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模擬古代科舉考試的小遊戲,遊戲裡的關卡分為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四關,只有「考」到及格的分數,才能解鎖下一關,從而從秀才一直考到進士,測一測吧,看看你家孩子能否在古代金榜題名。
如果只是您想測一測,遊戲一下,可以直接把下圖轉發到微信裡,然後長按識別,就可以開始你的科舉之路了;
把這張圖轉發到微信裡,然後長按識別二維碼
如果您想了解一下,如何利用這個遊戲引導孩子學習小古文,請繼續閱讀下邊的文字:
這只是個遊戲哦,決定難度的,其實是題目的數量。孩子們在不斷挑戰的過程中,會真有科舉闖關的感覺,學習欲望就被激發起來了,這才是我們出版《思維導圖學古文》(附音頻和模擬科舉考試題)的真正目的。
考試中,最重要的是題目。我們當然也要根據文章,確定題型和內容。不過,題型其實並不是最關鍵的,只要豐富一些即可。關鍵在於題目的內容。比如,孩子們厭惡選擇題,是因為我們總在選擇題裡放入「原文填空」,這就顯得枯燥許多。倘若我們把考試範圍擴大,從考察「背誦」到「對文章的理解」,以及「對文章細節的記憶」,趣味性就會增強。這樣的題目,才稱得上「有意思」。比如,下面這道題考察的,就是孩子們對數詞的理解:
再比如,下面這道題是對文章細節的趣味考察:
題目變得更有趣,只是遊戲優化的一部分。孩子們玩遊戲,更多地是為了獲得成就感,比如網遊中刷裝備,單機遊戲中練級,都是如此。那麼,在這樣一個古文學習的小遊戲中,除了重複測試,挑戰高分外,又怎樣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呢?
其實也很簡單。科舉考試中,只要你高中,都會獲得「證書」,類似於今日的「文憑」。既然是還原,我們也得做得完整一點。在遊戲最後給出分數的界面,我們也可以設計一張「證書」。證書上附有一句消失,說明他的成績。這樣,孩子們不僅會為證書而歡喜,也會對這句詩產生好奇,從而去查找相關資料。相當於,我們通過一場考試,實現了「自測」和「拓展」兩個目的。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能夠吸引孩子們眼球的,遊戲堪稱「三絕」之一。為了讓孩子學好古文,我們大可嘗試將遊戲與古文學習相結合。測試小程序不過是拋磚引玉,相信在未來的古文教學中,還會有更多更出色的遊戲登場。而我們要做的,正是「新科學教育」中強調的「玩中學」的變形,讓更多的孩子能夠快樂地感受古文學習的樂趣所在。
說起古文學習,可說的東西還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點是,陳舊的「背誦+默寫」方式,雖然仍是主流,卻需要改良和豐富。「讀、聽、畫、測」這種四位一體的學習方式,提出了一條更為立體、有效的古文學習新道路。四個維度分別滿足了孩子們在古文學習中的一個要求,也解決了古文教學中的四個關鍵問題。相信在未來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這種嶄新的古文學習方式,會受到更多語文老師和家長的青睞。(本文作者邵軼然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