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紛成因複雜 釐清關係合法繼承 ——一起繼承糾紛案件的庭審...

2020-12-20 澎湃新聞

遺產本是逝者留給親人的一種安慰,但也可能成為親人之間產生矛盾的根源。現實生活中,因遺產繼承鬧得形同陌路的情況時有發生,親人之間為爭遺產對簿公堂的案例更不在少數。我國繼承法對遺產繼承有明確規定,遺產繼承,是家庭財產流轉的重要法律制度,關乎每個家庭及其成員。

近期,準格爾旗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審理了一起涉及人數較多,存在爭議較大的繼承糾紛案件,三位法官組成合議庭審理本案,該案件歷經了庭前證據交換、開庭審理以及庭後調解三個過程,作為書記員的我全程參與了該案,讓我感慨頗深。

人們總笑談「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骨肉親情之間,柴米油鹽當中,在利益面前兄弟姊妹難免出現摩擦。這起由三個出嫁女作為共同原告,以法定繼承糾紛將其兩個兄弟及其兄嫂、侄子及其侄女起訴到準旗法院的案件,要求判決原、被告平均分割繼承他們父母去世後留下的房屋及存款。

案涉原、被告系同胞姊妹兄弟關係,三原告已出嫁,父母生前由子女們輪流照顧。在二老相繼去世後,生前留下的存款、房屋如何分割成為了兒女們所爭執的問題。三原告要求參與父母遺產的分割,但對於如何分割一直未能達成一致,繼而五個姊妹兄弟與其已故大哥的妻子和子女因此產生矛盾繼而提起訴訟。

在這個案子當中涉及的問題有:出嫁的女兒也具有同等的法定繼承權嗎?被繼承人口訴表達財產分配的意願,能否作為具體分配依據?在繼承中,誰能分的更多呢?被繼承人去世後,是否應當及時析產呢?思考著這些問題,回想著庭審中爭得面紅耳赤的一家人,不得不引人深思。

我國《繼承法》規定,第一順序的繼承人為配偶、父母、子女。第二順序的繼承人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對生活有特殊困難的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撫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在本案中,三原告與兩個被告皆是被繼承人的子女,同屬於第一順序繼承人,三個原告作為已出嫁的女兒,對父母遺留的財產依然具有均等的繼承權。原被告均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贍養義務,因此在繼承遺產時均可參與分配。由此案我們不難發現,老人在去世之時,本來為了家族和睦而保留不動的遺產,卻很可能成為引爆繼承大戰的導火索。不分家是傳統文化中守護家庭的信條,但到了今天,它帶來的卻往往是兄弟反目,子女成仇。倒不如從法律規則和人性本色出發,重新尋找凝聚家庭的鑰匙。也許,及時析產才是最好的答案,也是對至親最大的尊重。同時,還要提醒大家,依照法律規定,做出以下幾種情形的繼承人,會喪失繼承權:(1)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2)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的;(3)遺棄被繼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4)偽造、篡改或者銷毀遺囑,情節嚴重的。

當下,隨著公民收入快速增加和家庭結構的變化,遺產繼承糾紛也日益呈現出多樣化、複雜化趨勢。尤其是房產繼承,更成為繼承糾紛的多發領域。而糾紛、訴訟的類型、原因更是多種多樣,不一而足。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施行後,從1985年起施行的繼承法將被代替。從妥善管理遺產,到減少遺產糾紛,民法典在繼承編中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規定。

首先,是繼承的方式。最新頒布的《民法典》第1123條規定,繼承開始後,依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撫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其次,是法定繼承人順序、《民法典》第1127條規定,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繼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繼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按照《繼承法》,此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撫養關係的繼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撫養關係的繼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撫養關係的繼兄弟姐妹。

還有就是法定繼承如何劃分繼承遺產比例。一般情況下,同一順序的各繼承人均等分配遺產。《民法典》第1130條規定: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

……

但是,財產繼承糾紛、訴訟的多發、頻發和不斷增長,一方面反映出個人擁有的私有財產逐漸增多,尤其是房產價值快速增加,一些人心理失去平衡,埋下了衝突隱患;另一方面,繼承法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目前還存有漏洞,需要進一步完善。對繼承法的宣傳和普及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從而使這部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法律為更多人所了解掌握。

同時,見利忘義、唯利是圖、親情淡薄以及不盡贍養義務、不孝敬父母等現象也在一些人中蔓延滋長,只知道一味地爭奪財產,卻將手足之情拋之腦後,甚至為了爭奪遺產而不惜弄虛作假、偽造證據。傳統的道德禮教、孝道親情並沒有得到弘揚,良好的家風家教和正當義利觀也並沒有得到培養,法律在某些方面有可能只是維護了公平正義,但是這些涉及道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問題還得從大眾抓起,從源頭遏止,也只有這樣才能消除財產繼承糾紛、訴訟的多發、頻發土壤。

目前,本案正在進一步的調解當中,負責審理本案的各位法官也在耐心地給多方當事人做思想工作,從家庭倫理、養老育幼、法律效果等方面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便促使一家人最終對遺產分配達成一致的和解意見,在解決糾紛的同時修復當事人的親情,從而確保法院審判工作彰顯司法溫度,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與此同時,也想告誡廣大人民群眾,財產繼承問題可能是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都有可能碰到的問題,期待所有人都能誠實守信、理性面對、依法處理,使遺產不再成為吞噬親情和善意的豺狼惡霸。

文/民一庭 丁亞麗

原標題:《【以案釋法】遺產糾紛成因複雜 釐清關係合法繼承 ——一起繼承糾紛案件的庭審經歷引發的思考》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象山區法院利用雲上庭審系統,遠程審理一起財產繼承糾紛案件
    2020年3月31日,象山區法院利用雲上庭審系統,遠程審理一起財產繼承糾紛案件。基本案情1989年,王某與李某登記結婚,因無法生育,1996年,二人前往孤兒院領養了當時只有2歲大的琳琳,並辦理了收養手續,之後共同生活。
  • 細節決定成敗——繼承糾紛疑難案件中證據核實與推理論證
    這時,法律人憑藉其職業敏感度,以當事人的合法利益為前提,從法律的層面重新整理當事人提交的證據,進行比對核實和推理論證,往往會對案情有新的認識。 此前,昂宇律師事務所代理的一起繼承糾紛案件充分印證了案件細節的重要性。 近些年,隨著大家法律意識的逐步增強,繼承糾紛類案件的數量呈逐年上升態勢。不同於一般民商事糾紛,繼承糾紛涉案當事人多為近親屬,案件成因複雜,矛盾特殊。
  • ...蘭州市西固法院福利路法庭成功調解一起繼承糾紛案件
    一次開庭四次調解 終換來握手言和西固法院福利路法庭成功調解一起繼承糾紛案件日前,西固法院福利路法庭受理的一起繼承糾紛案件,為了達到「案結、事了、人和」的目的,辦案法官經過一次庭審、四次調解,終於使本案結案事了。  此案的七位當事人是同胞兄弟姐妹,其中一人為原告,其餘六人均為被告。七位當事人因對父母生前居住房屋的繼承份額爭執不下而對簿公堂。
  • 諸城:微信視頻開庭 調解繼承糾紛
    >2293783 2020-08-29 10:22:47.0 諸城:微信視頻開庭 調解繼承糾紛 1 2284 濰坊新聞 null /enpproperty--> 8月28日,記者從諸城市人民法院了解到,該法院速裁團隊日前首次使用微信視頻開庭,成功調解一起法定繼承糾紛案件。
  • 磐石法院快立快審 20分鐘辦結一起法定繼承糾紛案件
    近日,磐石市人民法院成功調解一起涉6人法定繼承糾紛案件,從立案到調解僅用時20分鐘。 李某英與呂某成原系夫妻關係2018年2月,呂某成因病去世,其在某銀行的5萬元理財性產品成了李某英的一塊心病。因急需這筆錢,李某英持存摺去銀行取錢,但被告知須持法院出具法律文書才能取款,遂李某英來到法庭尋求救濟途徑。
  • 繼承糾紛案件如何舉證?北京離婚律師-信金國
    在當今社會中,一方去世後因其繼承問題發生矛盾的已屢見不鮮,那麼對於這類繼承糾紛案件,要如何去取證呢?一、繼承糾紛案件的舉證1、證明當事人訴訟主體資格的證據:要證明當事人是其合法繼承人的,應提交戶口本、結婚證、身份證等證據證明或者公安機關出具的證明; 若當事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應當提交其監護人的資料證明。
  • 清明時節話繼承:60%的繼承案件因未立遺囑而「扯皮」
    記者今天(4月2日)從廣州市南沙區法院了解到,2015年至今,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法院受理繼承糾紛143件,其中遺囑繼承糾紛14件,佔總數僅9.7%,法定繼承糾紛91件,佔比63.6%。數據顯示,在法定繼承糾紛中,案件調解率甚至略高於判決率,反映在該類案件中,如有公平合理的遺產分配方案,繼承人之間也不願意徹底「撕破臉皮」。可以說,規範合理訂立遺囑,是有效避免繼承糾紛的一劑「良方」。
  • 十大常見誤區——繼承糾紛類案件常見問題釋析
    生活中遇到繼承糾紛問題時,要儘量避免因錯誤認知而導致不必要的糾紛,可以諮詢律師,選擇合理合法的途徑來解決。下面我們來看一下繼承糾紛類案件中有哪些常見的問題及誤區。誤區一、法定繼承優先,遺囑繼承其次帶有「法定「字樣一定優先適用麼?
  • 繼承糾紛案件立案須知
    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起訴狀中所列原、被告應包括被繼承人的第二順序繼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4. 訴訟請求應寫明要求對被繼承人某某的某遺產依法進行繼承。遺產為房屋或其他無法確定具體價值的財產,應註明估算的價值;5.
  • 小隴山林區法院成功調解一起繼承糾紛案件
    發揮司法確認機制優勢 構建訴源治理新格局---小隴山林區法院成功調解一起繼承糾紛案件。近日,小隴山林區法院利用「訴前調解+司法確認」機製成功調解一起繼承糾紛案件。該院訴訟服務中心收到當事人訴訟請求後,工作人員積極引導當事人通過訴前調解機制,由人民調解委員會先行進行調解,通過調解平臺遠程視頻連線方式,對當事人「面對面」進行調解,藉助調解平臺強大功能,調解過程全程留痕,自動生成調解協議和司法確認申請書,多方當事人通過手機在線籤名,調解員將司法確認申請推送至法院辦案系統,經法官審查後出具司法確認裁定書,確認調解協議效力,從調解到結案不足一天,既方便了當事人又減輕了法官辦案負擔,同時提升了案件質效
  • 磐石法院快立快審用20分鐘辦結一起法定繼承糾紛案件
    2020年8月21日下午,磐石法院煙筒山法庭成功調解了一起涉及6人的繼承糾紛案件,從立案到調解結案僅用時20分鐘,彰顯了公正與效率這一永恆的主題。 李某英與呂某成原系夫妻關係。2018年2月,呂某成因病去世,但其在某銀行的5萬元理財性產品成了李某英的一塊心病。
  • 普法專欄 | 繼承糾紛訴訟時效是多久?
    普法專欄 | 繼承糾紛訴訟時效是多久?姐妹們,讓我們一起學法、懂法、守法、用法,並拿起法律武器為自己和身邊需要幫助的人維護合法權益【聽故事】法律諮詢近日有一當事人諮詢:我父親已經去世13年了,4年前母親和大哥賣掉了父親留下的房子,但我不知情,我還有繼承權嗎?
  • 法官真情審理 化解繼承糾紛
    2020年9月21日一大早,在平川區人民法院第六審判庭內,法官助理和書記員正在做庭審之前的準備工作,這時一位當事人突然打電話說要找石福榮法官。但當書記員去門口接當事人,卻發現對方滿臉笑容,手裡捧著一面鮮紅的錦旗。
  • 分家析產糾紛和繼承糾紛的區別?分家析產糾紛有時效嗎?
    大律師網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分家析產」的相關內容,那麼,分家析產糾紛是什麼意思?分家析產糾紛和繼承糾紛的區別?分家析產糾紛有時效嗎?分家析產糾紛是什麼意思?家庭共有關係的存在是家庭共有財產的存在前提,在家庭關係解體以後,即產生了家庭共有財產的分割問題,由此引發的糾紛稱為分家析產糾紛。分家析產涉及對家庭財產的處理,在處理家庭財產糾紛時,應把家庭共有財產與家庭成員共同生活期間的個人財產嚴格區分,把家庭成員對家庭共有財產的分割與家庭成員之間的財產贈與嚴格區分。分家析產糾紛和繼承糾紛的區別?
  • 財產繼承糾紛增多 遺囑造假違法成本低鑑定難
    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財富的增加,近年來,法院受理的財產繼承糾紛也呈直線上升趨勢。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2014年的一項調查顯示,房產繼承等涉房糾紛佔涉老財產糾紛的76.4%。因所涉財產價值較大,雙方矛盾比較尖銳,往往處理難度較大。為了防止子女因財產起糾紛,也為了避免子女將來繼承財產的繁瑣手續,不少老人會選擇生前立下遺囑。
  • 繼承糾紛訴訟時效法律適用問題研究
    筆者從親身經歷的一起繼承案件出發,試想通過查找全國其他法院對此類糾紛的處理方式總結實踐中的做法,但調研發現,在實踐中,因對民通意見第177條的理解不同,全國各個法院甚至同一法院的判決都各不相同。為統一法律適用,本文擬在考察我國涉民通意見第177條的繼承糾紛適用訴訟時效現狀之基礎上,剖析此類案件實質上屬於物權確認及物的分割案件,以共有權確認及共有物分割糾紛不適用訴訟時效制度為解決途徑,以期能達到拋磚引玉之效。  一、一起案例引發的思考  原告楊秀敏與被告楊同系姐弟關係,原告喻金系原告楊秀敏之外甥女。
  • 要怎麼提起遺囑繼承糾紛訴訟,遺產繼承訴訟時效有多久?
    【點擊文末小程序,免費諮詢法律問題】  遺囑繼承糾紛應以對被繼承人有法定繼承權的自然人為原告,以剩餘所有其他繼承人為被告。那麼要怎麼提起遺囑繼承糾紛訴訟,遺產繼承訴訟時效有多久?  網友諮詢:  要怎麼提起遺囑繼承糾紛訴訟,遺產繼承訴訟時效有多久?
  • 遺產繼承起糾紛 無接觸審判成功調解
    繼承遺產糾紛如果處理不當,會造成家人之間心生芥蒂,甚至反目成仇。近日,福建省寧化縣人民法院運用「雲上法庭」無接觸審判連線雙方當事人,僅用半個小時就成功調解了一起繼承糾紛案件。  2020年1月,葉某來到寧化法院立案庭起訴,希望法院解決她的遺產繼承事宜。
  • ...調解終換來握手言和 西固法院福利路法庭成功調解一起繼承糾紛...
    日前,西固法院福利路法庭受理的一起繼承糾紛案件,為了達到「案結、事了、人和」的目的,辦案法官經過一次庭審、四次調解,終於使本案結案事了。 此案的七位當事人是同胞兄弟姐妹,其中一人為原告,其餘六人均為被告。七位當事人因對父母生前居住房屋的繼承份額爭執不下而對簿公堂。
  • 繼承產生的遺產分割糾紛
    專欄《民法典(物權編)》第17章 繼承物權糾紛(繼承產生的遺產分割糾紛)一、繼承物權糾紛民法典第230條 【因繼承取得物權】因繼承取得物權的,自繼承開始時發生效力。因繼承或受遺贈可以取得物權,現實生活中,繼承物權糾紛多發,遺贈物權糾紛不常見,故民法典去掉物權法第29條中的「遺贈」事項。繼承開始時是指被繼承人死亡時。死亡包含自然死亡與宣告死亡,宣告死亡,從法院判決確定的死亡之時繼承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