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瓜 李正紅 攝
佛手瓜又叫「幸福瓜」、「千金瓜」,文山人卻愛叫「洋瓜」,因其清脆多汁味美可口,營養價值較高,成為市民餐桌上最常見也是最喜歡的一道菜。當下,正是佛手瓜大量上市的季節,但若問「佛手瓜種植哪家強」,眾人則齊指「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縣古林箐鄉老房子村」。
6月3日,記者一行慕名前往雲南文山州馬關縣古林箐鄉老房子村一探究竟。車子在綠色海洋中穿行,滿眼的生機勃勃。很快到了目的地,一股泥土的氣息和蔬果散發出的清甜味兒直撲鼻中。眼前,成片的瓜棚像綠色的巨型蓋毯,記者迫不及待進到棚內。「天哪,結這麼多!」記者看到,近兩米高的瓜棚吊滿了大大小小碧綠的佛手瓜,密密匝匝像秤砣一樣,著實喜人。一年輕小夥正在嫻熟地忙著打理枯葉,透過瓜葉的細碎陽光照在他滿是認真的臉上。
佛手瓜 李正紅 攝
通過攀談得知,小夥侯永久今年25歲,以前在浙江打工,現在家裡種植了25畝佛手瓜,年收入達50萬元。「我以前在浙江一家化纖廠打工,做紡絲工作,一天要站立12個小時,計件算工資,多勞多得,自己不敢偷閒,累死累活每月工資才4000多元,根本不夠自己用,更別說貼補家裡了。看到村裡人通過種植洋瓜、黃瓜都富起來了,年收入十多萬元太正常了,所以我必須要回來。」侯永久開心地告訴記者,「現在我家種了25畝佛手瓜,再也不用外出打工賺小錢了。尤其是去年成立合作社後,更是沒了後顧之憂,瓜果一成熟,很多蒙自的客商主動到地裡收購,根本不愁銷路,現在是供不應求。」「這些瓜棚就是你家的綠色銀行啊。」記者由衷地說。聽到這話,侯永久更樂了,「對啊,你看,這些瓜就是一張張人民幣,我要全心全力照顧好它們,它們才會源源不斷地生產財富。」
說起年收入,侯永久說,他家一畝地可產8000公斤佛手瓜,價錢好時,一畝瓜可以賣到2萬元,除去化肥,每畝淨賺1.5萬元。僅佛手瓜這一項,全年收入就有40多萬元。「除了佛手瓜,我家還有十多畝黃瓜、百香果。百香果今年長勢更好,掛果率更高,馬上進入成熟期,客商又要上門搶購了,本地人根本吃不到呢。」侯永久的臉上寫滿了喜悅。
佛手瓜 李正紅 攝
佛手瓜營養價值較高,再加上產量高、管理簡便、不需噴施農藥、耐運輸等優點,深受菜農的喜愛。據了解,為有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老房子村去年成立了龍保種植專業合作社,運用「農戶+合作社」,社員年底分紅,統一收購的模式運作,群眾積極性空前高漲。如今,合作社和農戶在種植佛手瓜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按照「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經營市場化」的要求,合作社與農戶實行訂單生產,真正做到了產加銷一體化服務。龍保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蔡興春告訴記者,「目前,老房子村種植達100畝的人家佔了三分之一,戶均50畝。現在入社的有56戶,入股的有46戶,分紅是按照提成來分,年底分紅1公斤提2分來分給社員。現在,村民的錢包越來越鼓,樓房越來越多,生活越來越甜。」蔡興春說。據悉,古林箐鄉今年佛手瓜種植面積3000餘畝,產量9000噸,可幫助300餘戶群眾增收620萬元,帶動6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51萬元。
「這裡生活質量高,餵豬都是用香蕉……」離開老房子村,記者的耳邊依然迴響著這首順口溜,眼前浮現著村民們甜甜的笑容。瓜果甜,生活甜,甜透了村民們豐碩富足的日子。
雲南網通訊員 王瑋 李正紅 竇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