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系統還沒譜,Hyperloop One又想打造水下超級高鐵系統

2020-12-17 雷鋒網

據外媒報導,洛杉磯超級高鐵技術公司Hyperloop One欲開發能夠在水下運行的超級高鐵系統,初步設計用於完成距離海岸10英裡以內的貨運任務。

Hyperloop One的董事、X-Prize Foundation的CEO彼得·迪亞曼迪斯(Peter Diamandis)在接受《商業內幕》採訪時提到,Hyperloop One一直在跟全球各地的港口管理局協商,希望管理局能夠與他們合作,允許Hyperloop One對港口進行技術改造,從而利用超級高鐵來完成距離海岸10英裡以內的貨運工作。

迪亞曼迪斯指出,目前世界各地很多海岸都被港口、貨櫃和貨船覆蓋。如果將港口遷移到距離海岸10英裡的近海,這些空餘土地就可以用於發展海岸房地產以及旅遊等產業。

Hyperloop One的水下超級高鐵系統計劃如下:

Hyperloop One的設想是將港口遷移到距離海岸線10英裡的近海,把港口建成類似於海上石油鑽臺的巨型船塢型浮港,供船隻裝卸貨物。然後利用超級高鐵管道將海港與陸地連接起來,由水下超級高鐵來完成近海到陸地的運輸工作。目前水下超級高鐵的構造設計圖已完成。迪亞曼迪斯稱,水下超級高鐵還可以解決港口管理局始終不能解決的航線問題。

除了水下貨運之外,Hyperloop One也在考慮和研究利用水下超級高鐵提供客運服務的可能性,有人曾提出在挪威和瑞典之間修建水下超級高鐵用來提供客運。

此前,Hyperloop One曾參與過俄羅斯與芬蘭等地的諸多項目,並且正在內華達試驗場建造新的建築設施,但從綜合情況來看,他們仍舊尚未解決超級高鐵系統在陸地上的技術驗證和商業可行性。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管道中的超級高鐵Hyperloop會是第五種交通方式嗎?
    該領域發展得的基石是它對出行零排放的承諾在一次全球超級高鐵(Hyperloop)會議期間,布拉德·斯沃茨威爾特(Brad Swartzwelter)向自己發出了一個挑戰——如果會議結束時我還沒有讓他們相信這是這個時代最棒的交通工具,那麼我就認輸。
  • 超級高鐵 Hyperloop One 首測,時速可超波音 747 飛機 | 愛範兒
    昨天,依託真空管和電磁懸浮技術的超級高鐵項目 Hyperloop One 在拉斯維加斯沙漠進行了初次的推進系統測試。據 The Verge 報導, 和給人的未來感不同,Hyperloop One 這次測試的減速裝置居然是用了一堆沙子,原因就是 「還沒建好剎車裝置」。
  • 揭秘馬斯克的新玩具——超級高鐵Hyperloop
    馬上就要年三十了,你是否歸心似箭巴不得立刻就回到遠方的家中?未來,HTT還計劃打包出售這種能量網格系統,這是一種公交系統,同樣也是能源系統。阿爾伯恩拒絕透露有關這項技術的任何細節,但Oerlikon公司的高層表示,在同意與HTT合作之前,他們認真審查過HTT上交的材料,所以現在,技術上不存在任何問題,Oerlikon也已經投入研發之中。
  • 陸地上的大逃殺玩膩了?不如來試試水下的大逃「鯊」!
    看著灶臺上的食材,AWM、98K、大鋤頭,「你們到底還想吃啥啊!」大廚們眉頭緊鎖,狂拍腦門。正當大家一籌莫展之際,一位新來的廚師自告奮勇:「我有辦法。」傑寶決定替還沒有入手的朋友們先品一品。三分陸地七分水,但相較於平常生活的陸地,水下世界對我們來說充滿了未知和神秘,而人類天生對未知的好奇正是帶領我們走向大海的吸鐵石。總的來說,作為目前還在測試階段的遊戲,吃魚的畫面還是可圈可點的。傑寶開的是中畫質,美麗的深海景觀、雖然有些紙片但還算靈動的魚群,還有水下逼真的光影效果,一看就不是什麼粗製濫造,加急處理的作品。
  • Hyperloop One已結束同前員工的訴訟案
    網易科技訊11月19日消息,據USATODAY報導,知名的超級高鐵初創公司Hyperloop One近日終於結束了與「Hyperloop One四人幫」(前CTO和另外3名前員工)之間的訴訟案。但在這份郵件中,洛伊德並未提及有關這場官司的和解條例,他想通過這封郵件來激勵員工們去「將精力放在如何實現Hyperloop在Q1季度計劃完成的裡程碑式目標上,推出第一個能投入實際運作的Hyperloop One超級高鐵系統,以此來向世人描繪出未來交通的輪廓。」
  • 水下·你未見的中國丨首部系統探秘中國水下的紀錄片撲面而來!
    生活在陸地,周遭的一切都是被水體所包裹。影像表達的進步,早已打破人類對天空認知的邊界,但還從來沒有哪一部紀錄片,系統探秘過中國水下。SMG融媒體中心一支年輕的創作團隊,耗時3年時間,奔襲數萬裡,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上百次潛水拍攝,錄製16000GB的4K素材,試圖為國人揭開中國水下的神秘面紗。
  • 超級高鐵 Hyperloop:屬於未來的第五種交通方式如何連接世界?
    如果要討論今年最熱門的科技項目,「超級高鐵」(Hyperloop)肯定當仁不讓是其中之一。在今年 5 月的時候,從事超級高鐵項目開發的美國公司 Hyperloop One 在美國內華達州進行了第一次的公開測試。雖然只是很初步階段的一次實驗,但仍然聚集了全世界媒體的目光。
  • Arrivo公司將建「超級高鐵」,與馬斯克的Hyperloop有何不同?
    他們早已見識到了運送啤酒的自動駕駛卡車,現在又迎來了「超級高鐵」(Hyperloop)。不過, 這次不是 SpaceX 公司的 Hyperloop,而是由 Arrivo 公司推出的「類 Hyperloop」高鐵系統。11 月 14 日,Arrivo 宣布與科羅拉多交通部門已經達成協議,在整個丹佛大都會地區開發一個新型高速交通網絡。
  • 這款相機雖是傻瓜相機,但使用範圍很廣,不管是陸地還是水下
    雖是傻瓜相機,但使用範圍很廣,不管是陸地還是水下SeaLife DC2000是一種在陸地和海底都能拍攝的傻瓜相機,這要歸功於它清晰、明亮的鏡頭和1英寸的圖像傳感器。在購買數位相機時,SeaLife不是你想到的第一個、第二個、甚至第三個名字。
  • 1200km/h超級高鐵提上日程,北京到上海一小時不是夢!比飛機還快!
    你還真沒看錯,原來只在科幻電影中或者遊戲中看到的「超級高鐵」,即將變成現實!超級高鐵的概念最早是由特斯拉創始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在2013年提出,目前多家公司正在從事產品的相關研發工作。超級高鐵是一種管道運輸系統,它可以將乘客或貨物裝在膠囊形車廂內運輸。
  • 臺灣高鐵系統
    臺灣高鐵700T型列車臺灣高鐵採用日本新幹線系統作為總體基礎(新幹線系統首次向海外輸出,因此亦有稱臺灣高鐵為「臺灣新幹線」者),不過在部分細部設計以及號誌、機電系統方面則酌採歐洲規格。  · 臺灣高鐵700T型列車的設計參考新幹線700系及500系列車。   · 加強車廂空調系統,針對臺灣夏季高溫潮溼的氣候。    · 因應速度需求和臺灣地形因素,加強牽引電動機的馬力和煞車功率。   · 採用比新幹線更嚴格的防火設計。
  • 100個思維框架工具,打造個人的超級方法系統,高效提升自
    未來一個人要想更快地提升自我,必須打造自己的方法系統。變得強大,無非就是能夠使用更多的方法解決更多的問題,從而你比別人更高效,更有價值。職場精英之所以年少有為,不過就是他們都是方法控。他們做任何事都講究方法和效率,無論事情有多麼簡單。不是因為他們有多麼聰明,而是因為他們擁有自己的方法系統。
  • 比飛機頭等艙還豪華 超級高鐵細節曝光
    據外媒Fast Company報導,太空技術探索公司SpaceX的超級高鐵項目「Hyperloop」概念前衛,吸引了很多關注。近日,SpaceX CEO伊隆·馬斯克公布了Hyperloop的更多細節。
  • 歐譜曼迪 螢光內窺鏡導航系統業內領先
    11月21日,在德國MEDICA醫療器械展會上,廣東歐譜曼迪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歐譜曼迪」)的螢光內窺鏡導航系統初次走向國際舞臺。在此次展會中,歐譜曼迪的產品收穫了超過40個國家的意向客戶。歐譜曼迪螢光導航內鏡通過先進光學成像技術,可以實時跟蹤淋巴系統、觀察組織血流灌注和精確定位腫瘤邊界,助力微創外科手術更為精準。
  • 中國好聲音 AMPE打造超級音頻HiFi系統_AMPE平板電腦_平板電腦新聞...
    當然無須回到黑膠唱片的時代,AMPE最新推出的全家共享的重磅家庭數碼產品,採用了AMPE巨資打造的AP超級音頻HiFi系統,內置WOLFSON專業HiFi解碼晶片,成功將超強的播放能力和高保真的HiFi音質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讓音質更接近原聲,最大程度上滿足一家人的視聽享受。
  • 「超級高鐵」測試成功,北京到上海只要1小時?
    之後他詳細勾勒出了腦海中的超級高鐵原型。在他撰寫的一份白皮書中,馬斯克將該系統描述為「飛機、軌道炮和空中曲棍球的混合體」。「這個系統不會崩潰也很安全,縮短了大家在路上浪費的時間,還對各種複雜天氣免疫。」現在,這個想法又邁出了偉大的一步。
  • 中國探索海洋的「超級裝備 細數大國重器「英雄譜」
    細數大國重器「英雄譜」,每一件「超級裝備」都讓世界發出驚嘆       中國造出一個海上巨無霸,破解了人類千年的能源難題!     「藍鯨1號」,這個自重43725噸的「深海巨獸」,長117米,高118米,最大鑽井深度15240米,是全球最大、鑽井深度最深的海上鑽井平臺。
  • 大氣所研究表明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匯能力被低估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毅團隊發現,我國陸地生態系統巨大的固碳能力在以往研究中被低估。10月29日,劉毅團隊在《自然》上發表研究成果,認為基於大氣溫室氣體濃度計算排放通量的方法體系將為我國「碳中和」核算和國際談判提供科學依據。
  • 人工智慧系統CS-1勝過超級計算機
    打開APP 人工智慧系統CS-1勝過超級計算機 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 發表於 2020-12-24 10:46:34 它還解決了燃煤發電廠燃燒比模擬真實世界火焰更快的問題。最重要的是,Cerebras和它在美國國家能源技術中心(U.S. National Energy Technology Center)的合作夥伴聲稱,CS-1比現在任何基於CPU或GPU的超級計算機都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