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治療是一個科學的系統治療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包括了各種不同方法和流派理論的應用。
音樂治療利用聆聽、冥想、即興演奏、歌曲、音樂心理劇等技術,對部分生理疾病或心理疾病的患者予以行為幹預的治療。
不過,但是朋友們還是常常有很多的疑問。
「到底什麼是音樂治療?」
「是不是聽聽歌就可以治病?給我們推薦幾首歌『治療』一下唄?」
「你們音樂治療能治療什麼呢?」
「我沒有音樂基礎是不是就不能接受音樂治療呢?」
「音樂治療是不是跟音樂教育差不多?」
……
對此,我們收集了4個比較集中的問題,希望對你了解音樂心理諮詢有所幫助!
音樂治療就是聽音樂嗎?
一說到音樂治療,很多人會問:「聽聽音樂就能治病?我是不是買專門的音樂治療光碟回家聽就可以了呢?」
NO!如果你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
美國Temple大學的教授Bruscia的定義是這樣的:
音樂治療是一個系統的幹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治療師運用各種形式的音樂體驗以及在治療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作為治療的動力的治療關係來幫助治療對象達到積極健康的目的。
其中有三個要點需要明確:
①音樂治療是一個科學的系統治療過程,無計劃的音樂活動是不具有任何臨床的治療意義的。音樂治療師在臨床實踐中,必須把評估貫穿於治療過程的始終。
②音樂治療運用一切與音樂有關的活動形式作為手段,如聽、唱、器樂演奏、音樂創作、歌詞創作、即興演奏、舞蹈、美術等等各種活動,
每個流派使用的技術和方法不盡相同,常用技術的方法就有幾十種之多。
③音樂治療過程必須包括有音樂、治療對象和經過專門訓練的音樂治療師這三個因素。缺少任何因素都不能稱其為音樂治療。
有些人在商店買一些所謂的「音樂治療光碟」回家聆聽的做法也許對身心有一些放鬆作用,但這不能稱為音樂治療,
因為這裡沒有音樂治療師的介入,也就沒有治療師與患者的治療關係這一關鍵動力因素的存在。
音樂治療與常規的心理治療有什麼區別?
常規的心理治療主要使用語言,而音樂治療主要使用音樂。
常規的心理治療通過糾正頭腦裡的不正確觀念來達到改變不良情緒的影響,但是經常發生的現象 是道理都明白,但是就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這種情況下音樂治療就顯得較為有效。
因為音樂是直接作用於情緒,所以音樂治療是通過改變情緒來改變人的認識。
大家知道,當人的情緒好的時候,往往傾向看到事物的積極方面,把壞事看成好事;當人的情緒不好時,往往傾向看到事物的消極方面,把好事看成壞事。
因此,情緒改變了,人的認識也就自然改變了。
什麼人適於音樂治療?是否必須懂音樂才行?
接受音樂治療並不要求一定要懂音樂,事實上大部分接受音樂治療的人都是不懂音樂的。
但是音樂治療又確實對接受治療的人有一定要求。
如應是受到過高等教育,對音樂有一定的感受性,最好喜愛聽古典音樂,情感和想像力都較豐富,
另外由於音樂治療屬於高層次和深層次的心理治療,很費時間和精力,收費也較高,因此需要有一定的經濟能力。
有一些音樂治療活動與音樂集體課很像,他們有什麼不同呢?
兩者區別還是很大的。
最突出的區別就是,音樂治療是有自己的治療目標的,音樂活動往往是為了發展正確的社會與情緒能力,發展運動技能,發展交流溝通能力,或者提高學習能力,
它的目標往往在音樂之外,活動的設計常常是為了能讓來訪者很快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活動中實現音樂治療的目標。
音樂集體課的目標是在於學習一門音樂技能,目標就是音樂本身,活動的設計常常會有一定難度,在攻克這些難關的同時幫助孩子們掌握相應的音樂技能。
音樂治療與音樂技能並沒有絕對的相關,非音樂專業的人士一樣可以參加。
其講課的內容是理論與技術相結合,授課方式是以體驗式的工作坊形式為主。
所以這個課程的適用人群為大、中小學學校心理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心理諮詢與治療機構工作者、企業管理和培訓人員、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心理學愛好者、音樂愛好者以及期望自我探索的朋友。
2020年10月1-3日京師博仁特邀我國著名音樂心理諮詢師——張刃,開班《音樂心理諮詢師實務研修班(初階)》
張刃老師
著名音樂心理諮詢師
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治療碩士
北京大學人格與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特聘專家
北京大學人格與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心理學碩士班實踐導師
擅長領域:
除擅長音樂心理諮詢的傳統技術外,還在音樂心理諮詢西方學術及臨床體系基礎之上,自創了音樂形意律動療法、音樂詩歌劇療法等新的音樂心理諮詢技術。
(《轉載聲明》:本號贊成並遵循微信公眾平臺關於保護原創的各項舉措。內容僅做公益性分享,本號部分推送文章、圖片可能未能事先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或無法查證真實原作者,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留言聯繫我們。經核實後,我們會及時刪除或者註明原作者及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