局曹莉娜、河北省黃驊市質監局於蘭梅、江蘇省泰州市泰興質監局楊暉松、山東省墾利縣質監局許玲玲、李偉倩、付文、河北省辛集市質監局張樹凱、楊春媛認為:

   同意第五種處理意見。本案中鄭某的違法行為主要有4種:一是因林某未委託或授權鄭某,且B食品廠的營業執照已被工商部門註銷,所以存在偽造廠名的違法行為。二是雖然生產的產品是利用B食品廠的生產車間和設備,但其生產條件已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的要求,未重新申請取得許可,屬於無證生產。三是冒用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四是無證照生產經營。

   上述1~3種違法行為均存在主觀故意,但究其本質,無證生產是最主要的,其他兩種違法行為都是由無證生產附帶產生的,因此,應定性為無證生產,並將偽造廠名和冒用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的行為作為從重處罰情節,依據《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四條從重處罰。

    五種意見均不妥

   山東省桓臺縣質監局王京雷、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質監局王金財、山東省臨邑縣質監局王洪革、山西省安澤縣質監局張愛廷、江蘇省鎮江市質監局邵國興、吳剛、上海市奉賢區質監局丁耀平、福建省建寧縣質監局陳永遠認為:

   本案中鄭某的行為屬於牽連性和競合性違法行為。根據行政法的一般理論,對於行政相對人的每一個行政違法行為均應進行分別處理,但對於具有牽連和競合關係的違法行為同時混合在一起的情形,分別處罰則顯失公正,且有重複處罰之嫌。本案提出的第一種意見是不正確的,依法查處食品未取得生產許可證擅自生產是我們質監部門的法定職責所在,不需要移送;第二、三、四種意見比較片面,沒有分清鄭某違法的真正目的;第五種意見從牽連性違法行為進行分析,有可取之處,但又沒有弄清無食品生產許可證生產與未取得營業執照從事食品生產之間的關係,也是不對的。

   牽連性行政違法行為,我國行政法中並未明確規定如何處理,實踐中一般按「擇一從重」的原則處理。本案應按鄭某無證生產肉鬆的行為進行處罰是最重的。

   那無證生產肉鬆的行為和無營業執照從事肉鬆生產行為又要怎麼處理,二者有什麼關係呢?行政處罰中出現的法條競合,通常是指行為人實施了一個自然意義上的行為,違反了多個行政法律規範,並且這些法律規範假定部分的行為要件之間存在種屬關係,即某一規範所規定的違法行為的構成要件外延包含了另一規範規定的行為要件。鄭某生產肉鬆的行為,未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也未辦理營業執照,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條和《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四條的規定。可見,本案中鄭某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是取得營業執照的前置條件,沒有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是辦不到營業執照的,上述兩條法律法規在外延上存在著交叉的地方。

   可以這麼說,鄭某生產肉鬆的行為,包含無營業執照從事生產經營和無食品生產許可證擅自生產兩個行為,分屬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質監部門的職權,但這只是一個違法行為。根據《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四條,鄭某應當取得而未依法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和營業執照,擅自從事生產肉鬆活動的無證照經營行為,是同一個違法生產肉鬆的行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質監部門都要進行查處,但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

   綜上所述,鄭某違法生產肉鬆行為,系同一違法行為屬於法條競合。質監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都可以進行查處,本案是質監部門先發現的,按照誰先發現,誰先查處的原則,應由某縣質監局依據《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四條和《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四條進行處罰。再通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據《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十四條進行取締。

    《中國質量技術監督》

相關焦點

  • 違法行為數的認定和法律適用
    《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對本案中的想像競合違法行為,可以按「分別適用罰種,但罰款擇其重者」的原則,分別依據《產品質量法》第五十條和《商標法》第六十條實施行政處罰,但罰款只能按較重的條款實施一次。
  • 產品質量違法行為下的法律競合適用
    2012年第12期《中國質量技術監督》刊載了《使用普通編織袋包裝水泥該如何處理》的討論案例,文中主要對A水泥有限公司在水泥生產過程中使用普通編織袋包裝水泥的違法行為如何適用法律產生了分歧,其實這涉及到了法律的競合適用。下面進行分析。
  •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及其法律適用
    一個違法行為同時觸犯不同的法律規範,並符合不同的責任構成要件,由此產生數個法律責任,是責任競合構成的前提條件。行為人應只是實施一個違法行為,而非多個違法行為;數人共同侵害他人或實施共同危險行為,也是一個違法行為。如果行為人實施數個違法行為,不論其觸犯的法律規範、其責任的構成要件等是否相同,均不屬於責任競合,行為人應分別承擔責任。  2、同一違法行為符合兩上或兩個以上的責任構成要件。
  • 法條「競合」該如何適用?
    由於二者差別很大,實踐中,自2016年1月1日新的《大氣汙染防治法》修訂施行以來,對該法第99條與第108條「競合」,到底該如何適用爭議不斷,這其中涉及很多基礎性問題,筆者結合具體執法案例試著略作分析。
  • 行政事實行為的法律特徵及與他行為競合的甄別
    行政事實行為雖然在理論界頗多爭議,可以暫時不管。但準確界定「與職權相關的行為」和熟練把握行政事實行為的法律特徵,對正確適用國家賠償法,及時處理行政賠償案件至關重要。  一、行政事實行為的法律特徵  行政事實行為是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職務活動中的個人侵權行為,由這一本質特徵決定了該行為的法律特徵:  1、行政事實行為表現為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個體恣意行為。
  • 孫華璞|| 法律責任競合理論初探
    同樣,這裡的行為個數也並不是指的自然意義上的行為個數,而是指的一個過錯行為或者一個違法構成行為。因為,一個在法律上完整的違法行為可能包括數個自然行為,但這數個自然行為就構成違法行為的整體性而言,都不具有獨立存在的法律意義。所以,這種在法律上不具有獨立存在和獨立評價意義的數個自然行為的整體,構成了一個在法律上獨立存在的違法行為。
  • 淺議行政執法中的「法條競合」與「數罪併罰」
    為此,筆者查閱了有關資料,請教了有關法律專家,並加以梳理,現總結如下,以供同仁參考。    概念區別   法條競合是指一個行為符合數個法律條文所規定的犯罪構成,而由於數個法律條文之間存在著一種內在的包容或交叉關係,只能適用其中一個法律條文,其他法律條文不能再適用的情況。
  • 這個案件涉及的多項違法行為應如何處理?談食品案件的法條競合的處理
    簡要分析法條競合本是刑罰上的概念,是指一個違法犯罪行為同時觸犯數個具有包容關係的具體犯罪條文,依法只適用其中一個法條定罪量刑的情況。因為行政執法也往往遇到同樣的問題,所以行政執法中的法條競合問題越來越受到基層實務界的關注。如何解決行政執法中的法條競合問題是基層執法的難點問題。
  • 交叉的法律競合應適用「量的優化」原則
    在法律競合的情況下,如何適用具有競合關係的不同法律規範是我國法學界長期討論的一個理論熱點。有學者認為:「針對不同類型的法條競合,應當確定不同的法條適用原則:(1)在實害法和危險法競合的情況下,應根據實害法優於危險法的原則適用實害法排除危險法。(2)在基本法和補充法競合的情況下,應根據基本法優於補充法的原則適用基本法而排除補充法。
  • 從本案談管轄權競合認定中的幾個問題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4條和第29條的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那麼,對於既具備違約行為要件又具備侵權行為要件的責任競合案件又該如何確定管轄呢?是適用民事訴訟法第24條,還是適用第29條,還是兩條可共同適用,還是區別情況分別適用呢?
  • 法律小課堂|法條競合?想像競合?
    (1)特別關係:一定的刑罰法規,對其他法規處於特別關係時,依特別規定優於普通規定的原則,此時僅適用特別規定,內有兩種情況:一為普通刑法和特別刑法的關係;二為普通刑法本身上的特別關係。(2)補充關係:基本的法條與其補充的法條競合時,依基本規定優於補充規定的原則,只應受基本規定的支配。
  • 違約與侵權責任競合,如何維護受害人權益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是法律所規定的兩種民事責任,兩者各有自己的獨立適用範圍。但這兩種民事責任有時也會產生競合,即行為人所實施的某一違法行為,具有違約行為和侵權行為的雙重特徵,從而在法律上導致了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共同產生。
  • 淺談刑事案件量刑情節競合的適用
    在同向量刑情節競合的情況下,對量刑起從寬作用的稱為從寬情節競合,對量刑起從嚴作用的稱為從嚴情節競合。總體來看,對同向量刑情節競合的適用,必須把握以下兩點:首先,必須衡量整個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程度。因為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程度往往制約著情節對量刑的影響力,同樣的情節會因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程度不同而在作用上有所區別;其次,要區分從寬情節競合與從嚴情節競合。
  • 陳潔瓊:汙染環境罪與非法經營罪競合適用帶來的問題
    (一)現行規定強行將無資經營危廢和嚴重汙染環境兩個獨立的行為認定為一個行為,從而導致汙染環境罪與非法經營罪的錯誤競合適用  想像競合犯,是指一個行為觸犯了數個罪名的情況。無資經營危廢導致環境嚴重汙染的行為,是屬於一個行為還是兩個行為?筆者認為,是屬於兩個不同的行為。
  • 行政法 丨 法條競合
    如「盜竊槍枝罪」,既侵犯了槍枝的所有權,又侵犯了國家對槍枝的管理秩序,所以,在刑罰上對競合犯選擇對社會關係侵犯性質嚴重的罪定罪,一般適用特別法。當法條交叉時,複雜法優於簡單法如行為人為了達到殺人目的而實施爆炸行為,構成「爆炸罪」。
  • 刑法基礎階段知識點 考點二十四 結合犯 想像競合犯、牽連犯
    認定結合犯,要注意以下問題:1.按照法律規定,成立結合犯之後,不能數罪併罰。2.結合犯所結合的犯罪行為內容必須嚴格依照法條的規定理解,不能超出法條用語隨意擴大結合犯的成立範圍。3.結合犯存在未遂或者中止的可能性,即適用結合犯的法定刑,同時適用未遂或者中止的處罰規定。4.如果他人中途參與被結合的犯罪行為的,他人僅成立被結合的犯罪,在此範圍內雙方成立共犯。
  • 試析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的競合
    責任競合現象是伴隨合同法與侵權法的獨立而產生的,它的存在體現了違法行為的複雜性和多重性,又反映了合同法和侵權法相互獨立又相互滲透的狀況。作為兩種基本的民事責任,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最初是不區分的,違反契約和侵犯他人權利同為不法行為,應受到處罰。在現實生活中一種違法行為常具有兩種性質,同時符合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
  • 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競合關係的理解
    當同一違法行為不但嚴重違反了行政法的相關規定,而且「情節嚴重」違反了刑法的相關規定時,那麼此行為構成行政犯罪行為。行政犯罪的這種雙重違法性又決定了其責任和處罰的雙重性,即既要追究其刑事責任,給予刑罰處罰,又要追究其行政法律責任,進行行政處罰 。
  • 論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3.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理論闡述     3.1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典型學說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現象在民法上的性質如何,在發生競合時,應當如何適用法律,如何確定當事人的請求權,法學界存在三種理論。
  • 淺析牽連犯的認定與法律適用原則
    ,數個行為之間存在手段與目的或者原因與結果的牽連關係,分別觸犯數個罪名的犯罪狀態。費爾巴哈在他受命起草的1824年《巴伐利亞利刑法典(草案)》中把牽連犯和想像競合犯一起作了如下的規定:「犯罪人以同一行為違反不同的刑罰法規,或者確以不同的行為實行了不同的犯罪,但這一行為僅是實現主要犯罪的手段,或是同一主犯罪的結果,應視為附帶的情形,可考慮不作加重情節,只適用所違反的最重罪名之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