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慈濟捲入爭議風暴 輿論籲慈善透明化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臺灣慈濟捲入爭議風暴 輿論籲慈善透明化

2015-03-18 08:50:48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責任編輯:杜靜

2015年03月18日 08:5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參與互動

(

)

  臺灣著名宗教慈善團體慈濟3月17日舉行記者會,針對其美國總會是否涉及軍火交易作說明。慈濟素來形象良好,但自上月底臺北市長柯文哲開聲質疑以來,慈濟便陷入一連串爭議。

  被指「臺灣地主」

  柯文哲上月接受媒體訪問時,感嘆慈濟花一大筆錢買保護區的土地,「要改成開發,奇怪耶」!玄奘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釋昭慧隨即反擊柯「口吐狂言,羞辱慈濟」,結果引來輿論對慈濟「群起而攻」。

  包括學者、環保人士、媒體人在內的意見領袖很快挖出了慈濟諸多運作機密。批評者稱,慈濟儼然已成為「臺灣地主」,在臺灣各地擁有大批信徒捐贈或購買的土地,據傳僅在臺北市與新北市就擁地近180萬平方米。

  批評者指出,慈濟是私法人機構,不具備購買農牧用地的資格,而慈濟長期用人頭戶買地開發。慈濟計劃在臺北內湖區興建園區,遭到柯文哲質疑規避環評。釋昭慧一度強硬反擊,但在島內媒體鋪天蓋地的轟炸下,慈濟於16日宣布撤回內湖開發案。

  輿論批評慈濟財務不透明。媒體指出,慈濟每年收到的善款以百億新臺幣計,但慈濟網站上的財務說明僅有數頁。與國際通用的規範,或者類似規模的上市公司相較,慈濟財務的透明度有非常大的改進空間。

  有臺灣媒體人爆料,慈濟美國總會的基金,投資了石油公司、沃爾瑪、波音公司、菸草公司等,雖然並不違法,但這些公司有「環保大敵」,有「血汗工廠」,還有軍火商,社會觀感不佳。

  慈濟在17日的記者會上澄清,美國總會財務獨立運作,當地募集善款當地使用,而非臺灣本會提供。前一天,慈濟表示將公開財務流向,捐款會員本周五起,可上網查詢3年內個人捐款流向,非會員也可憑捐款收據上網查看徵信結果;下周三起,分階段公開各項目財務更新版、四大志業基金會收支狀況。

  輿論呼籲慈善透明化

  1966年,證嚴法師創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其總部設於臺灣花蓮,早期工作主要是募款及濟貧,後發展成為臺灣最大的慈善機構之一,事業領域擴大到「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環保」、「社區志工」。

  在兩岸和國際的許多災難現場,人們都可以看到慈濟志工的身影。慈濟不但發展出一整套成熟的救災援助體系,更以其宗教和人文色彩,別具撫慰人心的力量。不過,在慈濟規模日益龐大之際,一些隱藏的問題開始顯露。

  《中國時報》評論文章認為,慈濟事件讓社會大眾體會到,一向具有高度道德形象的宗教團體,在土地開發、事業經營乃至捐款收受的領域,存在「透明化」的問題。相信出家人不打誑語,不會欺瞞,但是在現代社會,「透明化」是信任與永續的基礎。以出家人的正信,加上領先國際的透明運作,臺灣的宗教與公益團體才能夠繼續引領風騷。

  民進黨「立委」蔡煌琅17日在「立法院」質詢時說,慈濟是臺灣之光、臺灣良心,當局不該坐視社會和慈濟對立。「行政院長」毛治國答詢強調,慈濟是臺灣的資產,當局已在檢討修正相關法令,從法的角度協助。(本報臺北3月17日電)

相關焦點

  • 臺最大慈善組織慈濟陷輿論漩渦 因購土地被攻擊
    臺最大慈善組織慈濟陷輿論漩渦 因購土地被攻擊 2015-02-28 09:23:36慈濟——臺灣最大的慈善組織,正陷入輿論漩渦。這塊被慈濟購買的土地,由於地處保護區的地質敏感帶,長期在臺北議而不決。當地居民和環保團體,與慈濟的長年爭論難分難解。此次爭端再上頭條,除了引發「口水戰」之外,也被視為為這個案件解決帶來轉機。  風波再起 釋昭慧、柯文哲隔空交戰  「慈濟內湖開發案」時至近日再起風波,是與柯文哲的一次採訪有關。
  • 內湖開發案爭議餘波未平 臺灣慈濟再陷「風暴眼」
    慈濟志工正在募捐(資料圖)  臺北市長柯文哲一句「奇怪耶」,不僅讓慈濟「內湖園區開發案」浮出水面引起社會輿論關注,如今,風波越演越烈,善款明細「公開化」更引發廣泛爭議。  善款受關注 臺「立委」要求修法公開慈濟帳目  除了「內湖開發案」備受爭議外,慈濟善款也再度受到關注。
  • 慈濟內湖園區開發爭議延燒 逾9成網友支持透明化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華夏經緯網2月2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慈濟內湖園區開發爭議延燒,依據《中時電子報》網絡投票結果,超過半數網友認為慈濟內湖開發案確有規避環評疑慮,逾9成網友支持年收百億善款的慈濟,不但應將捐贈帳目透明化,接受嚴格監督,同時應公開資金流向、付款關係人等,以昭公信。
  • 臺灣慈濟基金會:宗教慈善的成功案例
    臺灣慈濟功德會創始人:證嚴法師是什麼讓臺灣花蓮的一個小小的慈善團體得到世界的關注和認可?遍布全球70多個國家約200萬志工群體說起來都覺得不可思議。11月3日在京舉行的中國第六屆宗教公益事業論壇上,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的模式被公認是宗教慈善的成功案例之一。行在思前慈濟注重當下的因緣,「因為緣分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遇見也即為正見,有人需要幫助其實就是菩薩對人的考驗,因此沒有不幫之理,也沒有等一等之說。」慈濟基金會創始人證嚴法師這樣說。
  • 慈濟會運營模式的啟示:臺灣人怎麼做慈善
    在慈濟志工眼裡,環保站是一個能夠「化腐朽為神奇」的地方。「環保不僅是環境的保護,更是心靈的保護;環保是教育,環保站是修行的道場。」  文/攝  本刊記者  何曉春  一家每天花費300萬元以上新臺幣的電視臺,其中1/4甚至1/3的經費來自垃圾,這就是大愛電視臺。
  • 臺灣慈濟風波:證嚴法師已覺不安 要求反省
    證嚴是位尼師,她設立的慈濟基金會,幾乎已成了全球最大的慈善救災團體之一,只要哪個國家發生地震水災等天然災難,慈濟人總是會在極短時間內趕赴災區,參與救災及善後。證嚴法師已成了臺灣愛心的代表。以前甚至有人向諾貝爾獎委員會推薦,認為她應獲諾貝爾和平獎。證嚴法師和星雲法師是臺灣佛教界最高的兩位代表性人物。證嚴在花蓮,星雲在高雄,一北一南,乃是二大支柱。 但樹大了就會招風,人大了就會招謗。
  • 臺灣慈濟慈善醫院:救死扶傷 扶助弱者
    核心提示:面對中國醫療行業以及民營醫院的諸多問題,一家慈善醫院如何在實現慈善願望的同時,又能夠成功存活,實現可持續的發現?這是擺在很多人心中的問題。而臺灣慈濟慈善醫院30年的發展,另闢蹊徑,以慈善與愛的方式,真正成就了醫院「救死扶傷」扶助弱者的專業本質。
  • 看看臺灣人怎樣做慈善
    發展,慈善組織數量也迅速增加。但近來從「郭美美」到「盧美美」,公眾對於慈善組織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問題越來越關注。海峽對岸的臺灣,慈善組織和慈善事業近20年來蓬勃發展,看看臺灣人怎樣做慈善,或許對大陸慈善組織會有些啟發。   誰可以募款?
  • 臺灣最大民間慈善機構 慈濟大陸總部落戶蘇州
    近日,蘇州市景德路上一片灰白的建築群前人聲鼎沸,蘇州慈濟健康促進中心正式揭牌啟用。今後,該中心將立足蘇州提供專業的體檢服務,並將秉承「慈濟」理念,在每月第三周周六上午,為蘇州地區敬老院的老人、低保人員、外來務工者等提供免費義診、體檢、健康諮詢等服務。據了解,這也是中國臺灣最大民間慈善機構——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位於大陸的總部。
  • 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援建山陽縣教育衛生項目
    8月23至25日,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理事長、臺灣慈濟人文志業執行長王端正一行6人,在山陽縣委常委、統戰部長葉敏,山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馮有銘等陪同下,對擬援貧項目山陽縣第四幼兒園、十里舖街道辦衛生院等5個項目,再次進行了實地考察調研,並成功籤定5項援貧項目協議,資金總額1535萬元。
  • 臺灣慈濟慈善基金會到雅安市考察援建學校
    2018-12-10 16:25:50    華夏經緯網
  • 臺灣慈濟發言人何日生:不可以用慈善的手段換取利益
    11月13日下午,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會主辦,鳳凰廈門承辦的「2014全球華人善財領袖論壇」在廈門帝元維多利亞酒店舉行,作為慈濟基金會發言人的何日生應邀出席。一絲不苟的西裝和髮型帶著臺灣人常見的溫文爾雅,對所有人經常性的合十鞠躬、慢聲細語,則顯示出慈善和愛已經融入了他的生命中。對於慈善,何日生確實比大部分人都有發言權。
  • 臺灣慈濟和法鼓山慈善基金會援建四川地震災後重建項目
    臺灣慈濟慈善基金會援建蘆山地震災後重建項目開工  4月18日,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援建蘆山「4·20」地震災後重建項目在名山區中學正式開工。四川省臺辦主任周敏謙、臺灣慈濟副總執行長王端正及臺灣工程界專家、志工和雅安市、區領導及相關部門、部分在地師生代表出席了開工儀式。
  • 臺灣佛教慈濟功德會《慈濟》月刊跨越四十年(圖)
    資深志工與讀者分享閱讀經驗以及他們在生活中踐行慈善理念的一則則小故事 《慈濟》月刊對臺灣無數平凡善良小人物貢獻所能、奉獻社會作了真實記錄,被列為臺灣發行量最大的中文雜誌由佛教慈濟功德會出版的《慈濟》月刊二十五日在臺北市北投區慈濟人文志業中心以一場茶會與數百名讀者共同慶祝刊物創辦四十年
  • 上海市政協民宗委赴蘇州市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學習調研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了該基金會的基本情況,以及開展公益慈善的理念、做法和經驗,並就課題組關心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回應交流。本文圖片均由李賢聰 攝課題組先在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的門診部,聽取陳明宏副院長介紹慈濟醫療特色,以及「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理念;接著在項目處郭奕豔的導覽下,了解了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創立當初「克勤、克儉、克己、克難」的歲月和慈善項目起源,以及因1991年華東水災,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走入大陸賑災,從此搭起兩岸心橋,播撒大愛種子的慈善足跡
  • 臺灣慈濟慈善基金會援建望謨三小進入設計階段
    12月22日,臺灣慈濟慈善基金會副理事長王端正一行8人再次深入望謨,與該縣有關領導探討援建望謨縣第三小學設計方案。    在黔西南州臺辦主任楊麗敏、副主任戴學雲及望謨縣有關領導的陪同下,王端正副理事長一行再次深入望謨縣第三小學建設地點了解地形地貌結構,立項審批、環評等情況。
  • 專訪臺灣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做好慈善機構比經營企業還難
    慈善組織是我們社會的潤滑劑,是人民愛心的匯聚地,對於慈善組織、慈善機構來說,更需要品牌的力量。2019年11月18日,在福建省平潭縣舉行的2019年中國平潭企業家科學家金融家創新論壇上,臺灣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接受本刊記者的獨家專訪。
  • 王振耀:大陸佛教慈善處在轉型期 需與慈濟多交流
    「佛教與慈善」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在為期兩天的慈濟論壇上,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18位專家學者、慈濟志工分別在四場報告會上作主題發言。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發表了題為《大陸佛教慈善的現代轉型》的演講,摘要如下:2012年2月,中國政府發布檔,對宗教慈善進行充分肯定並積極鼓勵宗教界系統參與慈善事業,標誌著大陸宗教政策與慈善政策的根本轉變,特別給佛教慈善帶來重大機遇。
  • 慈濟:「感恩」比「阿彌陀佛」多
    一位臺灣媒體記者說:「證嚴法師手裡一分錢也沒有,但她能在一天內籌到1億。」作為華人世界最大的宗教慈善組織,臺灣慈濟在四川的行動受到政府和大陸宗教界的好評。慈濟在救災和重建中的專業能力,在人文精神建設上的「別有用心」,尤讓內地佛教界人士感到佩服。
  •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接受專訪 談善款管理
    臺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 佛教在線訊 在臺灣,80%的個人捐助都捐給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慈濟義工遍布全球,出現在全世界許許多多有災難與苦難的地方。成立以來的20年間,其開展的扶貧和人道主義救援,已惠及數千萬貧困和受災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