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寒衣節的由來以及民間的風俗忌諱,歷史綿長悠久,建議收藏!

2020-12-22 詩文書畫匯

文/詩詞歌賦匯

寒衣節的由來:寒衣節,歷十月初一,又名「鬼節」,是中國傳統迷信文化遺留下來的節日,與「中元節」「清明節」並稱中國的三大鬼節,相傳這一天閻王開恩會打開地府的大門,讓鬼魂回陽間放風一天,所以在這一天,老人們都非常忌諱,會叮囑家人減少外出的機會,不讓家裡的孩子去靠近河邊的地方玩耍。在我小時候,奶奶曾給我說起過:走夜路的時候,人的兩側肩膀會有兩盞明燈,用於驅鬼,不管有什麼動靜千萬不可以轉頭,一旦轉頭,驅鬼燈就會熄滅,這時你就會被鬼魂附體!那時還小,也不懂得科學,所以聽了心裡總是怕怕的,就是現在走夜路,也常常會想起奶奶之前所講的話,所以堅決不回頭,氣死鬼魂吧!

風俗:寒衣節,顧名思義,是給已逝親人過冬衣服的節日。與「立冬」節氣相連。在過去,人們會去墳地祭掃祖墳,之後撒些白酒,燒紙錢、燒紙衣,就算是給逝去親人送棉衣了。到了現在,很多東西已被簡化,人們不再去祭掃祖墳,只在離家很近的道路兩旁,找個較為黑暗、備人的地方燒。將親人的名字寫在紙錢、衣服上面,用樹枝在地上畫個圈圈,之後將紙錢、紙衣服扔在圈裡面燒,聽我媽媽說,畫圈兒是為了不讓別的鬼魂搶。燒紙的時候嘴裡還要念叨一些想念已逝家人、囑咐家人要拿走衣服、錢財之類的話。當紙錢充分燃燒完,被風吹走了,就是被已逝親人拿走了。

古人也曾留有文獻記錄當時寒衣節:1、「十月一日,紙肆裁紙五色,作男女衣,長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緘,識其姓字輩行,如寄書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門,曰送寒衣。新喪,白紙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聲十九,男聲十一。2、「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晚夕緘書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於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不過近些年,隨著國民自身環保意識的加強,也經專家研究發現,對於人們在這一天大面積、大群體的燒紙,多少會增加對空氣的汙染,致使霧霾加重,而且偏僻地方燒紙極易引發火災,所以這兩年國家也相繼出臺了禁止燒紙錢的政策,引導人們正確緬懷故人的方式,比如燒香,去墓地打掃等。

國際慣例,節日詩以供欣賞:

1、七絕.黯神傷

新麻裁出錦衣妝,

跪向西南黯神傷。

故人泉城且莫待,

滿把紙錢寄冥鄉。

2、七絕.寄哀思

街頭今夜送寒衣,

虧欠親情心自知。

忽憶人間房股事,

聊將一併寄哀思。

3、七律·寒衣節(十月初一)

從來此節無關我,今歲奈何煎碎心。

十字街頭西北望,三更露下夢魂侵。

星因朔氣寒椿樹,兒送棉衣並羽衾。

化去紙錢時繞我,依依應是兩牽襟。

4、七律.思故人

人間萬事陰陽隔,但能前知不會痴。

悲苦自當君自曉,歡欣可共故人思。

悲淚但隨寒衣寄,冷霧惟怯紙箔溼。

莫訴人間悽苦狀,惹得離人泉下哭。

5、五言.寒衣節

幽明隔兩界,

冷暖總悽悽。

處處焚火紙,

家家送寒衣。

青煙升浩渺,

別緒入雲霓。

舊貌應難忘,

慿誰問老衢?

說明:

本文為詩詞歌賦匯原創,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十月一「寒衣節」,三大鬼節之一,有哪些忌諱和講究
    農曆十月初一,民間有「十月一,送寒衣」的習俗,因此也稱「寒衣節」。作為傳統的三大鬼節之一(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寒衣節的習俗還是有些不同的。因為時值孟冬,天氣漸寒,世間的人開始增添棉衣。出於緬懷和關心,想到天氣寒冷,也給冥界的親人送去寒衣。
  • 洪洞大槐樹景區舉辦寒衣節祭祖大典
    11月15日(農曆十月初一),洪洞大槐樹庚子年寒衣節祭祖大典在景區祭祖廣場舉行。此次祭祖大典以「遊山西·讀歷史 敬先祖·興中華」為主題,海內外大槐樹移民後裔、研學團隊齊聚祖地,共祭移民先祖,祈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共話民族鄉愁。當日10時許,三通鼓響後,祭祖大典在莊嚴、肅穆、神聖的氛圍中拉開帷幕。
  • 貼年畫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一、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是流傳於山東濰坊楊家埠的一種民間版畫,是我國民間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以濃鬱的鄉土氣息和淳樸鮮明的藝術風格而馳名中外。濰坊楊家埠村由於盛產木版年畫而遠近聞名,楊家埠木版年畫歷史悠久,始於明朝末年,繁榮於清代,至今已有400多年。
  • 今天,農曆十月初一,民間俗稱「寒衣節」,中國傳統祭祖的日子
    中國素來對先人有崇高的敬意,每年有「清明節」,清明節前一天還有「寒食節」,另外還有「中元節」、「寒衣節」、「下元節」等等,加上不同地方的不同風俗,每年有很多祭拜祖先的日子。《詩經》裡說: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從農曆九月開始天氣逐漸轉冷,就要慢慢加衣服了,而到了農曆十月開始,冬天就要來了,換季的衣服必須要備好。
  • 貼春聯有什麼由來和寓意?貼春聯的講究和忌諱又有哪些
    貼春聯有什麼由來和寓意??貼春聯的講究和忌諱又有哪些?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貼春聯的由來和寓意 春聯由古代的桃符演化而來。桃符起源很早,據《後漢書·禮儀志》記載:「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
  • 你一定不知道:寒衣節的由來竟如此悲涼!
    寒衣節,一個被世人遺忘,卻又溫暖的日子。 寒衣節,是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那麼,你知道寒衣節最初是為了紀念誰嗎?
  • 清明節習俗風俗 清明節掃墓祭掃祭拜的禁忌與忌諱
    另外,清明節掃墓時有很多禁忌和忌諱,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小編就給你漲漲知識。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也叫踏青節,關於清明節踏青之說,可以一直追溯到孔子那裡。《論語》記載,孔子有一次與他的弟子在一起討論人生志向,孔子的弟子曾晳說:「暮春時節,穿著剛做好的春服,與五六個朋友,六七個小孩,到沂水去沐浴,並隨風起舞,洗完後哼著民間小調,踏上歸途。」孔子聽後說:「我贊同你的理想。」孔夫子與曾晳的對話表明,遠在春秋時期,人們便有了暮春時節野浴踏青的活動。而宋史中也記載:清明前後十日,城中士女豔妝飾,金翠琛縭,接踵聯肩,翩翩遊賞,畫船簫鼓,終日不絕。
  •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庚子年寒衣節祭祖大典隆重舉行
    11月15日(農曆十月初一),洪洞大槐樹庚子年寒衣節祭祖大典在景區祭祖廣場舉行。此次祭祖大典以「遊山西·讀歷史 敬先祖·興中華」為主題,海內外大槐樹移民後裔、研學團隊齊聚祖地,共祭移民先祖,祈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共話民族鄉愁。(迎請神主)上午10時許,三通鼓響後,祭祖大典在莊嚴、肅穆、神聖的氛圍中拉開帷幕。
  • 民間傳奇故事:中國三大鬼節的一些傳說和禁忌
    我們常說的鬼節一般是指中元節,中國陰曆七月十五,民間常叫「七月半」,但實際上有中國三大鬼節,分別是清明、中元、寒衣。先講講中元節這一最大鬼節的由來,而關於這一鬼節的由來也是有很多說法和傳說,一起來看看吧!
  • 清明祭祖,農村風俗卻也有忌諱,有哪些?你聽說過嗎
    清明祭祖,農村風俗卻也有忌諱,有哪些?你聽說過嗎?清明時節,這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節日,人們注重家文化,出於對於祖先的緬懷以及孝道文化的延續,每年到這個時期,人們都會特別注重祖先的悼念。當然這個過程中根據各地的風俗差別,也有著一些忌諱,具體有哪些?首先就是不能胡言亂語,這一天在以往農村是一個較為重要的節日,如果有祠堂的話,這一天都是大開的,農村宗祠的一些長輩都會在,對於成長中的孩童進行教育,教其做人之本。
  • 十月初一寒衣節:民間祭祀講究及禁忌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十月初一寒衣節:民間祭祀講究及禁忌 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亦是道教五臘日之民歲臘,是我國傳統地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
  • 梜、箸、筋的演變,以及「筷子」名稱的由來和翻譯
    一、「梜」和「箸」(zhù)的由來以及寓意 「梜」(jiā)和「箸」(zhù)都是筷子的雅稱。梜本義為封包器物的封套,引申為夾取食物之義;箸取其諧音「住」,用梜夾取食物之時,食物夾取不穩、東搖西擺、滴溜溜亂跑的話,夾取食物遊移不定,肯定是送不動口中去的,弄不好會在宴席上出醜。
  • 寒衣節又叫「祭祖節」,為何流行「送寒衣」?這天還有什麼講究?
    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詩仙李白,也曾在《秋夕旅懷》中提到過寒衣節:「芳草歇柔豔,白露催寒衣」,可見寒衣節是一個極富歷史韻味的節日。 那麼寒衣節到底是什麼樣的節日呢?它又有哪些習俗文化呢?帶著這兩個疑問讓我們一起,去探尋有關寒衣節的前世今生。
  • 「百家號鼠你紅」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 關於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春節作為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對於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你又了解多少呢?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現代年輕人對於春節的傳統習俗關注的越來越少,因此說到關於春節的風俗有哪些,很多90後、00後感到一臉茫然。
  • 知識分享:清明節、寒食節主要民間風俗習慣
    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的具體日期,古俗講究在冬至節後的105天。現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次縣等少數地方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前兩天為小寒食。過去的春祭在寒食節,直到後來改為清明節。但是韓國仍然保留在寒食節進行春祭的傳統活動。
  • 2018寒衣節是什麼時候 新曆時間每年都是不同的
    寒衣節屬於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所以新曆時間每年都是不同的,那麼今年寒衣節是哪一天,2018年寒衣節什麼時間燒紙?來看看吧!寒衣節屬於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所以新曆時間每年都是不同的,那麼今年寒衣節是哪一天,2018年寒衣節什麼時間燒紙?來看看吧!
  • 2020鼠年貼春聯貼春聯的講究和忌諱 貼春聯的由來和寓意
    那麼貼春聯有什麼講究和忌諱呢?貼春聯的由來是什麼?春聯有什麼寓意?貼春聯最佳時間2020鼠年貼春聯貼春聯的講究和忌諱  忌破損汙漬  當我們在貼春聯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檢查好春聯的完整程度,不要出現破損或汙漬,否則反而會導致家中破財
  • 你知道春節的由來演變及風俗文化嗎?
    你知道春節的由來和演變嗎?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春節的由來、演變、風俗文化。春節,古稱元旦,指農曆新年的第一天。「元」者始也,「旦」者晨也。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蕭子云《介雅》:「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辛亥革命後,為了便於和世界各國計時一致,規定了公曆一月一日為新年,通稱「元旦」,將農曆正月初一改為「春節:,於是春節就成了正月初一的名稱。
  • 蘇州民俗博物館,獨具特色的吳中文化及別有情趣的民間風俗
    蘇州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古城,在悠久的歷史歲月中,蘇州人民創造了燦爛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明,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吳中文化及別有情趣的民間風俗。落於古典名園獅子林東側的蘇州民俗博物館就是一座以展覽蘇州民間傳統風俗的專業博物館,建築面積約500多平米,位於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東側古宅內房屋結構具有清代建築特色,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11月蘇州建城2500年時正式開放。
  • 國畫歷史悠久,淺談由繁入簡的變化中,宋畫的失與得
    國畫歷史悠久,淺談由繁入簡的變化中,宋畫的失與得文/文涓作為一種傳統的文化表現形式,國畫總是以恬靜清雅的面目示人,然而在歷史變遷中也曾經歷過畫風的演替,在各朝大家的錘鍊中慢慢有了新的面貌繁簡變化之間,不僅是畫家的心境出現了不同,也讓國畫的形式有著較大的變動,以此推動的審美趨勢慢慢形成,而有得有失的宋畫,無疑成為推動國畫進步的有力支撐,在漫長的國畫演替歷史中扮演著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