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犯錯誤了,衝著兒子一番訓斥,大吼大叫。
看著孩子委屈的哭泣,心疼的不得了,非常自責。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我給兒子道歉,兒子竟然一邊眼裡含淚一邊和我說:
「不怪媽媽,是我做的不好,是我太磨嘰。」
我承認我被頭條搞魔怔了,好不容易有個展現比較高的微頭條,結果被限流。所以我一早起來在電腦前處理圖片,爭取更好的展現和閱讀量。
兒子睡醒後看到我在電腦前,就過去湊熱鬧,被我無情的趕走了。
之後他要在家裡吃早飯,要蒸雞蛋羹,我做好之後他吃飯磨磨唧唧,不好好換衣服。
被我多番訓斥之後,孩子爸爸也急了,衝兒子怒吼一番,兒子嚎啕大哭。
看到兒子哭了,我意識到,其實今天一早的焦頭爛額,起因都是我!
是我沒處理好個人情緒,沒安排好早上的事情,使得孩子一大早就被罵被訓斥。其實想想,很多時候對著孩子情緒失控,根本原因都在自己,孩子只是你的出氣筒。
1.是我被內心的焦慮控制,要上班,結果圖片總是修改不好,我著急。人一急,心不靜。
2.四歲的孩子,還沒到能察言觀色,看到媽媽忙就自己做好上學準備的時候。
3.我發火也不是因為兒子沒有做好這些,完全是被我個人的情緒引起,焦慮、急躁、時間安排不合理。
4.孩子還是那個孩子,他和平時沒有區別,他一直對我的電腦感興趣,早上起床後願意到我身邊抱抱,只是我當時沒像以前那樣抱抱他,給他回應,而是心煩意亂的把他趕走。
想到這些,我趕緊跟兒子道歉,是我不好,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我不想讓他覺得媽媽是不會掌控自己情緒的「瘋女人」。我抱抱他,送他去上學,一邊走一邊聊,孩子很快破涕為笑。
孩子總是很快原諒媽媽,他們對媽媽是無條件的愛。
可是作為家長卻很難做到「無條件」的愛孩子,要求孩子聽話、爭氣,學習好,不拖拉等等,這個階段的孩子,只要求媽媽多陪陪自己。
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父母的行為方式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
像我一樣把情緒發洩在一個4歲的孩子身上,這不應該是一個成年人的處事方式。
認識自己的情緒,處理自己的情緒是每個成年人都應該掌握的一項技能。每個人都會有情緒,生活中、工作中都有瑣事困擾,關鍵在於如何處理。
1. 允許情緒的出現
當發現自己狀態不對,發現自己有情緒時,允許這種現象存在,不必苛求自己做個完美的媽媽。
情緒就像彈簧,你越要壓抑它,它就越拼命地反彈。如果放下控制,它自己就平靜下來了。
2.與情緒相處:覺察,感受,探索
首先,是在情緒來臨的當下,意識到自己在情緒中。
其次,不帶評判地感受身體,讓情緒流動起來,找到出口,得到疏導。
最後,嘗試去覺察觸發自己情緒緣由,是什麼讓你有當下的情緒,是什麼激怒了你,找到根源人也就釋然了。
不是不允許有情緒,而在情緒失控前,發現它,面對它,避免歇斯底裡,避免像我一樣發完脾氣後悔。
我的情緒是根源,孩子的行為是催化劑
孩子拖拉磨蹭怎麼辦?
1.要了解孩子年齡特點
四歲的孩子以無意識的注意為主,沒辦法長時間精力集中的去做事,需要家長去提醒他引起他的注意,做該做的事。
2.安排好時間做好規劃
建立時間表,把時間分成小段,按照時間表安排居家生活;幾點幹什麼都寫清楚,養成習慣。
3.孩子需要時家長提供幫助
有些孩子拖拉,是因為做某件事有困難,家長可以和他一起探討、尋找解決辦法。
不埋怨,不抱怨,做個會反思的媽媽。
也不必過多自責,孩子沒要求你是「100分媽媽」 ,靜思己過,勇於改正,和孩子一起成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專注於分享帶娃過程中的經驗和故事,喜歡我記得關注哦,一個四歲男孩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