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叻沙讓你口水橫流,關於它的起源和種類你可都了解?

2020-12-19 幾何映像

叻沙(Laksa)是東南亞人菜餚中很受歡迎的辣味湯麵,由米粉與雞肉、蝦或魚組成,以辛辣湯為基礎,再增加濃咖喱椰子奶或酸味羅望子,從而形成不同口味的叻沙。

關於叻沙的起源有多種理論。在印尼,人們認為這道菜是由中國沿海商人傳播到印尼當地,與印尼當地烹飪習俗相互交流,在其文化混合中誕生的;而歷史學家則認為叻沙是一種從實際通婚中誕生的菜品,也就是我們知曉的峇峇娘惹,古代中國移民和東南亞土著馬來人結婚所生的後代,當地的婦女會將一些香料和椰奶加入中國麵條湯中,形成土生華人飲食文化,也就是叻沙的起源。由於東南亞各地區風味不同,也就出現叻沙口味的多樣性。

叻沙的不同主要基於湯底中配料不同,大致分為三種類型:咖喱叻沙,亞參叻沙,以及其他種類,可以看做是咖喱或亞參叻沙的衍生版。

不同地區的咖喱叻沙(Curry Laksa)也不盡相同,但基本原料都是以椰子為基礎的咖喱湯底,大多數版本的咖喱叻沙主要包括油豆腐、魚棒、蝦和蛤蜊,叻沙通常會配有一勺sambal辣椒醬以及越南香菜或叻沙葉。咖喱叻沙也可分為不同的種類:常見的有娘惹叻沙、泰國叻沙、加東叻沙等。

亞參叻沙(Asam Laksa)也可作亞三叻沙,Asam在馬來文中意味著酸,相較於咖喱叻沙,亞參叻沙味道較酸也較辣。主要原料包括切碎的魚、以及切成薄片的蔬菜,火炬姜等,亞參叻沙通常配有米線或米粉,以及一種厚厚的甜蝦醬或蝦膏。亞參叻沙也可分為檳城叻沙、玻璃市叻沙、吉打叻沙、怡保叻沙、江沙叻沙等。

除了咖喱叻沙和亞參叻沙外,還有許多種口味的叻沙,其中比較出名的是東海岸叻沙(Pantai Timur Laksa),僅流行于吉蘭丹、登嘉樓、吉打等馬來地區,湯頭不會加紅辣椒或辣椒糊,所以呈奶白色,十分濃稠。

這麼多種叻沙,大家最愛的是什麼口味的呢?

幾何映像 ∣ 與生活的精彩不期而遇

相關焦點

  • 拾味劇場No.5期|新加坡&馬來西亞×南洋叻沙
    >laksa(叻沙)的南洋料理。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娘惹菜、娘惹裝和珠繡鞋。娘惹菜主要是將中華傳統飲食文化和南洋香料結合在一起。味道別具一格,香料的辛香和甜酸微辣相融合,口味濃烈。走過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看到饕客們望著Laksa時那虔誠的雙眸和無處安放的雙手,你就知道這款美食大概不會讓人太失望。
  • 東南亞美食之叻沙!
    尤其在馬來西亞,華人,馬來人,印度人等的種種口味及喜好逐漸改變了當地美食的味道,使當地美食都融合了不同民族的風味,這也是東南亞美食的特色之一。那麼,說到東南亞美食,我們便不得不提到叻沙了。叻沙,又稱為喇沙(馬來語:LAKSA),是一道起源於南洋的美食料理。如今其則成為了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的代表性料理之一。
  • 影帝梁朝偉喜歡吃的叻沙
    於是,在一個工作日的晚上,我和剛剛下班的老公,去了新家附近的328加東叻沙一探究竟。 我們去的這家328加東叻沙不是主店,而是位於一家商場內的連鎖店。 據說老闆娘自己打理主店,家裡的親朋好友們打理連鎖店,一個小小的叻沙店養活了整個家族,可見生意有多麼好了。
  •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Laksa叻沙到底是什麼?
    即使沒去過新加坡、馬來西亞旅遊,也一定看過、聽過當地知名的料理「叻沙」,這款麵食曾經被CNN旗下的旅遊網站選為全球50大美食中的第7名,甚至有美國的網絡媒體將它列入必嘗的世界十大美食之一。叻沙是什麼?魅力在哪裡?吃之前先來補充關於它的小知識。
  • 了解新加坡華人文化,沿著加東叻沙和如切路尋找
    以濃鬱的咖喱和椰漿做湯料,配新鮮的蝦、牡蠣、魚餅、豆芽,用酹粉做面,將做熟的麵條切成小段。叻沙是世界各地觀光者來新加坡必試吃的美食,也是本地人的垂涎解饞之物。我搬到東海岸居住後,每周末都要去歷史悠久的加東區(Katong)和緊鄰的如切區(Joo Chiat)。剛開始去是為了每周日的法語課。
  • 新加坡必吃的4大美食,都是正宗的南洋味,本地人的心頭之好!
    新加坡必吃的4大美食,都是正宗的南洋味,本地人的心頭之好!新加坡帶給人的味覺記憶非常複雜,融合了南亞、中東、西方三種美食系統,還要再加上南洋本地的馬來味道。新加坡是個種族多元的國家,當地飲食文化也融合了各式東南亞口味,從而讓當地美食都個個賦予了鮮明的特色。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總結一下新加坡一定要吃的美食有哪些吧!新加坡必吃的4大美食,都是正宗的南洋味,本地人的心頭之好!肉骨茶肉骨茶是新加坡最普遍的美食。
  • 關於澳白/南洋白珍珠,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了
    而且優質Akoya的光澤也並不怎麼會因為珠層薄而不長久 ,這裡只是想突出說明南洋白珍珠的優異而已。「 南洋珠 」南洋白珍珠不是越大顆就說明珠層越厚,無損的測量方法要靠OCT光學相干層析法珠層厚度檢測方法。此外也有直接測量法和X光照相法。
  • 咖喱肉骨茶印尼九層塔 你真的懂南洋風味嗎?
    叻沙在《十二道鋒味》裡,謝霆鋒和桂綸鎂吃到叻沙,是這樣形容的——太!好!吃!了!叻沙在馬來語裡讀作Laksa,如果說起最能代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峇峇娘惹文化的麵食料理,肯定要投給它。不僅利用南洋特用的南姜、香茅、椰漿等食材和香料,讓熱浪海風的南洋氣候全部卷在這道小吃中,更是被CNN評為50款死前必食美食湯底(哈哈哈),集合了酸、甜、鹹、辣、鮮五種味道。一碗好吃的叻沙,湯頭太重要了。翻譯過來就是椰漿面。湯中由於加入了各種複雜的原料,更是要熬出濃濃濃濃的香氣才夠味。而湯好,加入在其中的食材也更有味道。
  • 臺南火鍋推薦:新加坡叻沙火鍋、東北酸白菜鍋都是我的菜
    ,都是我們愛點的料理。火鍋種類大概有超過30種,選擇很多樣,其中我最推薦的是酸菜白肉鍋、新加坡叻沙火鍋、北海道牛奶鍋,另外還有陶板、咖喱飯、簡餐之類的餐點,這在臺南來說是屬於中高價位的消費,但人氣依舊不差。
  • 一口吃出半張世界地圖——叻沙,華人創造的馬來西亞美食經典
    而在檳城人眼中,叻沙只有一種,就是亞叄叻沙,其它地方的叻沙都不能稱之為叻沙,甚至不屑說:那些只能叫「咖喱面」。一碗熱騰騰的亞叄叻沙上桌,黃紅相間的濃鬱湯色,湯頭非常濃,非常稠,各種香料混合出異常飽滿的口感,還有開胃的酸和刺激食慾的辣,亞叄叻沙果然夠味,比第一次吃的還驚豔。
  • 叻沙 全球美食排名第七
    也有人說叻沙源自閩南語的辣沙,指的是叻沙食材裡的蝦米給人的口感。這些說法迥然不同,但都證明了南洋(明清時期對東南亞一帶的稱呼,是以中國為中心的一個概念)深受各種文化的影響,是多元文明的交匯地。搞不清楚名字的來源,也不妨礙新加坡人對叻沙的喜愛,當地超市甚至出售叻沙方便麵,這款方便麵已經連續三年在全球方便麵評選中獲第一名,是遊客到新加坡旅行時必買的手信之一。
  • 我花了整整一周 嘗遍了獅城的美食|肉骨茶|叻沙|海鮮|原味|三明治...
    當你在小吃攤前看到一頭頭熟雞吊掛在透明櫥櫃裡,你就知道,海南雞算是從市井美食到高大上的餐廳都喜愛的一道特色菜,隨處走走,也能透過不大的門面看到裡面掛著的十年老店字眼。挑了張桌子坐下來,才知道這裡點海南雞是同菜不同價,甚至可以自由組合你想要的菜品搭配,海南雞是必點的菜,從中還可區分出白燒和油雞來,也就是我們常規意義上清水燒和紅燒,另外配蔬菜、湯品、米飯,就算是一人份的套餐了。
  • 新加坡特色的肉骨茶、魚丸、叻沙、沙爹
    晚飯去了路邊攤,隨便點了肉骨茶和海南雞飯,味道不錯,推薦要去新加坡的朋友嗎去一下。到了路邊攤,這裡不大,我們點了沙爹串(10新幣11串),白雞的海南雞飯,大蝦麵,甘蔗汁,炒生蠔,沒有服務費很便宜,還很好吃。
  • 南洋的風吹拂北漂的心
    有意思的是,第一次吃它並不是在Laksa發源的溫暖南洋,而是冷如冰窖的加拿大。一個嚴冬的中午。當時的我做了一個別人看起來都不靠譜,但是自己卻無法抑制衝動的選擇。放棄了學了四年的專業,突然頭腦發熱般的想要轉學設計。不顧朋友父母的疑慮,毅然放棄當時的實習,找了當地一個特別小的設計學校從零開始準備作品集。每天天不亮就背著電腦畫具出門,在零下幾十度的黑暗裡趕去上早課。
  • 在南洋印象吃咖喱粥、肉骨茶、叻沙、雞油飯,想吃個遍還真有難度
    南洋印象位於廈門鷺江道的和平碼頭。對面就是近在咫尺的鼓浪嶼,餐廳有個超級大的露臺,坐在那曬下太陽和看風景簡直美得想冒粉色的泡泡,有陽光有胃口,有老友有美食。馬來西亞肉骨茶:一種在南洋特有的美食,味道簡單獨特,卻總能讓人回味無窮。
  • 羅賓森新晉異國餐廳,外籍主廚特調正宗南洋風味!
    / 南洋菜來襲,感受一口異域風情 /■ 加東咖喱叻沙 ■這道菜可是馬來西亞的大明星它其實是廈門沙茶麵的祖先不同的是少了花生醬多了一抹濃鬱的椰香採用7種香料秘制而成的湯汁香濃的咖喱和椰汁混合香氣直勾人心魂讓人忍不住想馬上吃光正宗的咖喱叻沙少不了蝦和豆腐泡吸飽湯汁的豆腐泡和蝦
  • 馬來西亞的美味小吃《叻沙米粉》
    9、用適量的熱水衝泡開備用,水量可自行調節。 10、鍋中倒入少許油,放入叻沙調味料炒香。 11、放入魚丸略炒後,加入熱水和衝好的椰漿煮開。 12、煮好後的叻沙湯底加入到米粉碗中即可食用。 友情提示: 1、煮好後的叻沙米粉請儘快食用,不要存放,以免米粉泡發。 2、如果沒有米粉,用韌性一些的麵條也可以。比如烏龍麵,雞蛋面之類的。 3、如果有椰漿可以直接使用。如果沒有可以椰漿粉+水調製而成。
  • 刀片收割機「小娘惹」裡讓人放不下的南洋美食
    「娘惹菜」用材講究,工藝複雜,容不得一絲偷工減料早年華人從中國南部漂洋過海到南洋一帶在那裡落地生根,和當地人結婚生子他們的後裔男性稱為峇峇(baba)>女性稱為娘惹(nonya)每一個「娘惹」都是烹飪的高手娘惹把中國菜烹飪方式與南洋原料結合做出的菜餚自成一派叫做「娘惹菜」既有中國菜的內蘊,又有馬來菜的特色
  • 尋味中國海外篇 新加坡的加東叻沙與老鼠粉
    我研究過這個包括北京烤鴨、法國蝸牛、日本鐵板燒在內的所謂的十大美食,得出的結論是:烹飪技法與原料的獨特性,這種獨特造成你很難在別處找到原產地的口味,就好比你不可能在號稱世界美食之都的成都吃到最正宗的北京烤鴨。因此這十大美食可以理解為是旅行中的飲食見識,如果你都品嘗到了原汁原味,那也算得走遍了大半個世界,死而無憾。
  • 連路邊攤都有米其林的新加坡 該吃點什麼?
    海南雞飯相傳是在二十世紀初,由海南籍華人移民改良海南的煮白切雞技術,配油飯、雞湯、辣醬、黑醬油和薑蓉,在南洋創出的一種食物。在新加坡,海南雞飯到處都有,為什麼要特地去文華酒店?三種蘸醬都特別調製過,尤以加入酸柑的辣椒醬深獲我心,我先蘸薑汁嚼食,仿佛出現音樂的第一主題;第二塊改蘸醬油膏,乃第二主題;第三口蘸辣椒醬,第三主題出現。再喝一口湯,繼續吃肉,這時候,改變蘸醬順序,形成各種主題的變奏。」看得我口水流了一地。但是,樂極生悲的事兒來了。進了餐廳,我激動地點了一份海南雞飯和一份龍蝦叻沙,卻忘了和服務生打招呼:「海南雞飯要雞腿肉,不要雞胸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