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名婦女學法律 弘揚法治促和諧」|七問七答,講明白「意定監護...

2020-12-25 陝西榆林靖邊婦聯

最近「意定監護」很火

有人說

意定監護為解決養老難、監護難

提供了出路

也有人說

意定監護是一場人性的冒險

造成了至親之間的衝突和矛盾

意定監護究竟是什麼?

有什麼價值?

選擇意定監護又需要注意些什麼?

七問七答

讓你快速掌握意定監護

↓↓↓

Q1

意定監護是什麼?

意定監護,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協議的方式為自己指定監護人。

具體而言,是指被監護人在具有完全行為能力時,根據自己的意願確定監護人,並與之籤訂書面協議,賦予監護人在自己喪失或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對自己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利進行照顧和管理,代理自己行使民事法律行為的法律制度。

我國現有的監護制度包括了法定監護、指定監護和意定監護。

Q2

哪些人適用意定監護?

目前設定意定監護的人群以老年人居多,他們希望自己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能夠有所養、有所依。

除此之外,意定監護也能滿足現代社會多元化需求,適用於以下人群:精神及遺傳病醫學需求者、丁克家庭、再婚家庭、婚姻危機家庭、單身人群、同居伴侶、多元性別群體等。當這些人因疾病需要手術籤字,或者失智失能下的日常監護、臨終關懷監護及身後事辦理,意定監護可以作為一種選擇。

Q3

籤意定監護協議

需要法定監護人同意嗎?

不需要。意定監護成立有3個條件:

監護人和被監護人都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雙方以真實、獨立的意思表達進行協商,不受任何組織和外人幹預;協議以書面形式籤訂。

意定監護是被監護人和監護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意定監護協議的適用優先於法定監護。

Q4

籤署後的法律效果是什麼?

在被監護人喪失或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意定監護髮生效力。意定監護人而非法定監護人就要根據協議的約定承擔監護職責。監護人的職責是:代理被監護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等。

實踐中,監護人的職責可具體分為5個方面:

被監護人失智失能時安排其生活;被監護人生病時為其選擇醫院、確定醫療救治方案並籤字;保管被監護人財產,根據其需求合理處分;如果被監護人死亡,處理善後事宜;維護被監護人權益的其他事項。

Q5

意定監護人等同於

被監護人的遺產繼承人嗎?

意定監護人並非遺產繼承人,二者可能重合也可能不同。意定監護是為了確定監護人,代理被監護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解決的是被監護人生前的事;而遺產繼承則發生在被繼承人身故之後,解決的是被繼承人身後的事。

籤訂意定監護協議並不意味著監護人擁有被監護人的繼承權,除非意定監護人本身是法定繼承人,或通過遺囑取得了繼承人資格。

Q6

意定監護人侵犯

被監護人權益怎麼辦?

有救濟措施。如果監護人嚴重損害被監護人身心健康,怠於履行監護職責,或者無法履行、拒絕履行,或將監護職責委託給他人,導致被監護人處於危困狀態,其他具有監護資格的個人或組織可以向法院申請撤銷監護人的監護資格。

如果是經過公證的意定監護,目前一些公證機關會要求監護人每三個月或者半年要提交監護報告,提交有關財產處理的清單,由公證機關來進行監護監督。

Q7

籤訂意定監護協議

需要注意什麼?

合理選定監護人。選擇意定監護人要多角度考慮監護人的監護能力、愛心、責任心等。比如,要選擇比自己更加健康、年輕的人,確保他/她具有監護的能力;選擇自己了解的人,確保他/她出於善意願意成為監護人;選擇在自己身邊,方便照顧的人,確保他/她在履行監護責任時不存在太多的客觀障礙。除此之外,還需要根據個人的特殊情況具體考慮,因此,建議在籤訂協議前諮詢專業人士,確定適合自己的方案。以書面方式儘量全面細緻約定相關權利義務,明確意定監護事項、監護職責、監護條件實現的確認方式,是否有監護報酬及支付方式、爭議解決等方面的內容。同時,清楚記錄個人情況、重大疾病等信息。除此之外,也建議大家儘可能採用公證方式,這也是目前國內的主流做法。在籤訂意定監護協議時,設定監督人或第二監護人,定期或不定期對監護情況予以考察,如果發生被監護人權益受損的情況,監督人可以及時通過法律途徑予以制止,保障被監護人合法權益。

意定監護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選擇

迎合了不同人群不同的監護需求

更在監護人的確定上

最大程度尊重了

被監護人的意願和自我決定權

體現了法律人文關懷的一面

這種以被監護人利益為本位的制度設計

也契合了聯合國倡導的

「以老年人需求為核心」

積極健康應對老齡化的戰略

相關焦點

  • 七問七答,講明白「意定監護」的那些事兒→
    選擇意定監護又需要注意些什麼?  七問七答  讓你快速掌握意定監護  Q1  意定監護是什麼?  意定監護,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協議的方式為自己指定監護人。  具體而言,是指被監護人在具有完全行為能力時,根據自己的意願確定監護人,並與之籤訂書面協議,賦予監護人在自己喪失或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對自己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利進行照顧和管理,代理自己行使民事法律行為的法律制度。  我國現有的監護制度包括了法定監護、指定監護和意定監護。
  • 淺析「意定監護」的適用問題
    它與「法定監護」有什麼區別?普通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如何依靠法律保障自己的權益呢? 一、什麼是「意定監護」? 早在2017年,太原市城南公證處便完成了我省首例意定監護公證。九旬老人指定自己的鄰居作監護人,在自己因病或其他情況喪失行為能力時由沒有血緣親屬關係的鄰居全權代理他的事情。
  • 意定監護讓「空巢老人」無憂備老
    別擔心,您可以了解一下民法典中「意定監護」的規定。該條關於成年人意定監護的規定,系吸納並完善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二十六條「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親屬或者其他與自己關係密切、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個人、組織中協商確定自己的監護人。監護人在老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依法承擔監護責任」的規定。
  • 讓「意定監護」成保護老人權益的屏障
    這就是「意定監護」。近日,記者採訪發現,孤寡老人、失獨家長、婚姻危機夫妻等人群對「意定監護」有迫切需要。(8月14日《新京報》)在《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已經出現了「意定監護」這一法律概念的雛形。該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親屬或者其他與自己關係密切、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個人、組織中協商確定自己的監護人。
  • 「以案說法」我的養老我做主 意定監護來保障
    乙聽說公證機構能夠提供這方面的法律服務,在甲康復出院後便陪同其到公證處諮詢。2018年5月29日,永登縣公證處公證員接待了他們,通過與甲溝通對話,確認甲神志清醒,希望通過籤訂協議指定乙作為自己的意定監護人。公證機構受理了該公證申請後,承辦公證員引導甲乙雙方到錄音錄像辦證室,對辦理公證的全過程進行錄音錄像。
  • 意定監護公證助力實現「餘生我做主」
    出院後,老人邀請遊先生一家住進自己家中,並與遊先生一起做了意定監護公證,指定遊先生為自己的監護人,同時公證在其過世後將價值300萬元的房產贈予遊先生。  非親非故也能成為監護人?公眾關注新聞的同時也帶「熱」一個法律概念——意定監護。  什麼是意定監護?哪些人會去辦理意定監護公證?辦理了意定監護公證就沒有後顧之憂了嗎?近日,帶著這些問題,《法治日報》記者展開調查。
  • 意定監護:一張託付生命的協議書
    「各路人按照各自的理解來操作」  2015年4月24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首次為年滿六十的老人規定了意定監護制度,這意味著監護關係不再受血緣關係的約束,老年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選擇監護人。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婚姻家事法與婦女權益保護法研究中心主任李霞是中國內地最早引入「意定監護」概念並參與相關立法的法學專家。
  • 意定監護制度實施中的困境與破解
    一、意定監護協議的主體範圍   對於《民法總則》第33條中「有關組織」的範圍,存有不同觀點。有人認為,從體系解釋上看,「有關組織」只是《民法總則》第24條第3款所列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 《民法典》:意定監護的「是是非非」
    《民法總則》正式確立成年意定監護制度後,社會新聞中偶爾提及,「意定監護」已開始進入公眾視野,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意定監護」仍是一個令人感到陌生和新奇的詞彙。今天我們將通過了解一些「是是」與「非非」以揭開《民法典》中意定監護的神秘面紗。
  • 「意定監護」:我的養老我做主
    」針對她的疑問,公證人員表示,根據《民法總則》《公證法》等規定,可以申辦意定監護協議公證,以解後顧之憂。當日下午,王女士便與兒子張某來到公證處,詳細了解意定監護協議的法律概念、法律意義和法律後果。隨後,公證人員按照詢問、談話、起草文書等一系列程序,根據王女士與張某的意願,為其辦理了意定監護協議公證。    「意定監護」誕生於2017年出臺的《民法總則》第三十三條,區別並高於法定監護人。
  • 張素華:意定監護制度實施中的困境與破解
    「有關組織」可以是《民法總則》第24條第3款所列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但也有學者認為不應僅限於這些組織,還可以是專門保護被監護人權利的其他公益組織以及養老院、醫院等社會組織,只要法律沒有禁止,不應該阻止其成為意定監護人,同時在選擇組織作為監護人時應充分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
  • 重慶出現首例「遺囑信託+意定監護」法律案件,​開創財富傳承的
    家族辦公室|重慶出現首例「遺囑信託+意定監護」法律案件,開創財富傳承的法律保護新路徑​成年人監護,目前是一個社會難題。意定監護公證可使委託人的住院醫療和大病監護等問題得到根本解決。隨著我國老年化趨勢的日益明顯,尤其是上海,湧現出了不少意定監護的案例。
  • 這些情況不是「意定監護」,別混淆了!
    ,監護又可區分為: 意定監護 法定監護 我們可以發現:意定監護只存在於成年監護,而且是與法定監護不同的一項監護制度。這不是強制的,但為了防止將來就意定監護協議的效力產生爭議,最好的辦法就是公證。 司法部發布的第一號公證指導案例是很好的實踐案例,公證員確認委託人神智清醒、行為能力健全,告知籤訂意定監護協議會產生何種法律效果,委託人表示願意讓受託人擔任意定監護人。委託雙方就監護人選、監護人職責範圍及具體事項等達成書面協議。
  • 意定監護:自主選擇監護人
    並出示了除了「意定監護」公證材料外的另一份關鍵材料——「遺贈扶養協議」材料。而老人的親屬對於意定監護的有效性表示質疑,同時對於老人未來能否得到有效照顧表示擔憂。此案中公證處出具的意定監護公證成為焦點下面我們就來談一談什麼是意定監護意定監護《民法典》第三十三條規定,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在自己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
  • 「意定監護」聽過嗎?公證員詳解「老人將300萬房產留給攤主」
    這在法律上叫「意定監護」,它正式確立於《民法總則》,並在《民法典》中進行明確規定,還是個新事物。李辰陽說,像這位老人一樣,向公證處尋求法律幫助的場景,每天都在公證處發生,都是因為自己的家庭出現了事故。老人尋求一種安定感,他需要一個司法部門幫助他解決他身份缺失的問題。
  • 民法典學習筆記——意定監護的「是是非非」
    民法典· 意定監護《民法總則》正式確立成年意定監護制度後,雖然社會新聞中偶爾提及的「意定監護」已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意定監護」仍是一個令人感到陌生和新奇的詞彙。今天我們將通過了解一些「是是」與「非非」以揭開民法典中意定監護的神秘面紗。
  • 意定監護—將我的餘生託付給你
    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這就使「意定監護」這一概念被法律所明確,從其出現至今,該制度已解決不少社會現實問題。然而就來本中心上門諮詢的人來看,絕大多數人不了解意定監護制度,甚至根本就沒聽過,經工作人員解釋後,大多數人對意定監護表現出對人的自由和尊嚴的充分保障以及對社會弱勢群體的特殊關愛表示接受和讚許。
  • 「意定監護」緣何成熱詞?它可以為養老兜底嗎?
    原創 中國婦女報 中國婦女報意定監護丨釋義是指被監護人在有意思能力時為自己選任監護人,並將自己的人身照顧和財產管理等事宜委託給監護人,待自己喪失意思能力後,由監護人按照被監護人的意願處理生活照管、醫療救治、財產管理、維權訴訟和死亡喪葬等監護事宜的制度
  • 「意定監護」是什麼?有什麼好處?老人將300萬房產留給水果攤主
    這在法律上叫「意定監護」,它正式確立於《民法總則》,並在《民法典》中進行明確規定,還是個新事物。  就像這位老人,他看中了一個人,這個人也願意,他需要通過「意定監護」這種方式,建立和形成他們之間的一種身份關聯,法律上叫形成司法秩序。  「意定監護」有什麼好處?  作為最早一批「意定監護」公證員,李辰陽曾辦理過國內首例意定監護生效案例。
  • 意定監護:替自己找個監護人
    這就是「意定監護」。近日,記者採訪發現,孤寡老人、失獨家長、婚姻危機夫妻等人群對「意定監護」有迫切需要。近日,「意定監護」這一監護關係再次成為熱點話題。「意定監護」並非新事物。自2017年10月1日《民法總則》實施以來,各地已陸續出現不少意定監護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