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個問題:
「我就是最普通的腦子,怎麼能成為天才?」
即便最普通的一般大眾,懂得很少,只要能專心一意地照著老師所教的簡單方法,一門深入,專精修行,並獲得益處,所以,知識程度低的人,甚至沒有讀過書的文盲,並非就不能得到佛法的大受用,例如:六祖惠能,傳說中他是沒有讀過書的砍柴人,最後卻成了中國禪宗史上的第六代宗師。
——摘自聖嚴法師《學佛群疑》
嚴法師的這段話裡藏著如何讓普通人成為天才的道理:
專於一業、一門深入、專精修行,聚焦在一個事情上持續努力!——我什麼都不幹,光幹這一件事,還能幹不好?
而事實上,無論是人生,還是一個企業,成功的唯一秘密就是用心做好一件事!我接觸的很多成功企業家都是這樣:我就愛幹這個,除了這個其他都不愛幹!
不管幹什麼,「透」了才有競爭力。怎樣能「透」?物理上有個壓強法則,學習成長也是:專於一點一門深入,老子就鑽研這個,其它不會!時間精力注意力都集中於此不透才怪。信息和知識爆炸,分工越來越細的社會——聚焦!聚焦!再聚焦!打造人生成功的尖刀!——這是成功的不二法則。
戰略管理中講企業盈利三大寶:聚焦,簡單,重複。人生戰略何嘗不如此。
我的好友,山東大學劉悅坦教授說過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成功的關鍵在於屢試不爽,而不是出奇制勝。程咬金什麼都不會,就會耍斧頭,但是,很多精通十八般武藝的人,都敗他的斧下,而且充滿諷刺性的是,程咬金同志只會那三板斧:1、2、3,三板斧使完,1、2、3,從頭開始,你明知他使完第三斧還要從第一斧開始,但是,你就是躲不過。
根據我的觀察,事實是這樣的:任何一個再小的行當,也能做出無限大的空間,做事不怕事小,就怕不專心,不聚焦,不堅持。任何一個再小行當中的專心,聚焦,堅持,也能讓你開悟。
頂尖高手總是以自己的絕技稱霸武林。
他總是全神貫注修煉自己的厲害武藝。
——世界漫畫大師:蔡志忠
天才就是集中精力的本領。很簡單,能把你所有的精力集中在某一個兩個點上,你肯定再苯也能把這個事辦好,能辦得比別人出色。
——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長王蒙
如果一個人集中所有的精力和心志,去追求一種值得追求的目標,並且堅持不懈,那麼他的生命也就不可能失敗。若是最強大的生命如果把精力分散開來,最後也將會一事無成。
——法覺法師
很多人認為,聰明的人才會成功。其實,事情恰恰相反。很多聰明的人,做事情往往難以成功,主要原因是不能將精力聚焦到一個事情上,下足笨功夫。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聰明反被聰明誤」。
因此錢鍾書先生說過一句名言:「越是聰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好了,再讓我們用前面談到的「本質性思維」來探究一下人生「企業」的秘密。
中國的文字型裡藏意。「企業」的真諦似乎也蘊含其中。我們看「企」字,「人+止」為「企」。
止
做好一個「企業」其實很簡單,當一個人在某一件事上停止了,注意力都集中在某一件事上時,這件事就一定可以幹起,唯一需要的就是時間,堅持。
花沒有樹高,但是開得鮮豔美麗;
樹沒有花美,但是長得高大威武;
鳥不會遊泳,但是可以翱翔天空;
魚不會飛翔,但是可以傲遊大海;
……
你說,誰比誰厲害?誰比誰差?
世界多彩,你能有一彩足矣。
專業、專一把一個事情哪怕一個很小的事情做到極致,你就是成功者!
可口可樂很厲害,但是只會賣汽水;
中國有個梁伯倫先生,專注於做小指甲刀,也能做成大企業,做成了亞洲最大的指甲刀企業。
這樣的例子書不勝舉。
登泰山時,讓我深有體會,你看那滿山的石頭,無非兩種:
一種是止石,不管他立在那裡時多麼醜陋,歷經歲月風雪,愈加英姿颯爽;
一種是滾石,沒有自己的方向,混亂漂流,慢慢把自己的稜角精華給磨沒了,最終消無蹤影。
每個人來到世界上,上帝都會給他兩個選擇:止石、滾石。
上帝對選擇做止石的人說:你耐心地佇立吧,風霜雨雪會把你雕琢為「企業」風景。
上帝對選擇做滾石的人說:你滾(混)吧!你滾(混)吧!你自己會把自己慢慢消磨殆盡!
天才密碼,
最後的答案,
馬上揭曉了!
屏住呼吸,
認真看哦!
原來,天才就是「止」於一個事,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一個點上。照此說,我們還可以說:天才是在一個事情上的持續努力、持續積累,然後在某一個最佳思維狀態,將這些積累的量變集中實現為質變。
熟悉他的人會看到這個質變時刻背後的量變過程,說:他很努力。
而不熟悉他的人只看到了質變的一瞬間,說:這怎麼可能?他怎麼這麼快就這麼厲害?他真是天才!
就如同本書的第一版,雖然我只用了5個小時就一氣呵成,但是,在這之前,是我10年來持續總結、思考學習成長的過程,是我在準備寫這本書時就開始的長達6個月的有針對性的思考總結,直到某一個思維狀態極佳的晚上,突然起身一氣呵成。
寫到這裡,我突然發現,其實我寫這本書的原動力,就是想告訴大家一個真相:天才就是持續的勤奮努力積累。
而不是繼續製造著「天才」的假象騙人:哇,看看人家溫韜,真是個天才啊。
所以,天才就是很多人不願意面對自己和「天才人物」的差距時,給自己找的一個臺階下:「人家是天才嘛,我只是普通人。」
而實際上呢?你現在知道了,天才就是持續努力積累的普通人。
不要再給別人戴上「天才」的帽子來逃避自己的懶惰了。持續努力積累吧!你也是天才!
如果我說的不夠權威,你可以看看比爾蓋茨是怎麼說的:讓人們採訪他成功的秘訣時,他說:沒有什麼秘訣可言,我所有的成功都源於努力工作。
所以,當比爾-蓋茨成功後,人人都以為他這麼富有,一定很輕閒了。可這時的他仍然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吃住在辦公室,累了就蓋著地毯睡在地板上,餓了就吃盒飯然後再繼續工作。對他來講,從事科研、努力工作已成為習慣。所以,投身於工作,他有時幾個月不理髮,幾個月不洗澡,他已把生命的一切全部投放了公司的發展中。
當中央電視臺採訪他的妻子梅傑時,是她道出了這些秘密,當時她苦笑著說:「你們覺得做一個世界首富的妻子是不是很幸運?可是恰恰相反,我每天要為比爾的日常生活操心,因為他們根本就不關心這些,我的角色就是他的生活保姆。」
世界廣告大師奧格威談到另外一位廣告大師李奧貝納的時候說:「他很少在子夜前離開辦公室,星期天因為可以不受任何打擾地工作,所以是他最喜歡的日子」。
他還回憶道:「李奧貝納是我所認識的人當中唯一的一個比我工作還努力的人。他在紐約凌晨兩點打電話給我,要我帶著一項新穎的廣告創意跟他在芝加哥共進早餐,他的這種做法出乎我的意料。」
你還可以看看愛迪生是怎麼說的:「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
愛迪生還強調:「我做的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都並非偶然,我所有的發明創造業並非出於巧合,而是來源於辛勤的工作。」
如果你通過前面的文字找到了1%的靈感,那接下來唯一要做的就是努力。
如果只有了1%的靈感,而不努力,那也不可能成為天才。
愛迪生:「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
好了,讓我們最後總結一下這個秘密:
佛家講:
佛是覺悟的人,
人是痴迷中的佛,
人人都可能成為佛。
照此,我們可以說:
天才就是持續努力的普通人!
普通人就是還不夠努力的天才!
人人都可以成為天才!
連續20周雄踞《紐約時報》、Amazon(亞馬遜)暢銷書榜首,張瑞敏、李開復、徐靜蕾、潘石屹、唐駿傾力推薦的《異類》書中的觀點是:天才真不是天生的,是後天自練或被逼練成的。要在一個領域裡成為專家,至少要經歷過10000小時的磨鍊。10000小時不間斷練習,是很多行當人變成天才的共同門坎。
不過按照一天10小時,一年300天來算,也就是三年多一點,就可以打透一個行當,成為專家。所以,成為天才、成為專家並不難!
所以,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
很多人會崇拜那些成功的「哥」:穿戴高級,往來高級轎車,出入高級場所,受人尊重…哥,我真迷戀你!
其實哥想說: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
成功的哥,人們往往只看到他光鮮亮麗的一面,而看不到背後的那面。
事實是:任何成功的背後,都是艱辛的付出。一個人越成功,說明他經歷的艱辛和失敗越多。
我的幾個朋友是國內著名的品牌營銷專家,不是有胃病,就是肩頸不好,天天加班經常熬夜,身體不出問題才怪。臺上精彩演講,臺下掌聲不斷,只是哥的一面而已。加班、熬夜、學習、奔波,是哥的另一面。
我認識的很多企業家老總,幾乎是一天兩頓吃高級酒店。酒桌上觥籌交錯,談笑風生,其實常常是上頓剛喝多,聞著酒味就難受,但是還要喝;常常是連續出差幾天剛回來,孩子還在家等著他,身在酒桌,心裡卻想著早點回家,第二天還要早起到公司,一大堆事等著處理。
高級場所的身影,只是哥的一面。背後的奔波,忙碌的身影,經常的加班,是哥的另一面。
看哥的成功,要看他成功前走過的路,看他成功背後的一面。而不是看他成功的表面。
看他表面的成功,你只能是越看越著急、越看越眼紅、越看越生氣、越看越自卑,你要看他成功之前做了什麼,成功之前吃了多少苦,這樣才能得到成功的方法。
我的親身體驗:把1天當4天用
2002年,也就是我22歲開始學習品牌文化的時候,我每天從上午8點半到晚上12點半,總計16個小時裡,除了午飯、晚飯耽誤的1個小時,其它時間基本都在投入地學習中。這樣,我每天有15個小時的高效學習。而別人正常上班的話,上午8點半到,要9點多才進入狀態,到中午12點半下班,工作了3小時,下午1點半上班,到5點半下班,工作了4個小時,總計才7個小時。
而且,你有過感受嗎?當你真正投入進去的時候,學習的效率至少是平時的一倍,這樣算,我一天的16個小時,當做32個小時在用。比起別人的7個小時,整整4倍還多。
這樣算,我的一天就頂別人4天用,一年就頂別人4年用,所以,1年後,我就從年齡最小、學歷最低、工資最低的人,成了年齡最小、專業職務最高、工資最高的人。
各位,現在想想,每一個已經成功的人都那麼拼命努力,我們憑什麼不努力呀!
Come on!自信一點,你就是天才!
天才似乎很神秘,天才似乎是常人不可企及的狀態,現在你發現了,這些都是誤解。也恰恰這些誤解,阻礙了絕大多數人成為天才的道路,造成了絕大多數人對自己成為天才的不自信。
其實,「天才」並不是非要像愛迪生、愛因斯坦、達文西那樣「成仙」,在任何一個領域,能做出你創造性的新發展,就是天才!
我接觸的很多企業家,開創了新技術、新產品、新理念、新方法,不是天才是什麼?
我接觸的很多學者,提出了新思想、新觀點,不是天才是什麼?
我接觸的很多年輕人,對事物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偶爾冒出一些新想法,不是天才是什麼?
自信一點,人人都是天才。尤其是年輕的朋友,在年輕的階段裡,甚至狂妄一點都沒關係,正如現在的我,一個28歲的人,寫著這些文字「大放厥詞」。
只要你能感覺到前進的那種推背感。狂妄點也沒什麼,等年齡大點,想狂妄也沒那份心了。
多年來,一直鼓舞我的一句話與大家分享。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天才——愛迪生創辦的美國通用電氣公司100多年來未曾改變的座右銘,如果沒有錯的話,應該出自愛迪生親口:
根據空氣動力學理論,以及經由風洞實驗證明,從大黃蜂的體型、大小、重量以及兩翼張開的幅度比例分析,大黃蜂是絕對不能飛行的,但是大黃蜂根本不理睬這個理論,照樣在飛。
——美國通用
(哇!這句話太棒了!建議你現在大聲——最起碼在內心——大聲地朗讀至少5遍!)
大黃蜂蜓翼之美
依據興趣找到事業方向,然後,持續努力去做,然後,想不成功都難。
最後,用王國維的一句經典名言總結一下本書的所有秘密:
古今成大事者,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三種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數,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苦苦尋找事業方向)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持續努力去做)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在某一天,成功突然來了。)
哦,差點忘了,還有第七個問題。
第七個問題是:
「有沒有成為天才的捷徑?」
答案是:沒有。
(本書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