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吊瓶森林」?

2020-12-22 華龍網

「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這個醫學基本原則,在現實中卻呈逆向順序。大小醫院,輸液室儼然是最忙碌之地,「吊瓶森林」蔚為壯觀。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輸液量達百億瓶,約有20萬人死於輸液藥物不良反應。

向「吊瓶森林」說不。我省在全國率先提出:下月1日起,二級以上醫院(除兒童醫院)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注抗菌藥物;今年底前,二級以上醫院(除兒童醫院)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液。

取消門診輸液,是一次重大醫療糾偏。然而,要改變長期痼疾,又絕非易事。我市各大醫院作何反應?門診輸液患者會否「移步」急診?衛生主管部門又如何實施監管?本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年底前,大醫院門診輸液全面叫停

年底前,大醫院門診輸液全面叫停

「江蘇是全國第一個全面叫停門診輸液的省份。」省衛計委醫政處工作人員高鵬告訴記者,去年8月,我省正式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今年7月1日起,全省二級以上醫院(除兒童醫院)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注抗菌藥物;今年底前,全省二級以上醫院(除兒童醫院)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液。

據介紹,我國醫療機構抗生素濫用已被關注多年。相關統計顯示,2010年我國平均每人輸液8瓶,門診輸液率高達60%—70%,其中八成左右患者根本無需使用抗生素類藥物。

「出臺《通知》,是為規範臨床用藥,進一步限制抗生素使用量。」高鵬介紹,相關方案被反覆討論了很多次。保留兒童醫院和二級以下醫院門診輸液是因施行一項新政,通常會先選擇相對容易實施的人群,兒科是「啞科」,醫護人員多數時候無法和患兒直接溝通,且患兒病情發展相對較快,因此暫時緩一緩。而社區有大量老年慢性病患者,有的疾病的確需要輸液。「應該說,取消門診輸液需要『循序漸進』,『一刀切』並不利於工作的推進。」高鵬說。

南京地區多家大醫院已「搶跑」

南京地區多家大醫院已「搶跑」

6月16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呼吸內科門診,患者錢磊(化名)正將檢查單拿給接診醫生看。他感冒咳嗽已有4天。相關檢查顯示,他肺部感染比較嚴重,口服抗生素藥物無法奏效。隨即,醫生要求他轉診至急診科輸液。

「此前這類病人,明確診斷需要輸抗生素後,我們直接開好醫囑即可,但去年4月1日起,醫院宣布取消門診抗生素輸液,門診醫生已無這一權限。」中大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張曉莉告訴記者,呼吸科門診病人不少都有肺部感染,口服抗生素沒有太大效果後往往有兩種途徑:一是達到住院標準的收治入院;二是轉往急診輸液。

排在錢磊後面的患者武惠芳,也是感冒咳嗽一周且有點低燒。「醫生,咳得整夜睡不好,能不能掛點水消消炎?」武惠芳請求道,但接診醫生看了胸片和相關檢查單後表示達不到輸液指徵,之後開了些口服消炎藥。

根據我省確定的時間表,下月1日,是新規執行的起始時間。但記者採訪中發現,南京地區如中大醫院這樣「搶跑」的醫院已有多家。其中,省中醫院是率先在全省「吃螃蟹」的。

該院在2013年底就提出,除呼吸科和普外科部分科室門診醫生外,其他普通門診醫生都不允許開有關抗生素輸液的處方。「靜脈輸液相當於小手術,直接輸液,不符合『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用藥原則。」該院醫務處處長、主任中醫師馬朝群說。

省人民醫院從去年10月起,也宣布正式停止門診抗生素輸液,門診上若遇到急性闌尾炎、化膿性扁桃體炎等確實需要輸液的病患就轉往急診。規定實施一個月後,該院門診患者抗生素使用由原來的每天約70人次下降到5人次(轉至急診)。

南京鼓樓醫院本周起將陸續取消門診輸液。相較於其他幾家先行的大醫院,該院的出招更狠,除了停止門診抗生素輸液,還將停掉營養藥、中成藥的輸液。

鼓樓醫院醫務處處長景抗震介紹,取消門診抗生素、營養藥、中成藥的輸液後,若門診遇到非輸液不可的病人就轉往急診。但該院取消門診輸液並非簡單地「一刀切」,還會進行人性化考量,「風溼免疫科病人輸注的有抑制免疫作用的藥物環磷醯胺,雖有可替代的口服藥,但口服藥的價格是輸液藥品價格的幾十倍,很多患者承擔不了。醫生會徵求患者意見選擇最佳給藥方式。」景抗震說。

記者了解到,2000年以來,我國各大醫院的門診輸液大廳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諸如感冒之類的普通疾病也要輸液治療的觀念,逐漸形成並根深蒂固。「門診全面停止輸液」的新政如果撬動根深蒂固的就醫理念,當下面臨種種疑問——

主動要求輸液的患者能理解嗎?

主動要求輸液的患者能理解嗎?

如何引導門診醫生順暢執行? 急診和基層醫院會不會成輸液「第二戰場」?

「很多時候,並不是醫生要給患者輸液,而是患者主動要求,認為輸液好得快。如果醫生不同意,他們甚至會與醫生發生爭吵。」南京市第一醫院門診部主任王軍說。

記者了解到,某地區的一項調查顯示,10個患者中有6個是主動要求。

門診輸液全面取消,患者會理解嗎?會不會因此與醫生發生矛盾?

「一開始,肯定會有患者不理解。」鼓樓醫院醫務主管藥師顧新告訴記者,啟動取消門診輸液後,該院會在門診大廳等顯眼位置做好相應的宣傳,也會動員醫生在門診做好相關說服工作。

「去年8月,《通知》出臺後,就有患者打電話到委裡,抗議這樣『一刀切』的規定會增加他們的就診麻煩,但我們向他們解釋這是為減少輸液傷害,增加醫療安全保障後,他們最終表示了理解,現在已經沒人打電話質疑了。」高鵬認為,用一種「不方便」讓老百姓養成合理用藥的習慣,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如何引導門診醫生順暢執行?

擔心患者有意見、病人流失影響科室收益……取消抗生素輸液後,不少門診醫生都面臨如是障礙。

中大醫院藥劑科主任邵華告訴記者,該院近年來一直在嚴格執行「限抗」,加之已有兄弟醫院兩年前試水在先,最初以為該院推行門診停掉抗生素輸液不會有太大問題。事實上,未執行幾日,不少醫生開始叫屈,「輸液改成口服,治療不能立竿見影;從普通門診轉往急診,患者就診多了一道程序……這些都容易引起患者不滿」。邵華說,當時曾考慮開闢一個綠色通道方便門診與急診間的轉診,但考慮這樣的綠色通道開通後會不可控,最終未予實施。後來,相關科室又提出,科室內感染病人較多,如果一味控制會導致病人流失,希望新規在各科之間區別執行,「如果就此『開口子』,最後也會不可控,所以最終還是沒讓步。」邵華告訴記者,經過一段時間的「堅守和博奕」,大家慢慢也就接受了,現在運行已非常順暢。

「我們並不擔心醫生在執行上的障礙。」顧新介紹,一直以來,該院有一支經過專業培訓的臨床藥師團隊對醫囑進行審核,「一旦發現用藥過量或用藥不合理,臨床藥師會發揮藥學專業專長與醫生溝通。」顧新說,醫院每個月末通過報表、信息平臺等形式將臨床藥師的「監控」結果在全院公布,報表數據會細到某個醫生用了多少次抗生素,當月的強度是多少。「按照國家標準,門診抗生素使用率不得超過20%,我們早已降至10%左右,經過抗菌藥物專項整治,門診醫生早已形成規範、合理用藥行為。因此,對於新政並不會有什麼不適應。」

急診和基層醫院會不會成輸液「第二戰場」?

急診和基層醫療機構不在此次「嚴控輸液」之列,二者會不會成為輸液轉移的「第二戰場」?很多人都對此心存疑問。

邵華介紹,根據國家相關規定,門診抗菌素的使用率不得超過20%,急診則不能超過40%。新政運行之初他們很擔心,門診不能輸液後,急診抗生素的使用率會大幅增加。「但運行一段時間後的統計數據顯示,急診抗生素的使用率還在40%左右,可見大多數患者可以不輸液,口服抗菌藥物是有效的,這也證明,我省即將推行的『新政』是可行的」。

記者在中大醫院看到,該院也沒有專門的門診輸液室,此前門、急診輸液都集中在急診輸液室,共100個輸液位,「門診抗生素輸液取消前,我們平時每日的輸液量為500—600人次,七八月份高峰時達到900人次,現場18個護士都難以應付。」中大醫院輸液室護士長惠曉芳告訴記者,去年4月1日,新規施行當天,該院急診輸液量一下子降至400人次以下,目前日輸液量為300人次左右,「現在每天只需12名護士在輸液室值班,另外6名護士可以調配支援到搶救室工作。」

大醫院的急診不容留「無謂」輸液,基層醫院又如何?

「基層醫院不在取消輸液考核之列,並不意味著在大醫院不能輸液的病人就可以到基層醫院去輸液。」市衛計委基婦處處長劉奇志表示,和大醫院一樣,基層醫院也同樣要嚴控抗生素的使用。為預防「戰場」轉移,市衛計委將對基層醫院抗生素的使用率、使用強度進行嚴格監管。

取消門診輸液

利於推動分級診療

「取消門診輸液並非簡單的治療方式改變,而是就醫理念的一種轉變。」南京醫科大學教授冷明祥告訴記者,在歐美一些國家,輸液是僅對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進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後給藥方式」,而在中國,其似乎已成一種就醫文化,醫藥不分家的體制導致民眾醫療觀念長期受錯誤引導。取消門診輸液,是在逐步糾偏過去錯誤的就醫理念。

江蘇省衛生法學會副會長胡曉翔認為,大醫院取消普通門診輸液,一方面是遏制抗生素的濫用,另一方面也是秉承分級分工醫療的不同功能定位的決定。「一般認為,可以在門診輸液治療的疾病,可能多數是『小毛病』,既然是小毛病,就該到基層醫院去。」胡曉翔說,大量三級醫院的普通門診病人轉向基層,基層機構的用藥品種是否能滿足需求、醫療服務能力能否跟上等都面臨考驗。他同時表示,取消門診輸液後,會有相當一部分患者為避免就診的不方便直接奔向急診掛號,這需要大醫院嚴格把握急診指徵,讓急診真正發揮急診的效用。

輸液的風險

一是輸液過程中的不良反應,包括藥物過敏反應和輸液反應,發生率要遠高於口服藥的不良反應。

二是輸液過程中可能存在風險,靜脈通道打開後,各種細菌病毒可能由此入侵。

三是輸液時往往會在液體裡加幾味藥,這幾味藥要是配伍不當,對於病患來說也會有危險。

四是容易造成抗生素濫用,醫藥費用支出增加。

我市部分醫院已停止門診抗生素輸液,患者抗生素使用明顯下降。

相關焦點

  • 「吊瓶森林」_評論_騰訊網
    而在醫院的輸液室裡,「吊瓶林立」的景象更是觸目驚心。吃藥、肌肉注射、打點滴,被世衛組織推薦的最後一種給藥方式——靜脈滴注卻成了現在醫生給藥的常態。而大多數人都不清楚靜脈滴注可能帶來藥物不良反應的隱患,醫生也很少會主動告知。抗生素濫用帶來了超級細菌的可怕後果,「點滴」泛濫其實也是抗生素濫用的一個重要推手。
  • 簡述吊瓶電熨鬥使用中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吊瓶電熨鬥如何除水垢
    在日常生活中,電熨鬥是我們經常會使用的家電產品,對於電熨鬥的使用,大家要注意一下方法,可以根據電熨鬥的類型來選擇合適的使用方式,吊瓶電熨鬥是很常見的一種類型,要注意正確的使用方法,那麼簡述吊瓶電熨鬥使用中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吊瓶電熨鬥如何除水垢?來了解一下吧。
  • 《工匠物語2》蘑菇森林攻略 如何走出迷宮
    導 讀     在工匠物語2遊戲中,蘑菇森林這個地圖就想迷宮一樣,很多玩家在這個地圖中都迷路了,不知道該如何走出這個迷宮
  • 高三生打吊瓶上自習續:專家稱補胺基酸太愚昧
    圖為學生家長們拿著「吊瓶班」的照片議論紛紛  東方網5月7日消息:50多人的教室裡,近半數的學生打著吊瓶上晚自習!5日,《史上最刻苦「吊瓶班」》圖片出現在大孝感論壇官方微博上。昨日上午,記者趕赴孝感市第一高級中學,尋找「吊瓶班」背後的新聞。  5日上午11點19分,大孝感論壇官方微博上有網友發了一張孝感市一中高三學生在教室內打吊瓶的照片,稱之為「史上最刻苦吊瓶班」。該微博隨即被大量轉發,圖片來源之一是網友「CHImushroom」的微博,其微博資料顯示,她是孝感一中一名高三學生。
  • 吊瓶森林:中國人的輸液迷信_發現者第71期_網易探索
    北京某醫院在對「吊瓶」檢查中發現,在1毫升20%甘露醇藥液中,可查出粒徑4-30微米的微粒598個。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黴素的藥液中可檢出粒徑2-16微米的微粒542個,500毫升藥液中就會有20萬個微粒。
  • 輸液成醫院暴利 數次藥品降價難撼高價吊瓶
    誤區 壯小夥,一年輸液九瓶     「吊瓶森林」——這是青島各大醫院輸液室的真實寫照。當前的寒冬季節導致感冒盛行 ,輸液室裡又排起了長隊,坐著、躺著、站著掛吊瓶的人隨處可見,還有家長手舉輸液瓶給孩子打「點滴」。     假如你感冒了,會不會選擇輸液治療?
  • 產房內的人性薄涼,打著吊瓶婆婆讓我睡,醒來吊瓶都紅了
    產房之外人性薄涼,打著吊瓶婆婆讓我睡,醒來吊瓶都紅了無論男人還是婆婆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吊瓶空了很危險,我剖腹產那會兒丈夫和婆婆還在一旁看著呢,讓我睡會兒,結果一覺醒來,吊瓶皮管子都是紅的,他在那打王者,婆婆早已呼呼大睡,從那一刻我心就死了。
  • 打吊瓶近似小手術更要慎用
    核心提示:國家發改委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平均到13億人口,相當於每個中國人1年裡掛8個吊瓶,遠高於國際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人均8瓶」的消息一出,立即成為民眾的熱議話題。
  • 高考班集體打吊瓶複習 校方稱補充胺基酸(組圖)
    孝感一中「高三吊瓶班」  孝感一中「高三吊瓶班」  長江商報消息 本報訊(記者 黃敏)昨日上午,大孝感論壇官方微博稱,高考臨近,湖北孝感一中驚現史上最刻苦「吊瓶班」,並配發圖片引起網友熱議。圖片顯示,教室內很多同學邊打吊瓶邊複習,場面頗為壯觀。對此,孝感一中稱,學生打的是補充能量的胺基酸。  網友:史上最刻苦「吊瓶班」  昨日上午11點19分,大孝感論壇官方微博上有網友發了一張孝感一中高三學生在教室內打吊瓶的照片,並號稱「史上最刻苦吊瓶班」。截至昨晚,該微博被轉發近千次,圖片來源之一是網友「CHImushroom」的微博。
  • 飲料袋像「吊瓶」,一查曝出「問題」
    小學周邊售賣「吊瓶」飲料引家長投訴,部門現場查處     昨日是元旦節後開學第一天,市民劉女士下午在接兒子放學時,卻意外地發現兒子書包裡藏著一個類似於醫療吊瓶的東西,經詢問,兒子說是在學校旁邊一家商店裡購買的飲料,飲料喝完了留著飲料袋玩。
  • 正常人輸胺基酸沒意義 打吊瓶不好玩
    近日網上一條「孝感一中高三學生集體打吊瓶」的微博被迅速傳播,配圖裡那密集的吊瓶掩蓋了教室本該擁有的陽光和朝氣,反倒讓人感覺像是進了緊張壓抑的病房。作為一名臨床營養師,我在對同學們表示同情和理解的同時不得不提醒一句:正常人輸胺基酸沒意義,打吊瓶不好玩。
  • 高考臨近 教室集體打吊瓶班 暑期必玩遊戲盤點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來臨,近日網上一組湖北高考班集體打吊瓶複習的圖片被網友瘋轉。回想高考期間,每一個經歷過那段時期的人,都會有著那種刻骨銘心的記憶。  我們不去評價校方對於這件事情的態度,不妨回頭想想當初自己是如何挺過來的?
  • 愛車感冒了要不要打個吊瓶先?
    今年冬天的氣溫跟過山車一樣的起伏, 好多人都感冒了, 醫院急診室裡躺滿麼了在掛水的病患, 在中國,沒有什麼病是打吊瓶不能解決的, 如果有,那就再來一瓶。
  • 女教師不顧醫生反對打吊瓶上課 學生:太拼了(圖)
    女教師不顧醫生反對打吊瓶上課 學生:太拼了(圖) 2015-09-05 08:50:06照片中,一位身著白色上衣的女老師一邊打吊瓶輸液一邊講課,引發網友點讚。  這位女老師稱,這只是普通事件,沒有覺得有何特殊。  9月2日下午2點,新文化記者在吉林市松花江中學,見到了照片中的女老師崔燃。她是該校高二2班班主任,同時帶其他3個班的物理課,今年35歲。  「這是給3班上課時候被拍的,8月31日的事了。我都不知道。」崔燃一邊舉著吊瓶,一邊說。
  • 醫院給病人打過期吊瓶 過期藥品的危害如何處理?
    過期的藥品你是如何處理的呢?近年來醫院使用過期藥品的新聞屢見不鮮,那麼過期藥品會不會危害健康呢?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醫院給病人打過期吊瓶  2017年1月17日,王女士的母親因腦供血不足進入萊西人民醫院就診,期間醫生給王老太開具了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連續輸液5天後,王女士竟發現輸液袋保質期已過期兩個月
  • 陝西警花打吊瓶工作走紅 否認擺拍
    (原標題:陝西女警花打吊瓶工作走紅 否認擺拍)
  • 學校稱不會叫停吊瓶班 教育廳否認國家補貼
    嗣後又說由學生交10元  「網上吊瓶班的圖片,確實是我們學校的。」昨天,孝感市一中監察室主任高平強坦承,高考前打胺基酸,多年前就很流行。上個月,部分學生和學生家長要求學校給學生打胺基酸,以增強體質、補充能量。
  • 萌娃生病想吃冰淇淋,寶爸手舉吊瓶不為所動,網友:跟班也鬧情緒
    不養兒不知父母恩,自己帶娃時不禁感慨——真不知道當年爹娘是如何把我拉扯大的,太難了!>她的一隻手掛著吊瓶,用另一隻手去翻冰櫃。可是女兒執意要買,寶爸無可奈何,只好堅定地守好自己的「崗位」,他一直沉默地跟在女兒身邊,高高地舉著吊瓶。網友看到這一幕快被樂翻了,「爸爸有種視死如歸的感覺」、「跟班的也鬧情緒了」、「爸爸委屈,但爸爸不說」,真是一臉嚴肅,生無可戀啊。
  • 輔警為外賣小哥手舉吊瓶一個多小時
    南崗巡邏輔警張智陪護傷者到哈爾濱市醫大二院後,由於急診患者較多,沒有點滴架可用,張智為其託舉吊瓶長達一小時,一直等待傷者家屬趕到才離開。醫院急診室患者多輔警舉吊瓶一小時張智告訴記者,十多分鐘後他和傷者到達醫院,因為急診室輸液的患者較多,點滴架不夠用,傷者又急需輸液。「當時傷者身邊沒有親屬,我就告訴護士,先給傷者輸液,我為他舉著吊瓶,等有空閒的點滴架,再串過去。」
  • 屁股針、小夾板 漸行漸遠掛吊瓶、打鋼釘 大行其道(圖)
    醫療行為市場化是主因  採用肌肉注射針劑,藥廠醫院難見利潤 打十個「小夾板」,費用不抵一臺手術  過去,病人感冒發燒,醫生一般會開幾針「屁股針」,現在,肌肉注射幾乎已經完全被「吊瓶」取代;  過去,病人如果胳膊骨折,醫生會用「小夾板」固定手臂,現在,多是手術打鋼釘、上鋼板來完成骨頭復位,手術內固定已成主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