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 攝影 向宇 楊瑞青
在12月9日舉行的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主題論壇活動上,詩人、《上海文學》雜誌社副社長張予佳從宏觀與微觀、局限性與開放性兩個方面,分析了當下時代中,成渝詩人如何進行詩歌表達的問題。
張予佳表示,作為一個外地人,在他眼中,成渝兩地似乎是一個地方,因為他們的詩意表達從宏觀上表現出一種共性。而從微觀角度看,兩地詩歌又在文化傳承、現代性敘事等方面存在差異,需要詩人進行精心、深刻的挖掘,而不是表面上、形式上敘述。張予佳認為,「不要因為經濟把詩歌圈起來,雖然實際寫作中詩歌寫作一定會受到經濟圈的影響。」
從局限性與開放性的角度看,張予佳認為,成渝兩地詩人擔當有重要的責任,生長在本鄉本土的詩人應當突破基於現實、非虛構的城市性寫作的局限,用不同的眼光、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觀察能力,使雙城詩歌的表達具備開放性的可能。
論壇上,張予佳還透露,未來希望在《上海文學》對成渝詩歌進行專版介紹和刊登,並將其列入徵稿計劃。
本屆詩歌周由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