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親閨女帶娃害怕也多?姥姥帶娃的這些顧慮,需要父母這樣來平復

2020-12-17 三清心理感悟

老話說「誰帶的孩子和誰親」,可是這位姥姥卻說「別幫女兒帶娃」,大家乍一看肯定覺得這位姥姥是重男輕女,這幫兒子帶孩子,不幫女兒帶孩子。

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要幫年輕人帶孩子,這句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小編認為第一個問題就是隔代教育,第二個就是老人如何讓老人照顧孩子的同時還能保持家庭和睦。現在的年輕人工作都忙,大多數家庭都是將孩子扔給老人來看管的,經常小編的小區裡面會看見老人帶著孩子出來玩。

大多數人都會產生疑問,自己就是爺爺奶奶帶的,那隔代教育一定就一定是不對的嗎?小編覺得隔代教育這個問題是有有雙面性的,有好的一面有不好的一面,那對於隔代教育的問題我們就要正確和客觀的理解隔代教育,並且正確的看待老人帶孩子的的問題。

小編也是爺爺奶奶帶的但是小編的母親也不是完全就把小編交爺爺給奶奶一手帶大,隔代教育的餵養責任可以交給老人,但是教育責任還是需要父母去承擔的。

小編有一個四歲半的侄女就是因為父母太忙,交給爺爺奶奶去帶的,但是小編的嫂子經常會因為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和侄女的爺爺奶奶發生摩擦,嫂子認為老人不會帶孩子,但是老人卻覺得給你帶孩子了,你還覺得不對,產生了很嚴重的矛盾,這個問題在其他家庭也是非常常見的。

那我們就在注意下面的這三個問題,爺爺奶奶只能做到養育責任,但是教育的責任還是需要孩子的爸媽來承擔的。並且年輕的父母應該多站在老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不能只是關注孩子的問題,老人的情感也是需要關注的。

女兒讓媽媽幫忙帶孩子也容易產生爭吵,因此那位外婆說「不要幫女兒帶孩子」。

一、「外婆」幫忙帶孩子,她會有這些顧慮。

經常聽見小區裡有老人抱怨「幫年輕人帶孩子反而成了免費保姆」,那這個問題就不僅僅是老人的問題,年輕人也有很大的責任。

小編在這裡整理了老人給幫忙帶孩子,老人的顧慮,希望在這裡可以幫助寶爸寶媽理解老人。

01.過來幫忙,反成保姆

鄰居張阿姨去幫自己的女兒帶孩子,女兒和女婿回來就往家裡沙發上一躺,不幫忙做任何的家務,張阿姨非常難過,天天因為小事和女兒吵架。張阿姨經常和小編的媽媽訴說他的遭遇。

就這個問題是很多家庭都會出現的問題,女兒習慣了母親對她的好,但是母親只是來幫忙的,不是家裡的保姆,所以作為子女的不能只考慮自己的情緒,這樣是不對的。

02.帶了孩子,孩子卻不和自己親

小編家裡有一個四歲的侄女,孩子是由姥姥帶大的,但是因為孩子的爺爺奶奶經常帶孩子出去玩,孩子每天都會和孩子姥姥說要去找奶奶,這個時候孩子的看看心情是什麼失落的,孩子分明是自己帶大的,卻和沒有帶過他的爺爺奶奶親。

這個失落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畢竟孩子的姥姥付出這麼多,得到的卻不是孩子要姥姥,是誰都會覺得失落。

03.教育孩子不科學,擔心孩子的成長

現在網上專家發表的育兒經很多,絕大多數都是批判老人不會帶孩子的,呼籲孩子寶爸寶媽自己帶,但是現在這個社會寶爸寶媽上班時間那麼忙碌哪裡有時間帶孩子,因此孩子大多都是由老人帶大的。

並非所有的老人帶孩子都是寵溺,寵溺孩子的老人都是不懂教育孩子的,但是並非所有老人都不會帶好孩子。

二、「外婆」幫忙帶孩子,哪些東西寶媽寶爸需要特別理解。

01.給足夠的生活費

如果老人幫忙帶孩子,給生活費是必不可少的事情,不能讓老人出了力還要往裡面貼錢的,生活費還是必須要給的。

02.一些習慣的磨合產生的爭吵

牙齒和舌頭還經常打架,住在一起肯定少不了的就是摩擦,那我們看待和老人的摩擦是不能記仇的,吵就過了,如果都互相記仇,傷害的是自己,儘量小的事情都讓著老人。

03.太過寵溺孩子

外婆都是非常寵溺外孫的,所以老人寵溺孩子還是可以理解的,寶爸寶媽只要老人的寵溺不是破壞原則的情況下都是可以允許有的。

三、即使有外婆幫忙帶孩子,哪些責任必須寶爸寶媽自己來。

01.主動幫忙承擔家務

在家裡的時候年輕人下班應該主動幫忙承擔家務,讓老人覺得不是他一個人在照顧全家,是年輕人請來的免費保姆,照顧老人的情緒。

02.感謝的話不要埋在心裡,要說出來

要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有感謝的話要方面說出來,其實很多時候如果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03.小的事情讓著老人,婉轉的勸說

小的事情如果老人做錯了,寶爸寶媽可以適當的讓著老人,如果真的問題比較嚴重,可以挑老人開心的時候委婉的方面說不出來,不要直接甩臉色。

04.不要強求必須按照寶爸寶媽的想法照顧孩子,循序漸進的勸說

教育觀念肯定老人和年輕人是有所不同的,那麼出現分歧的時候不要直接說你必須按照我這樣做,應該在生活中循序漸進的滲透,這樣老人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寶爸寶媽的苦心。

在教育孩子方面家庭的長輩意見應該統一,所以經常開家庭會議,討論孩子的問題還是對大家減少不必要的摩擦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不是老人不能幫忙帶孩子,只是溝通方式和相處方式出現了問題,希望小編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各位寶爸寶媽,有意見和建議可以在下方評論。

相關焦點

  • ​為啥越來越多的姥姥不願給閨女帶娃了?
    現在有句話說,「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觀賞。」姥姥們成了帶孩子的主力軍。年輕的媽媽重返職場,總要有人帶孩子。很多媽媽怕和婆婆生活在一起,容易產生婆媳矛盾,選擇讓姥姥帶孩子。 前不久,一位姥姥說出了這樣的一句忠告「一定不要幫女兒帶孩子」。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姥姥不願意幫女兒帶娃了?
  • 「千萬別幫閨女帶娃」老人掏心窩的話,暗含多少姥姥們的辛酸淚
    文|秘籍君如今都流行姥姥帶娃了,姥姥帶娃一方面可以心疼閨女,一方面可以避免婆媳矛盾。所以,很多寶媽生完孩子,都是直接選擇讓姥姥來帶娃。這樣雖然好處多,但越來越多姥姥卻表示不願意給閨女帶娃了。小區張大媽幫閨女帶娃兩年,現在外孫上了幼兒園,她二話不說就回自己家了。閨女給她打了好幾次電話,希望她繼續幫忙帶,就早晚接送一下孩子,但她卻死活不去。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讓姥姥帶娃,不讓奶奶帶娃?原因很現實
    而上一輩傳統觀念,大多數孩子在出生之後,父母在外打工,一般都交由奶奶看管。而現在在公園或者小區看到不少老人帶孩子,孩子嘴裡都是喊著"姥姥""外婆",尤其是聽到很多媽媽在打電話的時候"豆豆,聽姥姥話,趕緊吃飯""瓜瓜,讓外公幫媽媽拿個快遞"。現在老一輩的帶娃大軍已經由傳統的」爺爺奶奶「變成了"姥姥姥爺"。
  • 為啥幫女兒帶娃是「一場空」?奶奶和姥姥帶娃的區別,真相很戳心
    一方面,時下保姆的市場價格不低,如果花錢請保姆帶娃的話,這無疑增加了年輕家庭的開支;而另一方面,保姆虐待幼兒的新聞頻發,這也讓年輕的父母們不大放心,顯然在這樣的需求背景下,老人幫忙帶娃成了最「合適」的選擇。
  • 為啥提倡姥姥帶娃?把孩子交給姥姥帶有這2優勢,奶奶不能比
    在以前,孩子生下來一般都是由奶奶帶大的,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所以女兒結婚生了孩子後,自然也就成了婆家的人,因此奶奶照看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婆媳矛盾自古以來就存在,兒媳和婆婆的生活習慣不同,價值觀念也不一樣,因此二者很難達成共識,導致矛盾不斷。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姥姥開始帶娃,而且很多人都提倡姥姥帶娃,這是什麼原因呢?
  • 為何現在姥姥成了帶娃主力軍?並非奶奶不好,而是這些現實的原因
    不是奶奶不好,而是這些現實的原因1 當媽心疼女兒的苦和累,所以願意幫女兒帶娃當姥姥的都是從當媽熬過來的,她們能體諒女兒的辛苦,害怕自己受過的苦和累,再讓女兒受一次。所以,這些姥姥們寧肯自己挨累帶娃,也希望女兒能減輕點負擔。這樣做,也算是老人盡力幫忙,在替女兒做事了,老人覺得安心。
  • 為何奶奶們退出了帶娃行列,姥姥則成了帶娃主力?原因說透人心
    不管是逛街還是溜娃,看到有老人帶著孩子,隨口問一句:你是孩子的奶奶還是姥姥?得到的答案多半都是「姥姥」。為何奶奶們退出了帶娃行列,姥姥則成了帶娃主力呢?以下原因說透人心。「女主人」當家有關女主人當家,她們自然是和自己的媽媽親近,如此以來,在需要家裡老人帶娃的時候她們自然會優先考慮自己的媽媽,也就是孩子的姥姥,如果姥姥願意帶娃,多半她們就成了帶娃的首選。
  • 老人帶娃「怪象」來襲:姥姥帶娃要付工資,奶奶帶娃倒貼退休金
    ,由於各家情況不同,有的是姥姥帶娃,有的是奶奶帶娃,雖然兩位老人的身份不同,但對孩子都是一樣的疼愛。「怪象」,即姥姥、姥爺來帶孩子,兒女會主動給一些生活費,而奶奶爺爺帶娃,不僅一分錢回報沒有,反倒要倒貼兒女 。
  • 為什麼姥姥逐漸成為帶娃「主力軍」?這2個優勢,奶奶比不了
    說起帶娃任選,首先是父母,其次是奶奶,怎麼也輪不到姥姥。但是近些年來,奶奶帶娃越來越少,姥姥卻逐漸成為帶娃「主力軍」,為什麼會這樣呢?但是母女就不一樣了,一個是親閨女,一個親媽媽,再多的問題姥姥帶娃卻是有很多好處,但是如果兒女不知道感恩,再多的好處也變成了枷鎖,讓姥姥很遭罪。
  • 為啥開始「流行」姥姥帶娃?爺爺奶奶為啥不帶?原因很無奈
    今日問題:姥姥帶娃,原因無奈還是現實?現在特別&34;姥姥帶娃,比較多的原因傾向於心疼閨女,或者寶媽放心姥姥帶。也有的覺得自己娘家媽說什麼話輕了重了都不會在意,對婆婆多多少少還是有的話沒法說。可是姥姥和奶奶怎麼覺得呢?
  • 為啥開始"流行"姥姥帶娃?爺爺奶奶為啥不帶?原因很無奈
    今日問題:姥姥帶娃,原因無奈還是現實?現在特別&34;姥姥帶娃,比較多的原因傾向於心疼閨女,或者寶媽放心姥姥帶。也有的覺得自己娘家媽說什麼話輕了重了都不會在意,對婆婆多多少少還是有的話沒法說。可是姥姥和奶奶怎麼覺得呢?
  • 奶奶帶娃是傳統,姥姥帶娃成主流,90後寶媽說出背後原因?
    帶一個孩子有多累,相信每個媽媽都深有體會。媽媽既要工作又要帶娃,根本忙不過來。作為母親,為了女兒少吃苦,姥姥就選擇了自己多承擔一些。不管帶娃多累,姥姥都會對女兒說:你再睡會兒,我來哄娃;你先吃,我抱娃;衣服放那兒,我來洗。
  • 帶了3年外孫,卻換來女兒一巴掌,老人哭訴:再閒也別幫閨女帶娃
    作者/英英編輯/英英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姥姥帶娃,有些姥姥帶娃可以得到女兒女婿的感激,但也有一些老人帶娃卻換來女兒一巴掌。王阿姨的女兒生下小孩之後就馬上回到了工作單位,這時誰來帶娃就成了一個問題。一開始寶媽讓婆婆來帶娃,不過因為她的要求太高,婆婆實在受不了,最終回到了老家。
  • 姥姥帶娃成主力軍!經歷過的姥姥們卻說,無論如何也別幫女兒帶娃
    小區裡、公園裡和學校門口隨處可見帶娃的老人,而這之中,又以孩子姥姥帶娃的居多。甚至現在還有了「媽媽生,姥姥帶,奶奶定期來觀賞」這樣一句話。確實,現在姥姥帶娃已經成為了主流,但有的姥姥其實心裡也很累。儘管大女兒還有生二胎的想法,但這次李奶奶表示,自己再也不帶娃了,有多苦只有自己才知道,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如果可以,家長自己帶娃無疑是最合適的,但現在大家都知道,生活和工作這麼忙,不求助老人實在是很困難。而其中姥姥又格外被寶媽們信任,現在已經成為了帶娃的主力軍。其實姥姥帶娃也有利有弊,寶媽們還需謹慎選擇。
  • 奶奶在家閒著,姥姥帶娃成為社會新風尚,為啥受累活總偏愛姥姥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網上曾經對帶娃主體進行過一次投票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50%的家庭選擇了姥姥帶娃,排在第二位的是父母自己帶娃,排在最後的才是奶奶帶娃。但隨著奶奶帶娃暴露出來的許多問題,姥姥帶娃已經逐漸成為了現在寶媽們的首選,以至於出現了這樣的場景:婆婆在家閒著養花,自己親媽每天忙裡忙外帶娃。
  • 「隔代親」被吐槽,「假帶娃」被抵制,這一屆的老人帶娃有多難?
    可又沒辦法,孩子因為和奶奶待的時間久,睡覺的時候奶奶也摟著,她想抱過去,奶奶就會說「你上班這麼辛苦,還是我來哄他睡吧」。就這樣,她和孩子之間越來越「生分」。孩子慢慢大點了,她和老公回去也是說不得罵不得的,用她的話說就是「孩子被寵上天了」。
  • 「別幫女兒帶娃」,姥姥帶娃很後悔,原因很現實:費力不討好
    ,在公園裡帶孩子玩的,越來越多是老人,而不是孩子的父母。,對於年輕父母來說,帶娃的壓力小了不少。有一次姥姥做飯,不小心手抖,鹽放多了。飯菜做好,姥姥喊一家人來吃飯,有點自責地說:「今天菜不小心鹽放多了,有點鹹,你們將就著吃。」
  • 「不要輕易給女兒帶娃」,自願帶娃的姥姥,為啥如今多半都後悔了
    執筆:邵菲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現如今,老人帶娃已經成了社會常態,而姥姥也逐漸取代奶奶成為帶娃主力軍,雖說這是心疼女兒的一種主動行為,但是不少姥姥過後卻直言後悔,這又是為什麼呢?而姥姥帶娃也承擔著一定的教育責任,自然會對外孫的錯誤行為進行規範,這樣一來,在孩子那裡就落下了嚴厲的印象。但爺爺奶奶只是偶爾來一次,自然會更加溺愛孩子,這種對待方式的差異,導致孩子會對爺爺奶奶更加親近,而將其養大的奶奶反倒被冷落得,吃力不討好。
  • 姥姥,姥爺帶孩子親?還是爺爺,奶奶帶孩子親?
    公園裡,商場裡,廣場上,現在推著孩子散步,或者帶著孩子玩耍的老人,大部分都是姥姥,姥爺。爺爺,奶奶也有但是不多,我身邊的同事退休後很多都給女兒帶孩子了。是爺爺,奶奶帶孩子不如姥姥,姥爺嗎?我的答案是不一定,第一代獨生子女現在已為人父母,所以雙方老人都願意帶孩子,這是毋庸置疑的。為什麼姥姥,姥爺帶的多呢?因為孩子隨媽媽的多,特別是哺乳期孩子都是跟著媽媽的,新媽媽對自己父母的依賴和信任更多一些,在自己娘家媽媽面前想偷懶,想吃什麼,想做什麼,不用顧慮太多。
  • 姥姥帶娃出大力,孩子卻更喜歡奶奶,傷了心的「姥姥」並不是一個
    而那些做了父母的人,大多也會選擇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幫忙照顧,因為實在是分身乏術,家庭實際的經濟條件不允許夫妻雙方有一人全職在家帶娃。根據最近一則網友投票的結果顯示,越來越多的家庭都選擇了讓姥姥帶娃,其次是父母自己帶娃,最後才是奶奶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