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啞鈴媽媽
朱迅是央視比較著名的主持人,她給人的印象總是特別獨立和堅強。但是,朱迅的人生中,有一段最灰暗的時光,那就是她兩次患病的經歷。
朱迅說起那段經歷,話未出口已經是淚流滿面。那時候,自己還只是一個17歲的孩子,隻身一人在日本留學。既有繁重的課業,還要抓緊每一分鐘時間掙錢,解決生計、學費的問題。
巨大的壓力下,朱迅生病了,是血管瘤,要做手術。這對於一個在異國他鄉的孩子,會帶來怎樣的打擊和恐懼呀!
可是,朱迅的兩次手術,母親只來了一次,而且半個小時以後她就走了。
朱迅的回憶裡,那次手術後的疼,分外地清晰。每一口飯,都是伴著淚水咽下去的。
後來的朱迅功成名就,但是疾病又一次纏上了她,是甲狀腺癌。朱迅的母親卻沒有陪在女兒身邊,她遠走加拿大,因為大女兒是單身,需要媽媽陪伴。
看到這裡,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都會想大女兒單身,也許會寂寞,但是最起碼身體是健康的。可是,朱迅得得是癌症,媽媽為什麼就不能多陪陪她呢?
朱迅聲淚俱下地說:「這麼多年,我一直有一個心結,媽媽你到底愛我嗎?」她覺得,媽媽的笑容很燦爛,說話嘴很甜,就是做事情太絕了。
媽媽,是一個多麼溫暖的詞彙,可是在朱迅心裡卻成為了永遠的痛。
提到父母偏心這個話題,在我們國家很多非獨生子女家庭裡都是存在的。
有的重男輕女,有的獨愛么兒,父母失衡的愛,對孩子來說卻是深深的傷害。
01
被父母忽略的孩子,影響性格成長。
我有一個朋友,她從來不敢擦玻璃,對玻璃會有莫名的恐懼感。
她說自己家裡姐妹三個,最後一個是弟弟,小時候生活很貧困。一次和同學們投沙包,她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賠了2塊錢。就因為這2塊錢,媽媽讓她在院子裡的跪到了後半夜。
她說,那一天的寒冷她一輩子都忘不了。從此以後,她不敢扔沙包,不敢擦玻璃。她說,自己在家裡,很小心翼翼,不敢出一點兒錯,能自己做的事情,絕對不會麻煩爸爸媽媽。
長大了,她也經常會否定自己,總覺得自己就是像父母說的那麼差勁。孤獨、自卑、也許就會伴隨她的一生了。
知乎上曾經有一個問題,「從小被愛深深包圍的孩子,長大了會怎麼樣?」有很多網友回答是勇敢、自信、幸福、安全……
王源是TFBOY中的一員,他陽光可愛的形象被大家喜愛。王源說,自己一有什麼不順心就會找媽媽。
媽媽都會說,沒有什麼大不了,不開心就不做了,回家我們還是開開心心地過日子。
王源的自信勇敢是媽媽給的,因為有愛你的家人,所以你就去勇敢闖蕩,失敗了還有爸爸媽媽接納你,他們的愛就是你的安全感。
相反,那些偏心的父母就會讓孩子覺得,我的父母不愛我,別人再多的肯定也換不回他的自信。
02
往往被父母偏愛的那個孩子,會一事無成。
父母偏心,被偏愛的那一個總是最幸福的吧!其實,被父母偏心的那個孩子,不見得會過得更好。
中國有句老話,「父母是條龍,偏向誰家誰家窮」。
就像電視劇《歡樂頌》中樊勝美的哥哥嫂子,他們一輩子都想依賴父母,依賴妹妹生活,過著寄生蟲一樣的生活,自己又能有什麼出息呢?
人都是不禁慣的,恃寵而驕,到了社會上誰又會像爸爸媽媽一樣偏心你呢?所以,被父母偏心的孩子,也不見得會過得太好。
03
父母偏心,兄弟姐妹反目,家庭不睦。
很多父母在生二胎的時候會說,生二胎就是為了減輕大寶的負擔,等自己不在人世了,至少孩子還有一個最親的人。
如果父母是很偏心的,這種血濃於水的親情有時候會還不如一個陌生人。我們身邊因為父母偏心,兄弟姐妹反目成仇的例子有太多太多了。
所以,如果我們生兩個或者三個孩子,是想讓他們在生活中同舟共濟,互相扶持,還是儘量做到一碗水端平吧。
首先,父母不要因為孩子的性別而對孩子有區別對待。
重男輕女,重女輕男,對孩子都是不公平的。每一個孩子都有權利得到父母的愛,他們不會太在乎吃穿住行的外在條件,但是都會很在乎自己在爸爸媽媽心目中的位置。
其次,家庭裡孩子發生矛盾,不要總是「大讓小」。
心理學家李玫瑾曾經舉過一個例子,兩個孩子因為玩具發生爭吵,家長不要總是讓大的孩子讓著小的孩子。
你可以把這個玩具交給大孩子,讓他來分配。大的孩子如果一直自己玩,他自己也會不好意思的。
最後,父母和孩子還是要多溝通,溝通好。
有很多時候,孩子覺得父母偏心,但是父母並不這麼覺得,他們覺得自己很公平。所以,孩子和父母經常進行良性溝通,是能夠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誤會的。
不管家裡有幾個孩子,讓孩子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是父母應該做到的。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