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下第一門,品華夏之文明,懷祖先之賢德

2020-12-13 MAMU足跡

導語:望天下第一門,品華夏之文明,懷祖先之賢德華門

華門位於山西省臨汾市,堯廟廣場西面,建於2002年,歷時三年完成整體建造,屬於華夏文明紀念碑,也是中國第一座門文化的旅遊景觀。

主體由基座、主門及門樓三部分構成,佔地150畝,是世界上最大的門建築。正面三門矗立,象徵堯、舜、禹三帝,主門以初開啟的形式,象徵堯帝開啟中華文明的大門。華門內部更是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通過「源遠流長、門開國盛、東方巨龍」,等景觀向人們展示著華夏文明。小編將帶領大家一一解讀門文化五千年歷史文明。

首先,要展現給大家的就是有著東方巨龍之稱的?,東方巨龍立於華門大廳,由八根龍柱支撐,象徵著頂天立地。小編從小接觸到的便是龍文化,華夏子孫皆是龍的傳人,華門大廳的八條巨龍便是根據堯時期的古老龍形而專門設計的。華門龍柱高達14米,青銅鑄造而成,乃國內最高龍柱。八龍對稱排列,也反映了中國古建築的對稱之美,龍體無角無爪,騰懸漂浮,柔如流水,象徵東方巨龍橫世騰空,五千年的歷史發展生生不息。

接著,小編將要呈現給大家的就是連環九鼎,華門的鎮門之寶。鼎在中國似乎是個很重要的存在,一直被尊為國之重器,跟鼎有關的成語也代表著權利。例如,一言九鼎,鼎鼎大名等等,無不代表著權利與象徵。因此,鼎文化也在中華歷史長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華門的這個鎮館之寶不但傳承了中國的鼎文化,更是在傳統鼎文化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變創新,奧妙之處便在於九鼎的稱謂。中國數千年出圖的鼎都是單鼎造型,而華門這尊鼎則是「九鼎」的造型,並申請了國家專利,絕對真實有效,小編絕不打誑語,雖然小編並非出家人。

看過了鼎,再來看聯。何為聯,沒錯,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對聯。華門屬於中國門文化,既然出現了門,自然也少不了聯,在中國,有門就有聯,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會在各家各戶門上貼對聯,大門貼大聯,小門貼小聯,即使是空房子,大家也會專程趕回家給門貼上對聯,似乎春節期間不貼對聯,就說明那個家已經不存在了。那麼,華門作為天下第一門,自然就應該有門當戶對的對聯,以顯示華門天下第一門,天下最高門的稱呼。為了給華門配上對聯,堯都區更是廣納天下之楹聯名家進行楹聯的編撰。首要要求則是用五百字,書寫五千年之歷史,難度之大可想而知,楹聯之重可想而知。一聯方知五千年,一聯方知中華明。

品過中華之聯,再品民族之魂。民族之魂建立在重活大廳,在其兩側四個殿堂分別陳列著中華民族四大信仰之銅雕。中華祖壇,中華聖壇,中華教壇,中華神壇,每一壇分別陳列著不同的代表人物銅像,代表著不同的文化信仰,反映了中華民族最高層次的思想觀念及追求。小編看到不同雕像的時候,發現人們沒有跟平時一樣合照就走,所有人都在看到這些雕像的時候收了手機,收了相機,仔細了解每個雕像背後的故事,代表的不同意義,細細體味,感受中華傳統之文明。

以前寫軟文的時候,小編總在絞盡腦汁總結詞語,感覺那些文字與讚美的話都在跟我捉迷藏,小編總是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去抓住他們。但是看到華門,小編則感覺思路如滔滔之水連綿不絕,心情也是非常之激動。作為一個臨汾人,或許這就是對家的依戀吧。華門的建立離不開中華五千年歷史文明,更不開歷史長河中或思想,或歷史,或自然的絕妙碰撞,有機會,大家一定要來臨汾,更要來華門感受一下華夏文明之偉大。感謝各位的閱讀,如果有問題請在評論區指出。

相關焦點

  • 遊「天下第一門」華門——山西行之十八
    文|張泰來華門聳立臨汾西,塑造名賢纂典籍。雜陳匯聚儒釋道,將為後代留古蹟。華門,天下第一門,位於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堯都大道,堯廟廣場的西面,錦悅城東南側。臨汾華門,是一座華夏文明紀念碑,由太原理工大學的趙建彬老師設計,建於2002年,華門3年建成,位於堯都旅遊區中心,佔地150畝。
  • 天下第一門:華門
    華門博彩「門」建築精華,集歷史紀念和遊覽觀光於一體,正面三門矗立,象徵堯、舜、禹三帝。主門高達18米,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門,主門以剛剛開啟的形式,象徵堯帝開啟中華文明之門。華門內部以豐富的文化內涵展示了華夏文明和民族文化,並以「源遠流長、門開國盛、堯天舜日、東方巨龍、連環九鼎、天下巨聯、登高望遠、華門飛願、名門博覽、華門之夜」等十大景觀而著稱。雄居世界第一,在建築規模和高度上堪稱「天下第一門」。
  • 為什麼說伏羲打開了中華文明之門,神農種下了中華文明之根
    華夏文明開始於伏羲。因為伏羲發明了八卦。在中國文字系統中,我們現在還在使用的漢字叫「字」系統;而八卦則是更為高深久遠的「文」系統。全世界,只有華夏民族有兩種文字系統。文系統用來表徵真理,因為其能表徵真理,所以其較難理解,因為「道本無言,聖人強言之」。真理幾乎是難以用人類語言表述的,但是華夏聖人悲天憫人,強力用語言符號來表述真理。
  • 曾國藩:常懷「愧對」之心,便是載福之器、入德之門
    《曾國藩全集·日記三》道出了他的修為之道:「大抵人常懷愧對之意,便是載福之器、入德之門。如覺天之待我過厚,我愧對天;父母之待我過慈,我愧對父母;兄弟之待我過愛,我愧對兄弟;朋友之待我過重,我愧對朋友,便覺處處皆有善氣相逢。如自覺我已無愧無怍,但覺他人待我太薄,天待我太嗇,則處處皆有戾氣相逢。
  • 讓經典著作易讀好懂 華夏出版社《經典之門》叢書新書發行
    工人日報客戶端9月8日訊(記者楊召奎)今天,華夏出版社在北京舉辦《經典之門》叢書新書發布會。本書作者香港作家聯會學術部副主席賴慶芳教授,香港樹仁大學羅永生教授,香港大學蘇晶博士,河南大學文學院常務副院長王宏林教授,以及推薦嘉賓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韜奮基金會理事長、中國出版協會副理事長聶震寧,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李純博,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文藝研究》編輯陳斐博士,華夏出版社社長、總編輯黃金山,副總編輯潘平等與會學者圍繞「何為經典,為何要閱讀經典,經典的詮釋,經典的閱讀文本
  • 學宮開闢揭陽賢德展覽館,記者提前探營!
    為了更好地弘揚揭陽賢德文化,讓先賢史跡得到更好的傳揚,提升揭陽的文明形象,最近,我市在揭陽學宮開闢揭陽賢德展覽館,目前相關布展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 翟玉忠:宇宙中的文明之花——孔門四科
    嚴酷的自然環境,巨大的文明腹地,超大規模的人口,客觀上要求我們的先民擺脫血緣、地域和神權的束縛,走向融合、走向統一、走向持續發展。華夏文明因此成為地球上唯一沒有斷裂、延續諸多人類上古文化要素的大型現代文明。——夏商周三代文明,建中合和,中華政教,宇宙大道由是生焉。
  • 品國學經典 傳華夏文明
    我們學會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閒,學會了「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豁達,學會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擔當……國學如一位睿智的老人,引領我們感悟那些崇高的境界和情懷。猶記當年初讀《弟子規》,開篇就教育我們:「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首孝悌」教導我們做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
  • 大匠之門●中國民間習俗賀詞題辭集錦
    【賀生子】 百子圖開 鳳毛濟美 德門生輝 啼試英聲 天降石麟 天賜石麟 弄璋誌喜 蘭階吐秀 邦國楨幹 邦眾之光 鵬翮高摶 民心所向 民之喉舌 枌榆望重 德劭譽隆 讜言偉論 痌瘝在抱 光孚眾望 光大憲政 公正廉明 鴻猷懋著 驥足方展 具徵民意 鹹慶得人 憲政之光 鄉邦瑰寶 卓然鶴立 眾欣有託 眾庶媬姆 眾望所歸 實至名歸 山鬥望重 榮膺鶚選 造福桑梓 才德堪欽 才智超群 桑梓福音 言必有中 言重九鼎 物望允孚 萬眾共欽 望隆珂裡 望切雲霓 譽隆德劭
  • 為何瑪雅文明同華夏文明有很多相似之處?
    瑪雅文明一夜之間從美洲的熱帶叢林中消失。(瑪雅文明廢墟。)神奇的是瑪雅文明與華夏文明有著相似之處。一,人種相似。三,玉器之謎。世界上僅有瑪雅人和華夏民族特別喜愛玉石,並且具備雕琢精巧玉器的能力。(瑪雅玉器。)
  • 「永州古村落」新田蘭溪村:媯水流光的「義門陳」
    該匾是為同宗之誼建祠誌喜所贈匾額,該匾已有200餘年歷史。「媯水」非指河流,《說文》中注「姓媯,虞舜居媯汭,因以為氏。」媯姓源於有虞氏,出自上古有虞氏後裔舜帝的封地,屬於以居邑名稱為姓。媯姓為上古時期原始姓氏之一,得姓始祖是舜帝,因舜帝出生於姚墟所以以姚為姓。當舜還是個平民的時候,就有德有望,部落首領堯十分欣賞他的才幹,於是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他,並讓他居住於媯水之邊。
  • 華夏子民,中華兒女怎能不知「華」從何而來?華夏之根在何處?
    總說自己是華夏子民,中華兒女,此生無悔入華夏。這華夏究竟是從何而來?從文書記載看,「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從考古發現來看,華夏是古代部落聯盟的自稱,這些部落的始祖便是華夏始祖,分別是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軒轅氏)、堯、舜、禹等。
  • 解密中國華夏文明開始結繩記事之謎
    華夏文明史趙公明傳: 5000年前,顓頊帝時期,少昊身為華夏族首領,其統領的華夏族部落,早先位於大興安嶺地區。
  • 陳氏之歌大匯總,快來聽聽屬於陳家人的歌!
    望出潁川  陳朝輝煌陳氏的血脈源遠流長江州義門  天下無雙百犬同槽  百犬同槽我們陳氏正輝煌啊正輝煌!義門四莊  明代遷廣祖先的美德大力弘揚聯宗合譜  共建祠堂白鳥朝祠  百鳥朝祠我們陳氏正輝煌啊正輝煌!
  • 關於華夏文明,當前討論還是有分歧意見的,那麼什麼是華夏文明?
    在探討華夏文明起源問題時,還有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即何為華夏文明?這個問題好像是不說自明,用不著討論。實則不然。當前討論中的不少分歧意見,有一些就是從這裡產生的。例如,中國文明起源是多元的,還是一元的呢?如不弄清什麼是華夏文明,這類分歧就是無法解決的。要確定華夏文明的含義,首先應明確「華夏」一詞的含義。
  • 品讀王羲之之《蘭亭序》
    寫了一半《品讀王羲之之〈蘭亭集序〉》文章,將筆停在半空思考中,覺得似乎沒有什麼新意,因為這篇集序太有名了,歷代多少文人墨客敬仰此書法行筆之精妙和通篇之秀美,也多有論述,要不要發表呢?幾番思量之下,還是繼續寫下去吧,拙作以饗讀者。
  • 新作發表:《品讀漢字》之「德」:厚德載物
    新作:《品讀漢字》之「德」:厚德載物,在《中學時代》雜誌發表,持續品讀漢字,希望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助力。俯仰字裡乾坤,參悟人生智慧。品讀漢字,品讀人生。《品讀漢字》之「德」:厚德載物 文:劉繼銳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一個「德」字,蘊含著太多的人生智慧和治國方略。不僅關乎個體的修身養性,還關乎國家的興衰存亡。
  • 青春online行兩岸|訪古蹟 兩岸青年感受華夏文明多元之美
    帶著這些問題兩岸青年深入探訪三星堆和金沙遺址感受古蜀神秘魅力探秘古蜀文明發展脈絡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聽聽臺青怎麼說陳婉譯:三星堆非常震撼,沒想到除了當時以中原為中心的商文明,在四川地區還存在這樣一個獨特的文明,讓我知道了中國古代文明的多樣性和輝煌燦爛,也從另一方面看到華夏文明多元一體的成長曆程。
  • 簡述華夏文明的由來
    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華夏帝國同其他古代文明帝國一樣,繼續與其他部落從原始的小部落和小地區聯合,同時融合和擴張,形成一個龐大的帝國。在研究其他文明古國時,現代人無法解讀祖先的文字,難以理解自己文明的起源和終結,而現代漢語則能閱讀幾千年前的文字,了解中國祖先的文化。
  • 華門,中國第一座門文化旅遊景觀,填補了門文化旅遊的空白!
    臨汾市是帝堯的故鄉,古老中國的最早文明便起始於堯都,華門是一座華夏文明紀念碑。山西南部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發祥地,可以說,中華民族的文明之門就是由堯舜開啟的,而華門就是為紀念帝堯統一華夏、開啟文明之功、展現中華民族歷史源遠而建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