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過敏是機體一種對多種食的蛋白抗原產生的,由免疫介導的不良反應。常食物過敏原包括牛奶、雞蛋、花生、堅果、大豆、魚和貝類等。文獻顯示,美國和英國嬰幼兒牛奶過敏的發生率為2.5%,雞蛋過敏1.6%,堅果類過敏0.8-1.5%。2012年中國三大城市調查發現,3歲以下兒童最常見的過敏原是雞蛋和牛奶。兒童對牛奶蛋白過敏的自然耐受性隨年齡增大而增加。預後良好。但是某些食物,如花生,自然耐受率則較低。
食物過敏臨床表現最常見的是消化道、皮膚黏膜和呼吸道症狀。因食物過敏導致的胃腸道疾病,稱為過敏性胃性病。臨床表現可輕可重,如果腹痛、腹瀉、腹脹、便秘、嘔血、便血、噁心、嘔吐、拒奶、溢乳、餵養困難、吞咽困難等。食物過敏性胃腸病若遷延不愈將造成寶寶生長發育遲緩、缺鐵性貧血等。因此早期幹預是非常重要的。
當家長懷疑寶寶食物過敏時,應到專科醫院就診。常用檢查方式有皮膚點刺試驗、過敏原(特異性過敏原IGE)檢測、外周血嗜酸粒細胞計數及嗜酸粒細胞百分比、食物迴避及食物激發試驗等。當寶寶以胃腸道過敏為主要表現時,或者胃腸道反應較重時,兒童胃腸鏡和病理組織學檢查也有助於疾病的診斷。
多管齊下防治過敏
飲食迴避是治療食物過敏最主要的方法。便在飲食迴避過程中,應注意營養素均衡攝入,最好在消化科醫生、營養師的指導下進行食物迴避,並定期進行營養評估。
食物替代
對於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可以用深度水解配方粉或胺基酸配方奶粉替代牛奶。6個月輔食期寶寶首次添加可以選擇息樂佳胺基酸米粉。
母乳餵養
母乳餵養的寶寶也可能發生食物過敏。母乳餵養期間,降低嬰幼兒食物過敏的風險,或減輕食物過敏的症狀。
藥物治療
如果飲食迴避無法控制食物過敏的症狀,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過敏藥物。
益生菌
目前研究發現,早期服用益生菌對食物過敏的發生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建議選擇不含牛奶蛋白的益生菌。
免疫療法
口服和皮下免疫療法,可達到對食物蛋白脫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