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求新追夢人——記從軍旅走出來的山水畫家殷義和

2020-12-24 澎湃新聞

殷義和

1981年出生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宣城市,現任福田區人民檢察院政治處副主任,深圳市檢察書畫協會會員。

殷義和出生於傳統文化家庭,自幼薰陶於中國傳統書畫藝術並產生濃厚興趣,在外公何吉樹的鼓勵下打下了紮實的筆墨功底,奠定了他「守正求新」的創作理念並一直伴隨著他的藝術探索之路。

目前,他的作品先後獲得「百花迎春」全國書畫比賽銀獎、首屆「春望杯」全國書畫公益大賽三等獎、第三屆「翰墨盛世杯」全國書畫大賽銀獎。2019年2月,有20多幅作品被《中國報導》雜誌、搜狐、今日頭條等媒體報導,多次被《當代檢察官》雜誌刊登發表,並多次在深圳市、福田區兩級藝術展中受邀展出。

看山是山

看山不是山

看山還是山

作為中國山水畫的學習實踐者,殷義和當然也和所有傳承者一樣歷經這樣的心路歷程。但從軍16載,火熱的軍營又賦予了他對中國山水畫的另一個解讀視角,凝練了他「拘形而上、法度嚴謹、高古空靈」的藝術風格。

熱血軍營運筆抒情

1998年12月,殷義和在偉大的「98抗洪精神」感召下應徵入伍,16年火熱軍旅生涯,不斷培育了他對中國山水畫藝術創作的深度感悟和個性認知。

16年間,他錘鍊於臺灣海峽演訓場、血戰於淮河抗洪大堤、穿梭在深港「一國兩制」的康莊大道,山山水水在他看來,都是無數英烈埋骨的桑梓,都是熱血軍人忠誠守候的熱土,是筆墨所無法承載的厚重。

正是因為對祖國山水不一般的愛和深沉的眷念,「形在先,筆墨其後」的思想認識也逐漸讓他的筆墨鮮活起來。中國畫從來都不拘於具體對象的表達的,而在他看來,從軍後迸發的熱烈情感是以往閒散情趣的筆墨無法深度表達的,在大量實景寫生的支撐下,似銀蛇狂舞、秋波婉轉、煙雲縱橫、巖壑參差的線條逐漸主宰了他的筆端。為了在「以線造形」的過程中用線條去探尋軍人對祖國最熱烈的情感表達,他開始追求每一根線條獨立的審美價值,即使江山萬象,卻也是千筆萬筆、筆筆見筆,千線萬縷、線線通衢,「線條」成為了他的最核心的藝術載體,「拘於形」而又「形而上」更成為他核心的藝術觀。

形在先

筆墨其後

守正求新再塑畫格

在軍人眼裡,山水都是具體的、有形的,需要用生命和忠誠去守護。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嚴格的軍營生活塑造了殷義和嚴格的紀律意識,反映在他的藝術上,崇尚法度是重要的特徵,也正好應和了他自小就建立的「守正求新」的藝術取向。在部隊繁重的戰備訓練之餘,能讓他養精蓄銳的不是床頭和飯桌,而是歷代名家名作,最得他青睞的正是以法度嚴謹著稱的唐末五代到南宋的畫風,大師名作就是他的藝術能量包、輸液袋。

經過數十年的摸索,殷義和總結出「二則十二法」山水畫技法體系,實現個人原始積累。在「守正」的同時,殷義和並沒有固步停滯,而是應「筆墨當隨時代」的強音,以更大的精力從傳統中走出來。

近年來,他先後撰寫了30多萬字的理論研究筆記,從「骨法用筆」的三維理解到「墨分五色」的二維認知,再到綜合「捲雲皴」和「披麻皴」形成自己獨特的「卷鬚皴」等等,在「求新」的探索中走出了軍人般鏗鏘有力的步伐。

觀殷義和之作品,無論是寸尺鬥方還是巨幅長卷,法度嚴謹、一脈相承,卻又筆墨自由,所到之處無遲滯之氣,縱然扶搖疊嶂、雲蒸霞披、要素繁複,卻無半點雜亂、各安天命、參差妥當,畫面乾脆而清新,高古而空靈。

山水從來都是具體的、有形的

需要用生命和忠誠去守護

在軍人眼裡

不忘初心傳承本色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因工作需要,2014年殷義和轉業到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檢察院工作。到了單位後,他立即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檢察體制改革中。檢察事業的日新月異,進一步激發了他用手中筆墨謳歌偉大時代的藝術衝動,促發了他更多的創作激情與靈感,優秀作品不斷呈現。

隨著學習的深入,在博大精深的中國山水畫藝術中,他越來越覺得渺小和淺薄,也越來越急迫於自身的成長。於是,他先後受教於張長韶、曾剛、楊天佑等中國當代一線的著名書畫家,合眾師之長不斷強化自己的藝術表現力,造詣上得到了高品質的提升。

(中國山水畫公益班活動照片)

<<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

為民服務、奉獻社會是軍人的本色基因。在回到地方後,他接觸了更多喜愛中國山水畫的市民朋友,也越來越關注於他們學習中的苦惱。近幾年,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走進社區開設中國山水畫公益班,將自己的所學所感傳播給更多喜愛中國山水畫的市民朋友,吸引了200多名山水畫愛好者參與學習,得了社區群眾的高度認可,殷義和的山水藝術也在回歸群眾中得到了又一次升華。

「都是初心使然。」在談及他走過的藝術之路時,殷義和坦然地說。

拘於形,堅持以形求形而上,是從事繪畫藝術的初心;

重法度,堅持以法理求筆墨自由,是傳承中華文化傳統的初心;

求突破,堅持筆墨當隨時代,是緊跟傳統文化發展的初心;

重分享,堅持藝術反哺群眾,是藝術家回饋偉大時代的初心。

正是因為有著一大批像殷義和一樣不改初心的山水畫家,偉大的中國山水畫藝術才一代又一代地本色傳承。

END

相關焦點

  • 實力派山水畫家付三
    付三,筆名傅三,堂號德元堂,男,祖籍山西,生於1960年,現居北京,主攻山水兼花鳥。付三老師是先從軍,也可以說是軍旅書畫家,曾經下海經商的他不為世俗,對藝術傅三老師淡泊名利,潛心畫畫,在作畫的同時交了很多好朋友,他的心中一直有種信念:『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捨不得』所以,他不為金錢作畫,不為媚俗作畫。他畫花鳥畫和小品山水,筆在心中,魂在畫中,會一點點墨,一筆筆韻,一韻韻積墨, 因而畫面就很靜,很雅,很自在,也特別靈動。
  • 山水情深融筆墨:著名畫家楊金書作品賞析
    實力派畫家,秦風堂主人,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舞美協會會員,多年軍旅畫家生涯。1988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師從郭線廬,陳國勇,張立柱等。深造於清華美院任澤濤山水畫高研班,並得到著名畫家黃永玉及彩墨大家施雲祥老師的指教。發表了大量美術作品,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全軍、省市美術作品展,並多次獲獎。設計了多臺大型文藝晚會舞美,受到專家觀眾的高度稱讚。
  • 當代畫家系列訪談:走近山水畫家吳宏澤
    氣韻生動、天人合一的創作當屬吳宏澤的風格,煙波浩渺、山水相依且能欣賞到田園風光和山水完美融合是他自成一家的亮點,他專注於鄉土情懷的創作,畫出了青山的挺拔蔥翠、畫出了綠水盈盈和泛舟、畫出了鄉間農耕和嫋嫋炊煙,然而,他的畫是畫亦非畫,簡直就是活脫脫現實生活最美寫照。
  • 程曄,一個燕山滋養出來的山水畫家
    北京的燕山以石灰巖間花崗巖為山體植被下豐上裸、群峰連嶺、氣勢跌巖,多有溪流於山下漱石湧流,是山水畫極佳的表現體裁,燕山不知曾滋養了多少畫家,同樣程曄亦從中得到啟示而用畫筆詮釋其內在的一種精神,藝術的追求是伴隨畫家終身的任務及責任,不斷地注入情感的探索還鬚髮揮自身的睿智來豐富創作內容
  • 當代畫家劉燕姣的雅致山水,躍然紙上,栩栩如生
    我國很早就有「書畫同源」一詞,古代人在陶器和青銅器上面畫裝飾,具有很好的藝術價值考究,也為中國畫的起源提供了依據。國畫發展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當代實力派女畫家劉燕姣,一起來欣賞一下畫家劉燕姣的精美山水畫!世外仙境水連天,桃源景色醉人間;淵明採菊東籬下,山莊平曠好耕田。
  • 畫家張杰玉:從傳統山水畫法向現代寫意山水畫法過渡之我見
    繪畫工山水,兼習人物,花鳥。書法工隸,旁及楷行。作品在多家報刊雜誌發表,並被《今晚報》評為最受百姓喜愛的十大山水畫家,專訪節目在天津電視臺播出。傳統山水畫得到山水畫大家何延喆先生詩讚--「筆底酷肖王耕煙,南宗嫡派得真傳」。作品百姓喜歡,專家首肯,深受書畫市場歡迎。多年從事青少年兒童書畫教育。現為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天津國學研究會會員。
  • 「名家清賞」墨滋山水潤 筆走煙雲生—山水畫家張潤生作品賞析
    13歲跟劉知白先生學習傳統中國繪畫,其後並得到宋吟可、王振中等諸多先生、名家的指導和幫助。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貴州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貴州省政協委員、貴州省國畫院原院長、中國北方畫院藝術顧問、貴州省政協書畫院常務副院長、貴州省文史館研究員、貴州省國際文化交流學會常務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
  • 婁底山水畫家袁又琦作品展在北京山水美術館展出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30日訊(通訊員 劉建安) 近日,「傳承與經典系列展——袁又琦山水畫作品展」在北京山水美術館隆重展出。記者了解到,「傳承與經典系列展」以弘揚民族精神、延續和發展中國畫傳統文脈為宗旨,旨在進一步展示當代名家的學術地位和創作水平為目的。
  • 山水畫家張翔國畫作品展
    年生於河南,先後深造於中央美院,中國畫研究院,李可染畫院,北京職業畫家。出版畫集有《當代著名畫家技法解析—張翔寫意山水》《中國畫名家精品粹編—張翔寫意山水》等著作。是的,中國寫意畫追求的精髓是「象外之意」,意就是人的主觀精神和感受,即借物抒情,以神寫形,以意造像,一切以意為之,以期達到得意之象。題跋:清風徐來 乙亥冬月 張翔寫畫家張翔的水墨山水及花鳥的近作,一經展開,我們看到的是恣意縱橫,筆沉墨飽,氣勢隨意,筆筆生發。
  • 滿家山水:畫家滿維起的青綠山水畫作品
    因為他不僅在青綠山水領域進行了獨具匠心的探索與創造,還在景致、空間、筆墨與複色等方面構建起了新的視覺表達形式。滿維起的滿家山水以其鮮明的筆墨語言獨步當代畫壇,成為當代新青綠山水畫家的傑出代表。滿維起山水畫滿維起雖以青綠山水馳名畫壇,但他已然突破了傳統青綠山水的模式,從傳統的三渲五染的繁瑣程序中解脫出來,從而實現了由古典青綠山水向現代青綠山水的成功轉型,賦予青綠山水更為鮮明的時代精神和審美風貌
  • 專訪著名畫家姚鳴京:「夢幻山水」是如何形成的?
    早上起來後,我一直在觀察那裡的景色,美得讓我隨時想走進去瞧一瞧看一看哪!」走在雲上,飄飄欲飛的通透感超越了所有書中、影視作品中所能用盡的詞彙和感覺,任何語言也無法形容那種超然澄澈。」也許就是那一次雨中的登山、雲上的仙遊,立定了他山水筆墨一生的初衷。
  • 直擊書畫推薦:最具收藏價值畫家之畫家趙國祿
    畫家趙國祿 趙國祿,字文德,號陋石,齋號白雲書屋。祖籍山東,現居北京,軍旅畫家,國禮畫家,清華大學職業畫家,2011年清華大學百年校慶期間被評為《百年樹人》優秀畫家。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山東省美協會員,中國中城院美術院院士,中國美術家畫院院士,中國國粹畫院副院長,北京麥聖石書畫研究院副院長,北京金城畫院院士,北京梁鄒畫院院士等。2011年清華大學百年校慶期間被評為《百年樹人》優秀畫家。
  • 「百度百家」當代著名畫家莫根 山水作品欣賞
    2008年11月與廣州美術學院教授王莉莎、塗自華、廖慧共同舉辦《丹青的故事》——廣州美術學院老教授東莞寫生作品展在廣東省東莞市博物館展出,展出六十年代東莞速寫五幅和國畫山水畫30幅。2008年12月參加江蘇省常州市文聯舉辦的第三屆《水墨江南》著名中國畫家作品展。2010年-2011年被《美術報》、《神州詩書畫報》評為全國30位最具收藏價值山水國畫家。
  • 贛南畫家張際才山水間的紅色記憶
    今年10月,江西畫家張際才應邀到「紅色故都」——江西瑞金革命根據地採風寫生。他雖然多次踏足這片紅色熱土,但每次都被這裡婆娑成蔭的古樹、田疇相擁的村舍、威嚴肅立的革命舊址和欣欣向榮的景象所觸動。這次他以冊頁的藝術表現形式很好地展現出了山水間的紅色記憶。
  • 變幻萬千的中國畫畫家——李祥亮(山水圖)
    畫家李祥亮,河南鶴壁濬縣人,本科美術系學士學位。09年安陽師範美術系畢業,中國長城畫協會會員,鶴壁美協會員,濬縣美協理事。他主功花鳥,兼顧山水和人物。歷年來,他朝夕研閱,博採中國畫之魂魄,形成自己的獨特技法。他的冰雪山水,畫面肌理效果剔透晶瑩。層層疊疊,計白當黑,知白守黑。畫面瀟瀟灑灑躍然迷離。
  • 潑墨山水雲林,寄寓人文情懷——速寫畫家胡純斌
    胡純斌的畫作以氣取勝,當然與畫家自身的氣盛有關,氣盛則縱橫揮灑無滯礙,從而表現出山水渾然之氣,整個畫面充滿生機。胡純斌重視畫外功夫,善於從大自然中挖掘美,善於從傳統理論中冶煉美。他不但重視線和點的運用,並從中概括出了獨到的見解,歸納為「群落」,「群落」之間要有變化,要有「過渡」,要於「平衡中求不平衡,模糊中求清醒」。胡純斌的畫作非常重視內在美,他的氣不顯為浮躁、誇張的霸氣,而是一種和諧美。
  • 豪情盡在山水間——鑑賞畫家蔣偉山水畫作品
    書畫家運用筆墨展現出了山水魅力,將畫的精神內涵蘊含其中,讓觀賞者觀景觸情。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位當代畫家——蔣偉,看看他筆下的山水畫藝術。 蔣偉老師在多年的寫生之中,對於山水有著豐富的視覺收穫,在其畫作之中升華之,將山水與自己的情感融合,寓情於景,景象疊合,氣流貫注,山川之美,筆墨之美,意境之美,多格調的美讓觀者感受藝術之美。
  • 寫意山水間,揮墨氣韻生---畫家林德坤山水國畫藝術漫談
    畫家的修養情懷,藝術的動力,思想的力度,決定著體驗的層次和個性化的獨立品格,通過筆墨在空間的展示和受眾完成交流。林德坤是一位熱情坦誠,謙恭好學,積極向上,對藝術有著執著追求的畫家。其國畫山水作品大膽豪放、用筆灑脫、墨氣淋漓、風格獨具,作品用筆大膽豪放、大氣、輕鬆灑脫、水墨淋漓。觀其繪畫,常如遊走在名山大川之中,呈移步換景之感。深受企業家、收藏家的親睞。
  • 2020天津著名山水畫家紀振民師生作品展在畫訊俱樂部舉行
    這次展覽是慶祝《畫訊》創刊暨畫訊俱樂部成立16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共展出著名山水畫家紀振民先生及九位弟子的作品30餘幅。    紀振民,1938年生於河北省安國市,1964年天津美術學院本科畢業後,一直從事美術教育和美術創作。
  • 圓桌|看軍旅美術的當下呈現:從「紅色題材」到「綠色時空」
    「綠色時空—當代美術名家上海邀請展」日前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以80多位軍旅藝術家和地方藝術家的130餘件作品。開幕當日的研討會,藝術家、評論家們共同探討了軍旅美術的發展現狀和前景,並就本次展覽在藝術個性,風格、樣式、語言等方面的拓展與變化作了不同的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