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嘴巴聽《論語》孔子卡通形象論語棒棒糖超炫酷

2020-12-24 濟寧新聞

隨著新冠疫情得以控制企穩,曲阜三孔景區也於3月底恢復開園,遊客雖然逐步增多,但與過去的人聲鼎沸相比,景區還是平添了幾分肅穆寂靜的氛圍。在這悠然之中,景區內一款新近研發的旅遊商品卻人氣爆棚。

受到眾多遊客特別是少男少女和孩子們青睞,紛紛在商店櫃檯前左挑右選,慷慨解囊。這款人見人愛的小商品叫「論語棒棒糖」,一種用嘴巴聽《論語》的高科技糖果。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文化體驗是旅遊業的靈魂,而創新則是實現從文化到體驗的橋梁。近年來,人們的旅遊觀念發生了轉變,旅遊者已不僅僅滿足於傳統的「有物可看,有話可說」的觀光式遊歷,而更希望通過視覺、味覺、嗅覺、聽覺等全方位的參與或體驗。如何充分利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多樣性展現古老厚重的中華文化和豐富多彩的儒家元素,一直是曲阜三孔景區尋求突破的重點。

2019年下半年,三孔景區與有關科技公司聯手,創意研發最前沿最潮酷的新體驗旅遊產品。論語棒棒糖以糖果為介質,上置音樂播放裝置,採用骨傳導技術,將聲音轉化為不同頻率的機械振動。咬糖果時,聲音從嘴巴傳遞到大腦中,不僅帶給體驗者味覺上的甜蜜,也帶來聽覺上的愉快體驗,使聽覺和味覺兩種感官完美結合在一起。同時,棒棒糖外包裝為孔子動漫形象,材料使用環保節能紙盒包裝,搭配綠色清新色彩主題,產品尺寸小巧易攜帶,一下子就捕獲了少男少女和孩子們的童心。

論語棒棒糖內共錄入50句孔子名句,內容為大眾熟悉的、朗朗上口的《論語》經典名句,或孔子教誨之言,或啟發之語,或道德觀念,或教育原則等,背景音樂節奏輕鬆典雅,新穎獨特的設計,經典的國學內容,給遊客帶來全新的體驗,讓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我覺得景區開發的這個商品非常創新,非常好,我家小孩子很喜歡,能引起小孩子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而且我看到這個糖果使用的是異麥芽酮糖醇,也是適合兒童食用的,比較放心」來自濟南的王先生說。

最新科技與傳統文化的結合,助力景區升級。疫情期間,文化創意與科技高層次融合的文創產品正逐步成為曲阜旅遊新亮點。今後,曲阜三孔景區在旅遊與科技跨界融合過程中,將繼續深挖三孔精髓及曲阜歷史文化內涵,結合最新科技,為遊客呈現嶄新的旅遊體驗方式。

相關焦點

  • 從《論語》看孔子遇到的不同思想者的質疑
    現代 孔子研究的角度五花八門,但專門從《論語》一書的記述中 總結 孔子思想遇挫的角度較為少見,本文著重從這一新的角度去探討孔子思想在當時時代的傳播過程,特別是從當時孔子所遇到的不同思想者的質疑入手,更加具有獨特的學術意義。
  • 對話孔子|如何用哲學方式去思考和閱讀《論語》?
    是故,用「檢驗論證」的方式來哲學地閱讀《論語》,恐怕涵蓋不了書中絕大部分內容,所以這並非很好的方式。或更準確地說,單單使用這種方式來閱讀《論語》,得著不多,除非你僅僅對其中某些論證有興趣,而非志在通讀全書。第二種方式:剖析概念第二種方式是針對《論語》裡面一些值得注意的概念,進行分析和比較。
  • 讓住在《論語》中的孔子更鮮活
    何偉俊的作品《〈論語〉裡住著的孔子》,既延續他此前平易、親切的講述風格,又增添了解讀《論語》的嶄新視角。作者由表及裡,從人物形象深入人物內心,聚焦孔子的人心、人性、人情,充分發掘他的意趣、洞見與智慧,讓住在《論語》裡的孔子更加鮮活、生動,也讓孔子於當下人的生活有所啟迪。
  • 錢穆:孔子誕辰勸人讀《論語》並及《論語》之讀法
    讀《論語》並不難,一個高級中文中學的學生,平直讀其大義,應可通十分之四乃至十分之五。讀《論語》可分章讀,通一章即有一章之用。遇不懂處暫時跳過,俟讀了一遍再讀第二遍,從前不懂的逐漸可懂。如是反覆讀過十遍八遍以上,一個普通人,應可通其十分之六七。如是也就夠了。任何人,倘能每天抽出幾分鐘時問,不論枕上、廁上、舟車上,任何處,可拿出《論語》,讀其一章或二章。整部《論語》,共四百九十八章;但有重複的。
  • 【論語2·17】子路慘死是因為沒聽孔子的教誨
    《論語》是一本什麼書儒家學問有三個完整的體系,這個答案明確地寫在《論語》中。公冶長篇第十三章有,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這一章告訴我們,孔子的學問有「人道學」「性命學」和「天道學」三大完整的體系。《論語》是講君子之道,教給我們如何做人的。
  • 孔子《論語》的真正意義
    只有把儒家特別是孔子的思想闡釋清楚,才能讓世界人民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夠更好地傳播和普及。對錯是相對的,因此前人所翻譯的不能說是錯的。但是他們都是站在各自的角度來解讀,普遍缺少一個高度,用修行人的話來說就是境界不夠。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要想領先於世界,靠什麼領先?文化!文化決定生產力,生產力決定上層建築、決定經濟發展。《論語》這部寶典蘊含的大智慧關係到國計民生!
  • 看孔子和《論語》漂洋過海
    《論語》等儒家經典最早傳入朝鮮半島,經由朝鮮半島傳入日本。  大約在西晉時期,王仁從百濟到日本傳授《論語》。朱熹的《四書集注》傳入日本後,日本研讀《論語》的人更多了。德川幕府時代,出現了眾多關於《論語》的著述;明治維新以來,《論語》通俗書增多。為天皇進講有《論語》,學校教材常選《論語》。
  • 《論語》:孔子的趣味與快樂,能讀懂者寥寥無幾
    各色人物各有特點,形象生動、豐富、飽滿,躍然紙上。如子路的勇猛率直,顏回的好學寡言,子貢的聰明靈活,曾參的謹慎遲緩,宰我的尖銳古怪,都能給人留下很深印象,充滿了生活的煙火氣。整本書中,孔子與子路的有趣故事最多。有一天孔子感嘆說:「大道如果不能推行於天下,我就乘坐著竹筏子到東海去遊蕩,大概只有仲由能跟隨我吧?(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
  • 孔子《論語》中哪些語錄還在影響著我們?
    《論語》,由孔子的學生和再傳弟子編纂,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著作,在戰國初期成書。《論語》是儒家經典作品之一,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宋代把《論語》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在中國歷史上,無論在官紳士人、還是在平民百姓中間,《論語》都是無可逾越的聖典。中國有一句深入人心的話:「半部《論語》治天下。」足見其內容之豐富、哲理之深刻、價值之實用、道德之規範、應用之廣泛。《論語》博大精深。
  • 全球孔子熱 福建退休教師英譯《論語》
    more>>   中新網福州6月11日電 (黃子瑄)當下,孔子學院遍布全球,孔子以中國形象代言人的身份走向世界。
  • 品讀論語 —— 看孔子如何因材施教
    孔子的方法大致有二:一是「聽其言」。這是了解學生的重要途徑,因為「不知言,無以知人也」。而「聽其言」,一是被動地聽,二是主動地與學生交談。被動聽,這在孔子教學過程中不勝枚舉,故略而不論。主動地和學生促膝談心,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他們,這在《論語》中也不乏其例: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
  • 孔子《論語節選》
    孔子(前551一前479)2 字仲尼,春秋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在魯國曾任委吏、乘田一類小官。魯定公時任中都宰、司寇,因不滿魯國執政季桓子所為,去而週遊衛、宋、陳、蔡、楚列國,皆不為所用,歸死於魯。曾長期聚徒講學,開私人辦學之風,傳說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
  • 從《論語》看孔子的教育思想
    《論語》主要是孔子弟子對孔子言論的記載,作為春秋時期的傑出著作,其中就有孔子教育的相關方法和理論,比如有教無類、教不能、四教、教之、以教民戰等,並且明確反對不教而誅。這些教育言論,儘管表面上缺乏系統性,但是其內容確實字字珠璣,值得後人深入思考和研究。
  • 論語和四書都是孔子撰寫的嗎?孔子是如何看待「男尊女卑」的?
    《論語》以及「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是孔子以及儒家的代表作嗎?但是今人認知普遍如此。自南宋朱熹以來,謬種流傳,可謂積非成是。有必要漢代以後人編纂的。成書時代與孔子生活時代相距數百年。《論語》一書的編撰者,並非一人。
  • 論語使者王蔚
    我還了解到,自2010年元月起,他在各種場合講《論語》近260場。    《聯合日報》上的《論語六學論》文後有個說明:作者系中國孔子基金會特聘專家,本文節選自王蔚在首家海外孔子學堂坎培拉孔子學堂掛牌儀式上的演講。       看完文章後我馬上聯繫王蔚教授,他此次是作為中國孔子基金會的特聘專家去坎培拉參加海外第一家孔子學堂掛牌儀式的。
  • 從《論語》中看孔子思想
    《論語》這本書很多人都讀過,即使讀的並不完全也大致知道是什麼意思,有些人認為《論語》這本書沒有什麼用,有些人則奉為經典,其實這種爭論大可不必,我認為不同人對於《論語》的評價其實本質上是對於中國近代苦難的忍受程度,有些人認為近代中國落後就是因為孔子的思想讓中國人失去進取之心才會被列強欺辱
  • 細讀論語——顏回之死與孔子的選擇
    之所以說他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因為孔子對顏回的三次評價: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顏回雖然家境貧寒卻能耐得住這種艱苦的環境始終追求學習追隨老師。
  • 從《論語》看孔子的四大教育思想
    《論語》反映了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學術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經典。在諸經中,《論語》得到的評價極高,對後世影響的時間最長久、地域最廣遠。孔子作為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至今值得引起我們重視和學習。
  • 《論語》讀後感:孔子其實是個愛憎分明的性情中人!
    讀過《論語》的人都知道,裡面全是格言,好像孔子不食人間煙火一樣,平常就專門說格言。其實這是誤解,孔子從三十歲教學,一直到七十三歲去世,中間共四十多年,這些年得說多少話,不可能全是格言。《論語》不過是把他這四十多年所講的話,挑了又挑,選了又選,最後把這些精華集中起來,我們才產生了這樣的誤解。
  • 讀故事,品《論語》,學學孔子的交友智慧
    我們不妨讀讀《論語》,學學其中的交友智慧。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論語·子罕》)孔子說:「要以忠信為主,不要親近不如自己的人。發現自己的錯誤,就要勇於改正。」朱熹在《論語集注》卷一中說:「友以輔仁,不如己,則無益而有損。」顯然,孔子就是要把忠信當做選擇朋友的主要標準,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從而遠離缺乏仁德的人。如果發現朋友交錯了,就要勇於改正,避免影響自己的德行或者遭受其他的損失。《世說新語.德行十一》記載了管寧割席的故事。管寧和華歆同在園中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