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 —養創意理智兼備的好孩子

2021-02-23 37度養兒育女

 — — — 與 奶 爸  視 角一 起 成 長

  — — 做  剛 剛 好 的 父 母

 — 第  71 篇 原 創 文

關於《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這本書

文|80後奶爸

總體上這本書對我來還是有點難度的,讀起來沒那麼快,還是繁體字豎版。由兩位專家合寫,他們已經儘量用通俗的語言寫給我們看,還加上一些比較好理解的例子,以及部分的配圖。

本書共分六章,主要從腦科學切入,讓我們認識大腦的基本構造,運作的基本原理。所以當你讀完此書,再去看其他的一些養兒育女的書籍,我覺得會更容易理解那些建議的原理,因為你可以在本書找到最底層的邏輯。今天就簡單過一遍(再附上每一章解讀的具體連結):

引言:生存式教育,還是發展式教育?看到這個標題,相信大家都會選擇發展式,時代在進步,變化也越來越快,對家庭教育這塊要求也越來越高:

如何開始發展式教育?

第一章:告訴我們要了解孩子的大腦發展,當我們知道了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想配合,真正原因是他們的大腦還沒發育成熟,我們就自然會給他們更多的時間,降低對他們的要求。同時這一章還提出了「幸福之河」的概念:

幸福之河

第二章:介紹左右腦工作原理,幫助孩子整合左右腦,讓孩子慢慢學會正確處理情緒:表達與釋放自己情緒,以健康的方式回應生活帶來的一切:

連結左右腦— —保持心理健康

第三章:接著就介紹上下層大腦,幫助孩子建立心智階梯,這個就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整合孩子的上下腦,最終學會自我控制。這章分兩篇來解讀:

如何讓孩子學會自我控制(上)

如何讓孩子學會自我控制(下)

第四章:整合記憶。都說時間可以衝淡一切,但這裡並不是建議孩子去忘記之前不愉快的經歷,相反幫助孩子完整連貫去重現那段經歷,通過整合記憶,幫助孩子去理解自己內在的心理,從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並對當前的事做出理性的反應。有點心理治療的感覺:

整合記憶可以協助孩子成長和療愈

第五章:整合自我。幫助孩子整合自我的不同部分,檢視影響他們情緒的因素,有意識引導自己的注意力。這章提出了很重要的概念:心智省察力與覺知之輪:

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第六章:整合自我與他人。整合好「自我」後開始去認識「我們」,順序很關鍵,也就是說保持獨特的自我認知,並發展同理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整合自我與他人

在每一章的解讀最後都有附上相應的教養方法,一共是十二法。正如背面所寫:教孩子學會跟情緒好好相處,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生命禮物。

其實讀完了你會發現:也是給自己的一個很好的禮物。

好了,這本書暫時就到這裡,歡迎關注「37度養兒育女」留言討論,祝大家閱讀愉快。

* * *  END  * * *

小編沒有話要說:

繼續推薦在解讀此書時奶爸的另外三篇文章:

父親的教誨(父親節特別策劃)

2018高考作文

那人已經不是當年的那一個人(母親節特別篇)

剛剛好遇到你 • 我一定很幸運!

相關焦點

  • 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
    《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這本書介紹的全腦情緒教養法,不僅介紹了跟情緒有關的大腦科學知識,還介紹了非常實用的管理情緒的方法,這些方法不僅對教育孩子有幫助,而且對於父母調控自己的情緒也有不少幫助。情緒是心理學中的一個名詞,是一系列人類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
  • 教孩子和情緒做朋友
    做好情緒管理關乎一個人事業成敗和人生的幸福,所以要教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二、孩子的大腦功能左腦負責邏輯思考,右腦處理信息。孩子大腦的整合程度較低,情緒比較容易混亂,為孩子進行大腦訓練,將孩子上下左右大腦整合好。
  • 孩子總控制不住情緒?教孩子「情緒ABC理論」,做「情緒」的主人
    最近朋友都在說,孩子看起來很天真單純,但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己的性格和特點,而且在2歲之後就開始明顯地表現出來,有些小孩子就變得越來越有性格,或是更加難管。這些方法只能控制孩子的情緒表現,不能解決深層次的情緒問題。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可以體驗孩子的喜怒哀樂,那麼自然就能感受孩子的情緒變化,很多父母就有這樣的體會:孩子心情好的時候是天使,心情不好的時候是惡魔,遇到這樣的事情,大多數父母都會覺得很苦惱,不知道怎麼引導。
  • 8種方法教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當孩子被不良情緒控制時,通常會表現出急躁易怒、悲觀孤獨、焦慮等,面對孩子的情緒問題,老師和家長們經常束手無策,不知道孩子到底想要幹什麼。到底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呢?讓我們一起幫助孩子學習情緒管理吧!
  • 教3歲孩子管理情緒 養兒先育己
    2歲了,我該怎樣教他管理情緒? 每當聽到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我總是會忍不住微笑,我們這些大人都還不知道怎樣做自己的情緒管理呢。那今天,咱們就學學吧~ 1 養兒先育己,我們父母先學習管理我們自己的情緒,首先,我們要認識我們人類的基本情緒:喜、怒、哀、懼。
  • 這所學校有門情緒體驗課,教孩子與「情緒」做朋友
    圍繞情緒識別、情緒理解、情緒運用、情緒管理四個維度,楊浦小學與吳國宏教授團隊一起,積極探索孩子最能接受的教學模式,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教學、模課、修改的反覆循環,在實踐中細細打磨課程,最後出了《我的「情緒」朋友》課堂教學讀本、相關實施活動手冊、團輔遊戲等全套材料。
  • 孩子情緒不穩定,跟情緒腦有關係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平和舒緩的正向情緒對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也把能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做為一個人修為,幸福的指數。一個人的情緒以及控制情緒的能力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智商和情商。情緒本身是沒有對錯之分的,那些憤怒,生氣,低落等等的情緒,跟開心,平和,高漲等等情緒一樣,都是真實客觀存在我們生活中的,不能說感受不好的情緒我就逃避,而感受好的情緒指望它一直保持,我們唯一能做到的是"都接納",允許它們客觀存在。我們之所以有喜歡和討厭之分,全源自於我們"內心"的感知,我們主觀的"貼標籤。
  • 孩子易情緒失控?只需按這個「開關」,一句話管理好孩子情緒
    所以,如果你是個很容易就暴跳如雷的家長,很難養得出一個情緒穩定的孩子的。因為長期的耳濡目染,他不知道如何去面對和處理自己的情緒,保持情緒平和。他看到的全都是,一遇到事情就炸毛,發火,訓斥對方……所以孩子也就學會了用憤怒來處理事情。
  • 孩子總愛發脾氣?別怪孩子不懂事,是情緒腦比理智腦發育得快
    你說這孩子不懂事吧,但小腦袋瓜機靈著呢,不犯渾的時候小嘴抹了蜜似的,活像個小天使。但一旦有啥不順心的,立刻就是躺地上四處打滾,又像個小惡魔來索命似的讓人一個頭兩個大。前日裡蘭若閨蜜紅豔帶著女兒小美來家裡做客,這孩子起初還挺新鮮,還知道給小妹妹拿好吃的,帶著妹妹去臥室看電視。可還沒好一會兒,這孩子就把小姑娘給弄哭了。問起原因是倆孩子關於看電視意見不合,小美不想看奧特曼就給換了臺。
  • 父母如何跟孩子做朋友呢?
    有的朋友會說要怎麼在和孩子做朋友,互動和陪伴的過程中跟孩子的教育掛鈎。孩子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要尊重他的個性,他的喜好,他的選擇,然不要把它跟別的孩子去對比,也不要讓去跟別的孩子攀比。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你得到了這樣一個孩子,其實就是你修煉的開始。所以我們要尊重孩子,然後有不同的意見,你就跟他講事實擺道理,然後要把他的思想工作做通,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你又不能急,有的時候孩子就是通不了,沒關係,你等一等找時機。
  • 養育好孩子,首先要養育好自己,不要用生氣的情緒去教育孩子
    發現是我的一個朋友在我們的小群裡吐槽養孩子很困難。她說她簡直養了個神獸,終於明白了為什麼要用神獸來形容現在的小孩子,真的一點都不為過。當這位朋友在群中吐槽的時候,馬上有好幾個朋友在下面接著講述他家神獸的奇葩故事。一會兒是搗蛋調皮,一會兒又是氣的讓你無可奈何。
  • 三步解決愛哭鬧和愛發脾氣的孩子,讓孩子回歸理智的科學方法
    我有個朋友一直非常苦惱,因為他孩子非常愛哭鬧,動不動就開始發脾氣,以至於讓我朋友家整天都雞飛狗跳。我朋友也試過很多種方法,比如在孩子情緒好的時候講道理,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威脅恐嚇甚至打罵,但始終沒有效果,反而讓孩子情緒變得越發難以控制。在思考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理解,孩子為什麼會動不動就哭鬧?
  • 父母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很多孩子都在挑戰大人的底線。比如,你不讓他幹嘛,他就非得幹嘛,直到你忍無可忍。對於這類挑戰的孩子,過去的教養觀念,就是打罵,打一次,讓孩子一個月都不敢再放肆。但現在的教養觀念,提倡與孩子做朋友,於是很多家長就迷惑了:自己的身份到底是什麼?該用什麼樣的身份和孩子相處才能教好孩子?
  • 孩子生氣時打自己?掌握5步情緒管理法,教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今天小風我就來向各位家長介紹「5步情緒管理法」,教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5步情緒管理法第一步:家長要首先保持情緒的穩定冷靜教育一個人控制情緒保持冷靜的前提是自身是冷靜的。如果家長在孩子發情緒時情緒受到感染,沒等勸說孩子,自己的情緒首先被點燃,認為孩子「不懂事」、「作」、「和家長作對」,對孩子採取不理智、不正確的教育方法,動輒大吼大叫,那讓孩子控制情緒無疑就是天方夜譚。因此家長在面對孩子鬧情緒時首先要保證自身的冷靜,觀察孩子鬧情緒的原因,想好接下來的對策,將解決問題放到發洩對孩子的不滿前面,這樣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
  • 情緒和理智
    人們最先習得的是情緒,孩子們不會說話的時候就開始了觀察大人神態的各種變化。這種觀察的結果作為信息被孩子接納-可以稱之為情緒輸入。需要對外界做出反應的時候就輸出情緒。既然最開始都是用情緒化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那麼,理智是怎麼來的?理智是當情緒化的表達遇到挫折的時候-比如有人不吃這一套,或者事情變得更糟糕-那些知道反思的人,開始尋找原因和解決的途徑,逐漸的生出來理智。
  • 孩子總是唱反調、跟大人對抗?有效溝通3句話,協助轉化孩子情緒
    也許孩子並不是真的要反抗對立,而是希望大人能夠好好聽他說,當孩子出現對立、反抗、愛挑釁、愛爭辯的行為時,大人往往會不小心落入同樣的行為模式,也跟著對立、反抗了起來。在這樣的困境裡,我們很容易溝通失效。從中,我們能清晰地看到雙方情緒狀態的變化。女兒:沒人跟我做朋友,她們都排斥我。媽媽:你性格這麼軟弱,怎麼辦?(指責性回復,女兒沒有得到想要的情感共鳴。)女兒:我怎麼啦?我去死行吧?(防禦,自我攻擊,女兒迅速對母親的態度做出了回應。)媽媽:我以為生活裡最難的是賺錢,原來不是,是教小孩。
  • 孩子情緒化怎麼辦?認識一下「鐘擺效應」,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孩子的情緒說爆發就爆發,總是沒有徵兆。有的時候看到孩子受了委屈,家長好聲好氣地勸,孩子不但沒領情,還越哭越大聲,又或者有時候和別的小孩子玩耍不小心弄傷別人,孩子也會忍不住委屈,號啕大哭。爸爸媽媽面對情緒化的孩子也會經常手足無措,無法跟孩子進行正常的交流。
  • 教孩子認識情緒的兒歌If you are happy|跟慢成長學英語
    大家好!我們謀劃已久的英語欄目終於上線啦!孩子的知識啟蒙中,英語是最剛需的,是貫穿學齡前到高等教育,且受益終生的學科。所以經常有媽媽留言問我,怎麼給孩子做英語啟蒙。我寫過許多文章,一直給大家分享好的線上資源和試聽課機會。
  • 不要用情緒來教育孩子 家長控制情緒是最好的教養
    當配偶心情好的時候,原本不讓小孩做的事或吃的東西,通通都會答應。  但當配偶情緒不佳時,原本小孩可以做或可以吃的東西,又會被禁止,弄得小孩很困惑?大人很煩亂,變來變去的規矩,大家都不知道如何遵循。  母職十幾年下來,因為希望給孩子做好的榜樣,因為希望孩子可以在愛中穩健的成長,慢慢發現自己也變得更成熟、更穩健、更有自信、情緒控管能力更好、夫妻感情也更親密,這些都是因為用心與認真的想把孩子教好的收穫。
  • 聰明的家長,如何教,孩子交朋友
    今天我給大家聊一下如何教孩子交朋友。社交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一件事情,我們每天要和各式各樣的朋友打交道,如何交朋友是我們家長人生中必修的一課,也是我們孩子的必修課。我們如何教孩子與人相處,交朋友呢?第一,做朋友要以誠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