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詩詞歌賦匯
寒衣節的由來:寒衣節,歷十月初一,又名「鬼節」,是中國傳統迷信文化遺留下來的節日,與「中元節」「清明節」並稱中國的三大鬼節,相傳這一天閻王開恩會打開地府的大門,讓鬼魂回陽間放風一天,所以在這一天,老人們都非常忌諱,會叮囑家人減少外出的機會,不讓家裡的孩子去靠近河邊的地方玩耍。在我小時候,奶奶曾給我說起過:走夜路的時候,人的兩側肩膀會有兩盞明燈,用於驅鬼,不管有什麼動靜千萬不可以轉頭,一旦轉頭,驅鬼燈就會熄滅,這時你就會被鬼魂附體!那時還小,也不懂得科學,所以聽了心裡總是怕怕的,就是現在走夜路,也常常會想起奶奶之前所講的話,所以堅決不回頭,氣死鬼魂吧!
風俗:寒衣節,顧名思義,是給已逝親人過冬衣服的節日。與「立冬」節氣相連。在過去,人們會去墳地祭掃祖墳,之後撒些白酒,燒紙錢、燒紙衣,就算是給逝去親人送棉衣了。到了現在,很多東西已被簡化,人們不再去祭掃祖墳,只在離家很近的道路兩旁,找個較為黑暗、備人的地方燒。將親人的名字寫在紙錢、衣服上面,用樹枝在地上畫個圈圈,之後將紙錢、紙衣服扔在圈裡面燒,聽我媽媽說,畫圈兒是為了不讓別的鬼魂搶。燒紙的時候嘴裡還要念叨一些想念已逝家人、囑咐家人要拿走衣服、錢財之類的話。當紙錢充分燃燒完,被風吹走了,就是被已逝親人拿走了。
古人也曾留有文獻記錄當時寒衣節:1、「十月一日,紙肆裁紙五色,作男女衣,長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緘,識其姓字輩行,如寄書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門,曰送寒衣。新喪,白紙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聲十九,男聲十一。2、「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晚夕緘書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於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不過近些年,隨著國民自身環保意識的加強,也經專家研究發現,對於人們在這一天大面積、大群體的燒紙,多少會增加對空氣的汙染,致使霧霾加重,而且偏僻地方燒紙極易引發火災,所以這兩年國家也相繼出臺了禁止燒紙錢的政策,引導人們正確緬懷故人的方式,比如燒香,去墓地打掃等。
國際慣例,節日詩以供欣賞:
1、七絕.黯神傷
新麻裁出錦衣妝,
跪向西南黯神傷。
故人泉城且莫待,
滿把紙錢寄冥鄉。
2、七絕.寄哀思
街頭今夜送寒衣,
虧欠親情心自知。
忽憶人間房股事,
聊將一併寄哀思。
3、七律·寒衣節(十月初一)
從來此節無關我,今歲奈何煎碎心。
十字街頭西北望,三更露下夢魂侵。
星因朔氣寒椿樹,兒送棉衣並羽衾。
化去紙錢時繞我,依依應是兩牽襟。
4、七律.思故人
人間萬事陰陽隔,但能前知不會痴。
悲苦自當君自曉,歡欣可共故人思。
悲淚但隨寒衣寄,冷霧惟怯紙箔溼。
莫訴人間悽苦狀,惹得離人泉下哭。
5、五言.寒衣節
幽明隔兩界,
冷暖總悽悽。
處處焚火紙,
家家送寒衣。
青煙升浩渺,
別緒入雲霓。
舊貌應難忘,
慿誰問老衢?
說明:
本文為詩詞歌賦匯原創,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