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鑑賞:淺析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現狀與發展,看完長知識了!

2020-12-23 真的忘記了

【論文關鍵詞】現當代文學 思想情感 語言

【論文摘要】中國現當代文學是用現代的文學語言和形式表達現代中國思想情感的文學。本文研究了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現狀, 並對現當代文學的發展提出了幾點展望。   

中國現當代文學通過現代社會和人的意識情感的加入,來改變中國古典文學造成的封閉和隔絕, 使文學在內容和表達上與當代中國人的實際有更多的聯繫和契合。近年來,現當代文學研究過程中, 在一種無孔不入的話語的滲透之下, 一些像「全球化」 之類的詞語, 成了神聖的詞語, 只要說出來就具有天然合法性, 而不論其所指何物。與此同時, 一些諸如「革命」、「救亡」 之類的詞語, 卻獲得了截然不同的命運, 一說出來就成了天然的「非法」, 甚至成了過街老鼠, 人人喊打。在當下的語境中, 「純文學」、「新時期文學」、「先鋒文學」 等成了人見人愛的時髦話語, 而「十七年文學」、「革命歷史小說」、「底層寫作」 等則成了人見人怕的危險思想。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過程中,現當代文學究竟如何發展變化, 又處在何種現狀呢?    一、 現當代文學研究目的發生了本質的變化  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 上世紀八十年代成為一個重要的時期。在以和平經濟建設為中心時期, 文學隊伍主要是由兩代作家構成, 一代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成長起來的作家, 他們大部分是在1957 年的「反右」 運動中遭到不公的批判和打擊, 並在社會底層度過了一段苦難日子, 他們的創作裡充滿對現實政治生活的幹預精神和對人性的讚美。另一代是在「文革」 中成長起來的作家, 其中大多數人曾在「上山下鄉」 中感受了民間生活和民間文化的薰陶, 因此他們在寫作的時候會自然而然地從農村經驗中汲取創作素材, 由最初的知青題材到稍後的尋根文學, 呈現出新的民間化創作趨向。兩代作家們胸中湧動著知識分子新生的對現實生活的熱情與自信, 他們在揭露社會弊病的同時,把希望寄託於批判的社會效果, 在這種希望之中正滋生著已經消失了近三十年的知識分子的主體意識。這使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文學充滿了生機勃勃的創新精神和活躍氣氛。  而今天的當代中國作家, 一部分忙著追逐「諾貝爾」文學獎, 期望以此來奠定自己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另一部分則忙於追逐市場。由於讀者的欣賞情趣和閱讀趨向主導了市場, 市場又左右著作家的文學創作, 導致現在的文學市場化、快餐化、娛樂化、庸俗化、視覺化傾向。在現當代文學中, 以兩種文學思想表現最為突出。  (1) 精神潰敗。在這種精神潰敗之中, 有的作者乾脆放棄信仰, 放棄尋找精神出路的企圖。如餘華就在《活者》中傳達了「活著就是一切, 活著就是勝利」 這樣一種人生哲學。正如余杰所說, 只有肉體的「活著」 而沒有靈魂的求索。  (2) 性文學進入文壇。90 年代末期, 性文學捲土重來進入了中國文壇, 在這些描寫性的文學中聲勢最響的是賈平凹的《廢都》和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它們都描寫了男人在生存困境中表現出的依賴性和脆弱性。  

二、 現當代文學存在「現狀批評」 現象  現狀批評是現當代文學研究中最具誘惑力的部分, 變化無窮的文學現象和不斷推出的新人和作品, 既聯繫著社會生活、文化思潮的搏動, 又提供了不重複的新鮮刺激,批評的創造性在現當代文學研究中也最為活躍。因此, 許多人把當代文學研究與「現狀批評」 畫上等號。這一觀點是值得懷疑的, 它可能遲滯了對「十七年文學」、「『文革』文學」 的研究, 以至於這三十年的文學已從一些人的研究視野中消失。這些部分文學研究, 往往構成現當代文學研究最脆弱的環節。很顯然, 這三十年的文學創作總體水準的普遍性缺陷, 是難以吸引更多注意力的重要原因。但是,從另一角度看, 這一曲折的文學進程, 又蘊含著某些有關中國現代文學的重要問題和矛盾, 這涉及現代文學傳統、作家精神結構、現代文學藝術形態等。    三、 現當代文學研究領域開拓的現象  中國現當代文學面臨文學邊界的擴大和文化研究的開拓, 文學本體認知有較大的深入和改變。學術空間的擁擠和學者的浮泛, 以及整體社會普遍的急功近利的大環境,使得中國現當代文學內在系統呈現了一種「讀圖」、「複製」 和學術時尚、普及的異化現象。現當代文學呈現出標準化、規範化、模式化的套路。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一方面是熱鬧非凡, 成果數量迅速攀升, 另一方面學術深度影響和實用價值範圍甚小。張愛玲、徐志摩、沈從文, 以及現代女作家等, 一直成為出版社出書的熱門和研究者首選的課題。但是, 對這些作家的研究真正有創新性和學術突破的並不多有。近年來一大批試圖走學術和大眾閱讀相結合路子的「文化快餐」, 卻在「高校」 被視為學術成果。還有文學的傳播與期刊、翻譯、出版、教育等較多的亞文學研究選題, 呈現出文學史研究新的轉變。  

四、 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展望  針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現狀, 筆者對其有以下幾點期望。第一, 在中國文學的敘述話語中, 期望出現更多能夠穿透生命、穿透心靈的語言。第二, 期望中國作家拋棄世俗功利意識、超越平庸, 樹立探尋真理和生命真諦的心性和勇氣, 並以自己的方式去挖掘人性的本質, 找到苦難的根源, 揭示燃燒在殘酷無底深淵中的人間至愛。第三, 期望在中國文壇看到能在我們這個時代給人們帶來新奇的刺穿靈魂的力量的大作品, 期望中國文學真正走向我們渴盼已久的輝煌。

相關焦點

  • 中國現當代文學如今在海外的翻譯、傳播現狀是怎樣的?
    中國現當代文學如今在海外的翻譯、傳播現狀是怎樣的?海外譯者在翻譯中國現當代文學時,對於中國文化的「輸出」又持有怎樣的觀點?近日,由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主辦,《今日中國文學》編輯部、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中國文學翻譯檔案庫」、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協辦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在海外的譯介與接受」國際研討會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辦。
  • 通過中國現當代文學來理解中國
    ,為中國現當代文學與電影教授,歷任亞洲研究系主任、東亞研究所所長等職。張清芳:您覺得中國現當代文學最重要的特徵,或者說您對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印象最深的是什麼?耿德華:中國現當代文學不是一個整體。獨特的特徵總在個體作品裡出現,比如個體作品如何表現讀者或觀眾已經很熟悉或很陌生的方面。從這個角度看,也許外國讀者很少能欣賞到中國現代文學的獨特性。
  • 基於空間轉向視域下中國現當代文學分析,對此你怎麼看?
    一、空間轉向視域  20世紀後半葉,「空間轉向」被人們認為是在知識與政治發展過程中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理論。空間這一概念開始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青睞,由此開始的研究也逐漸增加。空間觀念同時具有物質屬性和精神屬性,所涉及的範圍十分廣泛。
  • 2021年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語言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考研詳細解析
    (補充參考書)《中國現代文學史》程光煒、劉勇、吳曉東、孔慶東、郜元寶合著《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王曉明 東方出版中心2003《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導引》 劉俊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中國當代文學概觀》張鍾、洪子誠
  • 我國現當代文學的民俗學意識,看完漲知識啦!
    現當代文學作品中的民俗學意識已經經歷了萌芽、發展、逐步成熟等階段,其中,民俗學意識在文學中所展示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是其文化內涵的重要體現。  一、民俗學與現當代文學的關係  文學創作自古至今都是源於生活、反映生活、提煉生活的生活藝術,文學的發展與民俗的演進是息息相關的。
  • 省研究生「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前沿問題」暑期學校在江蘇師大舉辦
    來自中國作家協會、南京大學、復旦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蘇州大學等單位的12位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聲譽卓著、學識淵博的專家為學員授課和學術指導。副校長蔡國春教授在開班儀式上致辭,向對本次暑期學校做出幫助和支持的專家學者表示感謝,從歷史沿革、教學研究等方面介紹了我校近幾年的發展概況,並對學員們提出了學習的要求。
  • 「中國現當代文學在海外的譯介與接受國際研討會」在上外召開
    2018年9月28日,由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主辦,《今日中國文學》編輯部、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中國文學翻譯檔案庫」、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協辦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在海外的譯介與接受」國際研討會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辦,包括國際知名漢學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教授在內的130餘名海內外中國現當代文學
  • 如何撰寫文學研究論文
    基於閱讀的寫作形式可以很多樣,比如讀後感、書評、文學評論等等,而這其中最能夠集中體現出閱讀深度和質量的寫作形式,當屬論文寫作。它不僅是檢驗語文綜合知識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方法,也是思維發展到較高層次的一種形式體現。   在IBDP文學課程的翻譯作品學習中,有一項書面作業就是要完成一篇文學研究論文。
  • 撰寫文學研究論文也需要「小清新」
    基於閱讀的寫作形式可以很多樣,比如讀後感、書評、文學評論等等,而這其中最能夠集中體現出閱讀深度和質量的寫作形式,當屬論文寫作。它不僅是檢驗語文綜合知識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方法,也是思維發展到較高層次的一種形式體現。 在IBDP文學課程的翻譯作品學習中,有一項書面作業就是要完成一篇文學研究論文。
  • 全國高校招生專業介紹:漢語言文學
    學科:文學   門類:中國語言文學類   專業名稱:漢語言文學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文藝理論素養和系統的漢語言文學知識,能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實際工作的漢語言文學高級專門人才。
  • 遼寧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
    、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實際工作的漢語言文學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受到有關理論、發展歷史、研究現狀等方面的系統教育和業務能力的基本訓練。
  • 現當代文學考研推薦的一些參考書目,你都看過了嗎?
    (5)王曉明主編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原分四卷,最新修訂本分上下兩卷),收集了80年代至今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主要論文,其中的很多論文在不少專家的集子裡出現過。看了這個以後再看他們的專集,就能把握住他們的研究方向。
  • 「2021備考」華中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考研備考經驗
    我英語自己是有一本單詞本的,所有的單詞、長難句我複習過程中覺得重要的都寫在上面了,最好還是要有一個自己的筆記本,這樣後期複習也比較方便。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錢理群等著,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當代文學》(上、下冊)王慶生主編,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外國文學史:
  • 考研專業解析系列之中國語言文學
    具體要求:  1.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的專門人才,要求掌握從事專業研究工作所必需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了解本學科學術發展方向和最新成果。、西方文論的發展、西方文論的基本理論問題、西方文論與馬克思主義文論和中國傳統文論的關係和比較,關注西方文論的思潮和方法及對中國現當代文論的影響。
  • 譯見||美國漢學家威廉·萊爾的中國現當代文學譯介觀
    黃勤,博士,華中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文學翻譯。內容摘要:本文基於美國知名漢學家兼譯者威廉·萊爾(William A. Lyell)的中國現當代文學譯介實踐,結合副文本以及相關研究材料,從文本選擇、翻譯目的和翻譯策略等方面考察萊爾的譯介觀。
  • 四川農業大學網教特色專業——漢語言文學
    構建了以《文學理論》為核心的校級課程教學團隊,先後榮獲四川省教學成果獎、四川農業大學教學質量獎10餘項,《文學理論》《中國古代文學史》《美學概論》等系列課程被列為校級優質特色課,為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合格的大學生提供了可靠保證。
  • 袁行霈:中國文學的鑑賞
    一、滋味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鑑賞離不開對語言的咀嚼和玩味。讀懂是第一步,但僅僅讀懂還不夠,要能欣賞語言的巧妙、語言的美。中國有句成語叫「咬文嚼字」,似乎有點貶義。但文學鑑賞不能不學會「咬文嚼字」。
  • 現當代文學考研擇校分析 | 雲南師範大學
    雲南師大文學院現有漢語言文學、秘書學、文化產業管理三個本科專業。2011年獲得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僅就硬實力來說,是差了些。一、初試科目705文學理論+815中外文學史參考書目: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教程》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3版朱東潤主編《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朱棟霖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2021年華中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考研必看上岸複習經驗
    我英語自己是有一本單詞本的,所有的單詞、長難句我複習過程中覺得重要的都寫在上面了,最好還是要有一個自己的筆記本,這樣後期複習也比較方便。》(4 卷本),袁行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錢理群等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21山東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考研成功經驗分享
    但是這種競爭主要體現在複試上,初試是筆試,就完全看你自己複習的如何。至於專業課,每個學校的文學考研專業課都不太一樣,大體上分為兩種:大綜合和分專業命題。大綜合指考察範圍較大的命題,一般包括古代文學史、現當代文學史、外國文學、文藝理論、語言學、評論寫作等;分專業命題則是針對報考專業來出的題目,例如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只考察現當代文學和文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