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思考術》:讓我重新認識時間管理,其實就是認識自己

2020-12-22 sinly慢讀漫思

最近在看的《筆記思考書》這本書,顛覆了我很多的認知,讓我重新定義了很多固有的信念,比如時間管理。

曾經我認為,只要自己的注意力能夠聚焦在要做的事情上,那麼按照曾經我認為的注意力比時間更寶貴的信念,那麼,我的時間就沒有浪費,我就能夠高效地完成很多的事情。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也許在某些情況下是這樣的,然而,在自己確實要不得不完成很多任務的時候,這個信念便無法支撐自己走下去,因為一天的時間,確實是有限的,要完成的事情,也確實是擺在自己面前的。

那這時候,應該怎麼辦呢?在「電腦玩物」站長黃鐘毅所著的《筆記思考書》這本書裡,我找到了答案,而書中提出的以下幾個觀點,讓我重新認識了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的終極目標,是讓自己更幸福,更有成就感。

《筆記思考書》這本書提到,在設定目標的時候,目標並非越多越好,而是要設定一個「自我和諧目標」,也就是讓自己感受到幸福的目標,這個目標和多少沒有關係,而是和自己的內在感受相關。

所以如果一個人即便一天能夠充分利用時間,完成了超過自己能夠承受的負荷之外的目標,但內心卻感覺到更加疲憊,也許是在設置目標的時候,沒有考慮到「自己」這個最關鍵的因素。

時間管理的主角,並不是目標,而是完成目標的人,也就是自己。換句話說,也就是要有主人翁意識,而主人翁意識的前提就是要關注到自身的感受。

比如,我們在達成一個目標的時候,如果內心是充滿幸福和滿足的感受,那麼就說明這個目標是我們的自我和諧目標,如果感受到的是不快樂,那麼我們就需要思考,這個目標是不是應該重新設定。

也就是說,我們做任何事情,要思考,這件事情,是為了自己而做的,而不是別人。無論工作、生活中都是這樣,只有將思維轉變過來,才能夠更好的完成時間管理。因為此時的時間,才是你自己充分享受當下的時間來完成的,而不是當成幫助別人完成的任務。

時間管理不是解析任務,而是認識自己。

最知名的時間管理方法「GTD」,包括收集、整理、組織、回顧與檢討、執行五個階段。這個方法被學習時間管理的人當成一個法寶,但是這麼繁雜的步驟,卻也讓初學者望而卻步。

《筆記思考書》這本書提到,我們解析任務的目的,並不是為了了解任務,而是回歸到自己身上,認識自己的能力、願望、渴求,並且意識到,什麼才能讓自己獲得真正的快樂。

想要了解任務,首先要了解自己,也就是說,時間管理,就是認識自己。

任務是死的,人卻是活的。我們花時間去了解的不應該是任務,而是自己。當我們對自己有了足夠的認識之後,我們就知道自己喜歡運用怎樣的方式去完成這些任務,反而可以獲得更好的效果。

比如今天是周末,我們卻收到單位領導布置的一項任務,要求在下周完成。這時候,我們就需要認識自己,自己的能力是否足以讓我們不用犧牲周末的時間,不用加班就能完成,而好好的和家人度過這個周末的時光,還是需要我們暫時犧牲掉陪伴家人的時間,先把工作完成,否則自己玩的也不開心。

這時候,是否充分認識自己就非常關鍵,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麼,能力如何,就能夠知道如何去安排任務,讓自己能夠輕鬆自如,且享受的完成這個任務,而不需要浪費時間在抱怨領導周末安排工作這件事情之上了。

總之,時間管理需要拆解任務,因為可以讓自己更好的了解任務的輕重緩解,但是更重要的是認識自己,只有對自己足夠了解,那麼在完成任務的時候,才能更加得心應手。

時間管理並不是要準時、積極,而是要平穩、變通。

很多人學習時間管理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從消極的狀態變成積極的狀態,從拖延的狀態變成提前準備的狀態,但是實際上,時間管理並不是讓你追著它跑,而更多的是享受當下的時光,真正活在當下。

因為我們難免會遇到心情低落的時刻,難免遭受挫折打擊,我們不可能時刻打著雞血,讓自己奮勇向前,我們也需要暫時停下來歇息片刻,給自己緩過來的一個緩衝期。

《筆記思考書》這本書提到,因為我們知道如何享受時間,如何掌控反向,知道自己的價值在哪裡,那就是時間管理技巧可以帶給我們的效果。

時間管理,就是為了讓我們清楚地知道,即便此時我們處於低谷,但並不代表我們棄械投降,不代表我們就是失敗者,而只是讓我們更好地去感受當下的情緒,去擁抱當下那個孤獨、受傷了的自己。

人生就是起起落落的過程,學會時間管理,我們就能面對人生的各種變化,自己的內在依然能夠保持穩定,這才是學習時間管理真正的用處。

寫在最後:時間管理不是讓我們趕時間,而是享受人生

《筆記思考書》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了時間管理,不再聚焦於目標和任務,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人生這一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自己,因為只有自己才是會陪伴自己走過一生的人,所以時間管理,說到底就是人生管理,也就是自我管理,但是這必須要建立在對自己有足夠認識的基礎之上。

所以,學會時間管理,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讓我們更好地去享受當下的人生。因此,時間管理,值得每一個人好好學習;我們自己,值得每一個人好好認識。

【我是sinly,喜歡閱讀和思考,熱愛學習和成長,如果我的文字,讓你有所啟發,歡迎點讚和關注,我們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堅持寫作22天後,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
    進入學習後,我發現這是我做的最正確的選擇,通過系統的聽課和實戰練習,寫作,讓我重新認識自己。說實話,關於寫作,我就是奔著這些「乾貨」來的。但是我在這裡確實收穫了許多寫作乾貨。比如:我懂得了怎樣寫好開頭俘獲人心?如何寫好結尾,刺激轉發?怎樣策劃優質選題?如何搭建文章邏輯框架?還有素材的累積和搜索的方法,寫文和改文等等。
  • 《筆記思考術》:人生沒有捷徑,用對方法才能走得更快
    我是伍七七,關注我,為你分享好書。前段時間我清理雜物,翻出了這幾年的筆記本,大概有七八本吧,全都是很厚重的本子,翻開一看,裡面寫了很多團隊管理的筆記,還有一些讀書筆記,以及我自己總結的一些記錄。大概是三四年前的事情了。
  • 記筆記的效果差強人意:你掌握做筆記的方法了嗎?
    大部分人對筆記的認識就是老師講的什麼?主管講了什麼?全部都原原本本地記錄好,整理好。在寫筆記時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記下別人講的內容,同時可能還要注意一下排版與格式。但事後重新拿起筆記時 卻失去了記筆記時那種感覺,忘記了當初記下它的原因。
  • 因為抗擊抑鬱症,我重新認識了自己,成長與改變,成為更好的自己
    作者|簡客GAKER抑鬱症讓我重新認識自己我從未如此清晰地認識過我自己,直到我陷入了抑鬱的深淵,在那裡苦苦掙扎著尋找爬出深淵的梯子。當我爬出了抑鬱的深淵,重新審視這段過往的時候,我既感覺到悲傷又感覺到興奮。
  • 如何通過筆記,從思想上的巨人,變成真正的行動者
    比如我自己,在閱讀的時候,就會有這樣的情況,想看的書太多,先收藏先加購物車,然後?也許要很久以後,才會想到讀那本書,又或者是忘了讀那本書。這或許是借書比買書,更有動力看完的原因之一吧。看到《筆記思考術》提到的方法,似乎有了破解之道。《筆記思考術》,是黃鐘毅將筆記融入到生活各方面後的總結與分享,看完得到一些不錯的啟發。
  • 如果不是抑鬱症,我不會重新認識自己,也沒機會遇到更好的自己
    作者|簡客GAKER抑鬱症讓我重新認識自己我從未如此清晰地認識過我自己,直到我陷入了抑鬱的深淵當我爬出了抑鬱的深淵,重新審視這段過往的時候,我既感覺到悲傷又感覺到興奮。之所以悲傷,是因為我努力了多年建立起來的驕傲,在那一刻徹底瓦解了,所有的驕傲最終只不過是一系列美麗的錯誤!之所以興奮,是因為在那一刻我仿佛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對自己有了全新的認識,也即將遇到更好的自己!
  • 記筆記:你眼裡微不足道的小習慣,卻是高效工作的利器
    其實,決定知識能否轉化為能力的關鍵在於,是否具備處理信息的能力。做筆記,就是處理信息常常需要用到的一個工具。然而,我們很多人都做過筆記,但卻只有極少人真正掌握做筆記的精髓。正應了那句話:普通人搬運信息,而聰明人重構和創造信息。
  • 我想重新認識你,從你的名字開始
    我想重新認識你不是我後悔了而是我想再認識你一次從你的名字開始我想讓你重新看到我而不是現在這個讓你滿是不滿的我我想讓你重新認識我>而不是現在這個任性,無理取鬧的我我記得你所有的愛好我也記得你所有的不喜如果可以我想重新認識你在我最美好的年紀
  • 心理學:如果命運可以改寫,必將以重新認識自己開始
    人這一生,最難認識的就是自己;我們擅長抽絲剝繭式的探究別人,卻很難意識到,自己才是生活的重心。通過以上對圖式特徵的理解,我想你已經認識到了一些問題。其實我們對於自己的認識並不一定是完全真實的,而是受到圖式經驗的指引,導致很多選擇我們還未嘗試就已經被自己所謂的命運宣判。
  • 如果可以我想重新認識你
    如果可以我想重新認識你嗨!你好,我叫......很高興認識你。多麼簡單的開場白,可對於如今的我們卻成為了奢望。重新認識你,重新在一起,還有機會嗎?我看著我們曾經的照片,重遊我們一起走過的地方,當走到分手的那個地方時,我的眼淚譁地一下就流了出來。我朝著天空聲嘶力竭地喊著,我想你了,我真的想你了。你在哪。很多時候,愛的太深會讓人把自己壓迫的喘不上氣。說出那些傷人的話,讓彼此痛到極致。最終失望的放手,你也知道她很愛你,可你更知道現在的你給不了她憧憬的未來。
  • 沈傲君:中醫讓我重新認識自己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我和中醫中藥有緣。當年高考時,如果當時我沒被戲劇學院提前錄取,應該會被黑龍江省中醫學院錄取。參加工作後,我在實實在在的病痛治療過程中,越來越認識到,中醫中藥是個大寶庫。  我很有幸,在用中醫治療疾病的過程中,重新認識了世界,也認識了自己。
  • 關於對時間管理方法的認識
    生活中,你是否也有過下面這些苦惱:我總是四處奔忙,從來沒有自己的時間,無法更多的享受生活。我的家人朋友想多和我在一起,我卻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我無法兼顧生活與工作,總是顧了這頭,顧不了那頭。我總是因為辦事拖沓而陷入危機,而我辦事拖沓,是因為我總是陷入危機。要做的事情太多,而且都很重要,我不知從何下手。我感覺壓力很大。
  • 品牌介紹:重新介紹自己,讓別人想認識你!
    三種自我介紹的方式,讓你從1分鐘的簡單介紹到數十分鐘的自我介紹,都遊刃有餘,別人聽了想認識你,結交你。你已經開始有意識地重塑自己的品牌了,那麼,現在是時候重新介紹自己了。打造個人的超級品牌,都是從自我介紹開始,自我介紹是自我推銷的鑰匙,因為任何人一開口,其實就是在做自我介紹;通過自我介紹,去銷售自己。打造個人品牌,一個有效的檢驗標準就是看你的自我介紹,如果我們有意識到未來都是個人影響力品牌的時代,我們就會持續不斷的進步,讓自己成長,那麼,我們都會不斷地重寫的自我介紹。
  • 維亞利談兩次抗癌經歷:還是會後怕,但我重新認識了自己
    在近日接受《泰晤士報》記者採訪時,維亞利談到了自己的兩次抗癌經歷,他表示現在自己還是會擔心病情可能再度復發。此外,維亞利還表示治療期間自己經常需要處於麻醉或半麻醉狀態,自己的意識經常會變得模糊,但是這段經歷的確給了他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讓他知道自己究竟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需要做出哪些改變。
  • 如果能重新選擇的話,你是否有想重新認識的一個人?
    意思大體大家都知道是什麼,就是不管是人還是事,隨著時間的推移,結果都不會是是當初想像的那麼美好,總會有幾分殘缺。成年後的我們,再去回憶年少時候的青蔥歲月時,經常會說到這句「人生只若如初見」。如果一切只有是第一次見面時那麼美好,該多好啊。說一說我個人的經歷吧,如果重新選擇的話,我肯定會選擇是的,因為為什麼呢?
  • 不要遺忘,重新認識——讀《我的戰「疫」》
    我也是其中的參與者,2月下旬為「草地周刊」撰寫了《杞人憂天非壞事,別讓科幻成真》的稿件,表達了我的觀點。他們全文刊登了。可以看到,選題的範圍還是很大的,同時給個人闡述的空間,以特有的方式,反映了這場壯懷激烈的人民戰爭。 這也是《我的戰「疫」》的很大特點,就是「我」是主角。
  • 認識自己,才能認識情緒
    美國心理專家卡爾.羅傑斯曾說過這樣句話 :「認識情緒的前提是認識自己。」的確,人只有認識了自己的性格特點、思維習慣以及缺點和長處,才能夠真正了解自己的情緒。其實,每一種生物都有認識自己的本能。老鷹之所以有這樣的行為,是因為它們知道巨大的翅膀在密林裡無法伸展、無法自由翱翔、無法捕捉獵物,而不把巢穴築在樹林裡,是因為即使是那些它們從來瞧不上眼的山鵲也能輕鬆地偷襲巢中的.....對這些被稱之為低級動物的表現,我們人類在認識自己方面似乎比動物遜色得多。正如古人所說:「睫在眼前常不見,人短於自知。」蘇格拉底的學生就是因為沒有認識最熟悉的自己而留下了遺憾。那麼,人怎樣才能認識自己呢?
  • 我是誰?-認識自我
    有時我輸了,反而還贏了。我所講的故事,只有我才能講,我與恐懼、失敗為友,不斷地成長。我是一隻天鵝,卻無法證明自己,於是,我將過往一一埋葬。要想成為自己,需要的時間很長。知道如今,我終於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我是內莉,我投資自己。
  • 如何更好地認識自己?
    太太看完智能門鈴的錄像,臉色蒼白地衝我尖叫,昨晚有個陌生人進來了,好恐怖。她指著一個披頭散髮的「陌生人」對我說,就是ta,昨天晚上偷偷進了我們家。我很詫異,難道家裡進小偷了?一看她指的人,我啞然失笑,用手指頭彈了下太太的額頭,那不就是你自己嗎?
  • 「職業倦怠」是一種流行病,精疲力竭的你需要重新認識自己
    疲憊的概念並不新鮮,新的是我們開始認識到這是一個大問題,它影響了很多人,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他們有這種病。「管理工作壓力問題可以幫助人們預防精疲力竭,」牛津約翰拉德克利夫醫院的醫學顧問蘿拉·文森特博士說,「你需要調整你的工作結構、工作環境、人們對你的期望和情緒壓力,同樣關鍵也有公司同事的關係、領導模式、溝通方式和員工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