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分數是不高,但按照往年的分數來講,就讀本地非重點高中問題不大,今年到現在仍然沒有錄取通知。」 在7月初中考成績公布後,教育產業重鎮河北衡水市主城區的一些中考考生家長一直焦慮不安。
這些家長將孩子不能按時入學甚至不能正常上學的原因歸咎為當地學校大量招收外地考生。他們認為,這導致本地考生的教育資源很大程度上被擠佔。
涉及上述問題的衡水考生的分數段集中在450分至480分之間,這一分數在河北省範圍內確屬中下遊。但第一財經1°C記者前往河北衡水之外的地市調查發現,這樣的分數雖不能進入重點高中就讀,但能輕鬆選擇其他公辦非重點學校。然而在衡水市區,這個困難目前比較明顯。
同時,衡水當地的一些學校在河北省內其他地市招收高分考生的現象,引發了這些地市教育系統的不安和不滿。
衡水教育部門並未否認上述現象的存在,但表示,已經安排相關舉措解決這些新問題。
中下遊分數線考生難進本地非重點高中
直到8月1日,衡水市桃城區中考考生汪林(化名)仍然沒有接到所報名高中的錄取消息。汪林今年中考分數是470多分,按照衡水市教育部門公布的一分一段分數線,這個分數排在8600多名。桃城區總計參考考生13000多人,汪林的名次屬於中下遊。
汪林所報考的是衡水市第十三中學(下稱「衡水十三中」),這所學校屬于衡水市教育局直屬的三所示範性高中之一。但在當地的考生家長看來,十三中與衡水中學、衡水二中等知名重點高中相比,還有一定差距,該校屬於非重點高中。
家長們的這一認識,並非沒有依據。按照衡水市的中考錄取政策,衡水中學等多所高中被列為省級示範性高中,第一志願進行錄取,既有公費指標,也有自費指標。衡水十三中、衡水十四中被列為非省級示範性高中,第二志願進行錄取。
十三中官網公布的學校概況中也提及,十三中近四五年面臨的形勢是「生源極差」,2012年本科一批上線11人,上線率僅為1.71%。但到了2018年高考,該校本一上線人數突破1300人。十三中認為,這樣的輝煌成績是建立在三流生源基礎上的。
十三中的優異成績繼續在延續。2019年高考中,該校一名考生考出690分的高分,而他三年前入學時的中考分數只有415分,可以說是下遊成績。十三中公布的另一成功案例是2018年高考中,一名考生考到629分,但他中考只有316分。
在很多與汪林中考分數相似的考生家長看來,這兩個不可思議的「逆襲」案例,無疑是中考中下遊分數考生們學習的榜樣。
在2018年招生中,中考分數460分,就可以被十三中錄取為自費考生;到了2019年,仍然為非重點高中的十三中,已經公布的公費分數線是553分,但自費分數線至今未公布。汪林的家長陳紅(化名)登錄十三中設立的報名公眾號,輸入身份證號及準考證號後,查詢結果為「待錄取」。各高中的錄取時間一般在7月初,已經過去將一個月,能否被十三中錄取依然沒有結果,這讓陳紅心急如焚,「今年考生人數是多了,但往年這個分數讀十三中是可以的。」和陳紅一樣的家長還有一大批。
一個現實也擺在眼前,衡水市教育部門公布的桃城區2018年中考一分一段分數統計顯示,當時的考生總數只有8000多人。今年的考生數比上一年度激增了5000多人。同時,競爭也在激烈化。470多分在上一年度排在了5000多名,而今年5000名左右的分數檔已經高達540分左右。
與汪林面對同樣情況的還有不少,這些考生有的還報考了衡水十四中。而截至目前,報名十四中的考生的狀態也是「待錄取」。
這些考生家長的疑問是,衡水本地考生就讀本地的非重點中學怎麼突然這麼難了?「孩子分數在這裡,從沒考慮過讀那幾所重點,就希望能讀家門口的公辦非重點學校」。
尚未被這兩所高中錄取,不代表汪林等同學無學可上,他們還可以選擇本地的一些私立學校。但家長們依然將十三中、十四中列為首選和最佳目標。他們對本地的其他私立學校並不放心,「有些學校是新建的,明年才會有第一屆高考學生,有的教學質量也不理想,讀這些學校可能會讓孩子失去奮鬥一次的機會。同時,私立中學的收費也要高很多。」
外地生數量增加擠佔本地生?
450分-480分在河北省其他地市可以排到什麼名次?以衡水市的鄰市邢臺為例,該市教育部門公布的市區中考一分一檔統計顯示,480分排到了5200多名,邢臺市區參加中考的考生為15000多人。這個分數可以躋身中遊。而在河北省會石家莊的市區,500分排到了12000名左右。衡水另一鄰市滄州的一些高中教師告訴1℃記者,470—480這個分數段,在滄州市區也屬於中下遊分數,肯定不能就讀重點高中,但就讀其他非重點高中並不是難事。但截止到7月中旬,各非重點高中的錄取也都已經基本結束。
衡水市、桃城區兩級教育局提供的信息顯示,教育部門對於中考報名資格、招生政策等的安排不可謂不全面。在考生按錄取資格方面,設置為A、B、C、D四類進行管理,其中A類是指考生必須滿足「三年戶籍、三年學籍、三年在同一所初中就讀」,也就是說,戶籍遷入時間必須在2016年8月31日以前,初一入學就必須註冊為桃城區考籍且一直在桃城區同一學校就讀,註冊有該校學籍。這部分考生可以填報任意志願。其他三類考生填報志願則受限,不能任意填報,比如有些重點學校就不能填報。
此外,在衡水市主城區中考報名學生13612人中,普通高中招生計劃9208人,主城區學生升入普通高中比率達到67.6%。通過這些安排,似乎桃城區考生就讀非重點高中不存在很大困難。
像汪林一樣的考生,為何不能順利就讀本地非重點高中?家長們對1℃記者表示,在他們看來,考生人數激增肯定是一個原因。但各個高中,特別是幾所重點高中到衡水轄區以外大量招收考生,特別是高分考生,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衡水市區的各高中招收外地考生,早已不是秘密。
7月16日,1℃記者先後在衡水二中、與十三中合作的順平中學等學校探訪。在衡水二中門口,來自廊坊的幾名考生家長正在商議如何讓孩子進入該校就讀,但見有陌生人經過和詢問,這些家長很快便乘車離開。在順平中學門口,兩名來自邯鄲的家長來探視即將升入高三的孩子,他們並不諱言來自外地,「衡水的教學質量高,孩子能來這裡上學,我們當然願意送過來」。
而一名來自石家莊的家長告訴1℃記者,她的孩子在2020年上初中,她現在就開始到衡水打聽學校情況,準備讓孩子來衡水上初中,「孩子不聽話,就想讓他到這樣管得嚴的學校來上學」。
攔不住的異地「掐尖」
衡水市區目前的幾所高中,都採取了被業界稱作「子母校」的建校辦校方式,也就是一所公辦高中會與一所私立學校合作,例如衡水中學與當地一家企業合辦了衡水一中,兩校分享共同的師資,使用相同的管理模式。這種「公帶民」的模式可以發揮私立學校政策限制少的優勢。衡水十三中合作的私立學校更是多達三所。
今年5月,河北省教育廳明確要求,未經該廳批准,省內的公辦高中不得跨市域招生。民辦高中則應以招收當地初中畢業學生為主。民辦高中跨市域招生的,應由學校舉辦地的市教育局匯總並函告生源地市教育局,納入生源地普通高中招生計劃統籌。
這一相對寬鬆的政策要求,可以實現以私立學校名義到外地招生,但招來的考生實際可能到了合作的公辦高中就讀,或者依然在私立高中就讀,高考時以公辦高中學生身份參加考試。由於兩所學校的師資和管理方式一致,考出優異成績就成為正常現象。
衡水一些高中在河北省內「掐尖」的做法,早已引起省內其他地市的不滿,這些地市紛紛出臺政策,對這種跨區招生進行阻擊,阻擊對象也包括衡水的私立高中。1℃記者在採訪中獲悉,石家莊市教育局在2017年發布公告,認定衡水一中2016年在石家莊市普通高中招生工作中存在嚴重違規招生行為,按照河北省教育廳關於規範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有關規定,在衡水一中2016年招生計劃基礎上,核減該校招生計劃,核減後衡水一中2017年在石家莊市招生計劃不超過155人。
承德市則直接向衡水一中在內的一些外地私立高中亮了「紅牌」。承德市教育局2017年6月末發布公告,認定包括衡水一中在內的多所外地私立高中未按河北省教育廳要求,未遵守承德市招生工作部署的時間安排,假借公辦學校名義進行招生宣傳,擅自提前違規招生。決定取消上述學校在承德市三年之內的招生資格。
在採訪中,滄州一中多位教師向1℃記者透露,衡水的一些高中,今年中考後依然來滄州挖高分考生。570分以上屬於高分,這個分數以上的考生大量被挖走,這已持續多年。滄州一中公布的錄取分數線設置為563分、555分和500分三檔,570分以上的考生報考滄州一中很少,更多的考生分數集中在540—560分左右。雖然也不是低分,但在老師們看來,在三年後的高考時,肯定考不過衡水的重點高中,「過去幾年,滄州考上清華北大等國內名校的人數早被衡水遠遠甩在後面」。
滄州市一些老師則向1℃記者抱怨,衡水的一些高中在河北省內各地挖高分考生,實際已經破壞了教育的公平性。雖然河北省及各地市都出臺政策限制衡水的學校到轄區外挖高分學生,但收效不大。這些老師表示,過去幾年,每當中考結束,就會有人(這些人被稱作「招生代表」)到達當地開始挖高分考生,有時甚至是公開的。受到教育部門限制後,這種「掐尖」逐漸由明轉暗,「很奇怪,來挖考生的人總能想辦法得到高分考生的信息,隨後就與考生家長聯絡」。隨著衡水各校的升學率、重點率、清北率(考上清華北大學生的比率)持續攀升,在中考成績公布後,高分考生家長會主動聯絡衡水的學校,特別是幾所重點高中。
7月19日,經過輾轉打聽介紹,1℃記者與招生代表取得聯繫。這名招生代表表示,在7月15日左右,招生就已經結束。只能是留下信息,下一年度中考時提前半年再聯繫。當被問及跨地區到衡水就讀,學籍等限制性措施如何規避,這名招生代表稱,只要分數高,先報名錄取,這些手續都不是問題,只需要按照學校的要求做就可以。
對於「子母校」問題,衡水教育部門的最新政策要求是這種模式嚴格落實「五獨立」,即公辦學校參與舉辦民辦學校,應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具有與公辦學校相分離的校園和基本的教育教學設施,實行獨立的財務會計制度,獨立招生,獨立頒發學業證書。
在當地家長看來,這一措施的效果有待於時間來檢驗,由於教學、管理質量已經成型,即使按照這些要求進行限制,這些學校的吸引力依然很大。
問題何解
衡水教育部門並未否認當地高中異地挖高分考生以及外地生湧入擠佔了本地生教育資源的情況。
就初中畢業後的就學選擇,衡水教育部門認為,初中畢業生不能上普通高中就是沒學上,這個理解是不全面的。初中畢業生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的途徑有普通高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兩類。國家明確要求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規模要大體相當,也就是說每年的初中畢業生可以有一半上普通高中,一半上中等職業學校。據統計,近年來,該市初中畢業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都接近70%,這個比例在河北省是最高的。
為了滿足主城區市區對優質教育資源的熱切需求,衡水市委、市政府實施了衡水中學擴建工程,將於今年9月1日投入使用,還遷建了衡水市第三中學。此外,該市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民辦學校規範和管理的意見》和《實施教育規範提升工程10條政策措施》,嚴格規範民辦學校辦學行為,暫停了主城區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的審批,嚴格控制民辦初中學校辦學規模。
在陳紅等家長看來,這些舉措肯定是正確的,但見到效果或許還需要一些時間。這些家長依然在奔走,希望孩子能儘快進入理想的學校,他們不時還會接到來自滄州、邢臺等地的私立學校打來的招生電話,對方表示歡迎孩子到校就讀。有些等不及的家長心理開始有了波動,陳紅則表現出無奈,「外地的私立學校更不熟悉,守著家門口的學校不能讀,卻要去外地,我們接受不了這種落差」。8月中旬將是各學校招生的最後期限,陳紅等家長必須儘快做出選擇。
1℃記者曾就今年衡水中考中出現的這一問題採訪了河北省教育廳,但截至發稿時止,對方並未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