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娃被訓斥卻反過來安慰我!學會情緒管理,不做大吼大叫的媽媽

2020-08-23 李小小育兒故事

我犯錯誤了,衝著兒子一番訓斥,大吼大叫。

看著孩子委屈的哭泣,心疼的不得了,非常自責。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我給兒子道歉,兒子竟然一邊眼裡含淚一邊和我說:

「不怪媽媽,是我做的不好,是我太磨嘰。」

我承認我被頭條搞魔怔了,好不容易有個展現比較高的微頭條,結果被限流。所以我一早起來在電腦前處理圖片,爭取更好的展現和閱讀量。

兒子睡醒後看到我在電腦前,就過去湊熱鬧,被我無情的趕走了。

之後他要在家裡吃早飯,要蒸雞蛋羹,我做好之後他吃飯磨磨唧唧,不好好換衣服。

被我多番訓斥之後,孩子爸爸也急了,衝兒子怒吼一番,兒子嚎啕大哭。

看到兒子哭了,我意識到,其實今天一早的焦頭爛額,起因都是我!

是我沒處理好個人情緒,沒安排好早上的事情,使得孩子一大早就被罵被訓斥。其實想想,很多時候對著孩子情緒失控,根本原因都在自己,孩子只是你的出氣筒。

1.是我被內心的焦慮控制,要上班,結果圖片總是修改不好,我著急。人一急,心不靜。

2.四歲的孩子,還沒到能察言觀色,看到媽媽忙就自己做好上學準備的時候。

3.我發火也不是因為兒子沒有做好這些,完全是被我個人的情緒引起,焦慮、急躁、時間安排不合理。

4.孩子還是那個孩子,他和平時沒有區別,他一直對我的電腦感興趣,早上起床後願意到我身邊抱抱,只是我當時沒像以前那樣抱抱他,給他回應,而是心煩意亂的把他趕走。

想到這些,我趕緊跟兒子道歉,是我不好,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我不想讓他覺得媽媽是不會掌控自己情緒的「瘋女人」。我抱抱他,送他去上學,一邊走一邊聊,孩子很快破涕為笑。

孩子總是很快原諒媽媽,他們對媽媽是無條件的愛。

可是作為家長卻很難做到「無條件」的愛孩子,要求孩子聽話、爭氣,學習好,不拖拉等等,這個階段的孩子,只要求媽媽多陪陪自己。

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父母的行為方式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

像我一樣把情緒發洩在一個4歲的孩子身上,這不應該是一個成年人的處事方式。

認識自己的情緒,處理自己的情緒是每個成年人都應該掌握的一項技能。每個人都會有情緒,生活中、工作中都有瑣事困擾,關鍵在於如何處理。

1. 允許情緒的出現

當發現自己狀態不對,發現自己有情緒時,允許這種現象存在,不必苛求自己做個完美的媽媽。

情緒就像彈簧,你越要壓抑它,它就越拼命地反彈。如果放下控制,它自己就平靜下來了。

2.與情緒相處:覺察,感受,探索

首先,是在情緒來臨的當下,意識到自己在情緒中。

其次,不帶評判地感受身體,讓情緒流動起來,找到出口,得到疏導。

最後,嘗試去覺察觸發自己情緒緣由,是什麼讓你有當下的情緒,是什麼激怒了你,找到根源人也就釋然了。

不是不允許有情緒,而在情緒失控前,發現它,面對它,避免歇斯底裡,避免像我一樣發完脾氣後悔。

我的情緒是根源,孩子的行為是催化劑

孩子拖拉磨蹭怎麼辦?

1.要了解孩子年齡特點

四歲的孩子以無意識的注意為主,沒辦法長時間精力集中的去做事,需要家長去提醒他引起他的注意,做該做的事。

2.安排好時間做好規劃

建立時間表,把時間分成小段,按照時間表安排居家生活;幾點幹什麼都寫清楚,養成習慣。

3.孩子需要時家長提供幫助

有些孩子拖拉,是因為做某件事有困難,家長可以和他一起探討、尋找解決辦法。

不埋怨,不抱怨,做個會反思的媽媽。

也不必過多自責,孩子沒要求你是「100分媽媽」 ,靜思己過,勇於改正,和孩子一起成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專注於分享帶娃過程中的經驗和故事,喜歡我記得關注哦,一個四歲男孩的媽媽~~

相關焦點

  • 找到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原因,還孩子以溫柔
    我跟我媽就是這樣的例子,離家時間長了之後回家,兩人就如膠似蜜,你儂我儂。可是膩歪兩天之後,就開始相見生厭,一有不和,我媽就對我輕則訓斥,重則大吼大叫。我都這麼大了,她還是如此,她有一句經典的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子裡:我生了你,還不能夠罵你嗎?每次聽到這句話我都會火冒三丈,現在回家的欲望也越來越低了。
  • 滾出去,我不要你了!| 深析大吼大叫,做《不吼不叫》的父母
    吼叫往往達不到教育的目的,而只是通過威脅或者恐嚇阻止某些行為,只是表達了你的負面情緒。我第一次做你的媽媽,你第一次做我的孩子,讓我們彼此關照,共同成長。隨著娃漸漸長大,與之成正比增長的是我的脾氣。原本溫柔恬靜的自己,面對兩歲多的女兒開始大吼大叫。
  • 繪心理| 之一:《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父母的情緒管理
    有的媽媽理智、寬容,有的則愛大發雷霆,就如同繪本中的《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中的企鵝媽媽一樣,動不動就對孩子大喊大叫。面對這樣的媽媽,孩子會怎樣想,又會怎樣做呢?這是一個要從封面讀起的故事,因為,封面傳遞了媽媽大吼大叫的起因,這是故事的開端。而這個起因是每個媽媽都非常熟悉的:不服從。
  • 大吼大叫的父母,毀的卻是孩子!3招教你如何控制情緒
    小麗感覺每天情緒都在崩潰的邊緣,隨時可能情緒爆炸,其實她也感覺這樣對孩子吼叫不是很好,但媽媽獨立帶娃本就不容易,加上平常遇到的煩心事,孩子一不聽話,就忍不住想把火撒在孩子身上。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看過德國的經典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主要講的是一隻可愛的小企鵝孩子和企鵝媽媽之間的一些非凡經歷。「今天早上,我媽媽發脾氣,衝著我生氣地大叫。結果,嚇得我全身都散開飛跑了。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娃變得內向、膽小,試試四種補救方法
    導讀: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娃變得內向、膽小,試試四種補救方法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娃變得內向、膽小,試試四種補救方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格格薦書丨畫個「大吼大叫」的父母
    每天想第一時間回到家放鬆放鬆,但疲憊的身體和身心都在接受來自娃的各種形式的挑戰,無時無刻不在「摧毀」著家長的耐心。 「我忍~我忍~ 我忍不住了」... ... 終於在某個時刻,點燃了這一天的所有惱火,孩子也成了那個最無辜的人。
  • 「當媽媽對我大吼大叫時,我嚇得全身都散開了」
    為了讓這位媽媽能站在孩子的角度體會他的內心感受,節目組讓她到聲音體驗場所,聽一聽自己對孩子大吼大叫的聲音。因此,不管多麼憤怒,也要學會控制自己,不要為了宣洩自己的情緒大吼大叫,否則,毀掉的是孩子一生的幸福。正如教育專家陳鶴琴所說:孩子有效的心靈極易受到挫傷,任何粗暴武斷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事宜的。
  • 不做大吼大叫的媽媽,我被一隻企鵝深深地教育了
    我曾經也是個脾氣暴躁,動不動就發火的媽媽,當孩子犯了錯誤時,耐心特別有限,動輒就會對他大吼一番,但是當氣頭過了,看著孩子又笑眯眯地跑過來親暱
  • 一生氣就大吼大叫你身邊「咆哮媽媽」也挺多的?
    漫畫:郝延鵬曾風靡一時的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描述了一隻小企鵝面對媽媽發火時被嚇得魂飛魄散,最後,即使媽媽找到了小企鵝,小企鵝受傷的心靈也早已無法彌補。平日裡媽媽們歇斯底裡的批評和大叫,對孩子造成的傷害顯然非常嚴重,那是什麼造就了 「咆哮媽媽」?
  • 一生氣就大吼大叫 你身邊「咆哮媽媽」也挺多的?
    漫畫:郝延鵬  曾風靡一時的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描述了一隻小企鵝面對媽媽發火時被嚇得魂飛魄散,最後,即使媽媽找到了小企鵝,  在北京讀研究生一年級的張丹的媽媽,對她的學習非常重視,管教也很嚴厲,「小時候一放學,我就只想出去玩,作業也不認真完成。但凡被我媽媽抓到,她那火氣都像是一次狂風暴雨,聲音隔著屋子能傳出好遠」。  「一忙起來,就沒時間耐心地哄孩子,大喊大叫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張蕾的兒子3歲了,她說自己經常對他咆哮。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總是控制不住,怎麼辦?情緒管理了解一下
    小孩子是非常淘氣的,但由於孩子的身心發育還比較有限,很多事情並不是他故意去搗亂的,而是在不經意間做出的這些舉動,然而父母雖然知道這些舉措並不是孩子有意形成的,但是還是忍不住會大吼大叫,甚至還會對孩子採取一些更加不正當的措施,這些措施對孩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一不小心就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在之後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危害。
  • 「大吼大叫」,聰明的媽媽都會這麼做
    ,媽媽也一樣情緒是我們的一種情感表達。有面部表情,語言語氣語調都可以傳達我們的情緒。二胎政策開放,很多家庭都是兩個孩子,而照顧孩子的重任就壓在了媽媽的身上,還要照顧家裡的飲食起居,課業輔導,真是心力交瘁。很多媽媽因為照顧家庭,與社會脫節,有時還會出現親密關係矛盾,此時,如果要求媽媽們每天都陽光燦爛的面對調皮搗蛋的孩子們,我想,沒有幾個人能做到。
  • 媽媽經常對娃情緒失控大吼大叫,孩子長大後,這個變化最可怕
    孩子情緒不可控,從父母身上總能找到影子小斌10歲,最近卻變得非常暴力,不僅在學校對同學暴力相向,回到家也經常對父母大吼大叫,還拳打腳踢。父母無奈帶著孩子來做心理諮詢,在了解小斌日常生活的過程中,寶媽一句話給心理諮詢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父母必讀】控制情緒,不吼不叫教育孩子
    嘗試了很多辦法都無法尋找回來,這位媽媽情緒崩潰到了極點。孩子看到媽媽情緒低落,於是便想去安慰媽媽可是他的安慰竟成了媽媽情緒爆發的導火索。「媽媽,你怎麼了?」「媽媽你是不是遇到什麼事情了?」「媽媽你為什麼哭了呀?」「媽媽,我有什麼能夠幫助你的嗎?」「媽媽,你為什麼不理我呀?」這位媽媽憤怒地說道:「沒有看到我在忙嗎?你自己不能安靜地玩兒會嗎?不要來打擾我!」
  • 九歲的小孩對母親說話大吼大叫,不高興就抬手準備打,該怎麼教?
    「九歲的小孩對母親說話大吼大叫,一不開心就抬手準備打」看見這個問題,還是挺心酸的。都九歲了,這個年齡本該開始理解家長,尊重母親,表達愛的時候,你卻擁有一個如此不堪的孩子,這是教育的失敗。說實話,對於這個孩子的管教家長錯過太多了。
  • 不再做大吼大叫的媽媽
    而我今天對信信所做的,又是在重複我父母對我所做的,我對信信吼的那些話幾乎和我的母親曾經對我吼過的一模一樣,而信信也差點被我推上了做我的好父母的角色。我必須要對這個循環說STOP!我好好地體會了一下在那個當下我的需求是什麼?其實就是覺得很累,需要好好睡一覺!
  • 總對孩子大吼大叫後自責?父母學會「情緒追蹤」,告別吼叫式育兒
    說起吼叫他人,相信很多父母都對孩子做過這個行為,當孩子犯了錯誤、或者是孩子行為屢教不改的時候,那麼,有些父母情緒激動就無可避免的對孩子大吼大叫。其實,有很多父母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就控制不住的對孩子大吼大叫,等到自己情緒平復下來,就會十分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父母本意不是想要傷害孩子,可是控制不住的情緒噴湧而出,就會讓孩子害怕。每次對孩子發脾氣後,就會特別愧疚、自責,可是下次還是無法自控,繼續吼,吼完更加自責,陷入一個死循環。
  • 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這種教育方式不建議採取
    淘氣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可是很多父母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都會採取打罵式的教育,吼叫教育。孩子只要稍微的一淘氣或者是不聽話,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雖然人們都知道對孩子打罵,大吼大叫是不對的,可是面對孩子的淘氣不聽話,有些家長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很多的家長也認為這樣的教育方式更為直接可以讓孩子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防止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
  • 德國最火情緒管理一課:《發脾氣大叫的媽媽》
    優秀的繪本作品往往是這樣的,不批判、不評價,只是把親子生活中最常見的問題,用孩子的視角輕鬆地展現出來,卻能帶給大人思考、帶給孩子釋放。這本書常被幼兒園、小學作為親子互動,是一本幫助家長管理情緒的優秀繪本。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
    大部分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脾氣往往都會越來越暴躁,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小孩子都會比較淘氣,家長們認為「打」才會聽話,孩子沒有經過磨練,沒有接受過懲罰, 就不知道聽話。教育並不是一門簡單的科學,很多問題光靠吼是解決不了的,對孩子大吼大叫只會導致出現內向、膽小等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