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寶寶喜歡推人,打人甚至咬人,應該如何有效引導

2020-09-18 天天學點早教


遇到寶寶喜歡推人、打人,甚至咬人喜歡和小朋友搶玩具,常常對小朋友不禮貌,不能好好玩,總是用「打」來解決問題這種情況,爸爸媽媽通常會怎麼做呢?是和寶寶講道理?先嚴厲地批評他?還是將他拉到一邊,禁止他繼續和同伴遊戲?0~3歲期間,寶寶和同伴相處時或多或少會出現些不友好的行為,這些行為在成人眼裡往往就成了「不友好」。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些行為,是真的對同伴不友好嗎?


解析寶寶「不友好行為」背後的真正含義

「打人、咬人」在成人眼裡往往是不友好的象徵,是不被允許的事。但對於0~3歲的嬰幼兒來說,「打人、咬人」很多時候是寶寶解決問題、表達需求的途徑之一,是伴隨成長過程出現的外在行為。根據霍夫曼的研究,0~3歲的寶寶大多都不太明白規則的社會價值,也考慮不到行為對別人產生的影響,所以這個階段孩子的「不友好」行為有別於觸犯社會道德準則,並不具備道德意義。皮亞傑認為2~5歲的兒童還處於自我中心階段,在遊戲時,規則或成人的要求對他們沒有約束力,他們更多地會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執行遊戲規則。所以,0~3歲嬰幼兒的不友好行為更多的是伴隨著年齡特點表現出來的外在行為,並非我們成人意義上的不禮貌、不友好。


如何引導寶寶的「不友好行為」

所以在我們了解完寶寶行為背後的含義以後,我們不能僅以成人的標準去評價和指責寶寶,因為這樣不僅限制了寶寶的探索行為,對自我認知、同伴交往產生不好的影響,對於探索因果關係及反抗期的寶寶來說,反而會讓他們有意地增加類似行為。所以,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我們大人要避免給寶寶貼「打人」「不友好」的標籤,根據不同年齡段寶寶的發育特點,有所區別地對待,那麼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大人應該具體怎麼做呢?

1. 輕拉寶寶小手引導,和寶寶說說小夥伴的特徵,比如說,我們可以跟寶寶說,寶寶這是xx,這是xx的小手,軟軟的,白白的,我們跟xx握握手好不好?當寶寶對同伴產生好奇、探究意願而出現抓、拉、咬等行為的時候,媽媽可以拉起寶寶的小手,帶著他用輕柔的方式摸摸小夥伴的小手、頭髮等,一邊介紹其他小朋友,讓講講寶寶看到的和感覺到感受,滿足寶寶對小夥伴的好奇,經歷過多次,這樣我們就完成了寶寶從打人抓人到握手的過度,並且迎來的是,你們閨蜜驚訝的表情,就會覺得你很贊。

2.及時發現寶寶的需求,教會寶寶物權意識,告知寶寶玩具的物有權,同時豐富寶寶解決問題的方式。比如寶寶在搶其他寶寶的玩具的時候,媽媽可以先拉住寶寶並詢問寶寶的想法和需求,比如這樣問:「寶寶,你是不是想玩這個玩具?但是這個玩具小熊是xx的。」隨後,媽媽提示寶寶如果想要,需要和xx商量,比如說:「給我玩玩,好嗎?」或者可以用別的玩具交換等。如果寶寶不會表達,媽媽可以帶著寶寶一起商量在寶寶面前示範說。交換玩、輪流玩等都是寶寶和同伴共同遊戲非常好的方法,家長可以多引導寶寶嘗試。

3.讓寶寶充分感受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關愛,避免說「不要你、不喜歡你之類的話。這個尤其在二胎家庭,當媽媽抱著小弟弟時,可以告訴大寶寶「媽媽只是暫時抱小弟弟」,甚至在抱小弟弟前可以先徵詢下大寶寶的意見,或者和大寶寶一起親親、抱抱弟弟,握握弟弟的小手。非獨生家庭,爸爸媽媽尤其要保證和每個孩子有足夠的親子互動時間,公平對待,避免讓寶寶覺得爸爸媽媽有所偏愛,給寶寶們建立良好的安全感,對小寶寶同樣也是。


參考文獻:

David R.Shaffer & Katherine Kipp.發展心理學:兒童與青少兒(第八版)【M】.鄒泓,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9.

寶寶心語,茅紅美,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12

相關焦點

  • 3歲之前的孩子容易出現打人,推人,咬人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你家的孩子在3歲之前有沒有出現過打人推人咬人等情況,你有仔細觀察過孩子發生這些行為的時候的具體表現嗎?你只有思考過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種行為嗎?3歲之前的孩子容易出現打人,推人,咬人的真正原因是什麼?3歲之前的孩子容易出現打人,推人,咬人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 寶寶1歲後開始咬人打人了,怎麼辦?
    1歲左右,不少寶寶開始學習走路,對寶寶來說,掌握新技能是一件好事,但同時也帶給寶寶很多的不安和未知。到了1歲半左右,不少孩子的情緒會更加強烈,寶寶還沒有掌握表達和控制情緒的能力,寶寶咬人打人成了很多家長的難題。
  • 孩子總打人、咬人,面對兒童「攻擊性行為」,家長如何引導很重要
    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幾乎每天都在接觸同齡的小朋友,這個過程中很多家長會發現罵孩子的脾氣好像有些差,有些孩子無緣無故就動手推人、打人,有些孩子則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動手打人或者咬人。孩子頻繁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不能「視而不見」兒童「攻擊性行為」是心理學上的一種說法,簡單來說就是孩子打人、咬人、推人等身體上的攻擊性行為和罵人等心理上的攻擊性行為。
  • 孩子喜歡摔東西、咬人、打人是什麼原因?家長應該怎樣引導教育?
    今天午飯時間閒聊的時候聽同事說她家寶寶最近出現了很多攻擊性行為,在幼兒園總搶小朋友的玩具,做遊戲勝負欲也超級旺盛,不給他吃的和玩具就大哭大鬧……同事特別擔心這樣下去孩子脾氣會越來越大,甚至出現打人的行為。
  • 寶寶咬人、打人、推人,你管的不對才是大問題
    空間感、身體控制能力差1歲以內的寶寶,會特別喜歡拍,拍人,拍自己,撲人,甚至咬人,這都不是故意的,這是基於孩子身體的發育,他們在探索「手」的使用方法。而且很可能,當寶寶第一次學會「打人」的時候,家長是樂呵呵的、鼓勵的,這讓寶寶認為,「打人」是一件好事,所以會時不時用這種方式和家長互動。但這個時候他們的身體控制能力不夠,空間感尚未發展成熟,還不能很好的控制他們的上臂,就會有些不知輕重,所以他們的「打」並不是真的暴力。甚至嬰兒的拍打,很可能意味著「嗨,你好,我很喜歡你!」
  • 0-3歲孩子愛咬人打人,越阻止越難糾正,這樣做才是正解
    01、正確對待孩子的口手敏感期一般來說,0-1歲的孩子正處於口手敏感期,他們用手和口來探索和認識這個世界,此時的孩子喜歡咬人或者打人可能因為這樣幾種情況:一是長牙時牙齦又癢又痛,孩子會下意識地想咬人;二是孩子的內心需求得不到滿足,為了發洩情緒而去咬人;三是孩子的口腔敏感期沒有得到滿足而出現的補償性反應
  • 打人咬人怎麼辦,家長的反應最關鍵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一歲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表現出一些不好的習慣,比如咬人,打人。雖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咬人打人的現象很常見,但這個問題值得家長關注。要知道,父母的所作所為會直接決定孩子的未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討論這個問題:一、寶寶為什麼咬人打人?
  • 孩子喜歡打人、咬人,還經常「發飆」?做好兒童情緒管理是關鍵
    原來小傢伙不僅沒挨欺負,反而幾乎天天在學校欺負別人,不是打人就是咬人,給老師都整無奈了。說到孩子喜歡打人,我想起來去年的一則新聞:一個小學四年級的班級,全班47個學生,有個孩子從開學開始欺負同學,斷斷續續的班裡45個孩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欺辱。惹了眾怒的娃被全班其餘家長聯名要求勸退。
  • 沒有孩子天生喜歡打人咬人,一定是身邊人影響到了他
    球球從出生第十天我就開始自己帶他,一直到現在一歲四個月,從最開始的餵奶難題到睡眠難題再到輔食餵養,大便是否正常,這些生理問題都一一解決,只要一有不適,為娘的立馬就能判斷出寶寶為什麼不舒服,為什麼會有脾氣,從而也影響著球球的性情,使得球球變得溫和,出門大家都說球是個暖男。
  • 為什麼3歲前的寶寶都愛發脾氣愛打人?了解心理活動是關鍵
    相信很多的爸爸媽媽在寶寶2-3歲的時候,都會發現小寶寶好像越來越難管教了,而且小寶寶在這個時候還特別喜歡說不,一不小心就會亂發脾氣,比較喜歡打人,還經常在公共場合大聲地尖叫…有很多的媽媽都搞不懂,曾經那個乖巧可愛的寶寶,怎麼一下子就變得這麼囂張跋扈了呢?其實媽媽們也不需要太過於擔心,搞清楚這個年齡段寶寶的思維模式,才能更好地引導寶寶。
  • 為什麼3歲前的寶寶都愛發脾氣愛打人?了解心理活動是關鍵
    相信很多的爸爸媽媽在寶寶2-3歲的時候,都會發現小寶寶好像越來越難管教了,而且小寶寶在這個時候還特別喜歡說不,一不小心就會亂發脾氣,比較喜歡打人,還經常在公共場合大聲地尖叫…有很多的媽媽都搞不懂,曾經那個乖巧可愛的寶寶,怎麼一下子就變得這麼囂張跋扈了呢?
  • 孩子總打人?0歲、1歲、3歲打人原因各不同,早了解早糾正
    麗麗(化名)的孩子已經一歲半了,最近孩子總是吵著鬧著想出去找小朋友玩,莉莉卻害怕帶孩子出去玩。了解之下才知道原來是孩子很喜歡打人,家裡的人或是和孩子接觸過的小朋友幾乎都被打過,是小區有名的「壞孩子」。莉莉沒辦法,只能把孩子圈在家裡,等大些懂事了再讓他出去玩。孩子打人這件事,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或發生在孩子幾個月的時候、或發生在孩子1歲多的時候、甚至2歲、3歲更大的都有。
  • 孩子咬人、打人為哪般?感官敏感期到了,請幫助孩子了解世界
    強媽心裡當然明白,家長們之所以不願意讓孩子跟強強一起玩,就是因為強強喜歡打人、咬人。因為強強喜歡咬人、打人,不知道被媽媽訓了多少次,有的事情氣急了還動手打,可是打也沒有用,小傢伙見到小夥伴依然會我行我素,為此強媽也感到很頭疼。
  • 寶寶打人,怎麼辦?
    在寶貝大約1歲左右開始,一般會有打人的行為,為什麼呢?在此時的寶寶,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情緒控制不穩,他們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情緒時,會通過他們熟悉的肢體動作來表達,例如:打人、咬人等。因為他們還不會用其他方式表達。因此,這個年齡的寶貝出現這樣的行為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 當寶寶咬人、打人時,大人的反應決定娃的未來,聰明家長這麼做
    看到我出來,大寶就趕緊投訴:媽媽,弟弟咬人。我把大寶拉到一邊勸慰一番,了解了事情的緣由,兩人爭一個玩具而引發的「咬人事件」。然後去看看二寶,剛剛一歲的二寶也無辜地看著我,知道自己犯了錯,低下頭,等著我的懲罰,看到我沒有氣急敗壞,只是對他進行言語方面的說教,漸漸消失了緊張情緒,跟哥哥抱抱解決了爭端。
  • 育兒家丨當孩子咬人、打人時,家長的第1句話很重要
    這位用戶家的故事可不是個例,「孩子愛咬人」應該是養娃的人都遇到過的問題。《兒童微行為心理學》書中提到「兒童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有心理學解釋」。一般情況下,孩子到一歲半會度過「口欲期」。但如果孩子在這個時期的咬咬行為得不到滿足,「口欲期」有可能延長,更愛亂咬,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過度補償」。也就是說,孩子可能到兩歲甚至更大,還喜歡吃手或咬物咬人,而且比之前咬得更頻繁更上隱。所以,在這個階段,一定要為孩子提供方便,讓他「咬個夠」。
  • 0~3歲,孩子吃手打人怎麼辦?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我小時候去親戚家做客,他們家有一個一歲多的寶寶。我發現她的手上纏著膠帶,我問親戚,小寶寶的手是受傷了嗎?得到的回覆是:寶寶一直吃手,擔心吃了細菌生病,所以就把手用膠帶纏了起來。最近我在抖音上也看到一些媽媽為了不讓孩子吃手,在孩子的手指上套苦瓜,抹苦藥等等方式。
  • 寶寶喜歡推人,咬人,揪別人頭髮怎麼辦?這樣糾正更見效
    導讀:寶寶喜歡推人,咬人,揪別人頭髮怎麼辦?這樣糾正更見效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喜歡推人,咬人,揪別人頭髮怎麼辦?這樣糾正更見效!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一歲了 玩得高興的時候老喜歡咬人
    我家小孩剛好一歲,是男孩。寶寶玩的高興的時候老喜歡咬人,經常把她奶奶的胳膊咬的青一塊紫一塊,該如何管他呢?小孩是奶奶在家帶的,剛從老家接過來,現在還不會說話!黃繹霖老師回答:你好!請問:你還能記得寶寶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用這種行為表示開心的嗎?
  • 寶寶那麼可愛,怎麼能打人呢?
    還不會走路、不會說話的「小小人」都會「打人」了嗎?問問身邊的寶媽,確實哦,這種所謂寶寶「打人」的情況,還真的是普遍存在呢!沒學會說話,先學會暴力事實上,0-3歲寶寶喜歡打人太正常了。攻擊衝動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尤其是3歲前,孩子的自我意識已經覺醒,有強烈的想要表達自己各種想法的需要,但是自我控制能力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所以經常出現打人、推人、咬人的情況。這時候家長,不能用大人的道德來評判孩子,單純的說他「學壞了」,要「改正錯誤」。應該學會一種思考習慣,從孩子的角度來考慮,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