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與死亡的溫情故事,亦是一本生命教育的兒童繪本

2020-12-15 漫步秋葉

說到天使,我們第一想到的是有著一對翅膀,不食人間煙火的輕盈女孩,她的到來,總是伴隨著快樂與美好。

所以,第一眼看到《雪地天使》這本書時,腦中展開的畫面是瑩瑩白雪中舞動的精靈女孩,是一段關於快樂的美好故事。

只是,隨著深入閱讀,心卻不時被淡淡的憂傷籠罩著……

這是一個發生在挪威鄉村的兒童故事。聖誕季即將來臨時,失魂落魄的朱利安偶然遇見了美麗的女孩海德薇,他們一起堆雪人、溜冰、捉迷藏......在這短暫美好的快樂時光裡,這份從天而降的友誼將原本沉溺在姐姐去世的悲傷中的朱利安拯救了出來,在海德薇熱情洋溢的笑容中,朱利安再次體會到了歡樂。

然而不久後,朱利安卻發現了一件關於海德薇的驚天秘密......

《雪地天使》是挪威青年作家露娜倫德和插畫師麗莎艾薩託共同創作的童話故事。二人合作的多部作品均獲得ARK國際童書獎,《雪地天使》是2018年挪威最暢銷的作品。

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用最樸實的語言刻畫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它絕不僅僅是給孩子的故事,每個心懷傷痛的成年人都能在它純粹的文字和精美的插圖中獲得慰藉。

01. 每一個孩子,都希望家是快樂的港灣

朱利安從小被父母稱為「聖誕寶寶」,每年的聖誕節,都是他的生日,也是他最快樂的日子。

當天微微亮,推開房間門悄悄走向樓梯口駐足傾聽,聽那屬於聖誕節的動聽音樂,還有壁爐裡燃燒的木柴噼裡啪啦,壁爐架上的小天使叮咚作響。

然後飛快地跑下樓梯,鼻子聞一聞聖誕的味道——聖誕樹上的松枝,香火架上的薰香,還有薑餅、柑橘、桂皮和可可奶,所有這些屬於聖誕節的特殊味道!

只是,這樣的聖誕節生日隨著姐姐六月離開,再也沒有出現過。六月的離開,不僅帶走了聖誕節,也帶走了家裡的笑聲和溫暖:

原來總喜歡講趣事,笑聲幾乎能把房頂掀掉的媽媽不見了;原來總是積極安排周末活動,還會用一把椅子表演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的爸爸也不見了;以前愛發脾氣有著「小炸彈」之稱的妹妹八月,都收起了脾氣變得安安靜靜。

朱利安覺得,他們似乎都變成了複製品。雖然他們的模樣並沒有變化,但卻變得淡漠,沒有表情甚至再也不會笑,更不願意多說一句話。因為想念六月,家裡變得壓抑而冷清。

與此同時,朱利安發現自己也在變化,以前和好友約翰一起時總有說不完的話,而今卻變成找不到話說……朱利安感覺到了內心孤獨和無所適從的悲傷。

翻開書,跟隨著朱利安的講述,一個孩子對友情與親情的渴望與糾結躍然紙上。還有父母失去孩子後,久久困在悲傷中的那份淡漠,兄弟失去姐妹後不願釋懷,不願面對的痛苦……

當這一切,通過朱利安的心裡獨白呈現在眼前時,突然發現,原來,孩子是如此需要父母的認同和關注,他們對悲傷是如此敏感,對快樂又是如此期盼。

02. 有時候,孩子看似「不懂事」的舉動,只是想要憑藉努力去改變什麼

不得不說,在整本書中,海德薇的出現改變了一切。有人說,海德薇或許只是朱利安想像中的女孩,但我覺得,無論怎麼說,她的出現,讓朱利安有了改變現狀的想法和勇氣。

海德薇是快樂的,這份快樂不僅影響著朱利安,還點燃了他追求快樂的行動。

為了改變家中悽慘冷清的氣氛,朱利安想了很多方法:

先是語言暗示,告訴爸爸媽媽還有幾天就是聖誕節了……雖然一再說起,卻總是得不到回應。

於是,他採取行動,從儲藏室找出銅燭臺擦亮它並插上蠟燭放在餐桌上,最終得到的只是爸爸淡淡的幾句回應。

為了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他從相冊中選出一張六月笑得最開心的照片,貼在冰箱門上,卻被媽媽要求,「不要從相冊裡拿什麼東西」

因為,她覺得,即便家裡全部掛滿六月的照片,她也不會回來了,想要回到從前,需要時間,需要耐心,需要再等等。

朱利安雖然有些氣餒,但卻不願放棄。最後在海德薇的哥哥亨利的幫助下,印了很多很多快樂的照片,有六月穿著尿布兜咧嘴笑的,有爸爸舉著六月哈哈大笑的,有媽媽和六月一起的快樂瞬間,還有一家人一起的幸福時刻……

所有的照片都是快樂的,它們見證著六月的成長,也見證著這個家中曾經的快樂與融洽。那是一段過去的記憶,亦是被悲傷籠罩後,大家都陌生了的過往。朱利安希望這些笑臉能夠喚醒爸爸媽媽,希望快樂的笑聲再次回到這個家裡。

或許是朱利安一次次的努力感動的父母,又或許是這滿屋子掛著的笑臉驚醒了悲傷的心,朱利安的爸爸媽媽終於從「複製品」的軀殼中甦醒。

那個聖誕節,朱利安起床後悄悄走向樓梯,在他每年聖誕都要駐足的地方停下了腳步,他聽到了……音樂的聲音!

美好的生命,神聖的靈魂,崇敬的大地。

這是屬於聖誕節的聲音,還有瀰漫在空氣中的屬於聖誕的味道!客廳裡的一切都被籠罩在溫暖美好的氣息中,那麼溫馨,那麼絢麗,金光閃閃,美得幾乎令人窒息。

最最重要的,是站在聖誕樹前的父母和小妹妹八月臉上掛著久違的笑容。

讀到這裡,我知道,朱利安的努力終於換來了家人的「重生」,這個家從此刻起,活了。

03. 讓人潸然淚下的爐邊故事,亦是一本關於生命教育的兒童繪本

我們平時對孩子的保護總是無微不至的,珍愛生命,快樂生活的思想也時常灌輸給孩子。但關於生命之重的話題卻鮮少提及,更不要說教孩子如何去正視生命的逝去,如何走出失去的悲傷。

《雪地天使》一反往常我們習慣的輕鬆快樂,簡單直白套路,以一個孩子的視角向我們呈現了這個生命課題。講述了生命的消失和家人難以忘懷的悲痛,整個基調帶著灰色的悲傷。

書中刻畫的天使,那個熱愛生活,積極樂觀的海德薇是去世了五十年,卻依然對這個世界念念不忘的幽靈。這與我們平時對天使的理解有著質的不同。但傳遞快樂與熱愛生活的使命卻是相同的。

《雪地天使》中的天使,在人意料之外,卻又在意料之中。

為什麼這麼說呢?

合上書,感慨之餘,心中竊想,朱利安遇到了海德薇,並在她的感染之下積極地改變著自己,用自己的努力去改變了家中的氛圍,將家人拉出悲傷,也將海德薇的哥哥亨利的心結打開。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朱利安才是真正的天使,他用一顆熱愛生活的心,用自己的切實行動,驅走了家中久久不散的悲傷,讓愛與微笑再度回到了父母家人的臉上與心上。

他用自己的坦誠感動了海德薇,使她明白無論多麼留念過去,總是要朝前走,走到自己該去的地方。

他用真摯的愛解開了亨利五十年的心結,促使亨利跨進了闊別五十年不敢也不願打開的家門,並將其重新修葺一新……

因為朱利安,兩座房子裡重新有了笑容,他是父母的天使,是亨利的天使,也是所有人的天使。

相關焦點

  • 繪本推薦 |《因為我愛你》一本關於父母對孩子無條件愛的溫情繪本
    今天格子醬給大家推薦的是經典繪本《因為我愛你》,這本繪本通過兔媽媽對兔寶寶的情感傾訴,藉助四季中一個一個生動的場景,帶領小讀者領略四季風光,在閱讀的過程中又可以直接感受到親情的可貴,獲得撫慰和安全感。那麼,今天就讓格子醬帶你一起走進繪本故事《因為我愛你》吧!
  • 生命教育繪本推薦,讓孩子了解生命的意義
    該如何面對死亡這個不得不會面對的課題呢?冒昧在這裡推薦幾本有關生命教育的繪本,希望我們的孩子,希望讀到這些繪本的每一個朋友,都能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同時也希望可以撫慰你,死亡真的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自然過程。也是我們家長應該正確引導給孩子的生命教育。
  • 清明節的生命教育:與死亡有關的那些繪本
    雖然孩子的表達能力和化解悲傷的能力弱於成人,但孩子對生命的敏感強於成人,所以成人應該盡心關注孩子的心靈,別讓孩子不知所措地面對悲傷、困惑甚至恐懼。 在繪本界,「生命教育」是一個挑戰性命題,給孩子呈現生命中美好的一面有很多表現方式,可讓孩子認知、接納、釋然「老、病、死」,卻讓很多繪本作家不知如何下筆。
  • 《爺爺變成了幽靈》:關於生命教育的繪本,你害怕跟孩子談生死嗎
    如果你看了《爺爺變成了幽靈》這本繪本,一定會對生命教育產生更深刻的認識,大人們總忌諱在孩子面前談論生死,大多數時候會對孩子說:「爺爺變成了天使,爺爺變成了泥土」,是的,主人公艾斯本的爸爸媽媽就是這麼告訴艾斯本的,可是艾斯本不信,他不相信爺爺會變成天使,也不相信爺爺會變成泥土。
  • 這10本繪本將影響孩子一生的生命教育 來一場生命探索之旅
    死是生命中不可預測的,誰都知道這個終點,但又無法預測,她衰弱,意外,甚至是剛開始就結束!▲ 繪本《怪物爸爸》一本既幽默又溫暖的故事,曾令無數大朋友、小朋友落淚。▲ 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真正的活過,在經典繪本《活了100萬次的貓》裡,這隻貓死了100萬次又活了100萬次,但是在100萬次的輪迴裡,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哪怕是一次!但是直到這一世輪迴,她變成了屬於自己的野貓,體驗了愛與被愛,體會了活著的意義,這就是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存在,活一次就夠了!
  • 從新冠肺炎思考「繪本中的生命教育」,第三篇:繪本中的生命教育
    繪本閱讀是一個意義再創造的過程,是滿足兒童想像需要的過程。  那怎樣讓好的繪本觸發生命感受和體驗?   在閱讀過程中,兒童需要成人的指導和啟發。不要用成人的理解代替兒童的理解,不要讓閱讀演變為傳遞;要觀察和理解兒童的閱讀過程,適當的時候給予有效的回應、啟發和指導。
  • ...26歲美女作家自殺,是否足夠珍惜生命?——聊聊關於生命教育的繪本
    近期,朋友圈被26歲的臺灣美女作家林奕含上吊自殺的消息刷屏了,雖然很能理解她承受的痛苦和壓力,但是我在想她是否只看到了那些經歷過的痛苦,而無法看到生命其他的意義呢?讓我們的孩子看到生命的意義,不妨和孩子一起讀讀以下,關於生命教育的繪本。1.《小傷疤》。
  • 《生命可以看見》丨日本大師最美生命教育繪本,讓父母和孩子珍惜生命成長中的「第一次」
    這套書一共6冊,涵蓋了生命教育的各個主題,是日本最受歡迎的生命教育繪本,囊括日本著名繪本大師內田麟太郎、長野英子、日本幼兒園繪本大獎得主楠茂宣等代表作品。在日本暢銷了15年,很多幼兒園把這套書當成生命教育的範本。
  • 開團 | 生命教育繪本,讓父母和孩子珍惜生命成長中的「第一次」
    在生命教育方面, 一套暢銷了15年之久的生命教育繪本——《生命可以看見》,這套書是島國是最受歡迎的生命教育繪本。6本優秀繪本,涵蓋6個生命教育重點。其次,每個繪本故事都深深打動人心。講真,生命教育這類的繪本,最忌諱是講得深奧晦澀,或者是乾巴巴地說教式。
  • 如何與孩子談生命、談死亡、談伴侶,試試這本可愛幽默的英國繪本
    原本以為,這繪本只是由一隻小胖貓,帶領孩子們簡單認識人生的各個階段。沒想到打開一看,驚喜連連;一本不足40頁的繪本,不僅是一場生命之旅,更展現了生命的多種可能性。在《生命之旅》中,關於「去世」的解釋,是我看過的繪本裡最喜歡的一個。
  • 「論壇劇場+繪本故事」 帶給兒童不一樣的生命教育體驗
    2021年1月6日,在雲陽縣民政局及泥溪鎮黨委的統一領導、泥溪鎮泥溪小學的大力支持下,企航社工開展了「守護生命,守望花開」兒童生命教育小組,本次活動以「送給媽媽的禮物」為主題,共有13名兒童參與。首先,社工帶領組員鞏固前四節小組內容,組員們異口同聲地說出了每節的主旨含義,並能把每節生命教育的含義運用於實際生活中,真正落實「學有所用」。
  • 最權威的兒童繪本排行榜,一定有一本適合你的孩子
    2006年凱迪克金獎作品 ▍適合年齡段:3-6歲《神奇的窗子》:作者是諾頓賈斯特,這是一本關於祖孫之間深厚情感的圖畫書。小女孩去探望爺爺奶奶。迎接她的是那扇神奇的窗子。那窗子裡裝滿愛,裝滿魔法,緊緊地聯繫著女孩與爺爺奶奶的心。
  • 利用經典繪本,給孩子上好生命教育這一課
    身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科學地引導孩子面對死亡這一課題呢?心理學家說過:用故事教育孩子,勝過無數遍理論說教。分享幾本有關生命教育的繪本,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爺爺變成了幽靈》 這是一本非常經典的生命教育繪本
  • 【生命教育繪本】時間可以帶走生命,卻無法帶走美好回憶!(含16個故事音頻)
    於是針對這一現象,我之前組織了一些老師們就一本講述「死亡」的繪本來進行研討,在研討的過程中老師們也有顧慮,擔心孩子們會不會反而變得害怕。其實我一直覺得在面對這個沉重的話題上,直面肯定要比迴避好,談論生命是因為想要尊重生命,談論死亡是想要珍惜當下。
  • 從新冠肺炎思考「繪本中的生命教育」,第三篇:繪本中的生命教育
    繪本被視為藝術的一種,無論意義或實際運用,都給人更加精緻細膩的藝術感受。繪本閱讀是一個意義再創造的過程,是滿足兒童想像需要的過程。那怎樣讓好的繪本觸發生命感受和體驗?在閱讀過程中,兒童需要成人的指導和啟發。不要用成人的理解代替兒童的理解,不要讓閱讀演變為傳遞;要觀察和理解兒童的閱讀過程,適當的時候給予有效的回應、啟發和指導。從成人引導角度思考,怎樣讓繪本觸發生命體驗?
  • 《爺爺變成了幽靈》:關於生命教育的繪本,你害怕跟孩子談生死嗎
    如果你看了《爺爺變成了幽靈》這本繪本,一定會對生命教育產生更深刻的認識可是爺爺不能夠一直當個幽靈在人間遊蕩,有一本關於幽靈的書上說:「如果一個人在世的時候忘了做一件事關於死亡的課題似乎很沉重,又可以很平常,懷揣著彼此的珍貴記憶,繼續前行。《爺爺變成了幽靈》,有人說是個鬼故事,但一定是溫馨有愛的鬼故事,封面封底爺爺走向黑暗,孫子迎向光明,加上書名「爺爺變成了幽靈」,隱喻著這是一本關於生死的圖畫書,從爺爺跟孫子咧著嘴笑的表情跟動作可以看出,他們似乎在玩遊戲,一點都不令人害怕。
  • 死亡教育:孩子生命教育裡不可忽視的必修課
    談到與孩子進行死亡教育的話題,我是更傾向於等孩子認知成熟之後再談論這個話題的父母。一周前,小諾的太奶奶突然離世,讓我不得不把這個問題進行思考和整理,給不到4歲的小諾進行生命的死亡教育。有點欣慰,內心有愛的小諾,已經學會了把愛分享給愛的人。太奶奶的離開,對於已經有了記憶的小諾,我覺得應該坦然地告訴她。但用什麼方式告訴她?告訴她之後會不會很傷心或者無法理解?會不會在幼小的年齡對死亡產生恐懼?該如何跟她展開死亡教育的對話,才能讓孩子坦然地接納死亡是人生的必經過程?01.
  • 清明節的生命教育:十本繪本引導孩子正確認識「死亡」
    清明節來了,部分家長可能會帶著孩子一起去祭拜、掃墓,死亡這個沉重的話題不可避免地將被提起。為人父母,該如何向孩子解釋「死亡」呢?有教育專家建議,不妨從「死亡繪本」入手,從另一個角度向孩子詮釋「生命」與「死亡」的意義。通過生命教育讓孩子正確理解「生」與「死」兩個平日裡很少談及的話題,學會感恩,學會珍惜。
  • 從新冠肺炎思考「繪本中的生命教育」,第一篇:何為生命教育?
    >一、如何化「危機」為「契機」,對兒童進行生命教育,幫助兒童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從兒童而言,他們對外部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探究的欲望,慢慢開始發現周圍人的生老病死,花草樹木的生長凋零,各種自然災害的發生,他們都會不由自主的產生這樣的疑問:我是從哪兒來的?什麼是死亡?綠色的樹葉為什麼變黃和落下?會有很多生命的發問?這就為我們提供生命教育提供契機。
  • 繪本的生命教育是如何帶給我們的
    從事閱讀教育工作近6年的時間,現在看到柳田先生的這個分享感觸也是頗深。一本繪本它通過圖畫和文字不僅帶給創作者本身有療愈作用,它帶給讀者的也有療愈和觸動!我們常常可以在繪本裡讀到創作者,也能經由繪本讀懂自己,帶給孩子帶給我們一段關於生命教育的旅程,是一段發現自己和自己對話的旅程。幾天前看到繪本《蘇菲的傑作》時感觸頗深,也想藉由這本繪本帶給大家分享。《蘇菲的傑作》裡的蘇菲是一隻蜘蛛,她任勞任怨,儘管不被別人理解,但一生都在傾其所有地給予和貢獻自己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