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教師如何看待懲戒的「量」和「度」?

2020-09-03 南方日報

縱深

《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即將施行,一線教師、教育專家、家長如何看待教育懲戒權?懲戒權使用的「量」和「度」如何把握?記者進行了採訪。

明確賦權:有助於破解教師「不敢管」難題

「條例的出臺非常必要,非常及時。」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廣州中學校長吳穎民說,目前不少學校存在「教師不敢管學生」的現象,影響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和校園安全。明確教師懲戒權是客觀需要,有利於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

「賦予教師懲戒權,為教師採用適當的方式處罰學生提供了依據。」廣州市海珠區曉港東馬路小學校長李穎致表示,在教師的懲戒權較小的社會環境下,「懲戒」容易和「失德」掛鈎,對教師造成一定的思想負擔,新政策有利於減輕教師的思想負擔。

廣州家長李女士說,自己平時教育孩子也會適時對孩子進行輕微的懲罰,老師也應該擁有適當的「懲戒權」,讓老師能管學生,敢管學生。同時,她也提出,懲戒要有度,防止演變成「體罰教育」。

「量」和「度」:懲戒是手段,不是目的

教師懲戒權的「量」和「度」應該如何把握?吳穎民說,由於各地、各校之間的差異較大,條例對懲戒的方式沒有作出細緻明確的規定,這能讓各地、各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在一定的自主權內實施教師懲戒權。

「比如,學校可以制定校規、班規,對不同年級學生違反學校安全管理規定的不同行為作出不同的懲戒措施規定,讓老師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實施懲戒權,做到有章有法,可依可行。」吳穎民說。

「懲戒是手段,不是目的。」吳穎民建議,為推動教師懲戒權更好實施,學校要對教師加強培訓,讓教師根據具體情況具體採取科學的方式懲戒學生。同時,要做好對家長、學生的普法和解釋工作,讓家長理解政策,讓學生了解自己在什麼情況下會踩紅線,會受到什麼形式的懲戒。

不少教師提到,新政策讓教師可以依規採用適當的方式處罰學生,更「敢於管理」,但懲戒是一個可選項,不是必選項。

「教育並不能簡單地用罰的形式,而是要走進學生的內心。」廣州廣雅實驗學校副校長袁豔玲說,即使有了新規定,學校也會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高其教育能力,儘量避免懲戒學生;同時加強家校聯動,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

廣州市天河區體育東路小學校長曾麗紅介紹,學校計劃8月27日組織教師培訓,邀請法律專家指導教師理解和使用條例,讓教師更合理地使用教育懲戒權。曾麗紅建議,要對懲戒權作出更明確、詳細的規定,讓教師更好地把握標準。

「懲戒權對教師來說是一種保障但不能濫用。」曾麗紅說,在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學校還將繼續主要採用口頭教育的方式教育學生,充分尊重學生,讓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才採用懲戒的方式。

南方日報記者 馬立敏

相關焦點

  • 如何把握使用懲戒的度?教育部將給教師送戒尺定規矩
    (原標題:教育部將給教師送戒尺定規矩)教育部日前公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其中明確提出,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可根據學生違規違紀的情節輕重採用不同懲戒手段。與此同時,徵求意見稿也為教師行為列出了「禁止清單」。
  • ...關鍵還是在於一線教師對學生的掌握熟悉程度,因人施教才是懲戒...
    其實就是一個度的把握,客觀上是因人而異的,如果一味的追求嚴格的標準界線其實是不可能的,關鍵還是在於一線教師對學生的掌握熟悉程度,因人施教才是懲戒尺寸把握的最佳辦法吧?
  • 廣東學校開始施行教育懲戒權 你是否支持
    《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即將施行,一線教師、教育專家、家長如何看待教育懲戒權?懲戒權使用的「量」和「度」如何把握?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廣州中學校長說,目前不少學校存在「教師不敢管學生」的現象,影響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和校園安全。明確教師懲戒權是客觀需要,有利於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
  • 教育懲戒權怎麼用?一線教師稱「太難了」;國外卻有專職懲戒老師
    有了教育「懲戒權」,教師該怎麼用?近日,「有問雲上論壇」請來多位一線教師,圍繞「懲戒權」展開熱烈討論。有老師稱,教育懲戒的尺度難以把握;也有老師指出,教師擁有懲戒權後,還需上級部門細化實施規則。
  • 體罰和懲戒該如何界定
    關於教師能不能體罰學生的問題,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深有體會。教師是一個崇高而神聖的職業,有它起碼的準則和道德底線。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僅僅是教書還得育人,教書育人才是教育的真諦。不能體罰該如何去管理和教育呢?這就涉及到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問題了。雖然教師要做到以德服人,用人格引領人格,用心靈感化心靈,是一件不易的事情。但是既然身為人師首先就要德高為範,以身作則,選擇了這項職業,就得為之嘔心瀝血。所以只有在規則和道德準則範圍內盡其所能去感化和教育。
  • 探討:如何看待少數教師體罰學生?
    少數教師體罰學生,會受到相應處理,對於如何看待少數老師體罰學生的現象,每個人的看法都有所不同,但是支持體罰非常非常少,不支持體罰特別多,如今絕大多數教師已經不會懲戒學生,也沒有懲戒的觀念了。有人認為,已明確規定禁止體罰學生,但是,還是有少數教師我行我素,照罰不誤。這是因為,這些教師太迷信體罰的管理功能,忽視適當的體罰,可以起到警戒作用。但是,體罰既是有傷害性的行為,自然得有個度的要求,還有個動機要求警戒。
  • 教師實施懲戒權,如何拿捏尺度?
    這說明,教師懲戒學生在古代是必需的,也是嚴教的應有之義。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對學校教育雖然沒有教育懲戒權的說法,但長期以來也一直強調嚴教、嚴管的理念和要求。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家長和學生維權意識的日益增強,不少教師懲戒學生事件釀成輿論熱點,給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
  •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出臺,作為一線教師,我能不能說幾句話?
    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廣泛調研、公開徵求意見基礎上,制定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出臺,作為一線教師不知道我能不能說幾句心裡話?  1、首先,教師們請冷靜,不要以為已經把懲戒權還給教師了,就可以盡心盡力去管學生了。在這個懲戒規則裡,教師們最要牢記的是哪些是不能做的!
  • 有了「懲戒權」,教師怎麼用?請看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對於「教師擁有懲戒權」也持肯定態度,他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懲戒權是教師這個職業所應該賦予的權力。就像是工廠裡生產一臺汽車,給汽車裝上發動機,還要給汽車裝上方向盤和剎車。如果沒有方向盤和剎車,這一臺車就不能合格出廠。」教師的懲戒就如同汽車的方向盤和剎車,也許「良藥苦口」,但卻是必要的。
  • 教育懲戒9月10日合法,你敢用麼?教師:我不敢,得家長同意
    教育懲戒權一直是所有老師和領導想要的權利,因為只要是一線教師都知道,沒有規則就沒有方圓,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最根本的是讓學生有規則意識。懲戒細則的出臺,讓很多的一線教師也有了一定的底氣,在和其他教師交流過程當中,大家對於這細則的出臺是有肯定地方和也有擔憂的地方。
  • 用《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這把尺子量量,劉妍老師無過錯
    筆者認為,班主任劉妍對那位學生的懲戒並無明顯不當。第一,這樣的懲戒權,是教師在行使自己的職責。2019年教育部出臺的《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中明確規定: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
  • 保留教師的「懲戒權」,對孩子有益嗎?有更好方式和策略嗎?
    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新聞發布會上,提出將保障教師依法享有教育懲戒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教育部將抓緊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的有關規定,從法律上進一步明晰教師懲戒權的行駛,促進教師敢管、善管,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維護師道尊嚴。
  • 高考作文猜題、優秀作文點評:《把握好教育懲戒的度》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11月22日,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提出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引發各界爭議。有家長認為,《規則》一出臺,如何界定懲戒和體罰?老師若是借著這一「上方寶劍」為所欲為又該如何約束?有教師認為,懲戒權雖有明文規定,但也存在著一定的「模糊空間」,一旦行使權利時不慎陷入,是否會因此而惹禍上身?這樣的權力是用還是不用,的確值得商榷和思索。不少學生、家長,包括部分教師在內,大有一種「狼來了」的感覺。讀了上述材料,不知引發你怎樣的想法?
  • 教育懲戒有法可依,教師「懲戒權」如何有尺有度?
    這份對孩子的過分溺愛,對學校和教師的教育懲戒一概否定,當出現糾紛或摩擦時,時常採取非理性方式進行過度維權,從而導致很多老師面對孩子的「頑皮」不敢管也不願管,甚至有些老師出現「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放養心理。因此,由於廣大教師缺乏參照的標準與依據,學生家長也深感擔憂:既害怕孩子的不當行為得不到及時糾正,也擔憂教育懲戒實施不慎、不當,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影響孩子的未來成長。
  • 日本教師地位高,對不合格教師監督力度更大:研修3年,懲戒免職
    這類教師,學校和家長發現以後,會建議他去參加研修,這個研修的時間不一定,有一年的,有兩年的,最多呢,是三年。如果三年以後,這位老師還沒有達到學校和家長的要求,那麼,就會被懲戒免職! 應該說,這種處罰,是十分嚴重的。
  • 教育「懲戒」,如何實施?
    語言的交流,是為打開思想的大門……11月22日,常州市召開了一場關於實施「教育懲戒」的聽證會,邀請了5名學生代表、12名家長代表和部分教師代表,以及由律師、法官、心理諮詢師組成的專家代表參與,共同討論校園懲戒應如何開展實施。老師應該怎樣管理學生?管理的邊界又在哪裡?
  • 把握好教育懲戒的「尺」與「度」
    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越來越重視子女教育,從而對學校的教育管理也重視起來,這對於中國的教育事業來說是件好事,也能夠促進和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孩子在學校受到一點委屈,家長便對學校不依不饒,使得很多學校教師和學生家長之間產生矛盾,對學校教育產生了很不好的影響。校園暴力的頻發和未成年人犯罪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學校教育管理的不完善。近日,教育部發布關於《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徵求意見稿提出,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
  • 懲戒的核心是教育 教師當心懷憐惜與仁愛
    然而,儘管許多人都在為教育懲戒權的「復甦」叫好,但從個人從教經驗的角度出發,我卻不禁擔憂,這件事可能並沒有人們想的那麼簡單。想要妥善解決公眾關切的教育問題,也絕不是僅靠讓教師「放手懲戒」就能做到的。筆者認為,讓教師手中的教育懲戒權得以「復甦」,固然有其積極的一面,但倘若將教育懲戒視作解決教育問題的「萬能靈藥」,恐怕過猶不及。在具體的教育實踐過程中,懲戒的使用必須要非常慎重,一旦教育懲戒權被濫用,其造成的負面影響可能會遠遠大於其原本的正面影響。
  • 懲戒有度,成長有路
    沒有懲戒,秩序和權威必然漸被消解。教師與學生人格平等並不等於權力相同,教師對學生的管教與懲戒也並非對學生權利的侵犯。雖不常用,但教育是有懲戒的,老師是有懲戒權的。教師管教學生本是天經地義之事,「嚴師出高徒」這句名言我們都不陌生,一直以來,我們也大體認同教學中教師可以採取相應的懲戒措施。
  • 教師可以懲戒學生嗎?如何懲戒學生最有效?可以讓學生罰站嗎?
    教師可以懲戒學生嗎?如何懲戒學生最有效?可以讓學生罰站嗎?教師讓學生罰站,是大部分教師懲罰學生的常態。但是這一種懲罰方法其實是錯誤的,如果嚴格起來說,罰站是一種違法的行為。從這一條法律條款我們不難看出,教師對學生有一定的懲戒權。那麼,教師應該怎樣懲戒學生,才能起到作用?可以對學生進行罰站嗎?說到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再翻開義務教育法的第29條的內容: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不能看不起學生,不能對學生進行體罰或者變相體罰,要保護學生的人格尊嚴。同時,在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第21條也對此做了意思差不多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