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賺的錢並沒有比雙手賺的錢更高貴,有理財的人生和靠雙手打拼出來的人生也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不過理財是人生到達一定階段後必須要掌握的技能。
如果將財富的增長畫出一條曲線,橫軸為時間,縱軸為財富值。有理財和沒有理財曲線的走勢是有很大區別的。理財直接決定了未來財富的變化。
一、沒有理財
我們把人生簡單粗暴地劃分為四個階段:前20年不工作,收入為0,20-40歲收入穩步上漲,40-60歲收入逐漸減少,60歲以後收入幾乎為0。
當然也有做生意的人群收入曲線與此不同,甚至部分單位裡退休金比工資還高,60歲以後收入也很高。不過,這並不是絕大多數群體所面臨的收入年齡組合。
實際上無論財富曲線因為收入在不同年齡段有何變化,都不影響我們判斷理財對財富曲線的影響。
左右財富高低的因素有三個:收入、支出和通貨膨脹。如果沒有理財的因素在,曲線會呈現快速上漲,隨後逐漸平穩,最後下降的趨勢。上升趨勢主要依靠收入的上漲,下降則主要因為通貨膨脹,平穩是收入在下降,但開支卻並沒有減少。
財富曲線的走勢如下圖:
二、考慮理財
如果加入理財的因素,財富會保持增長,不會下降,充其量上漲的速度會有所放緩。前期上漲的主要驅動力是收入,後期上漲的驅動力就是理財。
理財在財富走勢中扮演了兩個角色,一個是幫助工作收入對抗開支;另一個是對抗通貨膨脹。如果沒有理財,那就只有工作收入來供日常開支,來抵禦通貨膨脹了。
財富曲線的走勢如下圖:
你可能會詫異,理財有這麼大的作用嗎?甚至能夠讓財富值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上漲嗎?如果你也有同樣的疑問,那是因為你是用靜態的眼光看動態的變化。
理財收益高低是由三個方面的因素決定的:第一是本金,第二是時間,第三是收益率。大部分人覺得收益比較少,主要是因為本金比較少,時間比較短,收益率不夠高。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本金沒有富人多,收益率也沒有投資大咖強,不過在時間上,大家都是平等的。
手裡有一萬元,按4%的利率存一年,收益是400元,確實不多。可是將理財放眼整個人生,複利的作用就開始顯現出來了。
我們來算一組數字:每年存一萬元,依然按4%的複利來進行計算,10年下來本息合計與40年下來本息合計相差多少?
很多人會脫口而出,相差4倍左右,加上利息可能也就相差5倍而已。可實際上呢,它們二者相差近10倍。存10年,本息合計為124863元,存40年,本息合計為1200255元。
從時間上來說,40年是10年的4倍,但是從本息合計的結果來說,40年卻是10年的10倍。這其中多出的6倍就是歸功於每年1萬元的堅持。這個數字的計算還沒有考慮因為投資能力提升,收益率提升帶來的財富數字增長。
理財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有資金規模優勢,如果財富的基數越大,持續的時間越久,起到的作用就越大,財富上升的速度也就越快。
理財的價值不是一時一刻就體現出來的,它需要堅持到足夠長的時間以後才能彰顯出來。
總結:
沒有理財,人生也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只不過財富數值會呈現先上升後下降的過程。倘若加上理財之後,財富數值就可能會維持高水準或是持續上升。這樣的變化主要在於理財能夠與工作收入一起應付日常開支,抵禦通貨膨脹。如果你覺得理財的收益比較少,那是因為沒有堅持足夠的時間,放到人生的維度中,理財的價值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