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2020-12-19 騰訊網

會稽郡,中國古代郡名,位於長江下遊江南一帶。於公元前222年設郡(秦朝置)。郡治在吳縣(今江蘇蘇州城區),轄春秋時長江以南的吳國、越國故地。西漢初曾先後為楚王韓信、荊王劉賈、吳王劉濞的領地。七國之亂後復置,又名吳郡。

東漢中期,分會稽郡浙江以北諸縣置吳郡。會稽郡治所移至山陰縣(今浙江紹興城區),領十五縣。三國吳時分會稽郡置臨海郡(今浙江東南)、建安郡(今福建)、東陽郡(今浙江金華、衢州一帶)。西晉至南朝末年,會稽郡僅轄今紹興、寧波一帶。

隋唐

隋開皇九年(589年),滅陳,改東揚州為吳州。省並山陰、上虞、始寧、永興四縣置會稽縣,省並餘姚縣、鄞縣、鄮縣入句章縣。大業初改為越州。大業三年(607年)改越州為會稽郡,領四縣:會稽、句章、剡、諸暨。

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越州,領會稽、諸暨、山陰三縣。武德七年,以姚州之餘姚縣來屬。次年(625年),廢鄞州為鄮縣,廢嵊州為剡縣,併入越州,又省山陰縣。儀鳳二年(677年),分會稽、諸暨二縣復置永興縣,天寶元年改為蕭山縣。

垂拱二年(686年),分會稽縣復置山陰縣,與會稽縣同城而治。天寶元年(742年),改越州為會稽郡,領七縣:會稽、山陰、諸暨、餘姚、剡、蕭山、上虞。乾元元年(758年)復為越州。

宋代

宋時越州別名會稽郡,先後屬兩浙路、兩浙東路。南宋紹興年間,越州改稱紹興府,為兩浙東路治所,山陰和會稽兩縣成了紹興的屬縣

在古代的行政區劃史上,「會稽郡」可以說大名鼎鼎。無論是歷史,還是經濟實力,或是管轄範圍,都可以說是一線中的一線。

會稽郡的「會」字,正確的讀法,是會計的「快」,而不是開會的「會」。為啥會有這麼奇怪的名字,因為會稽山,相傳大禹死後就葬在這裡。會稽山就在的浙江省紹興市,所以紹興古稱會稽。

春秋時著名的越國,國都就在會稽,越王勾踐就是在會稽臥薪嘗膽,終沼強吳的。秦國統一後,公元前222年,秦朝設置會稽郡。

春秋末年,吳國和越國在夫椒開戰

會稽郡的轄區,包括蘇南、皖南、上海、浙江北部(不含西北部)。一年後,割出南京、皖南設鄣郡。

秦時會稽郡的治所卻不在紹興,而在吳國的舊都姑蘇(江蘇蘇州)。西楚霸王項羽,就是在會稽郡跟著叔父項梁起兵反秦的。而項羽曾在會稽郡見過巡遊天下的秦始皇,說彼可取而代之,嚇得項梁趕緊捂住侄子的大嘴。

到了西漢,會稽郡也被稱為吳郡,因治所在吳(蘇州)。劉邦最早封堂兄劉賈為荊王,管轄會稽郡。劉賈戰死後,改封侄子劉濞為吳王,統治會稽郡。西漢時的會稽郡,面積超大,包括現在的蘇南(不含南京)、上海、浙江省(不含西北)、福建全省。也有一說,認為漢時會稽郡並不包括浙江和福建大部,會稽郡的轄區沒有地圖上劃的那麼大。

會稽郡人口稠密(主要集中蘇南浙北),經濟發達,加上有鹽鐵之利。吳王劉濞敢和朝廷吹鬍子瞪胡,主要就仗著自己控制著會稽郡。會稽郡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平定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之亂後,朝廷趕緊把會稽郡拆出一部分江都國,剩下的歸朝廷直管。

由於江南開發較晚,會稽郡過了杭州至紹興這條線,基本荒蕪少人煙了。浙江和福建的大部分地區,是東甌國和閩越國的地盤,最終都被漢武帝給滅掉了。東漢前期,會稽郡的轄區沒有太大變化,依然大到沒朋友。

到了漢順帝時,有人提議會稽郡太大,管理不便,而且一旦為敵所控制,對朝廷是巨大威脅。東漢永建四年,公元129年,把會稽郡北部單設吳郡,這次拆分,被稱為吳、會分治。吳郡包括蘇南(不含南京)、上海、杭州、以及沿富春江下遊狹長地帶。剩下的依然稱為會稽郡,會稽郡劃出吳郡,原先在吳的會稽郡治所就南遷到了山陰,也就是紹興。從此,紹興再次被稱為會稽.

即使如此,會稽郡還是太大,尤其到了三國東吳。東吳地盤本就不大,會稽郡就佔了一大塊,控制不住會稽郡,東吳皇帝們的飯碗就要砸了。所以,對會稽郡的態度很簡單:接著拆。吳景帝孫休太平二年,公元257年,東吳設臨海郡。

臨海郡相當於浙江省的東南部和正南部,包括麗水、台州、溫州等地。三年後,公元260年,吳永安三年,在會稽郡的南部又設置了建安郡,轄區就是整個福建省。還是覺得會稽郡有點大,繼續拆。孫皓即位後,又設東陽郡,東陽郡包括衢州、金華、義烏、東陽(橫店)一帶。

西晉時的會稽郡,就剩下杭州以西(不含杭州市區)、寧波以東,嵊州以北的狹長區域了。會稽郡面積不大,但依然是東晉南朝的一線大城市,能封在會稽的,都不是一般王爺。比如晉元帝司馬睿的幼子司馬昱就被封為會稽王,之後才當上了皇帝(簡文帝)。

司馬昱即位後,又封兒子司馬道子為會稽王。司馬道子在東晉成了二皇帝,晉安帝時,又以皇叔的身份幹預國政,在江南鬧得一塌糊塗。劉宋的時候,會稽郡當上了省會,孝武帝劉駿設東揚州,以會稽為治所。

南朝如果丟了會稽,就相當於美國丟了加利福尼亞,西班牙丟了加泰隆尼亞。會稽郡真有這麼重要?史書是這麼說的:會稽郡為浙東重地,依海帶湖,良田幾千萬頃,一畝地價值一錠大金子,是朝廷的財賦所出。

三國時期 赤壁之戰之前 東吳的 江東 都包括 哪些縣?

江東因長江在自蕪湖至南京一段向東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為標準確定東西和左右。歷史變遷,古以中原為中心,長江以南為外,外即表,故是中國漢朝至唐朝的一個郡置,其範圍歷代均有變化,但核心區域一直在吉泰盆地,大致相當於今江西省吉安市轄境。稱江南為「江表」。又因古人以東為左,位於長江之東,故又稱「江左」。

因長江在今安徽南部境內向東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為標準確定東西和左右。江東所指區域為長江下遊江南一帶。在秦漢、三國時期,以安徽長江兩岸劃分,江北又稱江西。(三國時部分江北地區屬於江東六郡之地區)

孫吳疆域的經略始於195年(漢興平二年)孫策渡江,討平江東劉繇、嚴白虎等地方勢力,略有東漢揚州刺史部的大半地區,丹陽、吳郡、會稽、豫章、廬陵、廬江六郡,此時期的政區建置主要以縣級政區為主。

200年(漢建安五年)孫策死,孫權繼位。孫權時,鼎立局面逐漸形成,孫吳在原江東六郡的基礎上,出兵深入各郡險地徵討山越,還向西向南拓展。赤壁之戰後陸續獲得長沙、江夏、桂陽等地及士燮所據的交州,並在擊敗關羽得荊州之南郡、武陵、零陵等地,基本佔據荊州,奠定了孫吳疆域的輪廓。

公元221年,吳國將南嶺以南諸郡以今天廣西北海市合浦為界,以北廣州,以南為交州,不久即合併。

三國時江東六郡指吳郡(郡治江蘇省蘇州市)、會稽郡(郡治浙江省紹興市)、丹陽郡(郡治初在宛陵,後移至建業即江蘇省南京市)、豫章郡(郡治江西省南昌市)、廬陵郡(郡治江西省泰和縣西北)、廬江郡(郡治安徽省廬江縣西)。

吳郡

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分原會稽郡的浙江(錢塘江)以西部分設吳郡,治所在原會稽郡的吳縣(今蘇州),會稽郡僅保留浙江以東部分,徙治山陰(今紹興)。

吳郡所轄屬縣:吳縣,婁縣(今崑山東北),由拳(今嘉興南) ,海鹽(東漢治所在今平湖東南),餘杭(今餘杭鎮),錢唐(今杭州),富春(今富陽),烏程(今湖州),陽羨(今宜興),無錫,毗陵(今常州),曲阿(今丹陽),丹徒(今鎮江)。

會稽郡

在今江浙地區。秦置,郡治吳縣(今蘇州),轄春秋時長江以南的吳國、越國故地。漢初為韓信楚國所領,後屬劉賈荊國、劉濞吳國。七國之亂後,復置會稽郡。漢成帝時領二十六縣,人口逾百萬,為當時轄境最為廣闊的一郡,隸屬於揚州刺史部。

東漢中期,分北部十三縣置吳郡。會稽郡治所移至山陰(今紹興),領十五縣。三國吳時分會稽郡置臨海郡(今浙江東南)、建安郡(今福建)、東陽郡(今衢州、金華一帶)。

丹陽郡

漢武帝建元二年(前141年),更秦鄣郡為丹陽郡,郡以境內丹陽縣而名。

漢治宛陵(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區),三國初郡治移至今南京市。漢轄今江蘇南京市,常州市,無錫市,浙江杭州市、湖州市、安徽宣城市、蕪湖市、馬鞍山市、銅陵市、池州市、黃山市的全部或部分地區。即皖南、蘇南、浙北地區。東漢建安後,轄境慢慢減少。

三國初,孫權以呂範為太守,將丹陽郡從宛陵移至建業(今南京市)城東部。223年,孫權又任命丹陽太守呂範為揚州牧。

豫章郡

楚漢之際置。治南昌縣(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市區)。西漢後期隸屬於揚州刺史部。漢末,孫權釐豫章郡置廬陵郡、彭澤郡、鄱陽郡。

三國魏黃初二年(221年),吳置豫章郡,治南昌,轄16縣:南昌、海昏、新淦、建城、上蔡、永修、建昌、吳平、西安、彭澤、艾、宜豐、陽樂、富城、新吳、鍾陵。

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自江北視江南,江東在左,江西在右。」,江西又被稱為江右,與江東呼應。

廬陵郡

廬陵郡東漢建安五年(200年),孫策分豫章郡置廬陵郡,治所西昌縣(在今江西省泰和城西北15千米處)。轄西昌、高昌、石陽、巴丘、南野、東昌、新興、吉陽、興平、舊城10縣。遷西昌縣治於今江西泰和縣城西1.5千米。

廬江郡

西漢高祖十年(前196)年七月,廬江郡設立,境內設舒縣(治今廬江縣城池埂)。

元獰二年(前121年)七月,撤銷江南廬江郡,在江北以原衡山郡東部與九江郡南部地區並,組建新廬江郡(治舒縣)。

王莽建立新朝,改舒縣為昆鄉。

東漢復名舒縣(仍治今廬江縣城池埂),屬揚州廬江郡(治舒縣),堂和二年(88年),和帝即位,復撤銷六安國,併入廬江郡(治舒)。在今安徽境內10個縣、侯國。它們分別是:舒縣(廬江縣陳埠鄉城池村城池埂)、皖縣(潛山縣城梅城鎮)、居巢侯國(巢湖市區東北)、臨湖侯國(無為縣湖壠百勝鄉臨壁村)、龍舒侯國(舒城縣龍河口)、六安侯國(六安市區北西漢故址)、安風侯國(霍邱縣邵崗鄉許集村)、陽泉侯國(霍邱縣臨水鎮)、襄安縣(無為縣襄安鎮)、潛縣(霍山縣南嶽鄉上元街村)。

東漢末年,漢獻帝建安四年(199年),廬江郡治遷皖城(今潛山縣梅城鎮),改六縣為六安縣。建安十九年(214年),吳撥皖城,廬江郡一分為二,吳廬江郡仍治舒(今廬江縣城池埂、大城坂),魏廬江郡陽泉(今霍邱臨水鎮)。

秦代時設置郡縣,紹興屬會稽郡山陰。

西漢時增設州(刺史部),紹興屬揚州刺史部會稽郡。

東漢時,紹興仍屬揚州會稽郡山陰。

三國時,紹興屬吳國揚州會稽郡。

西晉時南北短暫統一,紹興屬揚州會稽郡。

南朝齊時,紹興仍屬揚州。

隋代重置郡縣二級行政,紹興屬會稽郡。

唐代增設道行政區,紹興屬江南東道越州。

北宋時改道為路,紹興屬兩浙路越州。

南宋時,紹興屬兩浙東路紹興府。

元代時設置行中書省,紹興屬江浙行省紹興路。

明代調整前代行省邊界,紹興屬浙江省紹興府。

清代時,紹興仍屬浙江省紹興府。

相關焦點

  • 這六處黃陂區老地名:延續著千年古郡、木蘭故裡的秘密
    黃陂是一座有4400年築城史、1800餘年建置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兩為國都,六為州郡,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有「無陂不成鎮」的深厚文化積澱。素有「千年古郡、木蘭故裡、濱江花都、孝信之城」的美譽,擁有盤龍城文化、木蘭文化,二程文化、首義文化四大文化名片。
  • 中國九州區劃地名:青州源於五行,揚州源於陰陽,其它州名源於啥
    中國古九州區劃:4種分法和12個州名九州即中國,中國即九州,九州是中國古時重要的區劃劃分。在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代,大家看著幅員遼闊的國土冒出各種想法,形成了分中國為九州的大區劃意識。雖然先賢們對九州區劃提出了不同的分法,但中國自古對九這個數情有獨鍾,分中國為九州成為當時的主流做法。
  • 板橋新城區劃大調整,新古雄來了
    本次批覆文件顯示,同意新設立古雄街道。 古雄街道行政區域: ● 東至江寧區行政區劃邊界 ● 南至古雄社區和新建社區界沿綠洲機器廠北圍牆至梅山街道上怡二村北邊界
  • 浙江千年古村鎮地名認定開始 蘭溪諸葛村在列
    以諸葛亮後裔聚居而聞名的蘭溪諸葛村就在千年古村落地名申報名單中。王華斌/攝  記者從省民政廳了解到,省民政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文化廳、省旅遊局、省文物局聯合開展了「浙江省千年古鎮(古村落)地名文化遺產」認定工作,日前向全社會公布申報名單,並向社會各界廣泛徵求意見。
  • 零陵文化旅遊「一號工程」建設紀實:千年古郡迷人眼
    千年古郡迷人眼——零陵區文化旅遊「一號工程」建設紀實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唐善理通訊員 唐建明 張興國胡純亮「古城牆、古建築、古驛道……古城零陵真的是古韻盎然!」近年來,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永州市零陵區,巧做「古」文章,精打「文化牌」,重現「古城零陵」風採。做「古」字文章,「城區景區」融為一體2018年6月18日,「零陵古城」項目在歷經1年9個月建設後,正式開街。一時間,遊客紛至沓來,萬人空巷,爭睹古城芳容。
  • 日本地名比中國地名更好聽更有逼格?大錯特錯
    在豆瓣、知乎和微博上都有一種論調:日本的地名比中國的地名更好聽更有逼格。他們的第一項論據是,日本的一級行政區比中國的更有歷史厚重感。「省」是元朝才出現的區劃概念,論資歷比「道」晚了600多年。「市」在中國古代是指大型商業區,大唐的「東市」和「西市」分別隸屬於「萬年縣」和「長安縣」。而日本沿用了唐朝命名習慣,如北海道下設札幌市。你說當代中國的「縣」和「市」顛倒了,那你看看日本的「郡」和「縣」是怎麼玩的。知道「熊本縣」嗎?
  • 裘姓氏漢字演變和家族來源過程荀卿庠整理
    七、郡望堂號郡望渤海郡:西漢時期從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陽(今河北滄州東關),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遼寧省之間的渤海灣一帶。唐朝時期的東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為主體亦建立過渤海郡,先稱振國(震國),又稱渤海國,其時轄地在今東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區。
  • 幹姓氏漢字演變和家族來源過程荀卿庠整理
    三、姓氏起源源出一,源於姬姓,出自周時期的古邗國,屬於以國名為氏。古邗國,為周武王姬發之子姬邘叔所建。古代的邗國,即今江蘇省江都縣瀕臨長江北岸的古邗城。根據史籍《左傳·索隱》中按載:「<左氏傳>云:邗、晉、應、韓,武之穆」,說明是周武王姬發之子邘叔所建。
  • 安徽省千年古鎮、千年古村落有哪些?
    2015年起,安徽省開展了千年古鎮、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遺產申報工作。這一舉動是為了營造保護安徽地名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提高安徽地名文化遺產的社會認知度、知名度,傳播安徽地域特色文化,為安徽省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旅遊建設打造知名品牌,增強安徽文化軟實力。截止目前已公布五批千年古鎮、千年古村落名單。
  • 「鄞」字,一個獨特的地理文化符號,其起源與演變可從五個方面探析!
    其實,「鄞」字的出現及其字義演變應該有五種情況:從字的結構源流分析,「鄞」最早應指中原地區的一個古地名。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提出「堇,黏土也,從土,從黃省」。段玉裁注釋以為「從黃者,黃土多黏也」。又據《古文字詁林》(上海教育出版社)匯釋,「堇」在《亙子孟姜壺》中的寫法也不一樣。
  • 現代漢語詞典為何取消「六」字LU的地名讀音?
    現代漢語詞典為何取消「六」字LU的地名讀音?而(liu)的讀音,則是繼承了古音。(lu)音是吳語方言的遺存,作為正音標準的普通話,當然可以取消了。1、(liu)音是由上古、中古、近古音演變而來的,歷史極其悠久。在皋陶、英布、漢武帝所處的所謂上古音階段,「六」字地名音怎麼讀,這裡不去細說。從隋、唐代到宋代的近800年間,「六」字的讀音,今天我們存有大量的官方頒布的韻書,以及標明讀音的韻圖,可以作為標音的依據。
  • 南京多了一個古雄街道,你知道古雄名字的由來嗎?
    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蘇寧 白雪銀/文 劉暢/攝)7月10日,南京雨花臺區古雄街道揭牌成立。古雄這個名字可能不少南京人會覺得陌生,其實這並不是一個新名字,現代快報記者實地探訪,發現在雨花臺區境內,不少地名都沾著「古雄」元素。
  • 古郡荷城嶺南商埠,大灣區企業入桂投資的黃金寶地!
    貴港,千年古郡城,千年荷花都。城在荷中,夢裡荷鄉。荷花飄香迎君來,秀美古郡展風華!貴港市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郡新城。公元前214年,秦朝統一嶺南設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等三個郡,桂林郡治所及布山縣治所均在今貴港市。貴港市位於廣西東南部,地處廣西最大的平原——潯鬱衝積平原中部,珠江流域幹線西江中遊,面向粵港澳、背靠大西南、南出北部灣,處於華南、西南及珠三角、北部灣經濟圈的結合部。貴港港是西江黃金水道上的璀璨明珠。
  • 杏果飄香,《雲遊》直播,古郡巨鹿舉辦第29屆紅杏商業節
    第29屆中國巨鹿紅杏商業節和第10屆金銀花節如期到來,「雲遊古郡」系列直播活動同時開啟,全國知名網絡大V、抖音短視頻達人等,帶領網友通過直播視頻、短視頻、圖文等多種形式「打卡」古郡巨鹿洪溢河水利風景區、老漳河生態文化公園、金銀花園藝鎮、沙土崗四張精美名片,總瀏覽量近750萬。
  • 廣西地名的前世今生
    玉林篇玉林,有仙境中森林的意思,也是一個地名。玉林市,古稱鬱林州,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被世人譽為「 嶺南美玉,勝景如林」的玉林,自古享有「嶺南都會」之美譽,環北部灣城市群城市。百色篇百色」由「博澀寨」演變而來,系壯語,意為山川塞口地形複雜的地方。一說系壯語「拍洗衣服的地方」之意。據傳在鵝江與澄碧河匯合處,有一無底深潭,岸邊有村莊,村女經常在此洗衣,因而得名。又說,因這裡聚居著壯,瑤,苗,彝,仡佬等多種民族,百色百種,故名。
  • 日本戰國時代行政區域演變過程
    那麼,日本的行政區劃在歷史上是如何演變而形成的呢?  在日本古代,尚形不成正式的行政區劃,最初的日本被分割成大大小小几十個小型奴隸制王國,國號都很奇葩,比如狗奴國、熊襲國等等,這些小國接受一個叫作邪馬臺國的共主治理,邪馬臺很可能是大和國的前身,最初它在九州島,後來遷徙到本州中部。
  • 展訊| 「毓秀古郡,壯美象州」 ——象州籍書畫藝術家優秀作品巡展...
    展訊 | 「毓秀古郡,壯美象州」 ——象州籍書畫藝術家優秀作品巡展(桂林站) 2019-12-10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煙臺故事】崑嵛山古名解讀
    江浙一帶地名淵源於古代吳越語者頗多,非只此一蘇州之蘇也。」(註:發語詞是文言虛詞的一種。多用於句首,指示所言事物。)這就是說,譚其驤先生認為江蘇「姑蘇」(「姑餘」、姑胥)之名來源於吳越語(古越語)。    另外,崑嵛山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古名———「烏趣山」。在江浙地區,以「烏」字冠首的地名被認為是一個典型的古越語地名。如烏程、烏傷、烏風山、烏戎山、烏膽山、烏午巖、烏蜀山、烏巨山等等。
  • 書論釋讀——【南北朝】羊欣《採古來能書人名》
    潁川鍾繇,魏太尉;同郡胡昭,公車徵。二子俱學於德升,而胡書肥,鍾書瘦。鍾有三體:一曰銘石之書,最妙者也;二曰章程書,傳秘書、教小學者也;三曰行狎書,相聞者也。三法皆世人所善。繇子會,鎮西將軍。絕能學父書,改易鄧艾上事,皆莫有知者。河東衛覬字伯儒,魏尚書僕射,善草及古文,略盡其妙。草體微瘦,而筆跡精熟。覬子瓘字伯玉,為晉太保。
  • 湖南建成地名地址雲平臺實現區劃地名業務信息化全覆蓋
    已完成終審的《湖南少數民族語地名譯寫規則》,是搶救性保護湖南少數民族語地名文化遺產的利器;正在制訂的《湖南省地名地址資料庫建設技術規範》,將對地名地址資料庫的規則及形式、管理功能、數據交換接口等方面進行規範,可促進地名地址數據常態化更新、地名地址審批管理和標準地名地址信息統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