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信說法 | 簡析職務代理與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與司法適用

2022-01-03 卓信律師

【法院觀點】

關於張鵬西向張文芳借款是否系履行職務代理行為的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以下簡稱民法總則)第一百七十條規定,執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工作任務的人員,就其職權範圍內的事項,以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對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發生效力。

根據上述規定,職務代理的構成要件包括:

1.代理人是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工作人員;

2.代理人實施的必須是其職權範圍內的事項;

3.必須以該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其中,代理人實施的職權範圍內的事項,來源於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對該代理人的一攬子授權。

本案中,張鵬西雖然系輝縣農商行企業客戶管理部經理,但無論是企業客戶管理部還是客戶經理,輝縣農商行均未授權其代表輝縣農商行以任何理由對外借款,即以輝縣農商行的名義對外籤訂借款合同不是張鵬西職權範圍內的事項。張文芳沒有證據證明輝縣農商行授權張鵬西對外借款,其主張張鵬西籤訂案涉借款合同在其職權範圍內沒有事實依據。張文芳和輝縣農商行對張鵬西在籤訂借款合同時是否仍具有企業客戶管理部經理的身份、借款合同是否在輝縣農商行的辦公室籤訂存在爭議;該爭議不影響認定輝縣農商行並未授權張鵬西對外借款的事實。故對張文芳關於張鵬西借款系履行職務代理行為的理由本院不予採納。

關於張鵬西向張文芳借款是否構成表見代理的問題。如上所述,張鵬西並未取得代表輝縣農商行對外借款的授權。

民法總則第一百七十二條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仍然實施代理行為,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代理行為有效。根據該規定,輝縣農商行對案涉借款承擔還款責任的前提是張文芳有理由相信張鵬西有代理權。

首先,本案中張鵬西在籤訂《借款合同》時並未形成有代理權的表象。

1.張鵬西只是輝縣農商行內設部門的客戶經理,並非輝縣農商行的法定代表人,在沒有相關授權的情況下,無權代表輝縣農商行對外借款;

2.張鵬西在《借款合同》上加蓋的印章是輝縣農商行企業客戶管理部的印章,也並非輝縣農商行的公章。企業客戶管理部系輝縣農商行的內設機構,不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不能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

3.籤訂《借款合同》時張鵬西未出示輝縣農商行授權其借款的文件材料;

4.張文芳將借款匯入了自己名下的帳戶,而非輝縣農商行的帳戶。即使案涉《借款合同》確實是在輝縣農商行張鵬西的辦公室所籤訂,仍無法產生張鵬西具有對外借款代理權的表象。

其次,本案缺乏張文芳對相信張鵬西有代理權系善意且無過失的主觀要件。

1.從《借款合同》形式看,合同的抬頭和結尾部分「借款人」籤名均為張鵬西,且記載了張鵬西的身份證號碼、住址、電話等具體內容,合同並未把輝縣農商行列為借款人;合同抬頭部分加蓋的印章是輝縣農商行企業客戶管理部的印章,也非輝縣農商行的公章。這表明,王新功在籤訂《借款合同》時,並沒有把輝縣農商行作為借款人的意圖,或者對張鵬西把其本人列為借款人並加蓋企業客戶管理部的印章存在重大疏忽;

2.王新功作為曾經在銀行從業的人員,對銀行內設機構的職責範圍、經營模式應有充分的了解,對企業客戶管理部不具有代表輝縣農商行對外借款的職能應有正確的認知。且王新功了解張鵬西的身份,對張鵬西作為企業客戶管理部的經理不能代表輝縣農商行對外借款亦應明知。在合同磋商、籤訂和履行過程中,王新功未要求張鵬西提供授權證明,未要求張鵬西提供輝縣農商行收款帳戶;

3.王新功在一審庭審陳述,知道張鵬西借款的用途是為銀行的貸款客戶「轉貸」提供過橋資金。根據交易習慣,過橋資金是由銀行的貸款客戶使用並支付利息,銀行並非過橋資金的真正使用人,王新功對此亦應明知;

4.張文芳讓王新功代表自己與張鵬西進行磋商並籤訂《借款合同》,王新功的過失也是她本人的過失。張文芳對出借巨額款項,在磋商、籤訂、履行《借款合同》時均未到場核實借款人的情況,存在過失;即使張文芳相信《借款合同》是與輝縣農商行所籤,但在合同籤訂後,王新功要求其將款項匯入其本人在輝縣農商行開設的帳戶,而非匯入輝縣農商行的帳戶。對如此嚴重違背交易習慣的做法,張文芳疏於注意,亦存在重大過失。

根據上述分析,一審判決認定張鵬西向張文芳借款構成表見代理適用法律錯誤,判決輝縣農商行承擔還款責任不當,本院依法予以糾正。

相關焦點

  • 淺析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及完善
    學理上,根據本人的主觀過失是否是構成表見代理的必要條件,有單一要件說和雙重要件說之爭;根據表見代理構成要件是否唯一,又產生了多元論和一元論。  單一要件說認為:只要具備有使相對人相信代理權存在的表象與理由這一要件,不問本人是否有過錯,均構成表見代理。 雙重要件說主張:除了具備表象與理由這一要件之外,還必需具備本人有過錯而相對人無過錯這一要件。
  • 表見代理及其司法適用
    由此可見,表見代理具有以下特徵:  (一)行為人的行為對相對人必須具有有權代理的全部要件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可知,有權代理三要件為:  1.代理人必須具有代理權。表見代理的代理人雖然不具有相應的代理權,但由於本人的原因使相對人相信其具有代理權。  2.代理人須以本人即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 表見代理與善意取得
    在司法實踐中,遇到處理婚姻家庭涉及房屋糾紛等不動產案件,適用該條規定的同時,難免會與其他法律規定相衝突,易混淆債權契約效力與物權契約效力界限。本文從表見代理與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及其缺陷以及司法實踐的運用對該條司法解釋進行理論上的探討。
  • 談表見代理
    由於表見代理制度的立法規定過於簡單,即使最高法院作出上述關於判斷表見代理的細化規定,但仍顯路徑不清晰,導致司法實踐中認定表見代理比較混亂,案件結果差異較大。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包括:1.行為人是無權代理;2.代理行為在外觀上存在使相對人相信行為人具有代理權的理由;3.相對人與無權代理人實施了民事法律行為;4.相對人善意且無過失。
  • 表見代理的類型及法律適用
    3.因行為延續而產生的授權表象之表見代理  這種類型是指代理權終止後的活動構成表見代理的情形。行為人本來具有代理權,但因代理權被撤回或其他原因而消滅,如果第三人對該假象無過失,仍與代理人進行的法律行為即構成表見代理。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有:(1)代理人權利消滅後代理人仍實施無權代理的行為。(2)直接向特定的第三人表示授權的,代理權消滅後未直接通知第三人。
  • 從本案談表見代理的構成及效力
    如何才能使相對人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理由得到法律和法官的認可,本文試結合一起具體的案例,對表見代理的構成作一論述,並對表見代理的效力問題進行了探討。狹義無權代理是指行為人既沒有代理權,也沒有能使相對第三人確信其具有代理權的理由,而以他人名義所為的民事行為;表見代理,又稱表現代理,是指代理人雖不具有代理權,但具有代理關係的某些表面要件,這些表面要件足以使無過錯的第三人相信其具有代理權而與其發生民事法律行為,該法律行為的後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擔。
  • 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中,如何理解相對人善意且無過失?
    所謂表見代理是指,行為人雖無代理權,但善意相對人客觀上有充分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而與其進行法律行為,其行為的法律後果由被代理人承擔的代理。表見代理的重要意義在於保護善意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因此「相對人主觀上善意且無過失」是表見代理成立的構成要件之一,也是司法實踐中認定表見代理的的審查重點。那麼,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中,如何理解相對人善意且無過失?法妞網友諮詢: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中,如何理解相對人善意且無過失?
  • 《民法總則》有關代理的新規定對表見代理認定的影響 | 法官說
    司法實踐中,雖然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相關法院已經對認定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做了明確,但在審判實踐中,對同時符合權利外觀和相對人主觀因素兩個構成要件如何判斷
  • 範文——淺析民法中表見代理制度
    三、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分析(一)應當符合代理的表面要件表見代理人須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而不是自己的名義進行活動,從而與第三人締結民事關係,表見代理實質上是代理的一種,故而儘管表見代理就特殊性,但是其仍應當符合代理的表面要件,這是構成表見代理的前提條件之一,否則其就不成其為代理,也就當然不是表見代理了。
  • 談談表見代理
    通過對雙重要件說和單一要件說、一元論和多元論進行分析,再結合表見代理本質上屬於無權代理這一特點,筆者認為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應是以下幾個方面:1、代理人的代理屬於無權代理。表見代理是在本人對無權代理行為不認可的情況下產生的。無代理權人的代理行為在被認定為表見代理前,首先構成無權代理,如果本人在代理行為發生後,對該無權代理行為進行追認,那麼自然構成有權代理,沒有必要浪費法律資源再審查其是否構成表見代理。5、符合代理的生效要件。
  • 本案被告行為是否構成表見代理
    第一種觀點認為:王某安排招待的行為系職務行為,這一點原告認可,並且王某系乙村的會計,故應判決由被告乙村委會歸還原告欠款。王某系經手人,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可以判決王某承擔連帶責任。  第二種觀點認為:王某辯稱自已是受村領導委託安排招待他人的,但其未向法庭提供證據,只能認定為無權代理,這種代理,事後未有被乙村委會追認,故應當由王某個人承擔民事責任。
  • 表見代理與狹義無權代理
    顯然,表見代理無須本人追認。在表見代理情況下,法律將使本人(名義上的被代理人)對於善意的相對人承擔被代理人的責任。  在構成表見代理的情況下,相對人如不主張表見代理,而向本人提出催告,要求本人追認,則可以認為該行為已經轉化為狹義的無權代理,成為效力待定的行為。如果本人拒絕追認,則該行為無效,相對人不得再根據表見代理主張有效。所以,即使符合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也必須由相對人提出請求。
  • 丈夫偽造妻子授權委託書出庭應訴是否構成表見代理
    【分歧】  法院經審查,形成兩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李某對王某的訴訟代理構成表見代理,故應裁定駁回王某的再審申請。  根據表見代理的概念和法律規定以及學理上的總結,表見代理的構成條件為:  1、以被代理人的名義進行了代理行為;2、相對人在客觀上有理由相信無權代理人有代理權;3、相對人主觀上是善意的且無過錯;4、無權代理人與相對人之間的民事行為具備成立要件。  由此可見,特殊身份關係不是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更不是表見代理成立的充分條件。
  • 職務代理認定的實證分析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但無論《民法典》還是《理解與適用》均未如表見代理條款一般規定「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是有代理權的」要件。該要件的缺失似乎降低了相對人的舉證責任,其無須專門證明行為人的行為形成了其履行工作任務的權利外觀。同時也似乎表明職務代理的認定是一項完全中立、客觀的過程,無須考慮相對人視角亦無須關注是否形成權利外觀,部分司法實踐即遵循了此種思維範式。
  • 淺談表見代理與狹義無權代理的區別
    顯然,表見代理無須本人追認。在表見代理情況下,法律將使本人(名義上的被代理人)對於善意的相對人承擔被代理人的責任。  在構成表見代理的情況下,相對人如不主張表見代理,而向本人提出催告,要求本人追認,則可以認為該行為已經轉化為狹義的無權代理,成為效力待定的行為。如果本人拒絕追認,則該行為無效,相對人不得再根據表見代理主張有效。所以,即使符合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也必須由相對人提出請求。
  • 關於表見代理的說法,正確的是()。
    關於表見代理的說法,正確的是()。 關於表見代理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表見代理屬於無權代理,對本人不發生法律效力 B.本人承擔的表見代理產生的責任後,可以向無權代理人追償因代理行為而遭受的損失 C.表見代理中,由行為人和本人承擔連帶責任 D.第三人明知行為人無權代理仍與之實施民事行為,構成表見代理 查看答案解析 【正確答案】B
  • 淺議家事代理權適用中的表見代理問題
    在家庭事務當中,通常配偶一方以家庭名義或以另一方的名義對外發生法律關係,另一方對此則需承擔民事法律責任,這是客觀要件,其目的在於保護善意相對人的交易安全。   2、行使代理權的配偶一方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沒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在行使代理權時,由於缺乏民事法律行為生效基本要件,不構成家事代理權,對於夫妻雙方不發生法律效力。若相對人是故意為之,相對人則應承擔過錯責任。
  • 什麼是無權型表見代理? | 前沿
    因此,構成表見授權的本人容忍行為只是一種排除項,即只要是不構成授權的默示行為都可以構成表見代理。然而,這只是對本人容忍行為範圍進行的一個大致劃定,要真正具體化理解容忍型表見代理的表見代理性質,需要對容忍型表見代理行為的具體構造進行探討。第一,行為人無代理權而以本人名義為行為。這一要件主要是為判斷行為人是否必須長期一再地以本人名義為行為。
  • 表見代理的認定和無權代理人之法律責任
    有人提出,由於徐某的行為已構成犯罪,故不必從表見代理構成要件出發考慮其行為是否構成表見代理,法院應以徐某行為已構成犯罪從而不可能再同時構成表見代理為由,直接裁定駁回華某對家天下公司的起訴,華某作為徐某犯罪行為的受害人,可向徐某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 簡述狹義無權代理與表見代理
    今天我們的主角是無權代理,廣義的無權代理包括狹義的無權代理與表見代理。一、狹義的無權代理1.狹義的無權代理,是指行為人無代理權,並以他人名義實施法律行為,且不構成表見代理的情形。②相對人為惡意:惡意相對人(即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代理人為無權代理的),因此遭受損失,由相對人和代理人按照各自的過錯承擔責任。二、表見代理1.表見代理,是指行為人事實上無代理權,但因為權利外觀,使得善意相對人有理由認為行為人有代理權而與其進行法律行為,其行為的法律後果由被代理人承擔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