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第7個國家憲法日到來之際:徵地拆遷也要依憲推進

2020-12-04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

■本文作者:王小明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


2020年12月4日是第7個國家憲法日。「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在此原則下,徵地拆遷作為一種對公民合法財產權利甚至是人身權利都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行政行為,「依憲拆遷」也完全是應有之義。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值得廣大被拆遷人重視、思考的日子裡,在明律師帶大家重溫《憲法》中的那些事關徵地拆遷和被拆遷人權利的條款,為大家依法捍衛自身的合法權利添磚加瓦。

圖片來自網絡

《憲法》第10條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憲法》第13條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我們可以從上述條款中解讀出如下關鍵信息:


其一,徵收必須是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究竟什麼是公共利益,已不再是一個模糊的範圍,《土地管理法》和《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都對此進行了列舉式規定,法院在審理起訴徵收決定的案件時也會對項目是否符合公共利益需要進行審查。


實踐中那些以公共利益之名行商業開發之實的項目,必須接受法律的嚴格檢驗。


其二,有徵收必有補償。「先補償,後搬遷」已經明確寫入了法律法規之中。先拆了再談補償、未依法作出補償決定或者籤訂補償協議就逕行強拆強鏟的做法將註定是非法的。


其三,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有責任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而公民對房屋的所有權即是其中的典型。當不明身份社會人員在沒有任何行政決定作出的情況下深夜翻牆、破門而入,意圖強行控制從熟睡中驚醒的被拆遷人,對其實施恐嚇、羞辱、拖拽、拘禁甚至毆打,進而將其賴以居住生活、生產經營的房屋夷為平地的時候,代表國家行使公權力的機關自然有義務及時制止暴行,堅決站在老百姓這一邊。


《憲法》第37條規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憲法》第39條規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顯然,徵地拆遷領域長期客觀存在的違法逼籤、強拆是對上述公民權利的粗暴侵犯。「公共利益需要」被無限放大、濫用甚至歪曲,公民個人權利被人為棄置於「公共利益」的對立面,在這種錯誤認識的背景下,面對違法強拆者抄起農具正當防衛的有之,花費十數萬元巨資自行委託評估鑑定的有之,為撤銷張貼在自家被徵收房屋門上「限期拆除違法建築通知書」而奔走的有之,為爭取公平、合理,能夠保障「居者有其屋」的拆遷補償權益而與佔盡資源優勢的拆遷方對簿公堂的有之……


凡此種種,絕非「內循環」所應包含之事,而是一個個普通的公民所不能承受之重壓!


所有正在經歷徵地拆遷的人,都會被賦予一個共同的名字「被拆遷人」。他們和你我一樣,都是普通的老百姓,妻子的丈夫,母親的孩子;他們和你我一樣,都善良、寬容、有公益之心,不貪得無厭,有底線思維,有法治和權利的意識……


在嚴格依憲依法依規、公平合情合理的前提下,他們都會積極配合徵地拆遷,這對公共利益有好處,對他們自己的生活更有好處。


但若將憲法與法律拋在腦後,只談方案不談法律,只強調「一把尺子量到底」而不顧「不得低於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更有甚者竟不惜逼籤、強拆迫使被拆遷人就範,那麼就請不法分子們記住,「手握《憲法》的被拆遷人的權利意識已經覺醒,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


在明律師將始終與廣大被拆遷人在一起,與所有依法裁判的法院、依法徵拆的行政機關一道,無畏無懼,攜手並肩,共沐風雨,只為你一個溫暖的家。


版權聲明:本文為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原創文章,未經授權,拒絕轉載!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焦點

  • 寫在第七個國家憲法日到來之際: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中國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消息,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我們迎來第七個國家憲法日。弘揚憲法精神,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更好地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 我們的憲法 時代的守護——寫在第六個國家憲法日
    2019年12月3日,在第六個「國家憲法日」到來之際,山東省棗莊市公安局嶧城分局交警大隊一名交警在荀子小學為學生們普及憲法知識。吉喆 攝(人民圖片)「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讓憲法信仰植根人心,讓憲法精神薪火相傳。2019年12月4日,我們迎來第六個國家憲法日。憲法,與每一個公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憲法總綱第五條規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牴觸。」「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 憲法日,一起來「憲」學現用
    12月4日是第七個國家憲法日讓我們一起尋覓身邊的憲法做個上進的「學法人」!2020年12月4日是我國第七個國家憲法日11月30日至12月6日是第三個「憲法宣傳周」關於憲法,你知道多少?1.憲法的地位是怎樣的?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2.我國現行憲法包括哪幾個部分?共有5個部分。
  • 新華社評論員: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中國——寫在第七個國家憲法...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 題: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中國——寫在第七個國家憲法日到來之際  新華社評論員  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我們迎來第七個國家憲法日。弘揚憲法精神,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更好地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 ...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根本遵循 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 推動憲法...
    關於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習近平總書記用專門的篇幅作了闡述,並將其明確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重點抓好的「十一個堅持」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全局和戰略高度,圍繞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提出系列重大論斷,作出系列重大部署,推進系列重大工作,開創新時代依憲治國新局面,深化新時代依憲執政各項實踐。
  • 國家憲法日丨8個小知識「憲」給您
    國家憲法日丨8個小知識「憲」給您 2020-12-04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華社評論員:夯實全面依法治國的憲法之基——寫在第三個國家憲法...
    新華社北京12月4日電題:夯實全面依法治國的憲法之基——寫在第三個國家憲法日  新華社評論員  治國憑圭臬,安邦靠準繩。在第三個國家憲法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開展憲法宣傳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任務。大力普及憲法知識、增強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推動憲法實施,讓法治成為「國家信仰」,全面依法治國必將為經濟社會發展築牢法治軌道,為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夯實法治根基。  歷史總能給人以深刻啟示。
  • 2020年國家憲法日小學生主題班會素材:7個小知識「憲」給您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焦點新聞>正文2020年國家憲法日小學生主題班會素材:7個小知識「憲」給您 2020-12-04 15:45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 2018國家憲法日活動主題方案 憲法宣誓的內容是什麼?
    12月4日,是我國第五個國家憲法日,同時也將迎來第一個「憲法宣傳周」,這次宣傳周活動的主題是「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 我國曾於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通過四個憲法,現行憲法為1982年憲法,於當年12月4日正式實施。 2014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決定,將12月4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設定國家憲法日是為了增強全社會的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加強憲法實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憲法日有什麼意義?
  • 關注 | 高密各學校舉行國家憲法日主題教育活動!
    12月2日,在第6個國家憲法日到來之際,北關小學舉行「弘揚憲法精神,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國家憲法日主題教育活動。12月2日,在國家第六個「國家憲法日」到來之際,恆濤雙語實驗學校學校開展「國家憲法日」宣傳周啟動儀式主題升國旗活動。
  • 黎霍高速公路(沁縣段)徵地拆遷推進會召開
    日前,沁縣召開黎霍高速公路(沁縣段)徵地拆遷工作推進會。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司慧軍出席會議並講話,縣領導溫建功、王麗萍、李佩璋、張文曉、王小寧等出席會議,副縣長武虹波主持會議。司慧軍強調,相關負責人要嚴格遵照執行徵地拆遷方案,認真貫徹落實。
  • 傅思明:憲法實施立權威 依憲行政是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頒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強調:「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於實施。」這一論斷充分揭示了憲法實施的重要性。憲法與國家前途、人民命運息息相關。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
  • 憲法高冷?不,最好的保護「憲」給你
    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2016年,對「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作出的指示人民當家作主、黨和國家事業順利發展的保證只要我們切實尊重和有效實施憲法,人民當家作主就有保證,黨和國家事業就能順利發展。
  • 國家憲法日,為啥是今天?
    更體現了各個時期中國人對於國家、社會和人的根本理解2020年12月4日是第七個國家憲法日大家一起了解憲法日的相關知識吧如丹麥的憲法日是6月5日,波蘭的憲法日定在每年5月3日。日本的憲法日也定在這一天。憲法宣誓制度在國外亦由來已久。自1919年德國《魏瑪憲法》首次確認國家公職人員就職宣誓制度以後,這一制度被許多國家的憲法規定下來,成為各國憲政制度的重要內容之一。2014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決定,將12月4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
  • 憲法宣傳周:篳路藍縷 依憲治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發展之歷程回顧篇
    今年12月4日,是第七個國家憲法日,11月30日至12月6日也是第三個「憲法宣傳周」。「七五憲法」是1975年1月17日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因為其誕生於文化大革命後期,帶有濃重的文革色彩,其指導思想是「繼續開展階級鬥爭」,大量刪減了一般憲法必須明確規定的內容,導致中國忽視了經濟建設。它把「文化大革命」合法化,破壞了原憲法中民主的原則,對國家機構的規定不足。
  • 根據國家拆遷法律規定,拆遷方進行徵地拆遷要做到「七個必須」
    簡言之,徵收應當是為了全體人民的利益,而不是為了個別人或個別組織的利益。比如修建高速公路、高鐵、省道等交通建設,修建學校、醫院、菜市場、廣場等公益項目。因此,任何目的不符合「出於公共利益需要」這一大前提的土地徵收和房屋拆遷都是違法的,任何摻雜商業發展性質的土地徵收和房屋拆遷都是違法的。實踐中,被徵收人要格外注意審查本次徵收項目其本質上的「公益性」。
  • 依憲執教 做護憲二分人——保定二中分校教職工憲法知識培訓
    5月17日下午,保定二中分校的全體教職工齊聚會議室,二中分校道德與法治組的佟志玲老師給大家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憲法教育課。
  • 專家解讀全會公報:依憲執政或建違憲審查機制
    據新華社「新華視點」微博報導,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於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 我國憲法宣誓制度入憲的重要意義
    特別強調「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我們就是在不折不扣貫徹著以憲法為核心的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我們依據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建立憲法宣誓制度並將其載入憲法,是加強憲法實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舉措和制度成果。
  • 【憲法宣傳周】法語花香 「憲」在出發——向化鎮開展第32屆憲法...
    【憲法宣傳周】法語花香 「憲」在出發——向化鎮開展第32屆憲法宣傳日活動 2020-12-07 1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