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生態設計一直都是我國新科技所倡導的發展方向。從字面上不難看出,所謂的綠色發展、生態設計,就是以一種資源節約型和環境保護型技術為基礎,倡導更為環保的生產以及生活消費方式。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消費中,殺蟲劑作為農業殺蟲和衛生殺蟲的主要藥品,涉及到人們的「食」和「住」兩大基本需求,每年的使用量高達30萬噸左右,是人們生產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消費品之一。
目前,我國常用殺蟲劑所採用的殺蟲劑技術,存在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如殺蟲劑中的化學物質難以被分解,長期積累在土壤中,造成的土壤酸化、有機質含量下降等土壤質量惡化問題;化學成分通過雨水進入江河中、破壞水中生物的生態平衡;施藥時殺蟲劑直接進入空氣,導致空氣中有害成分劇增,空氣品質嚴重下降等。這些環境汙染問題不僅會危害農業、漁業和畜牧業的發展,還會通過食物鏈的富集作用進入人的體內,導致人體慢性或急性中毒,嚴重時還會威脅人類的生命。因此大力開發綠色環保的生態設計型殺蟲劑產品是促進和推動我國綠色發展、生態設計中最重要的一環。
我國著名天然有機化學專家張海豔從綠色環保出發,潛心專研以生態設計為核心理念的優選殺蟲劑技術,憑藉自身過硬的專業能力和豐富研究經驗,創新性的採用IGD核磁共振指紋圖譜偶聯技術研發出我國首個環境友好型的優選殺蟲劑技術——「基於高效液相 — 定量核磁共振碳譜聯用指紋圖譜法的優選殺蟲劑技術」。這項技術的成功研發可謂是生態設計型優選殺蟲劑技術中的先河之作,因為適用於這項技術的殺蟲劑產品的原料來源及其環保,都是從具有殺蟲功效的藥材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殺蟲成分,與環境的相容度極高,不會造成任何環境汙染問題。在保證環保的同時,這項技術更是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的地位,其具有的無損傷性、無偏向性、在分子結構分析方面更便於確定未知代謝物質的結構和性質的優勢,徹底打破了我國傳統圖譜技術無法反映藥材植物中所含的主要活性成分以及它們之間的比例及總量的局限性。基於這項技術的環保性和國內領先性,我國成功編制的國家標準《生態設計產品評價規範第3部分:殺蟲劑》以它為主要的技術支持,規範著我國全國範圍內所有農業類、衛生類等公司產品的質量評價標準和檢測標準。
2017年,在我國推行的第一批綠色設計產品評價中,張海豔研發的這項技術為產品的選擇標準參數、試點評價、技術指導提供理論支持。2020年,我國最新頒布的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中所包含的 《HG_T 5681-2020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範 農藥製劑》 和 《T/CNLIC 0001-2020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範 家用衛生殺蟲用品》也參考了《生態設計產品評價規範第3部分:殺蟲劑》中涉及的「基於高效液相 — 定量核磁共振碳譜聯用指紋圖譜法的優選殺蟲劑技術」,這些都證明了張海豔研發的「基於高效液相 — 定量核磁共振碳譜聯用指紋圖譜法的優選殺蟲劑技術」在我國生態設計型殺蟲劑產品領域所起到的核心作用,同時也證實了張海豔作為天然有機化學家的傑出性。
目前,「基於高效液相 — 定量核磁共振碳譜聯用指紋圖譜法的優選殺蟲劑技術」被我國眾多大型的農業類、衛生類、和獸類等藥物公司應用,並生產出了針對蚜蟲、菜青蟲、茶尺蠖、梨木蝨等有效且環保的殺蟲藥物,如6%苦皮藤素、1.5%除蟲菊素等殺蟲配伍藥物一經推出後,便受到農業用戶和衛生業用戶的高度好評。與採用其他殺蟲技術研發的藥物相比,通過這項技術合理配伍的植物源農藥的製藥成本降低了30%、殺蟲率提升了20%~25%、有效利用率增加了20%,具有製藥成本低和殺蟲率高的顯著優點。
綠色發展、生態設計任重而道遠,而張海豔在這條道路上鞠躬盡瘁、敢於挑戰、突破創新、潛心專研,為我國開發綠色產品和推行生態設計的發展計劃做出了重要貢獻,相信在以張海豔為傑出代表的天然有機化學家的努力下,定會加快我國生態設計產品的推廣速度,為我國推行綠色發展、生態設計產品的道路保駕護航。(作者:王新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