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購行業輝煌不再,也許不是一件壞事

2020-12-13 格上理財經

在今年8月的最後一天,針對電商運營的《電子商務法》徹底通過審議,將在明年的1月1日開始實施,而距離2018年結束只剩下了十幾天的時間。在電商法當中,對於那些在網際網路上銷售商品或者是提供服務的商家,不管是個人還是公司,都需要和實體企業一樣,辦理稅務登記,繳納稅費。也就是說不管是淘寶還是京東等底商平臺上的商家還是代購,包括在微信朋友圈或者是微博上售賣的博主,都要按照規定交稅。這個消息一傳來,朋友圈中的代購也開始躁動起來,到底這個行業還能不能做,要不要做成了擺在面前的難題。

代購是早就有了的,但是行業確實近年來才成了規模。當有人出國的時候,常常會有自己的親戚朋友要求對方幫忙給自己代購奢侈品、香水、或者是藥品,這都是很常見的事情。包括去香港、臺灣的時候也會有代購需求。大家甚至對代購都沒有一個職業性的概念,覺得頂多是幫個忙而已。但是有需求就會有市場,並且這個市場在2008年的奶粉事件之後徹底暴露在大眾眼光之下,成了種人眼中的香餑餑。

在奶粉事件發生之後,過人對於國產奶粉充滿了不信任,寧願選擇更貴,更難拿到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奶粉,保障孩子的飲食健康。為此,有不少人擔任起了採購的任務,去外國購買奶粉。這個規模逐漸成長起來,在廣大寶媽的追捧之下開始興盛,連香港都特地出臺了奶粉出入境的數量標準。後來隨著消費升級的浪潮,越來越多的需求被挖掘出來,衣服包包、藥品、化妝品等代購需求使得越來越多的代購加入戰場,各大國家的免稅店成了中國代購的掃貨現場。

代購市場滿足了國內市場的需求,同時也為很多人創造了暴利的機會。從業者可以是留學生到,頻繁出差的員工,在家閒賦的寶媽,空中飛人等,還造成了大量傳統行業員工的出走,徹底投入代購事業。根據相關報告,2016年的中國人在奢侈品上的購買量佔到了全球將近一半,規模達到了1204億美元,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到了2020年,境外代購奢侈品消費將會達到萬億規模。

代購行業終於迎來了強監管,在今年的9月28日那天,發生了「地震」。那天在上海浦東機場,有一個航班被經濟抽查,上百個代購被查,在機場的地上,代購們攤開行李箱,將代購商品悉數登記,繳納罰款,據說面膜一片罰20元。這樣的懲罰力度,就是為了殺一儆百,8月份的電商法在9月末正式向代購們顯示了威力。上午還在直播免稅店的店主,下午就放出了被罰款的視頻。有人選擇金盆洗手徹底退出,畢竟隨著市場的發展,原本行業前期的利潤被分攤,月收入已經步入以前了,還有人選擇靜待時機,隨機應變。

代購行業輝煌不再其實也並不是一件壞事,即便代購圈已經成為了強監管對象,利潤也有限,但是稅法還是有助於市場出清,去除糟粕的。那些從事代購的人可以轉向正規的跨境電商的平臺,那些魚龍混雜的微信代購也確實是讓人敬謝不敏。代購之所以興盛就是因為國內的需求趕不上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求,隨著跨境電商行業的健康發展,和消費者轉向國內產品的風潮,國內的物質生產水平也能夠得到正面的促進作用。

市場已經為國貨出清,能否後來居上佔據消費者的心,就要看國產貨的能力了。而代購也需要像其他行業一樣成為法律監管對象,而不是一個可以逃稅走私的法外之地,已經有代購店主由於逃稅走私的金額巨大,被判處十年的有期徒刑,各位心存僥倖的人引以為戒吧。

相關焦點

  • 「Stay Positive」可能是一件壞事
    所以Stay Positive聽起來似乎沒毛病,但是在The Subtle Art今天的新的章節裡,作者提出了一個完全相反的觀點,他認為Stay Positive可能是一件壞事,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 舒心園職場減壓之抱怨有時也不是一件壞事
    當你找到可以聽你抱怨的人,下一步就是方法:1、平靜、理性的敘述問題一定記住,只描述問題而不是情緒,因為你是要解決問題,你的情緒跟對方沒有半點關係,過多的描述情緒,反而會讓對方無所適從而且可能會激起對方的情緒,於解決問題沒有幫助。
  • 孩子有同情心,不是一件壞事,所謂的「灰色地帶」,家長無需多言
    導讀:孩子有同情心,不是一件壞事,所謂的「灰色地帶」,家長無需多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有同情心,不是一件壞事,所謂的「灰色地帶」,家長無需多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代購行業明明死了,為何依舊活在你的朋友圈?
    與之相反,也有一些行業面臨突如其來的政策變動,他們本該像特定時期的歷史產物被強制革除,可是經過變形和包裝,卻暗暗強撐起另一片「繁榮」。今年1月1日起,我國電商領域首部綜合性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個人代購人人自危,很多媒體預言代購將死。一位資深代購說,遊戲規則在崩盤,全行業危機浮現,洗牌期已經到來。
  • 兩位中國主婦的北美代購體驗:為男性代購壯陽藥
    至於我自己,也在做代購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起了變化。心理上的變化是個好事:以前我是個比較「摳」的人,買東西也喜歡各種挑剔,自從做了代購之後,就很能理解賣家的心情,買東西爽快多了、簡單多了,連我老公都誇我「格局大了」。
  • 代購歇了直郵慢了 線上「進口貨」哪來的? 揭開海外代購真面目
    然而與之對應的,在各類社交平臺上,一些「代購貨源」卻表現活躍。有代購從業者坦言,行業內的確存在先收錢再找貨的所謂「口販子」,而這些賣家的貨源從何而來卻是個謎。為此,中消協也提醒消費者,應警惕所謂海外代購趁「疫」興風作浪,售假、誘購等情況,一旦發生糾紛時調查調解難度大。
  • 退押金不再難 代購英文銷售屬違法
    退押金不再難了  近年來電商行業在迎來大發展、大繁榮的同時,也出現了泥沙俱下的混亂狀況。欺詐、虛假宣傳、以次充好、刷單殺熟等問題層出不窮,這讓廣大消費者深感困擾、深受其害,往往輕者破財、重者還會造成人身安全和健康損害。不僅如此,電商亂象的肆虐和蔓延,也嚴重擾亂了電商業良性發展秩序,破壞了電商業誠信交易環境。
  • 即將迎來規範發展期 代購行業:未來只有商家再無個人
    對於不少網友而言,找個人海外代購併不是什麼新鮮事,對於追求海外高品質商品但又不能親力親為的消費者來說,通過個人海外代購也許是最常用的渠道。那些經常來往於國內外的小夥伴,或多或少可能都有過幫親朋好友代購的經歷,如今一紙判罰之下,會對整個個人外海代購行業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 少了中國金主,澳代購行業遭遇滑鐵盧,30%代購店關閉
    受疫情影響,中國消費者在海外代購量大幅下降,對於澳大利亞的代購供應鏈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據澳媒體報導,疫情前,澳大利亞有15萬人從事代購,有專業代購,也有臨時代購,臨時代購就是在澳洲的留學生以及遊客,代購行業火熱,所以為了迎合需求,澳大利亞有近1000家實體專賣店有代購業務。
  • 海淘代購也造假?6招教你如何鑑別真假代購
    上百件貨運回來不是那麼容易的。尤其是熱門的東西,非常非常容易斷貨一次代購幾十件?這是把全國的貨都給你了吧?我理解好多姑娘都是學生,花著爹媽給的生活費不是很寬裕又想讓自己更美麗。但是代購不代表白菜,好的東西不便宜,自古都是這個理,某寶同一件產品的價格差距真的特別特別大,所以不要覺得店裡賣的價錢等於平均價錢就覺得他是靠譜的店,沒有人會做虧本的生意,想用低價吸引消費者,最終只能賣假貨。
  • 海淘代購:何時不再漂洋過海來坑你?
    原標題:海淘代購:何時不再漂洋過海來坑你?   新華網上海6月21日新媒體專電(記者丁汀 吳霞)足不出戶,輕點滑鼠,就能買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價格上只要國內專櫃的六七折甚至更低,有時還能「撿「到國外限量版商品,這種省錢、省時又省力的購物方式就是如今時尚達人最熱衷的「海淘代購」。
  • 「代購法」實施,代購行業面臨哪些衝擊?
    「海外代購」——在中國可謂是相當火爆,也促生了代購職業的產生。今年「代購法」實施之後,卻讓許多代購都直呼代購難做,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需求代購的消費者,這部法律到底說了些什麼呢?找法網小編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瓊版iPhone12售價全球最低,海南島「拯救」代購行業?
    攝影:《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海南島「拯救」代購行業7月海南推出免稅新政以後,王瑩已經飛了三次三亞了。在王瑩看來,與她過去習慣的韓國免稅店相比,海南免稅的價格並不是那麼令人滿意。「主要是化妝品便宜,奢侈品的價格優勢沒有韓國那麼突出。尤其是一些珠寶和手錶,海南免稅無論是品牌還是價格的優勢都沒有那麼大。但是好在貨品齊全,而且常常有貨。韓國雖然價格好,但經常不是缺貨就是要限購,接了單買不到也白搭。」
  • 揭露代購內幕,喜歡海外代購的美眉注意嘍
    尤其是韓妝,找代購又怕踩雷,真代購假代購又傻傻分不清楚大家也許都有這樣經歷,許多店家的發貨地點都是國內,如果你要求海外直郵,店家會以直郵貴,海關徵稅的理由來敷衍你。要是你一味堅持,就會告知本店只國內發貨。其實這些店家根本就是在國內採購,甚至一件代發,根本沒有韓國進的貨。
  • 《富貴門》, 輝煌不再,好看依舊
    這個時候,香港家族劇已經不再輝煌,tvb家族劇的標杆不是大時代和天地三部曲,甚至不是酒店風雲和流金歲月,而是溏心風暴和歲月風雲。不再有方展博和丁蟹的生死相鬥,不再有葉榮添的豪情許文彪的悲情,甚至也沒有丁善本過度瑪麗蘇的善良容忍。取代而之的是聖母般的荷媽瘋婦般的Sa姨壞不過皮毛的紅姨和精分路嘉美。
  • 《電商法》下月1日起施行 個人代購「生存空間」將變小?
    消息一出,個人海外代購圈「炸了」,怕「被稅」、怕觸犯法律禁區,部分代購稱12月就要「金盆洗手」,這也導致部分依賴海外代購的市民開始瘋狂囤貨。個人代購會不會「消失」呢?業內人士坦言,轉型後仍有生存空間。   海外代購明年不做了?有市民瘋狂囤貨   「我一共囤了17箱孩子的奶粉,有代購說還有人囤了21箱。」
  • 6位代購者的故事:代購行業秘密,如何找一個靠譜的代購?
    我們對代購這個行業有很多迷思,他們是不是每天逛街買買東西就能月入數萬?為什麼代購發的朋友圈都愛加亂七八糟的 Emoji?會為了賺錢真假混賣嗎?某寶金冠代購店可信嗎?又有什麼是真的值得買,什麼是不值得買的產品?
  • 澳洲奶粉可能不再限購 但代購或須向超市登記
    華人代購在超市瘋搶奶粉,熱銷奶粉常年斷貨,超市限購政策一緊再緊,可貨架還是空空蕩蕩。類似這樣的新聞,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登上澳洲媒體的頭條。這樣的問題如何解決呢?一項針對代購的登記制度近日被提出。本月起,代購或將向超市高管進行登記。
  • 心理測驗:三件紅色旗袍,最喜歡哪一件?測你一生最輝煌的時刻
    人活一世,短短數十年,大家都想拼搏出一番成就,彰顯自己生命的活力,實現人生的輝煌。然而輝煌並非唾手可得,過程中,你會遇到無數險阻,也會取得很多階段性的成果,不斷積累突破,最終登上成功。當然,你會成就很多輝煌,但你最輝煌的是什麼時候呢?做一個心理測試,下面有三件紅色旗袍,你最喜歡的哪一件,快速看完,說出你下意識中最喜歡的一件,測一測最輝煌的時刻是哪天到來。
  • 揭秘|假「海外代購」:這些年你買的代購產品也許正是冒牌貨
    如今的代購日益風靡,誰的朋友圈都有幾個代購的小哥哥、小姐姐。每日曬著購物日程,身上各種大牌,我們就對此深信不疑。昨日一篇為《揭秘假「海外代購」:高仿GUCCI變微商「海淘正品」》的文章火了。文中提到經營高仿貨的店主向前來訂貨的微商介紹,物流可以顯示貨物由國外發貨,包含海外代購票據,清關信息,包的品質上幾乎以假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