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段)
【告諸四眾:提婆達多卻後過無量劫,當得成佛,號曰天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名天道。時天王佛、住世二十中劫,廣為眾生說於妙法,恆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無量眾生發緣覺心,恆河沙眾生發無上道心,得無生忍,至不退轉。時天王佛般涅槃後,正法住世二十中劫。
全身舍利、起七寶塔,高六十由旬、縱廣四十由旬,諸天人民,悉以雜華、末香、燒香、塗香;衣服、瓔珞、幢幡、寶蓋;伎樂、歌頌,禮拜、供養七寶妙塔。無量眾生、得阿羅漢果;無量眾生、悟闢支佛;不可思議眾生、發菩提心,至不退轉。佛告諸比丘;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妙法華經提婆達多品,淨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墮地獄、餓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處,常聞此經。若生人天中,受勝妙樂,若在佛前,蓮華化生。】
世尊告訴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等四眾弟子說:提婆達多在未來世經無量劫後,即當成佛,具足如來果德十號、名:「天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天王佛」那個世界的名稱叫「天道」、「天王佛」的住世壽命為二十個「中劫」。一個「中劫」有二十個小劫、二十個中劫就有四百個小劫。小劫的計算是:人壽自十歲起,每過百年增一歲,至八萬四千歲,為增劫之極;人壽又從八萬四千歲起,每過百年減一歲,至十歲為減劫之極。這一增一減,約為一千六百八十萬年,名一小劫。
「天王佛」住世四百個小劫,壽命很長,他廣為眾生宣講妙法,使恆河沙多的眾生因聞法而證得阿羅漢果位,還有無量多的眾生發心修二乘緣覺法,更有恆河沙多的眾生發求無上菩提的道心,得到了「無生法忍」,以至證得了永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一乘境界。
這裡說的「無生法忍」是什麼意思呢?在《大般若經》卷四四九中說:如是不退轉菩薩摩訶薩,以自相空,觀一切法,已入菩薩「正性離生」,乃至不見少法可得,不可得故、無所造作;無所造作故、畢竟不生;畢竟不生故、名無生法忍。由得如是無生法忍故、名不退轉菩薩摩訶薩。此謂菩薩觀諸法空,入見道初地,始見一切法畢竟不生之理,名「無生法忍」。
以上所說「正性離生」是見道的別名,為法性、法相家的用語。又稱作聖性離生。指見道時所得聖道涅槃之正性,得涅槃正性後,一切煩惱盡皆斷盡無餘,已遠離煩惱之生。據《大毗婆沙論》卷三所說:正性,即涅槃、聖道等,其性正純而不邪曲;生、為煩惱之異名,是善根未熟階段,這個階段能令有情眾生輪迴於生死苦海。
而涅槃所證之理能脫離煩惱之生,或無漏聖道之智能超越善根之未熟,故稱正性離生。此正性離生通於見道、修道、無學道,這三道以見道為其始,意義特別重大,所以正性離生就是見道之別名。
那麼所謂的見道,是見的什麼道呢?見道見的就是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是大乘的見道地,是初地菩薩的階位,已斷除了身見結、戒禁取結、疑結,不再有生死恐怖、滅除了凡夫和小乘人的所有顛倒夢想。於剎那間現一百個化身,分別去一百個佛的國家,面見一百位如來佛,所行無礙,來去自由。
菩薩以神通力了知,如有住世必要時,則以自己的功德力加持壽命,可使自己的住世壽命延長一百個大劫,在這一百個大劫中,看人間一百個大劫的成住壞空及無數的生死輪迴,而自己的色身依然不壞,並能廣做普度眾生、饒益眾生的事業,還能證入前際百劫與後際百劫,超越前後劫時空,可進入到過去一百劫中的時空、也可進入到未來百劫的時空,行住坐臥、自由自在;所作所為、隨心隨緣;普度眾生、無諸障礙。這些真實妙用只是見道所得初地階位中如大海中的一點一滴,若要詳述,如佛所說,窮劫難盡。
世尊說:「天王佛」涅槃後,正法住世二十個中劫。佛的全身靈骨舍利,被眾生用黃金、白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瑰「寶石」修造的七寶塔供養,此塔非常壯觀,高有六十由旬、縱橫有四十「由旬」。「由旬」是古印度長度單位、根據《注維摩經》六僧肇說:由旬、天竺裡數名也。上由旬六十裡、中由旬五十裡、下由旬四十裡。」可見古代也有類似於當今公裡與市裡的不同說法,如果沒分清上由旬、下由旬的話,其差別還是相當大的。
又據《那先比丘經》乙本的說法,一由旬合四十裡,根據是、那先問王:「王本生何國?」王言:「我本生大秦國,國名阿荔散。」那先問王:「阿荔散去是間幾裡?」王言:「去二千由旬,合八萬裡。」由此測算,一由旬合四十裡。這裡不論用哪種算法,都說明所修之塔非常高大。這麼高大的塔,人間是不會有的,多是天人在天界所修;如果有,也只能作形容詞來理解。
此七寶塔高有六十由旬、直徑四十由旬,非常高大寬廣,諸多天界眾生和世間人民,都以各色各樣的鮮花、末香、燒香、塗香、衣服、瓔珞、幢幡、寶蓋、伎樂(歌舞音樂),非常恭敬地歌頌禮拜,供養七寶妙塔。由此供養七寶塔,使無量多的眾生證得了阿羅漢果、使無量多的眾生悟入了闢支佛乘。還有無量多不可思議的眾生,發菩提心,得大乘道的「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
「位不退」是指菩薩所證之果位不退轉於二乘以下、相當於圓教的第七信位;「行不退」是利他之行不退轉於菩薩道、相當於圓教第八至十信位;「念不退」是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相當於圓教初住位以上。
佛告訴諸多的比丘眾們說:在我涅槃後的未來世中,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聽聞到了《法華經》中關於<提婆達多>這一品,能以清淨心信受恭敬,不生疑惑者,就不會墮落在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而是生在十方佛前。所生之處,能常常聽聞到《妙法蓮華經》。如果是生在人道或天道中,能享受到大富大貴及非常殊勝之各種妙樂;如果是生於佛前,皆是蓮華化身,必成無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