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長在與老師溝通孩子的學習情況時都會問他上課精神集中嗎?眾所周知,學生課上注意力的集中情況,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學習效果,注意力問題一直是困擾家長和老師的難題。
注意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一種心理現象,是意識的選擇性活動,它具體表現為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在課堂上有的學生眼睛一直盯著老師擺出一副「惟老師之為聽」的樣子,其實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因此做題時就會滿紙荒唐言,只會換來家長的一把辛酸淚可見,注意的內心狀態,以注意的外部表現,兩者不完全一一對應。
就小學階段來說,不同年齡的學生注意力穩定的時間有所不同,一般5~7歲的學生每次注意力穩定的時間約15分鐘,7~10歲每次注意力穩定的時間約20分鐘,12歲時25分鐘,12歲以後是30分鐘左右,對於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注意力維持40分鐘是可以做到的,不同的學生因家庭環境,生活習慣和先天因素的影響不同,注意力維持的時間也不同,怎樣有意識的培養和發展小學生的注意力呢?
1、以「動」培養學生的注意力。
有些學生到了高年級總會出現抄錯數、落題等問題,而且屢教不改,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這些問題總會被家長歸為不認真。事實上真是這樣嗎?答案是否定的,小學生出現這種現象,與注意力和前庭器官的發育水平有關。
兒童時期正是好動的年齡,兒童通過遊戲和運動促進多種能力的發展,兒童時代的遊戲項目往往是人生走向成熟和發展的必經之路,跳皮筋一一發展兒童的注意力,彈跳力,平衡能力,鍛鍊毅力,促進團結協作能力;抓子兒一一發展兒童的注意力、平衡能力、肢體的協調能力和觀察判斷能力;跳房子一一發展兒童的平衡能力,彈跳能力,肢體協調能力距離以力度的掌控能力。竹飛機一一間接使兒童了解視覺暫留現象等。可見遊戲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在遊戲的年齡被學習,在學習的年齡就會被放棄。
有很多家長早已發現孩子出現了學習中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卻不知如何解決,以致一拖再拖,直至孩子升到六年級後出現學習問題才不得不去面對,一方面希望有靈丹妙藥能快速解決孩子的問題,一方面面對升學的壓力,還希望不要耽誤孩子學習的時間,邊學習邊得到解決。事實上,在學生得到娛樂的同時,發展其他素養參與遊動遊戲運動,使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魚和熊掌可以兼得。
2、以「靜」培養注意力。
對於家庭來說,讀書是成本最低,最簡單的培養孩子注意力的方式,兒童在家庭閱讀過程中面對自己感興趣的閱讀材料,總是全神貫注的進行閱讀材料,越感興趣越多的時間越長,也就是注意力維持的時間越長,兒童在閱讀的過程中增長了知識,發展了想像能力,判斷能力看似安靜的過程中注意的發展與思維的創造,都在後臺不停的工作著。
3、以學習習慣培養注意力。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培養學生注意力的基本條件,有的家長經常抱怨自己的孩子在家寫作業時候拖沓,本來20分鐘的作業,他要寫上一個小時。甚至還有更多的時間還有的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不斷的要求喝水上廁所,家長早開一會兒就開始撓腦袋摳鼻子,總之家庭成員中誰拿哪裡出點兒聲音他就馬上接茬,就是不能沉下心來專注於寫作業,長久發展下去,孩子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行為上也越來越難管,家庭矛盾日益升級。
對於高年級的學生而言,整潔的家庭環境、規律而有序的家庭生活和科學的學習方法,更是發展其注意力的良好契機。製作錯題本,在學生整理錯題的時候,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水平和能力進行清醒評估的時候,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元認知,這一學習能力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早已被廣大師生們所認可。
4、注意細節培養,及時糾正不良習慣。
家長和老師在工作和生活中應關注兒童的細節,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在老師和家長有的放矢的培養下,隨著學生的注意力水平的提高,注意力時間的延長,學習成績自然隨之提高。讓孩子看到注意力集中的「報酬」,當學生看到自己顯著的進步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主動的注意發展與培養自己的注意力,其收效在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易更加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