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高速將啟用自由流稽核系統(央廣網記者 官文清 攝)
央廣網廣州7月24日消息(記者官文清 郭翔宇)記者近日了解到,廣東將在全省114條高速公路啟用阿里雲高速自由流稽核系統,這也是全國首個高速不停車收費AI稽核項目。該系統將結合數據技術,在圖片、視頻全部上雲的基礎上,還原車輛的完整路徑,堵住換卡逃費、繞路逃費的漏洞,減少高速收費爭議。
隨著全國取消高速省界收費站、以及數位化交通實行規劃的推進,如何保證高速不停車快捷收費的同時,防止逃費以及降低收費爭議,成為了現實問題。對此,廣東省於去年與雲計算廠商阿里雲達成合作,將人工智慧和數據技術應用於高速不停車收費後的清分結算,這在國內尚屬首例。
阿里雲智能高速自由流項目負責人崔磊介紹,自去年12月正式宣布啟動以來,目前已在廣東100多條、近一萬公裡的高速公路全線部署了阿里雲的雲邊一體的方案。
崔磊介紹,該技術是基於收費流水、圖片流水、地圖數據等大數據形成的整體方案,目前高速路用門架作為收費單元,汽車行駛經過這些收費門架時除了會拍攝照片外,車上的ETC終端還會跟門架的收費單元進行一次「握手」,ETC終端會把每個門架的前5個和後5個進行記錄,幫助收費單位進行精準的計費。
但對於廣東這一交通大省而言,路網狀況非常複雜,日均車流量達到500萬輛,每日產生的數據量異常驚人,如何快速且穩定處理分析這些數據成為一大難點。
廣東高速將啟用自由流稽核系統(央廣網記者 官文清 攝)
阿里雲智能高速自由流項目工程師王璐介紹稱,廣東高速路網日均車流量達到500萬,按照一輛車經過1個門架會產生3-5張圖片計算,算上全省3000多個門架,日均產生圖片量上億張,以一張圖片0.5兆來計算,每天僅圖片產生的存儲量就能達到TB級。
「如此巨大的存儲量,而且是實時產生的,如果將這些數據全部發送到一個數據中心處理的話,通常情況下是處理不了的,機器可能會發生宕機。」王璐介紹,高速自由流稽核項目引入了邊緣計算這一前沿技術,在高速路段不同位置部署邊緣節點,用於直接拉取龍門架中的圖象信息和流水信息,在邊緣節點的伺服器中提前進行智能分析處理,將處理後的結果再傳輸到中心端和雲端,提供路徑還原、和車輛的稽核分析應用的服務能力,以實現降低流量帶寬的壓力,也可以提升數據分析的效率。
據介紹,邊緣節點的部署方案,在全國目前只有小部分省份有小規模部署。為了應對廣東如此複雜的路網情況,阿里雲智能高速自由流項目的邊緣節點規模非常大,部署了幾十個邊緣節點,涉及到的伺服器上百臺。
該項目投入使用後,可為收費爭議等糾紛提供清晰的數據憑證,從技術角度保證高速收費更準確、高效,而錯誤計費、重複計費、「大車小標」、「貨車客標」、「買短跑長」以及套牌車等問題都得到了解決。此外,系統還具備區間測速等功能,可以在地圖上定位到廣東省內最擁堵的高速區間有哪些,提升高速路段的服務運營能力,另外可為規劃高速公路的建設提供數據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