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迎來規範發展期 代購行業:未來只有商家再無個人

2020-12-13 環球網

剛剛過去的雙11,對於不少電商而言可謂是一次大豐收,但是對於曾經紅火的個人海外代購商家而言,則是百感交集。雖然消費者的消費熱情依然高漲,但是個人海外代購的商家們卻高興不起來:就在雙11前,一位來自廣東珠海的淘寶店主的道歉信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道歉信中稱,店主因為做進口代購被判刑10年,並處罰金550萬元。

對於不少網友而言,找個人海外代購併不是什麼新鮮事,對於追求海外高品質商品但又不能親力親為的消費者來說,通過個人海外代購也許是最常用的渠道。那些經常來往於國內外的小夥伴,或多或少可能都有過幫親朋好友代購的經歷,如今一紙判罰之下,會對整個個人外海代購行業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事件:海外代購被判處走私罪

11月2日,「TSHOW進口服飾」淘寶店上架了「新寶貝」,標題為「失聯很久的店主道歉信」。具體內容為:「各位親,請原諒我的不辭而別,我現在廣州女子監獄,因為這個店鋪做進口代購被判刑十年,並處罰金550萬,如有任何未盡的退款之類事宜,請聯繫我老公,他會全部負責」。

據南方日報記者了解,這個「新寶貝」是店主遊燕老公上架的。在今年7月,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被告人遊燕走私入境的服飾金額共計1140餘萬元,偷逃稅額共計300餘萬元。法院判決遊燕犯走私普通貨物罪,判刑10年,並處罰金550萬。廣東高院終審認為,遊燕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走私普通貨物進境後在國內銷售牟利,偷逃應繳稅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已構成走私普通貨物罪。遊燕歸案後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依法可從輕處罰。

在不少人看來,從事海外代購而被判刑10年似乎多少難以理解,但是據相關法律界人士表示,此案件中遊燕不僅逃稅,更涉及走私,根據我國現行法律規定,10年已經是最低的量刑。

專家:代購從來不是法外之地

「我們首先明確,代購是指在境外購買商品,在境內銷售牟利的行為。」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億達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認為,代購行為本來就屬於走私行為,而與走私罪之間有情節考量的因素,但從來不是法外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將於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中明確規定,所有電子商務經營者都應當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且依法履行納稅義務,電子商務經營者未取得相關行政許可從事經營活動的,將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罰。對於《電商法》的即將實施,被看做是對個人海外代購的巨大影響。

但是北京嶽成律師事務所嶽運生在接受採訪時就表示,只要按照現行法律照章納稅,《電商法》的實施對代購行為沒有影響。「因為正常代購的話,按照現在的法律規定,代購的商品如果超過一定的限額,也應該申報和繳納相應的稅款。你如果不申報不繳納相應的稅款,超過十萬元以上,就涉嫌構成走私罪了。所以說,對於正常的代購,《電商法》的這個規定跟現行的法律規定是一樣的,必須照章納稅。如果照章納稅了,那就不涉及到犯罪,你不照章納稅超過一定的限額,那就涉嫌構成犯罪。」

未來:代購只有商家再無個人

「就目前而言,《電商法》實際落地的執行力度還未可知,不過可以明確的是,個人代購被納入電子商務經營者的範疇,需要辦理市場主體登記,而跨境電商平臺需要報送商家的身份信息和納稅相關信息,導致代購的管理成本和稅務成本都將直接上升。這意味著,未來代購要以正規主體運作,而且需要採購國和中國雙方的營業執照。增加的稅務成本讓其在市場競爭中失去了價格優勢,同時正規化運營加大了管理難度和成本。」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曹磊在接受採訪時就指出,個人代購除非按照法律規定來辦理工商和稅務登記後再對外經營,否則就會面臨違法的風險。

值得留意的是,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璐玲在接受採訪時指出,個人代購即使按超額繳稅了,也僅限於「自用」,只要轉手牟利,也涉嫌違法,而除了直接代購人,轉售、購買代購品同樣違法。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電商法》實施後,一旦嚴格執行相關的條例,甚至可以理解為「個人代購」這種行為本身就屬於違法,要不轉型進行工商登記成為個體經營者,要不就只能自買自用。「這意味著個人代購的時代即將終結,未來代購市場將只剩企業運營主體。」董毅智表示。

「未來代購行業將進入更加規範化發展的階段。」有業內人士表示,長期以來圍繞個人代購引發的商品質量、售後服務等問題一直無法得到根治,隨著代購行為背後運營主體具化,消費者在權益保障上無疑可以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電商法》的第五章明確寫道,國家促進跨境電商發展,建立健全適應跨境電商特點的海關、稅收、進出境檢驗檢疫、支付結算等管理制度。」董毅智就表示,當個人代購成為運營主體進行跨境電商行為後,國家對跨境電商的支持是明確的,同時國家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從事跨境電商。

相關焦點

  • 微商經營者揭秘微信代購商家造假手段
    昨日,微商圈內人士自揭行業黑幕,一些國產貨郵寄到國外街邊小店,貼標後冒充進口商品,再轉回國內銷售。  由於對微商缺乏有效的約束和資質認證,監管部門難以介入處理,一旦發生糾紛,消費者維權的難度較大。  孫麗說,國產仿貨冒充進口代購商品銷售的情況已經成為微商公開的秘密,有的微商將國產仿貨在國外重新包裝貼牌後,加上代購小票,再寄給國內買家。  這些仿品比免稅店裡的商品便宜,轉了一圈後,變成「海外直郵」的代購商品。
  • 微商與代購的時代即將結束?電子商務法都出臺了哪些規定?
    這幾年的電商的發展,我們作為見證者與消費者可以說是見了不少。從一開始的網絡電商,再到後來的微商代購。要說電商,大家的接受度還是比較廣的。不過代購和微商,除非是自己的親戚朋友,不然有不少人都不敢相信陌生的代購。
  • 電商法落地已滿月,淘寶代購和商家平臺們都還好嗎?
    電商發展迎來了有法可依、全面法治的時代。如今,《電商法》落地滿月,那麼這則法律的「威力」究竟如何?成效如何?代購部分考慮退出從2019年1月1日起,我國電商領域首部綜合性法律《電商法》正式實施。根據中國海關對個人攜帶物品的規定,進境的免稅額度為5000元,化妝品、護膚品稅率為30%~60%,箱包、圍巾等紡織品稅率為30%。新《電商法》實施以來,想像以前那樣抱僥倖心態帶貨回國的代購們,越來越難「逃稅」。許多代購表示,上海、廣州、深圳等海關口岸都陸續開始嚴查代購「偷稅」。
  • 部分個體代購商家偷逃稅伎倆:慣用「人肉」方式
    一些個體代購商家偷逃稅伎倆調查  電子商務法將於明年起施行個體代購者瘋狂又忐忑□ 本報記者  趙 麗  □ 本報實習生 林靖耘  這是一個萬億規模的「行業」。  隨著一架架飛機起落,行李箱的軲轆急速滑動橫跨大洋、流轉全球。
  • 海外代購因疫情遭受重創,跨境電商平臺再迎發展契機
    業內人士稱,2019年《新電商法》的出臺對於代購行業而言是一記重拳,近期海外代購物流受阻,且接連曝出亂象,再讓這一行業遭受重創。而中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依舊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在這雙重因素影響下,國內跨境電商平臺勢必將再次迎來發展契機。
  • 工商註冊、繳稅……電商法來了 個人代購涼了?
    原標題:電商法來了,個人代購涼了?東方網10月11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不知是從何時開始,我們的微信朋友圈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小廣告,由此催生出來的假貨、刷好評等問題越來越突出,阻礙著電商行業進一步發展。
  • 「瓊版」iPhone走紅,代購商家嘆氣
    朱老闆告訴懂懂筆記,深圳的商家因為區域優勢,可以大批量的採買港版機,價格也更實惠。只不過港版手機稅收再低也並非零稅收,所以價格相比「瓊版」還是要高一些。「現在海南島是離島免稅,雖然每年每人只有十萬元的免稅額度,但只要有前往海南的機票、船票,都能享受免稅政策。」
  • 電商法實施 行業更規範--旅遊頻道_權威全面報導旅遊--人民網
    一名長期做法國巴黎代購的商家告訴記者,去年12月就決定不再接代購單,因為積累了大量的客戶資源和店鋪資源,準備轉為巴黎陪同購買,做好線下服務。此外,不少代購仍在持觀望態度,觀察政府部門的監管力度如何。此外,還有許多網店店主都已採取應對措施,一些沒有執照的網店開始集中申請營業執照。據報導,在杭州「淘寶小鎮」,在線申請發放電子營業執照數量已突破2000份。
  • 電商法正式落地 個人海外代購們何去何從?
    這也意味著,此前處於法律盲區的個人海外代購將受到約束,納入監管範疇。無論是在微信朋友圈裡賣貨,還是在直播平臺帶貨,抑或是在淘寶開代購店,都將被列為電子商務經營者。根據電商法,經營者一旦違規最高罰款200萬元。對於代購群體來說,這個冬天並不平靜,代購被查屢有發生,讓這個群體繃緊了神經。
  • 有商家為代購長期提供假貨,海淘代購怎麼維權?
    3月21日,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發布了2018年消費者權益糾紛案件審理情況,指出「海淘代購」廣受追捧,但商品質量及售後服務卻難以保證,消費者個人信息遭受侵犯、電子支付缺乏安全保障等問題時有發生,現貨代購模式下「海淘代購者」應符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規定的「經營者」範疇。
  • 代購行業輝煌不再,也許不是一件壞事
    在電商法當中,對於那些在網際網路上銷售商品或者是提供服務的商家,不管是個人還是公司,都需要和實體企業一樣,辦理稅務登記,繳納稅費。也就是說不管是淘寶還是京東等底商平臺上的商家還是代購,包括在微信朋友圈或者是微博上售賣的博主,都要按照規定交稅。這個消息一傳來,朋友圈中的代購也開始躁動起來,到底這個行業還能不能做,要不要做成了擺在面前的難題。
  • 電商法實施後代購陷恐慌 女代購:我不做了,心累
    一方面,代購和電商假貨橫行的亂象開始以法律的效力被整治,法律的覆蓋也讓之前處在灰色地帶的代購行業,有了合法化的轉型渠道。但另一方面,行業競爭激烈的現狀下,已在夾縫中生存的代購和中小淘寶商家將被進一步抹平利潤,生存維艱。行業參與者開始尋找新的陣地或者退出戰場,而這又將帶給行業新一輪的機會。
  • 代購微商 瀕臨滅絕?
    事實上,浦東機場嚴查個人攜帶入境物品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只不過在國慶前夕才被大面積傳播。有人認為這和2019年1月1日即將實施的《電子商務法》有關,但在央廣網的報導中,專家表示海關的檢查是在落實現有規定、強化執法。
  • 網約車以租代購風險隱患真不小
    滴滴此前發布的公告稱,此次暫停網約車新司機審核,將開展風險排查和流程優化,主要是為了維護司機利益,防範司機被個別高利率「以租代購」、高額違約金、陰陽合同等現象坑害。「以租代購」是指用戶先繳納一定首付,每月繳納租金,租滿3年後,車輛可以過戶給個人。因為首付靈活、貸款資料審核較少、放款速度較快,「以租代購」成為很多具有買車意願、啟動資金較少者一種常見的購車方式。
  • 退押金不再難 代購英文銷售屬違法
    退押金不再難了  近年來電商行業在迎來大發展、大繁榮的同時,也出現了泥沙俱下的混亂狀況。欺詐、虛假宣傳、以次充好、刷單殺熟等問題層出不窮,這讓廣大消費者深感困擾、深受其害,往往輕者破財、重者還會造成人身安全和健康損害。不僅如此,電商亂象的肆虐和蔓延,也嚴重擾亂了電商業良性發展秩序,破壞了電商業誠信交易環境。
  • 電商法即將實施,微商代購們都要交稅了
    這也就意味著,一般經營規模較大、頻率較高的職業代購,都應登記為市場主體,取得相關許可,並且需要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等稅款。對個人代購來說,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她們的管理成本和稅務成本都將直接上升。針對微商是否受到《電商法》約束這一熱點話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馬正其在12月25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明確表示,微商等只要產生經營了,就應該按照這個法來規範和管理。馬正其表示,所有在網上從事電子商務活動的主體,「一切都按照《電子商務法》來逐步地規範、完善、提高它」。
  • 不僅僅是微商代購,《電商法》會帶來什麼行業劇變?
    作為我國首部電子商務領域的綜合性法律,電商法對於公眾關心的個人代購、微商、刷單、大數據殺熟、捆綁搭售等行為都做了具體而詳細的規定,給此前長期野蠻生長的電商行業戴上了「緊箍咒」。簡言之,就是之前電商遊戲規則平臺說了算,現在的電商規則國家說了算。該法的施行標誌著電商領域正式告別野蠻生長時代。
  • 個人海外代購從月流水20萬跌破萬元,轉戰賣床墊|深網
    美國疫情和街頭運動的接踵而至讓這個行業雪上加霜。做個人代購十多年以來,她從未感覺像現在這般艱難。自2019年1月1日《電商法》實施以來,這個行業的微利已經眾所周知。長期遊走於灰色地帶的人肉代購部分已經離場。個人代購可粗略分為二種,一是私人包裹郵遞;二是個人攜帶通關,即人肉代購。
  • 海外代購真假難辨 更嚴監管劍指海淘、代購「套路」
    行業分析人士指出,此次的網劍行動明確指出將嚴格海外代購行為監管,加大對跨境電商進出口環節整治力度,釋放的是進一步規範「海淘」「代購」市場秩序的信號,也展示出監管部門對於「海淘」亂象絕不手軟、堅決打擊的決心。  售後差、維權難  海外代購從來就不應是法外之地。一直以來,「代購」「海淘」雖帶來不少便利,卻也因「假貨」「維權難」「售後差」等問題飽受詬病。
  • 電商法提高了電商門檻,淘寶代購和平臺店家們怎麼辦?
    讓電商迎來了有法可依、全面法治的發展時代。也在無形之中樹立起了行業的門檻。那麼,隨著《電商法》的落地,淘寶代購和平臺店家們怎麼辦呢?新實施的《電商法》規定只要是電子商務經營者,無論是微商、代購還是淘寶、京東店家,都要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即辦理營業執照(從事個人農副產品銷售、零星小額交易等活動之除),也需要繳納稅務,不能偷稅漏稅,否則需承擔刑事責任,違法者,最高面臨200萬元人民幣的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