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課堂」——為師生互動架起的「彩虹橋」

2021-03-01 武昌理工學院

「一年之計在於春」,本該是莘莘學子春季學期開學的日子,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工作和生活節奏,各地師生被阻隔在美麗的校園之外。

在戰「疫」關鍵時期,為防止疫情在校園蔓延,教育部緊急發出了「推遲開學不停學」的號召,湖北省教育廳在2020年1月30日向全省各高校發布了《湖北省教育廳關於做好疫情防控期間高校教學工作的通知》,武昌理工學院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部署,結合立德樹人根本,利用「網際網路+教育」搭建在線教育教學平臺,將「三尺講臺」移步「雲端空間」,為全校學生提供了靈活多樣的線上教學活動。武昌理工全體師生齊心協力、共克時艱,把「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真正落到實處。

李芳老師《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線上教學

精準施策,迎接挑戰,下好

線上教學「先手棋」

開學延遲了,武昌理工學院的「教」與「學」並沒有延遲。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1月31日,學校積極響應教育部和湖北省教育廳要求,發布《關於2020年春季學期開展線上教學的通知》,決定推遲2020年春季學期武昌理工學生返校時間。為最大限度降低延期開學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影響,學校還專門印發了《武昌理工學院2020年春季學期線上教學實施方案》,明確疫情期間學校的教學要求與安排,以及「應急段」與「複課段」的銜接問題。方案中明確規定,從2月10日起,各學院將按原教學計劃安排,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教育」形式,開展在線教學,實現「推遲開學不停學」,全力保障學校線上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我校教務處副處長詹明芳坦言,全校一萬餘名學生同時開展線上教學,不管是從教學管理還是從技術、資源等方面來看,都給學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各個網絡授課平臺怎麼使用?選擇哪些課程資源開展線上教學?線上教學的授課方式是選擇什麼方式進行?「雲課堂」的課程環節怎樣設計才能更好地抓住學生們的眼球?如何掌握每一名學生的學習動態?……這些都是學校需要在正式啟動線上教學前亟待解決的棘手難題。

「我校很多師生是第一次開展線上教學,尤其對於一些年紀較長的教師來說,更是一次全新的嘗試。線上教學倒逼學校和老師們積極思考教學方法改革,並對整個課程教學設計進行了重新規劃。」詹明芳說。

為了下好線上教學這步「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學校迅速調整工作思路,在教育部「推遲開學不停學」文件還未發布前,學校就已開始主動籌劃,科學部署,並聯動教務處、質管處、學工處、各學院等單位廣泛開展線上教學調研,先後針對延遲開學期間教學安排工作發布多個文件,並成立了校領導擔任組長的疫情防控期間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制訂切合實際的工作計劃,全面統籌協調疫情防控期間全校在線教學工作。從正月初一開始,詹明芳就已著手在編制學校的「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實施方案,過年那幾天她都沒有好好休息。

各學院、各部門通過QQ電話、微信視頻等方式召開多次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教學動員及培訓工作會議,就線上教學的工作方案和細節進行安排落實,並對教師們關心的線上教學常見疑問進行提前答疑,助力教師在線授課能力的提高。各教研室、授課老師也積極準備,採取雲上交流、線上教研的方式提前備課、試課,準備線上教學資源,運用藍墨雲建雲班課等。

2月2日,我校商學院召開了一場學工系統教師網絡會議,該院黨總支書記高瓊、團委書記羅俊及各年級素質導師均參與。會議主要商討了疫情防控期間該院學生的管理事宜,要求各素質導師積極動員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確保線上學習的順利開展。與此同時,該院還特別強調各素質導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身體狀況,每日要與學生保持聯繫。

不僅僅是商學院,其他各學院也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了雲上交流,商討抗疫期間的教學方案。商學院素質導師金莎認為這次的網絡會議十分有必要:「特殊時期開展線上會議,給老師們面對疫情打下了一劑『強心針』,也提高了我們隨機應變的能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確保了線上教學的順利展開。」

此外,學校對線上開課前的準備工作環節,也進行了嚴格把控,對各學院授課老師的教學大綱、教案、課件、慕課平臺選擇、雲班課建設、教學日曆、教學資源準備等提出了具體要求。還對學校師生如何運用中國大學慕課平臺課程資源操作流程作了詳細介紹,鼓勵老師們在中國大學MOOC平臺遴選擬使用的教學資源和課程資源,建議儘量選用國家精品課程。

早謀劃、早部署、早培訓、早解決,我校應對疫情的線上教學工作贏在了起跑線上。我校實驗教學中心主任李耀宗介紹,截至目前,學校已在藍墨雲平臺上開設了近千門次班課。其中文法與外語學院已選定45門課程,有9門國家精品在線課程,擬在中國大學MOOC武昌理工學院高校雲平臺開始Spoc課,為「藍墨雲班課+Spoc課」混合式教學抗擊疫情打下了基礎,同時可以為申報一流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積累了教學資料。

「我校運用雲班課開展信息化教學已經4年了,學校的雲班課教學特色受到了教育部評估專家的高度好評,這一平臺在疫情非常時期正好展示了它的優勢。」詹明芳介紹,下一步教務處將和教學質量管理處、各學院齊抓共管,紮實做好線上教學的各項準備工作,狠抓方案和計劃的落實,強化線上教學監控和管理,提高線上教學質量和水平。

體育課部楊影老師在線上進行八段錦教學

凝心聚力,全力籌備,為線上教學

築牢「心」防線

「在突發事件面前,良好地管理焦慮情緒和適當的心理減壓能夠幫助人們進行正確的決策。」我校心理健康中心相關負責人孫華遠介紹,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為了幫助廣大師生排解心中壓力,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線上教學,學校心理健康中心通過「網際網路+心理諮詢」的模式,開通了「心理援助熱線」,設立了線上和電話諮詢平臺,並從學校裡挑選多位心理健康教師為全校師生把脈問診、答疑解惑,提供完善免費的心理支持、心理疏導等服務,幫助大家帶上心靈的「口罩」,為我校線上教學順利開展築牢了「心」防線。

該服務開展以來,受到廣大師生的高度肯定。我校漢語言1905班學生詹承尚便是其中一位諮詢者,他說:「這次疫情爆發,很多地方都採取了封城措施,身處湖北,這樣的氛圍讓我倍感壓抑,於是我嘗試通過網絡聯繫上學校心理健康中心的老師。經過老師耐心專業的心理疏導,我的心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對線上學習也做好了充足的身心準備。」

2月9日晚7點,影視傳媒學院播音1703班的網絡會議班群裡煞是熱鬧,久未碰面的同學們紛紛通過屏幕打招呼問好。隨著素質導師王文薏熟悉的臉龐出現在屏幕上,該班「停課不停學,學前收心」主題線上班會正式開始,同學們也隨之調整狀態投入到這場特殊的班會之中。班群學習打卡、互叫對方起床聽網課學習……這個線上主題班會開得有聲有色,同學們提出很多建設性意見,力保班級線上學習有序進行。

不僅僅是播音1703班,影視傳媒學院的9名素質導師也分別利用網絡直播、視頻會議、語音會議等方式對全院40個班級1600餘名學生進行了開學前的動員班會。班會中,素質導師對各學生的身體狀況進行詢問,對學生進行疫情期間的思想指導工作,希望各位同學能夠以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疫情,面對即將開始的線上學習。各班班委主動配合老師工作,引導班級學生保持良好心態,營造積極班級氛圍,共同打贏疫情攻堅戰。班會結束後,同學們紛紛表示對這樣的班會方式感到新奇有趣,同時表達了對線上學習的理解支持以及對戰勝疫情、不棄學習的信心。

學生在家邊聽《語文基礎訓練》網課邊認真記筆記

師生同心,共克時艱,確保線上

教學質量「不打折」

疫情無情人有情,一道屏幕,隔開了空間與距離,卻隔離不了愛。2月10日,我校迎來了疫情防控時期的線上「開學」第一天。特殊時期,特殊的授課方式,「雲課堂」為我校師生互動架起了一座「彩虹橋」。

直播間、QQ群、雲班課,線上教學授課老師十八班武藝齊上陣,各種「妙招」、「活招」層出不窮。「開學」第一個月,我校根據教學實際和課程操作難度,首批推出17門課程開展線上教學,主要涉及大學英語課、思政課、通識必修課、特色課等公共類課程,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和完善,學校又陸續把線上開課範圍拓展到專業課、公共選修課之中。「馬上就要成為『主播』了,既緊張又興奮!」通識素質教育學院一名年輕的老師在朋友圈寫道。

在已開設的線上課程中,我校文法與外語學院大學英語系是此次參與教師最多,承擔任務最重的一個團隊。該系共有29名教師參與,肩負著全校4418名學生、98個教學班的教學任務,工作量之大顯而易見。

「線上授課對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堅持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同時要做到及時總結與反思,更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反饋與感受。集體備課作為備課的一種重要形式,可以集眾人之力量和智慧,高效且高質。」為提高大學英語課的授課效率,大英系主任汪鈺早在1月29日正月初五就組織老師們組成備課小組,利用網絡多媒體傳輸功能和學校網絡教學資源進行集體備課。她充分發揮教師個人專長,將教學內容分解,大家分工錄製微課小視頻、製作教學PPT以及聽力資源和課後題目等,製作完成的教學資料供大家資源共享。這樣既保證了錄屏質量高,又減輕了老師們的工作負擔,以便將更多精力放在課程組織和對學生的作業輔導與答疑上。

「我們的《大學英語》雖然是一個老師在上課,但一堂課上可以聽到許多不同老師的聲音,比如主講老師是王紅麗,長難句講解會聽到譚宗燕老師的聲音,說明文講解又會是郝青老師來擔任,各個老師風格不同,聽起來也會比較有意思。」英語高級4班的學生許佳說。

「陳老師,剛剛您上的《語文基礎訓練》我爺爺姑姑和小姨也在旁邊聽講,他們都是高中語文老師,都說您講的特別好。」英語1802班的陳龍霏說。而此時屏幕那頭的漢語言文學系陳慧穎老師並沒有想到,在線上聽她講課的不僅是一群學生,還有同為語文教師的同行。

疫情防疫期間,陳慧穎老師的線上教學是通過QQ直播間以直播的形式給同學們授課的,再配合藍墨云云班課進行課上答疑、課堂討論以及課後作業等。在給英語系學生上第一堂線上《語文基礎訓練》課時,陳慧穎老師並沒有一開始就給大家灌輸大量枯燥難懂的語法知識,而是通過引用多個鮮活案例讓同學們知道「語文是什麼」。為了活躍課堂氣氛,陳慧穎老師經常會在直播時給大家分享笑話,在引人發笑的同時讓同學們體悟到語言文化的魅力。「這位老師講課非常有層次性和條理性,她先簡潔明了地引入何為語文,然後將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娓娓道來,之後舉了如傳媒、支付寶等貼切生活的例子,又增添了趣味性。」陳龍霏爺爺對陳慧穎的「雲課程」稱讚不已。

備受好評的還有通識素質教育學院開設的線上體育課。江監老師是我校體育課部一名教師黨員,為了提高線上體育課的課堂氛圍,加強師生互動,他積極推動「網際網路+體育」教學改革。江監老師通過將抖音中一些運動達人的熱門視頻及網絡流行音樂等時髦元素融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讓學生們能隨時隨地學、課內課外學、線上線下學,他還專門開設了「江老師的體育課」微信公眾帳號,上傳各種體育運動的標準動作分節示範等,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技術動作。學生們都評價江老師的微信平臺可以「哪裡不會點哪裡」。至3月9日開課以來,他的公眾號已有近2000人關注,總點擊量達6436。

影視傳媒學院舞蹈系主任陳琪老師曾這樣打趣自己的網上教學狀態:「一人、一屋、一桌、一椅、一根線串聯起了舞蹈師生的『雲教學』,雲端網絡讓天南海北的師生們齊聚一堂。」陳琪老師說,準備一堂40分鐘的線上課程,大概需要4個小時備課時間,是平時線下教學工作量的2倍以上,非常辛苦。但一想到學生們能因此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這些付出就覺得很值。

除老師開展線上教學外,學校還積極引導有特長的學生參與到線上教學活動之中。2月10日晚上,我校退伍軍人俱樂部會長徐澤群同學在騰訊NOW直播間為有意參軍的學生帶來了別具一格的「開學第一課」——疊軍被。這是武昌理工學院退伍軍人俱樂部利用網絡平臺在疫情期間協助武昌區人武部和我校開展2020年首批春季徵兵工作的創新舉措之一。計算機網絡1802班陳澤坤也觀看了此次直播,他說:「這次直播形式新穎、內容豐富,讓我深刻感受到了退伍軍人的用心,也使我對部隊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憧憬。」

當談到線上學習感受時,護理1802班的李一舟有自己的見解:「在家進行線上學習,是一名新時代大學生對抗疫應盡的責任與擔當!前所未有的授課方式,讓我足不出戶就能獲得知識,收穫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同時也讓我多了一分自覺和自律!」

為保障學校「停課不停學」期間線上教學質量「不下降」、學生學習效果「不打折」,學校還形成了教務處、各學院抓好教學管理與協調,質量管理處全力做好線上教學質量監控,實驗教學中心做好信息技術保障,相關職能部門通力配合協作,任課教師切實履職盡責激活「雲課堂」,素質導師全力協助任課教師做好學生隨堂教育工作的線上教學有效監管機制,從而使得我校線上教學能夠有序、有效、有質地推進。我校質管處處長崔清表示:「『推遲開學不停學』既是戰『疫』應急之舉,也是『網際網路+教育』的重要成果應用展示,我們任務艱巨,使命光榮。」

黃文姬老師《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線上教學

因時而動,因勢利導,戰「疫」故事

激活線上教學「思政味」

全民戰「疫」是立德樹人最佳素材,師生抗疫是「課程思政」最好載體。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校很多老師主動將戰「疫」中的故事轉化為有價值的教育資源,融入到線上教學全過程,為同學們上了一堂堂生動深刻的「思政大課」。

「開學」首日,馬克思主義學院負責的思政課全部上線。任課老師克服重重困難,積極探索和完善線上授課模式,並從戰「疫」中挖掘出大量體現大國擔當、民族精神、家國情懷等素材,不斷拓寬線上思政課堂的廣度、深度和溫度,用鮮活的抗疫案例把校園愛國主義教育推向深入,充分展現了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體現了中國態度和中國擔當。

主講《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黃文姬老師通過「QQ群直播分享屏幕+雲班課結合」的方式開展線上教學。課程教學中,她將疫情、國情和課程教學內容相結合,鍾南山院士、快遞小哥、00後抗疫志願者以及本校參與一線抗疫的師生典型作為案例融入到教學中,將此次抗擊疫情的理論內涵、精神價值等融入到課堂,用抗擊疫情的生動案例和切身體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在將來的就業過程中,你們如何實現自我價值?」在通識素質教育學院李芳老師的《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堂上,當她講到「職業生涯規劃中關於價值觀探索」的問題時,她在網上向學生們發起了以上提問。她要求同學們以身邊抗疫典型為例,結合自身實際暢所欲言,在潛移默化中將「思政味」融入課堂。在隨後的講解中她不斷引導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人生理想之中,以榜樣為鏡,與榜樣對標,以此觸動學生內心世界,使學生有感而發,進而做到知行合一。

李芳老師敢於挑戰、勇於創新,她自創「五步教學法」,從課前準備、課中授課、課後鞏固、學情掌握、教學反思五個方面紮實推進「雲課堂」高效開展,為我校的線上教學工作提供了模板,樹立了典範。「我們需要不斷探索、嘗試新的技術手段,努力挖掘網絡平臺授課的優勢,同時,也要深入思考,如何補齊面對面教學的短板。我堅信,只要我們打破思維定勢,共克時艱,不斷嘗試,線上教學一定會越來越好。」李芳老師如是說。

大學英語系的李青雲老師在給護理學院學生上《大學英語》課時,她用英語闡釋了「什麼是愛,為什麼要愛,如何去愛」的思考,並給同學們分享了疫情中「最美逆行者」心懷大愛,為他人付出的事跡,引導該院學生要敬畏生命,勇於擔當,敢於付出,在疫情下反思如何立足自我來詮釋和踐行「大愛」。她的講解引發強烈共鳴,課堂氛圍十分活躍。

「疫情之下,上課地點、授課形式在變,但老師的育人初心不變。在這次戰『疫』中,老師們要善抓教學契機,把戰『疫』教育融入在線教育,要用好用活戰『疫』新故事這部生動教材,引領學生在戰『疫』中健康成長,激發學生的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這是我們教育的根本追求。」校黨委書記汪繼平強調道。

柳暗花明又一春

疫情能阻擋師生相聚,卻無法阻止知識、思想的分享,類似的線上教學例子在武昌理工學院還有很多……疫情當前,學生在學,教師更在學,這場戰「疫」沒有旁觀者,每一位武昌理工師生都有著自己的責任擔當,大家團結一心,共克時艱,為打贏這場無硝煙之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這次教育部「推遲開學不停學」的號召,不僅給中國高等教育留下了新一輪的變革基因,也為我校的信息化教學活動創新帶來了很多寶貴經驗和有益探索。我們堅信,這次疫情終將過去,武昌理工人定能攜手走過這個病毒肆虐的寒冬,我們不久後將在武漢重逢,武昌理工校園裡會再次響起琅琅書聲。

相關焦點

  • 抗「疫」不忘援疆「雲課堂」架起「豫新」師生情
    方世蘇提供(抗擊新冠肺炎)抗「疫」不忘援疆「雲課堂」架起「豫新」師生情中新網烏魯木齊3月3日電 (葉翠)「同學們,你們好!通過直播課堂,學生們不僅能聽到課堂內容,還能與方老師互動,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真的很感謝河南的老師,感謝您們的無私援助!」一堂課下來,古麗孜熱·阿合買提被方世蘇老師風趣、幽默的授課風格深深地吸引,她很期待疫情過後能與方老師在哈密相見。
  • 順義區雲課堂資源平臺助力11萬師生點播互動教學
    這些微課內容,都在順義區智慧教學雲課堂資源應用管理系統,學生通過各種終端設備均可在線觀看。平臺建成以後,就已經為順義區的教育帶來了可觀的改變。不僅支持全區數位化學習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推動學校課堂教學變革,實現移動終端在學校課堂教學中深度應用,推進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管理中的有效應用,也探索了課堂教學新模式、新思路,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與發展。
  • 架起互動空中「雲課堂」,線上遊戲教學「綻光芒」
    各單位通力協作,全體師生共同努力,切實讓「雲課堂」成為傳遞知識、立德樹人、增進感情、凝聚人心的橋梁紐帶。《幼兒遊戲與指導》課程導學動畫視頻(詳見附件)並提前15-30分鐘發起直播,隨即播放導學動畫視頻,讓學生在輕鬆的動畫試聽中明晰本門課程的內容和價值,在直播平臺(騰訊課堂)討論區進行簡單真實視頻和文字互動,播放背景音樂,測試師生設備狀況(如:請現在能聽到梁老師的聲音且看到梁老師視頻的同學在討論區回復「1」,可參與開麥互動請回複數字「2」等),引導學生做好線上聽課的精神準備和設備調試準備。
  • 課堂進萬家!濱城區第八中學「雲課堂」架起疫情下的教學橋梁
    「雲課堂」,全校2336名學生在家就能接受實時互動、優質貼心的課程服務,既保證了師生的健康安全,也不耽誤教學進度。,在此基礎上,研發『雲課堂』平臺,讓教師在家為學生們現場直播教學。」為了儘快讓「雲課堂」上線,學校統一調配人力、財力、物力,全方位、全環節地保障空中課堂的高效開通,無論是在課程錄製、設備調試等技術上,還是在收集師生信息、開通帳號密碼、精心制定課表等服務上,都做到高效率、高質量。
  • 「雲課吧」:網上教學師生互動
    本報訊(記者 向朝倫)12月12日,一個集納本地優質教師、聯合優秀教育機構、面向具有學習需要的廣泛人群而創立的開放性O2O在線互動教育第三方平臺—「雲課吧」正式上線,首次引入「雲學習」在線教育創新理念,將傳統教育模式對接到網絡,通過先進技術手段和多種優質服務
  • 泰中深圳總商會會長架起深圳與泰國之間「彩虹橋」
    泰中深圳總商會會長鄭楚標 架起深圳與泰國之間的「彩虹橋」2020年2月,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襲擊了全國,泰中深圳總商會先後在泰國籌集了100萬隻口罩,想方設法帶回國內,並且捐贈到了一線,大大緩解了彼時醫院、街道辦事處、城管等多個崗位口罩緊張的現狀。
  • 架起中外文化互鑑「彩虹橋」
    學院開設的「全球通漢語」「商務漢語」「放學後漢語」等課程受到學生喜愛,有的課堂還需要加座。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韓國人開始學說漢語。為滿足不同層次需求,又石大學孔子學院堅持面向兒童、大學生、中老年等群體開放辦學,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截至目前,學院註冊學員達12704人。  據了解,目前已有69個國家將漢語教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漢語教師的需求量不斷增加。
  • 合肥市勝利路小學:空中數學課堂 架起互動橋梁
    為保證疫情期間孩子們能「停課不停學」,合肥市勝利路小學及早謀劃,根據瑤海區教體局統一安排,於2月10日正式開通「空中課堂」。「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學生很難通過自學來突破難點,數學空中課堂就顯得尤為重要。
  • 學校搭建雲課堂 全國師生免費用
    珠江時報訊(記者/彭燕燕)網絡直播授課、視頻回放複習、微課點播學習……連日來,石門實驗中學附屬小學在其搭建的雲課堂平臺上,開展在線教學活動,讓孩子在家「上學」。 日前,石門實驗中學附屬小學主要負責智慧校園建設工作的教務處主任韓保紅,結合自身的信息技術專長,搭建了石門附小雲課堂直播間和點播回放平臺,2月17日,雲課堂上線,通過掃描「石門附小雲課堂」二維碼,或在瀏覽器輸入網址,就可進入石門附小雲課堂。 學生在雲課堂上選擇自己所在年級的直播間進入後,便可根據頁面上課程的開播時間,點擊對應的課程在線觀看學習。
  • 西安交大「雲課堂」 師生學習新陣地
    從2月17日近兩萬名師生相聚「雲課堂」至今,西安交大本科教學上線課程1955門次,達到應開課門次的99%以上;研究生教學上線課程511門次,達到應開課門次的89%以上。「雲課堂」成為師生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學習新陣地。
  • 知源學校500師生趣味遊戲互動,架起心靈溝通橋梁
    讓孩子、家長和老師共同參與,通過一整天妙趣橫生的體驗式練習,為三者架起心靈溝通的橋梁。9月11日,一場主題為「愛心手拉手•成長心連心」的育心公益活動在我縣知源學校舉行,該校近500名師生、家長參加。據悉,此次活動引用美國史丹福大學開創的體驗式學習方法,以互動教育為活動基礎模式,通過「打招呼」、「移動呼啦圈」、「集體拼圖」、「放心倒」等遊戲,讓青少年在過程中學會感恩、創新、樂觀以及如何與社會溝通。另一方面,家長和老師也能利用互動,及時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想法。該公益活動已經在40餘城市舉辦,近20000名學生及家長參與。
  • 不可不知的新課程下的課堂師生互動
    總之教師應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而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構建師生互動,讓學生成為探究學習的主人。第一,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為目的。素質教育要求「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必須從小抓起,從課堂教學抓起。只有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才能使他們充滿好奇心與求知慾,讓他們思維活躍,勇於探索。
  • 課堂越洋直播 師生隔空互動
    然而,濰坊高新雙語學校三年級(2)班的肖健邦同學因疫情滯留美國還不能回到學校,因此該班的語文、數學、英語老師便在教室裡撐起支架,為肖健邦繼續直播上課。9月16日,記者來到學校看到,一堂跨國課程正在進行。
  • 「重慶雲課堂」今日上線運行 可通過互動平臺免費點播學習
    雲陽網訊(記者 王彬彬 朱學徽)2月10日,由重慶市教科院協調重慶有線等公司,組織市教科院教研員、信息技術人員及部分重點中小學及幼兒園、中職學校一線優秀教師,建立的 「重慶雲課堂」網絡教學平臺,於今日在「重慶教研網」和「重慶有線機頂盒互動平臺」上線運行。
  • 我校文學院全體師生觀看吉林消防安全雲課堂
    8月28日,文學院組織全院師生共同觀看吉林消防舉辦的開學第一課。雲課堂上,吉林省消防安全宣傳員深入講解了什麼是火災,火災發生的原因和火災發生時正確的求生方式,更通過案例分析、情景遊戲、互動問答等方式,教大家辨別潛藏在生活中的火災隱患,還邀請現場觀眾向大家演示火災發生時正確的求生方法和逃生技巧。
  • 清華大學、新疆大學師生相約「清新」雲課堂
    相知無遠近 萬裡尚為鄰清華大學、新疆大學師生相約「清新」雲課堂通訊員 張歡瑞春天,一個萬物復甦、春暖花開的季節,卻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顯得格外寂靜。為滿足不同的教學需求,對接課程多採用「雨課堂」「騰訊會議」或「雨課堂+騰訊會議」的方式進行。由於時差原因,部分課程以「錄屏+學生回看」的方式進行。此外,為了確保課程的平穩運行,清華大學專門為克隆課程配備了來自繼續教育學院的「班主任」以及學生公共助教,實時了解「克隆班」的上課情況,及時對接兩校師生遇到的問題,保障課程的順利運行。
  • 師生同心教學相長——首都師範大學科德學院會展雲課堂實錄
    理論課程多採用直播的形式,技法課程則以視頻會議為主,強調學生與教師的課堂互動,以滿足課前籤到、PPT講解、畫法示範、師生互動、課堂討論、問題答疑、作業實踐、直播回看、記錄考勤等多種需求。在反覆熟悉實踐軟體的使用功能後,順利通過了釘釘的數位化初級教師的考核,取得了資質證書,為正式線上教學打下了基礎。線上設計課注重示範、講授、評定和師生交流;線上理論課注重教學的啟發、引導和案例分析,強調學生互動、典型發言。他的網絡課堂上,不僅學生學習積極性高,由於疫情宅在家的學生家長也參與監督學生學習,甚至和老師建立了微信,上課時跟著旁聽。學生的出勤、學習效果以及作業質量比在校時都有很大提高。
  • 課堂越洋直播,師生隔空互動,濰坊高新雙語學校為因疫情滯留美國的學生進行線上「雲教學」
    然而,濰坊高新雙語學校三年級(2)班的肖健邦同學因疫情滯留美國還不能回到學校,因此該班的語文、數學、英語老師便在教室裡撐起支架,為肖健邦繼續直播上課。9月16日,記者來到學校看到,一堂跨國課程正在進行。
  • 雲課堂,不是老師的「獨角戲」
    啟東一中校領導對此高度重視,經過縝密的思考與考察,決定啟用會暢智享雲課堂開啟疫情期間的線上授課模式,實現師生離校不離教、停課不停學。時間緊、任務重,為了保證教學進度不受影響,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效果,校管理者與會暢教育技術組人員迅速展開行動,組建專門的服務運營團隊,夜以繼日地溝通與協調,在啟東一中學校領導班子的帶領下,每一位教師都奮戰在線上授課的第一線。
  • 架起家校共育「連心橋」
    本報訊(通訊員汪治忠)為充分發揮家校教育合力,推進立德樹人家校共育工程,實現學校和家庭互動,營造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圍。近日,香爐小學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架起家校共育「連心橋」。家長們走進校園,走進課堂,關注教育,走進孩子,傾聽心聲,深入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