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人生總是鬱郁不得志,那是因為你沒有學會孤獨|探討孤獨

2020-12-20 夏娃藍空間

關注「夏娃藍空間」,陪你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01/

你會用「孤獨」自我標榜嗎?

哲學家叔本華曾經說過一句著名的話:「人,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你腦海裡第一個反應是什麼呢?是不是覺得,哇,叔本華太懂我了,簡直說到了我的心坎上,沒錯,我就是這個時代的一個孤獨的清醒者!

其實,我們不用太著急站隊,很多漂亮的生命哲學之間,往往有相互衝突矛盾的部分。

比如,《奇葩說》節目裡有一期辯題是:「我不合群,我要改嗎?」當雙方辯手搬出很多精彩煽情的故事和金句來論證和引導時,很多觀眾最初所持的觀點就開始動搖,跟著辯手的思維來迴轉換和變動。

這種現象說明了什麼呢?其實有些觀眾對於「合群」這一概念,並沒有建立起自我獨立的認識,才會被別人的強大語言說服力帶著走。

說回到「孤獨」這個主題上,同樣的道理,只有當我們真正理解了孤獨的含義,才知道,我們目前是否真的處在孤獨裡。你所理解的孤獨,和叔本華的孤獨,究竟是不是同一回事。

叔本華

/02/

或許,我們都誤解了孤獨

《圓桌派》有一期講過一個這樣的故事。

有一個年輕女孩,很少和身邊的人有交流。她最常幹的事情就是一個人背著一個畫架到處走,哪裡的風景吸引了她,她就停下來,拿出畫筆,一個人心無旁騖在那裡畫畫,而且一畫通常就是幾個小時。身邊的人來人往和車水馬龍似乎和她不相干,她就是沉浸在一個自我隔離的空間裡。

你覺得故事裡的她孤獨嗎?

我認為她是孤獨的。這種孤獨,就像復旦大學哲學老師陳果在《好的孤獨》一書裡下的定義一樣:

「孤獨」是自得其樂的獨處,是自成體系的完整。就像一個小女孩在嘈雜的房間的一角靜靜地摺紙、畫畫、凝視著魚缸中的小魚,心無雜念,旁若無人。那是一種將散軼與外部事物之中的眼光引回到內心世界的專心致志,那是一份心境和平的自給自足、清明安和而無所外求的精神圓融。

看到這裡,你明白真正「孤獨」二字的含義了嗎?

孤獨,它不可恥,也不代表負面,更不意味著孤單、空虛、寂寞等貧乏的心境,它代表的是你對這個世界深深的理解,然後在保持做自我的過程與之和平相處。

但,孤獨,它也不代表偉大。不是你孤獨了,你就是一位智者,你就比別人「高人一等」,你就與眾不同。孤獨,不過是一種選擇罷了。

然而,需要注意一點的是,如果你時常感到所謂的「孤獨」,但是生活卻過得一團糟,感覺生命被撕扯的四崩五裂,那你這不叫孤獨,你純屬是一個寂寞之人罷了。

寂寞是什麼?陳果說:寂寞是無可慰藉的空虛,是急於衝破的樊籠,深陷其中的人往往不知道做什麼好,做什麼都沉浸不進去,都打不起精神,都不快樂……那是一種無所適從的「自厭」。

孤獨和寂寞是一對同父異母的雙胞胎,外形看似相同,其實卻有著本質的區別,生活中很多人將兩者混淆,實在可悲!

/03/

不要為了孤獨而孤獨,孤獨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心境

作家蔣方舟曾在節目裡分享一個有趣的觀點。

她說,當你想拉近與一個人的距離時,你可以這樣做:溫柔且安靜地望著對方的眼睛,然後緩緩地和他說一句話——「很多人都說自己孤獨,我看你才是真正的孤獨吧。」

據她的親身體驗和身邊朋友的反應,她得到一個結論:當你在和一個人說這句社交的「萬能句」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覺得你很懂他,通過他的外表看到了他的內心,從而提高他對你的好感度。

網絡社交的發展造就了一個孤獨的時代,造就了一個又一個孤獨者。但是,如果你理解了「孤獨」的真正含義,你應該就會明白,孤獨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心境。

無論你朋友成群也好,亦或不愛交際也好,表面的這些形式都無法說明你是不是孤獨。真正的孤獨,是無論你身處哪裡,你的內心是否給自己留有一個獨立的思考空間。

臺灣女明星劉若英是一個從小到大習慣在人群裡獨處的人。她在獨白書《我敢在你的懷裡孤獨》裡面說:

「這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害怕孤獨,很怕這世界只剩下自己一個人。於是,為了遠離孤單的感覺,強迫自己與其他人相處,以為群聚可以帶來安全感。其實不是這樣的,當你發現獨處的美好時,就會無法自拔地愛上它,能夠品味獨處的美好,在我看來,(獨處)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

/04/

好的孤獨,可以給我們的生命帶來什麼?

曾看過一個作者寫下自己的真實人生故事。

她在上大學之前,成績一直不太好,而且對身體疏忽管理,因此長得很胖。

升上大學以後,她周圍的人包括她的家人都不看好她,認為她這輩子也就這樣了,不可能會有什麼作為。

被打擊的數次多了,有一天,她猛然驚醒,就好像生命被人點了穴,內心有一個聲音堅定告訴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後來,她開始默不作聲提升自己,早起,讀書,寫作,跑步……她每天早起跑步3000米,利用三個月減掉30斤,獲得國家獎學金,畢業前夕被邀請去了某個著名的綜藝節目實習,還出版了人生的第一本書。

身邊有人問她:「這個過程,你自己快樂嗎?」

她是這樣回答的:很痛苦,很煎熬,一個人想要蛻變成另外一個人,都是一場經歷苦難的歷練;真正能讓人變好的路,從來都不會讓人很開心。

對此,我深以為然。一個人在自我沉澱的過程,一定是一個孤獨者,因為很多苦註定只能一個人吃,有些路註定了只能一個人走。好的孤獨,它可以讓你心無旁騖沉浸在自己所做的事情裡面,痛並快樂著。好的孤獨,它能讓你不認命,在夾縫中重生,去尋找到真正獨立的個體。

在生命最孤獨的那幾年裡,我想,也是一個人成長得最快的時光。

電影《墊底辣妹》裡面的女主角工藤沙耶加,讀小學的時候一直交不到朋友,害怕孤獨的她總是一個人在路邊坐著發呆,羨慕有玩伴的同學。媽媽看見她不開心,於是和她商量讓她轉到名古屋某女子高中,在那所學校,不管學習成績再爛,依然能直線升到高中。

在這所新學校裡面,她如願交到了三位好朋友。接下來的校園生活,沙耶加天天和朋友們膩在一起玩耍,終於,她不再孤單了,可是,她似乎也因為過於喧囂的友情而迷失了自我。

和朋友相處的快樂時光裡,沙耶加做盡了一個「壞學生」該做的事:濃妝豔抹,穿超短裙,酒吧蹦迪,昏天黑地地揮霍一切不復返的青春。她唯獨不做一件事,那就是學習。

最後,一個早看她不順眼的老師當著全班的面從她的書包裡搜出一包香菸,為此,她被學校勸退,讓她無期限停課在家反省。

這件看似再糟糕不過的事,卻成為了她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她被媽媽安排去一個專門收留「差生」的補習班,在補習班裡,陰差陽錯遇到了自己的人生的燈塔,恩師坪田先生。

在恩師的啟發下,沙耶加踏上了一條心智覺醒之路,她開始愛上學習,不願再被人瞧不起,也和那個討厭她的老師打賭:要考上當地最好的大學。

在追夢的過程中,她切斷了(好朋友有意讓她禁娛)一切的娛樂生活,全身心投入到緊張的學習當中,這個過程,再也沒有往昔熱鬧和無知的膚淺快樂,更多的是昏黃的檯燈下獨自一人刷題的奮鬥,更多的是和夢想對話的孤獨和對生命清醒的思考。

《墊底辣妹》劇照

這部由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結局和所有逆襲體故事一樣,最後,沙耶加考上了夢寐以求的大學,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

或許,在現實生活中,不是每一條鹹魚都有翻身的可能。但是,對於生命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卻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擁有的。

好的孤獨,是改寫命運必不可少的日常旋律。她們之所以能夠讓生活煥然一新,改變鬱郁不得志的生活狀態,正是懂得利用孤獨來和自己進行深刻的對話,聽見潛意識裡被壓抑已久的吶喊,釋放出生命連綿不絕的能量。

/05/

寫在最後

傅首爾在《奇葩說》說過一段讓許多人難以忘懷的話:

「如果今天的我,讓觀眾朋友身上看到一些光芒,是因為我把一個女人最美的那幾年,都花在了那張冷板凳上。」

那張冷板凳,就是她孤獨的象徵。她如今的輝煌,正是過去那幾年獨自一人在黑暗裡堅強地摸索和咬緊牙關和生活打鬥得來的。

所以文章的最後,我想和你說的是,不管你現在的生活如何不如意,不要害怕,大膽創造一套屬於你個人的「孤獨」生命哲學,勇敢擁抱孤獨吧!在孤獨裡尋找生命的答案,在孤獨裡脫胎換骨,在孤獨裡重生!

生命裡沒有任何事情,比你成為一個獨立成熟的個體更重要、更值得追求的了,而這一切,需要好的孤獨來成全。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作者夏娃藍,一個心理學「死忠粉」,劈柴餵馬,寫字修行。成長無止境,願與你成為同路人。】如果喜歡,歡迎點讚關注,持續輸出優質成長好文!

相關焦點

  • 鬱郁不得志也不要放棄,這些星座大器晚成終能出人頭地,有你嗎
    在生活中,有些人的成功來得早一些,這樣的人可謂是少年得志,人生似春風一般愜意順心,愛情事業雙雙豐收,真的令人羨慕不已。而有些人呢,則就沒這麼幸運了,事業諸多不順就算了,連愛情都跟開玩笑似的跟自己捉迷藏,多年過去了依然是一事無成孑然一身,不得不令人唏噓不已。
  • 當你躊躇滿志鬱郁不得志地時候,你該怎麼面對
    當你躊躇滿志鬱郁不得志地時候,你該怎麼面對?人這一輩子,太多不如意。生活,事業,愛情等等!人這一輩子,沒有多少值得炫耀地資本!想想過去,平平淡淡過了半生,太多理想抱負沒有實現!你什麼都不具備,如果在不勤勞,那麼就什麼機會都沒有了!勤勞!是萬能的良方。努力吧!當你鬱郁不得志地時候,敞開胸懷,用你勤勞的品質去創造新的未來!
  • 《十一種孤獨》——孤獨這件事,從沒放過任何人
    爵士鋼琴手、鬱郁不得志的軍官、退役軍人等。宿羽陽的《十一種孤獨》聽起來孤獨,卻並不愁苦,淡淡然如人生常態。那種感覺也很孤獨。網際網路、時代病,當有些現象成為常態,我們也就習慣地見怪不怪了。比如一個人也可以逛街,一個人也可以吃火鍋,一個人也可以去遊樂場……看起來很孤單的事,如果你享受這個事情本身,也許你就能暫時忘了孤單這回事。
  • 接受孤獨的存在:因為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老師同時認為在探索人生意義的問題上,鑑於絕大多數人不是哲學專業出身,所以更多的人是用非哲學的方式來考慮問題,所以從這個角度去認識孤獨,去尋找人生意義的人更為普遍。我仔細想了想,確實是這樣。聯繫之前個人的經歷,在那段陷入孤獨的時間裡,我閱讀的書籍可以歸屬於哲學類的非常少,大多數還是普遍意義上那種勵志或治癒類的文字。
  • 心理老師告訴你,人生而孤獨,但最好遠離孤獨
    在提問環節,有個學生向趙了了提問,人生而孤獨,我們該不該與孤獨相伴。 有人說孤獨是最高級的浪漫,是人們最能夠正視自己內心的時刻,我們終究在這個世界上的某些階段只能夠一個人走,我們終要適應孤獨,我們終要學會與孤獨為伴。
  • 《百年孤獨》震撼人心的16句話,讓你學會享受孤獨
    而《紐約時報》也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百年孤獨》究竟多偉大?這16句最震撼人心的話,讓你學會享受孤獨1.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2.平庸將你的心靈烘乾到沒有一絲水分,然後榮光才會撥動你心靈最深處的弦。3.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
  • 十首孤獨絕美詩詞:人生要麼孤獨,要麼庸俗,你選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一個人照顧滿天星辰。可是,孤獨是什麼呢?很多人認為,孤獨就是寂寞。其實,你錯了。孤獨和寂寞是不一樣的。寂寞的時候,你會害怕,你會發慌,你會心神不安。可是孤獨的時候,你只是自己和自己作伴,你內心平靜,安享一個人的時光。你與自己交流,你可以一個人度過所有。
  • 孤獨才是人生的常態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享受孤獨
    如果你覺得孤獨,你就離成功不遠了。有點遺憾的是,最近我才明白這個道理。雖然我們來到這個世上,都不是獨立的個體,總是跟一些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真正能走進你的心裡,你們可以彼此相依,無話不談的人真的少之又少,知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讀初中的時候,一心想著要考上好的高中大學,我特別努力, 我捨不得浪費一丁點的時間。
  • 如果你感到孤獨,請看看這個。
    你經常感到孤獨嗎?其實孤獨是生命的常態。它藏匿在凌晨兩點半的朋友圈,亦或是公司樓梯間的嚎啕大哭。作為群居動物的我們,似乎總是在逃避孤獨,尋找群體。獨行,似乎成了一件見不得光的事情。難道獨行,就真的如此令人痛苦嗎?實則不然。
  • 鬱郁不得志之下
    我會回答:還不是上班鬱郁不得志,寫文章發洩下,運氣好,就成了一本書。        真相真的如此嗎?半真半假。        真的那一半是我真的鬱郁不得志啊,跟大家一樣被老闆刁難、年終獎可以做8遍,假的那一半是,我並不是運氣好,是心機老girl。        2014年從一線城市回武漢,找工作很不順,高不成低不就,最後低就了,忒閒。
  • 為什麼要讀《百年孤獨》?因為你的生活除了無趣,只剩每日的孤獨
    為什麼要讀《百年孤獨》?因為你的生活除了無趣,只剩每日的孤獨在文壇裡會聽到這樣子的一句話,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寫得太深了,裡面的人名也需要反覆去讀理解,讀他的這一本書太耗費體力與腦力了。不知道你有沒能讀過,是不是這樣子的感覺呢?
  • 《百年孤獨》25句經典語錄,句句都是人生,讓你學會享受孤獨
    1.無論走到哪裡,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復存在,就連那最堅韌而又狂亂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轉瞬即逝的現實。2.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
  • 參加工作後沒有朋友,感覺孤獨該怎麼辦?網友說那是因為你太閒了
    時間久了,就可能感覺很孤獨,沒有幾個朋友。想出去結交新朋友,又沒有什麼去處,於是就開始煩惱了。網友A說:「我覺得不要故意去結交朋友,不要為了交朋友而交朋友。只要大家興趣相投,看待事情的價值觀一樣,就很自然能成為朋友。否則強迫自己加入某些圈子,而自己又不喜歡,大家沒有共同的話題,就十分的尷尬。
  • 緩解孤獨感的兩種方式:為什麼你總是感到孤獨?主要還是因為太懶
    無論你是逃避現實還是更加徹底的選擇放棄,這都是缺乏勇氣面對現實的表現。因為現實中總是充滿了不確定性的,你其實也並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孤獨,什麼時候能夠走出孤獨。,所以如果沒有渴望,我們也就不會感到孤獨。
  • 你要耐得住寂寞,在孤獨中積蓄力量,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
    Where would someone like to be alone, but do not like to be disappointed3.學會讓自己孤獨和沉思,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Learn to be alone and meditate
  • 致孤獨的你:學會獨處,就是學會愛自己
    當然,有人很享受一個人的生活,認為那是獨處,但也有很多人無法承受孤獨,因為那是寂寞。但如果媽媽在這個時期沒有很好地給予嬰兒所需要的東西,包括吃喝拉撒睡玩,嬰兒就會產生死亡焦慮,因為ta認為,媽媽離開了自己,自己就無法生存下去。從這個角度來說,在早期的母嬰關係中,如果孩子缺少足夠的關注,就會種下孤獨的種子,這會直接導致成人後的ta,性格很可能有些孤僻,不太願意和人接近。
  • 鬼谷子:人到中年不得志,熟記這3句話,讓你扭轉乾坤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但是大家的情緒有時候卻總是相似的,有的人少年成名,早早就享受到成功的滋味,可是有的人卻一直鬱郁不得志,直到中年還是一無所成,這種情況是非常讓人焦慮的,但是干著急也是沒用的,要想辦法扭轉這種困境才行。
  • 面對孤獨,你中招了嗎?五分鐘教你面對孤獨
    如果你是害怕一個人獨自過夜,那就為自己留一盞夜燈驅散黑暗,抑或是領養一隻小狗偎依在身旁伴你入睡。如果你是害怕無聊空虛,那就合理地安排事情充實自己,可以安靜地待在房間,輕嗅書香,輕撫琴棋,靜看花開花落。如果你是害怕與朋友日漸生疏,無人分擔你的喜悅與憂傷,那就鼓起勇氣主動與朋友聯繫,可以相約午後茶館細細品一盞茶,相約籃球館放肆揮灑汗水,相約夜間酒吧不醉不歸。
  • 《百年孤獨》深刻的一句話,不足10個字,卻寫盡人生孤獨
    如果把《百年孤獨》的讀者聚攏成一個國家,那裡的人口可以排進全球前20名。設想一下,這樣的場景仍然讓人覺得震驚:茅盾獎獲得者麥家曾說:「二十世紀後半葉,如果世界只有一個作家,就是馬爾克斯;如果只有一本書,就是百年孤獨。」
  • 海子逝世30周年:人生最高級的活法,是學會享受孤獨
    尼採說,孤獨是一個人的天性。 孤獨,常常讓人變的更優秀,變得更能看清自己。 海子用他的生活態度,用他的詩歌,甚至用他自己的一生告訴我們,人生最高級的活法,是學會享受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