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當代文學的民俗學意識,看完漲知識啦!

2020-12-23 早晨的向日葵

民俗文化是人民群眾創造並且世代傳承的生活文化,具有明顯的集體性、傳承性和模式性,它既是一種歷史文化傳統,也是人類現實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民俗學意識,主要是指以民俗學理論為依據、以民俗傳統文化為內涵、以民俗風情為認知的文化意識。現當代文學作品中的民俗學意識已經經歷了萌芽、發展、逐步成熟等階段,其中,民俗學意識在文學中所展示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是其文化內涵的重要體現。

  一、民俗學與現當代文學的關係

  文學創作自古至今都是源於生活、反映生活、提煉生活的生活藝術,文學的發展與民俗的演進是息息相關的。民俗與文學是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關係,不可否認,民俗文化是文學創作的基礎,文學是社會生活與民俗文化共同孕育的結果。不論是原始社會的鬼神文化,還是現代社會的宗教文化,都是最原始、最基本的民俗活動,正是這些活動潛移默化地催生了文學藝術創作。比如《周易》、《風土記》等,都是民俗活動與文學藝術相互交融的具體表現。

  文學創作通常都是取材於豐富多樣的民俗活動,是在其基礎之上進行藝術加工並創造出文學作品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文學創作者用文學獨有的表現手法、表達方式以及藝術審美角度來重現民俗活動的特徵,用文學的筆觸渲染氛圍、傳達情感,讓傳統民俗文化的內涵在文學作品中得到提煉和升華。

  新文化運動的爆發是現當代文化發展的重要轉折點。由於文學自身的發展以及社會政治的變革,使得文學批評經歷了由「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漫長過程。「五四」文學的開放性與多維性促進了我國現當代文學的重大轉變,其中,以魯迅作品為代表的現當代文學對民俗學的描述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視角。同時,這也促使文學創造者將創作目標更多地定位在民俗活動上,將民俗文化巧妙地融合在藝術創作當中,極大地促進了民俗學的文學藝術創新,而文學作品也通過民俗文化展現出了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和藝術魅力。

  二、民俗學意識在現當代文學中的滲透

  民俗文化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獨立於其他任何事物的文化意識,具有獨立性和永恆性。民俗學意識在現當代文學作品中的滲透面較廣、影響力較大,這種意識的發展壯大,壓倒了政治化的革命文學,成為我國現當代文學藝術的主流思潮。新文化運動的開展,使現當代的文學思想獲得了空前的解放,文學創作者開始創新寫作思維,將民俗學意識逐漸滲透到文學作品當中,使得文學作品更貼近群眾生活,獲得了廣大民眾的認可。比如,魯迅的批判小說《阿Q正傳》,從社會的不同層面批判人性的缺失,全力抨擊封建專制主義下扭曲的社會和腐朽的傳統。魯迅小說中批判精神所反映出的民俗學意識是國民思想進步的重要表現,文學創作的助推力使得民俗學意識突破了固守僵化的傳統格局,以魯迅小說為代表的批判精神已經從社會、政治層面深入到了人性和文化價值的層面。

  民俗學意識在現當代文學中的滲透是多維化的,這也促使文學創作更加注重文化的主題性和多義性。現當代文學作品中的民俗文化,強調了文學藝術的獨立性,突顯了了文學藝術的審美價值。這一時期,文學創作者傾向於通過塑造豐富、複雜的人物性格來拓展思維空間和藝術張力,使得新時期我國的現當代文學思潮不斷更新、不斷變化。比如,以沈從文為代表的鄉俗文學,在挖掘民俗學文化的同時對鄉俗文化賦予了更深的內涵。沈從文的小說《邊城》裡面,有大篇幅描繪鄉村風光和風土人情的文字,「青山綠水、小橋白塔」,既突顯了民俗文化的內涵、揭露了民俗文化的本質,也從文學的視角表現了深邃悠遠的鄉土意境。

  獨特的民俗文化通過文學作品得以表現,與此同時,民俗文化也使得文學作品更加意蘊深遠。總而言之,將民俗學意識滲透到現當代文學作品中,對民俗文化的理性掌握和文學作品的藝術審美都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

  總結:

  民俗文化是人類生活中特定形成的一種集體文化意識,它既是一種歷史文化傳統,也是人類現實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民俗文化意識與現當代文學藝術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二者關係緊密,使得傳統民俗文化的內涵在文學作品中得到提煉和升華,有利於民俗文化的發展與傳承。

相關焦點

  • 文學鑑賞:淺析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現狀與發展,看完長知識了!
    【論文關鍵詞】現當代文學 思想情感 語言【論文摘要】中國現當代文學是用現代的文學語言和形式表達現代中國思想情感的文學。本文研究了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現狀, 並對現當代文學的發展提出了幾點展望。   中國現當代文學通過現代社會和人的意識情感的加入,來改變中國古典文學造成的封閉和隔絕, 使文學在內容和表達上與當代中國人的實際有更多的聯繫和契合。
  • 基於空間轉向視域下中國現當代文學分析,對此你怎麼看?
    我國現當代文學的發展大不如前,傳統的文學模式已不再滿足於現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水平,所以就需要一種新興的文學模式從而促進我國文學界的發展,空間轉向理論恰恰滿足了這點要求,它為文學界注入了新的力量,為文學領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王牌」大學:既是985又是211,還是「雙一流」
    、知識經濟的社會一定會有一個好的社會定位。北師大文學院擁有8個博士點(文藝學、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民俗學),現有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民俗學、文藝學)。
  • [李向振]當代民俗學學科危機的本質是什麼? ——兼談實踐民俗學的知識生產問題
    從學術研究歷程上看,中國民俗學學科危機從開始就是知識生產能力不足,然而在紓解學科危機方面,20世紀前半葉學界前輩卻一直致力於研究領域的擴張,從最初的歌謠研究,後來逐漸擴展到方言、風俗、民間信仰等多個領域,這些努力儘管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學科危機問題,但在不同階段卻也真正發揮過積極作用,從而使這門學問在幾經沉浮中延續至今。
  • 中國現當代文學如今在海外的翻譯、傳播現狀是怎樣的?
    中國現當代文學如今在海外的翻譯、傳播現狀是怎樣的?海外譯者在翻譯中國現當代文學時,對於中國文化的「輸出」又持有怎樣的觀點?近日,由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主辦,《今日中國文學》編輯部、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中國文學翻譯檔案庫」、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協辦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在海外的譯介與接受」國際研討會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辦。
  • 2021年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語言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考研詳細解析
    上面我們提到了劉俊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導引》,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以及中國新文學史研究中的整體觀等方面知識,因此,這本書的很多部分可以當做同學們在答題時用作提高分值的重要作用。所以,同學們在複習的時候,僅僅看一本書是不夠的,一定要將幾本書結合起來看才可以,不然的話,可能複習起來的全面性會有偏差,答題的時候自然就缺少相關的知識點。
  • 70年中國民俗學學科建設歷程、經驗與反思
    ;學科理論的階段總結與推進是學科方向的保障;始終保持以人為本的學科意識。這個階段,民間文學教材,如《民間文學基本知識》《民間文學概論》《中國民間文學概要》《少數民族民間文學概論》《民族民間文學基礎理論》《簡明民間文藝學教程》[17]等出版,民間文學學科建設逐漸走上正軌。  鍾敬文對於「民間文藝學」的研究對象、研究視角、研究方法等也進行了系統自覺的探討。
  • 通過中國現當代文學來理解中國
    ,為中國現當代文學與電影教授,歷任亞洲研究系主任、東亞研究所所長等職。張清芳:您覺得中國現當代文學最重要的特徵,或者說您對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印象最深的是什麼?耿德華:中國現當代文學不是一個整體。獨特的特徵總在個體作品裡出現,比如個體作品如何表現讀者或觀眾已經很熟悉或很陌生的方面。從這個角度看,也許外國讀者很少能欣賞到中國現代文學的獨特性。
  • 「中國現當代文學在海外的譯介與接受國際研討會」在上外召開
    2018年9月28日,由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主辦,《今日中國文學》編輯部、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中國文學翻譯檔案庫」、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協辦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在海外的譯介與接受」國際研討會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辦,包括國際知名漢學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教授在內的130餘名海內外中國現當代文學
  • 省研究生「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前沿問題」暑期學校在江蘇師大舉辦
    近日,由江蘇省文學類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主辦、江蘇師範大學承辦的江蘇省研究生「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前沿問題」暑期學校在我校成功舉辦。通過遴選,來自南京大學、復旦大學、吉林大學、馬來西亞思特雅大學、日本筑波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臺灣師範大學等境內外63所高校的233名博士、碩士研究生參加了此次暑期學校。
  • 中國民俗學呈多學科融合發展趨勢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尹虎彬看來,從世界各國民俗學的歷史傳統分析來看,民俗學研究首先重視的是材料的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  事實上,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人文學科是中國民俗學的定位。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教授高丙中在《中國民俗學三十年的發展歷程》一文中曾談到,中國民俗學從20世紀20年代獲得快速發展,以《歌謠》周刊、《民俗》周刊為主要舞臺展示其成就。
  • 前所未有的路:中國現當代文學中農村的歷史敘事問題
    每日一書 前所未有的路:中國現當代文學中農村的歷史敘事問題 新時期以來,隨著中國社會轉型,中國文學也經歷了深刻轉折,這個轉折的最終結果是「純文學」的建立以及消費主義文化的流行。在這樣的時代語境中,自現代文學以來建構起的現實主義文學越來越不為人所理解,這不僅遮蔽了文學歷史,也壓抑了當下文學的活力。
  • 《雷雨》《茶館》看話劇在現當代文學中的發展,看完真的漲知識
    話劇是最早起源於西方的一種戲劇形式,在19世紀末的時候引入我國,它跟中國傳統戲劇不同,不用歌舞的形式演故事,而是用對話、形體動作和舞臺布景給觀眾創造一個真實的舞臺視覺。1866年上海建立了第一座蘭心大劇院,可以說所謂「戲劇」才第一次在中國本土演出。
  • 2021山東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考研成功經驗分享
    但是這種競爭主要體現在複試上,初試是筆試,就完全看你自己複習的如何。至於專業課,每個學校的文學考研專業課都不太一樣,大體上分為兩種:大綜合和分專業命題。大綜合指考察範圍較大的命題,一般包括古代文學史、現當代文學史、外國文學、文藝理論、語言學、評論寫作等;分專業命題則是針對報考專業來出的題目,例如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只考察現當代文學和文學理論。
  • 2021山東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考研成功經驗指導
    但是這種競爭主要體現在複試上,初試是筆試,就完全看你自己複習的如何。至於專業課,每個學校的文學考研專業課都不太一樣,大體上分為兩種:大綜合和分專業命題。大綜合指考察範圍較大的命題,一般包括古代文學史、現當代文學史、外國文學、文藝理論、語言學、評論寫作等;分專業命題則是針對報考專業來出的題目,例如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只考察現當代文學和文學理論。
  • 現當代文學考研擇校分析 | 雲南師範大學
    雲南師大文學院現有漢語言文學、秘書學、文化產業管理三個本科專業。2011年獲得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僅就硬實力來說,是差了些。一、初試科目705文學理論+815中外文學史參考書目: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教程》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3版朱東潤主編《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朱棟霖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2021年山東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考研成功經驗參考
    但是這種競爭主要體現在複試上,初試是筆試,就完全看你自己複習的如何。至於專業課,每個學校的文學考研專業課都不太一樣,大體上分為兩種:大綜合和分專業命題。大綜合指考察範圍較大的命題,一般包括古代文學史、現當代文學史、外國文學、文藝理論、語言學、評論寫作等;分專業命題則是針對報考專業來出的題目,例如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只考察現當代文學和文學理論。
  • 現當代文學考研推薦的一些參考書目,你都看過了嗎?
    (5)王曉明主編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原分四卷,最新修訂本分上下兩卷),收集了80年代至今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主要論文,其中的很多論文在不少專家的集子裡出現過。看了這個以後再看他們的專集,就能把握住他們的研究方向。
  • 「2021備考」華中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考研備考經驗
    在這,我僅把我當年考研的經驗,結合我這三年學習到的知識,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分享,幫助大家排排雷,少走點彎路。我是提前一年半開始備考的,總的來說,考研只有兩個字,堅持,請你們一定要堅持!就我自己而言,最開始我是把所有的書都看了兩遍,看也不需要記住多少,但是看書的時候你一定要讓自己認真再看,而不是只是在看書而已,看書的同時最好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做一些筆記。
  • 2020屆必看山東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考研成功經驗分享
    但是這種競爭主要體現在複試上,初試是筆試,就完全看你自己複習的如何。至於專業課,每個學校的文學考研專業課都不太一樣,大體上分為兩種:大綜合和分專業命題。大綜合指考察範圍較大的命題,一般包括古代文學史、現當代文學史、外國文學、文藝理論、語言學、評論寫作等;分專業命題則是針對報考專業來出的題目,例如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只考察現當代文學和文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