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泉水》:情真意切的思鄉詩

2020-12-22 愛詩詞的小蟲了

詩經《國風·邶風·泉水》是一首衛女懷鄉之詩。

女子望著川流不息的泉水,想著它終歸是要流入淇水中。不禁讓她回想起衛國家鄉的泉水,回想當初出嫁時經過的宿泲等地和當時父母、兄弟擺酒餞行的禰邑。不由得就想到兒時父母及兄弟對自己的寵溺,也不知道他們現在在幹嘛,過的好不好,是否也會時常想起我?這思緒久久縈繞於心。且去跟同來的姐妹商量一下,看看是否可以回去省親。

如果可以,真想牽匹肥馬,再上好車子的油,然後飛奔而去,直抵衛國。可是一想到這樣做畢竟不合義理,可能會帶來後患。心中的思緒終是難平,不由得嘆息出聲。可這嘆息似乎也不能阻止我思念衛國,還是會想起那泉水、想起那須城、想起那漕邑,這無盡的憂傷、愁緒,或許可以借著駕馬出遊來緩解吧……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原文。

《泉水》

[先秦 無名氏]

毖(bì)彼泉水,亦流於淇。有懷於衛,靡(mǐ)日不思。孌(luán)彼諸姫,聊與之謀。

出宿於泲(jǐ),飲餞於禰(nǐ)。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問我諸姑,遂及伯姊。

出宿於幹,飲餞於言。載脂載舝(xiá),還車言邁。遄(chuán)臻於衛,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茲之永嘆。思須與漕,我心悠悠。駕言出遊,以寫(xiè)我憂。

《泉水》這首詩是寫一位嫁到異國他邦的女子,思念家鄉的泉水,「毖彼泉水」,「毖」通泌,泉水噴湧而出。懷想自己來時路上經過的兩個地方,「出宿於泲,飲餞於禰」,又幻想自己回去必經的兩個地方「出宿於幹,飲餞於言」。由於根本無法回去,思念轉為「永嘆」,轉為「悠悠」,只好借駕車出遊以緩解其憂。

這裡我們不得不提一下那時的婚姻制度了。在我國的春秋時代,諸侯娶一國之女為妻,稱作「嫡夫人」,女方要以兄弟的女兒(姪zhí)和妹妹(娣dì)隨嫁,此外還要有兩個和女方同姓的國家送女兒陪嫁,陪嫁也要以各自的姪娣相從,這些女人都統稱為「媵」(yìng),媵的身份還是比較尊貴的,比「妾」高多了,妾被認為是賤妾,是嬖人。

也就是說,那時的諸侯娶正妻的同時還會帶來一堆非正妻,大概因為她們都是親戚的關係,在異國他鄉也能彼此依靠,如親姐妹。這樣我們也就可以理解詩中的「孌彼諸姬,聊與之謀」和「問我諸姑,遂及伯姊」了。思念故國,便去與同來的姐妹們商量,能回去嗎?回去合適嗎?

再講一下在這樣的婚姻中女人的地位。舊時女子出嫁曰「歸」,「歸,女嫁也」。而「嫁者,家也」,這個夫家才是女子真正的家,而不是自己的父母之邦。所以出嫁意味著什麼呢?「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看《紅樓夢》,元春身為貴妃,且與父母兄弟在同一個城市生活,省一次親都如此之難,何況一個嫁到遠方的女子呢?

鄭氏曰:「國君夫人,父母在則歸寧,沒則使大夫寧於兄弟」,意思是說,只有父母健在之時,國君夫人才有機會「歸寧父母」,若父母故去了,思念兄弟只能派大夫回去看看。所以這首詩中才會小心翼翼問一句「不瑕有害」雖然幻想著駕肥馬衣輕裘,載欣載奔地回到祖國,卻還是擔心這樣不會有害義理嗎?

「載脂載舝,還車言邁。遄臻於衛,不瑕有害?」「舝」通轄,車軸。「脂」是以脂膏潤滑車軸。「還車」,旋其嫁來之車。「言邁」踏上來時之路。「遄臻」疾速地抵達。「瑕」通遐,胡,何的意思。

朱熹說:「衛女思歸,發乎情也。其卒也不歸,止乎禮義也。聖人著之於經,以示後世,使知適異國者,父母終,無歸寧之義,則能自克者知所處矣。」

但人之常情卻是,父母雖不在,對生養自己的那片天地、山水終究是魂牽夢縈,念念不忘啊。這種思念和憂傷就形成了詩,「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

以上就是小蟲子對詩經《泉水》的學習,有不當之處望指點。

相關焦點

  • 《詩經》中的鄉愁‖《泉水》,一首遠嫁女的思鄉之歌
    毖[bì]彼泉水,亦流於淇。有懷於衛,靡日不思。毖,「泌」之假借,泉水湧流貌。泉水,衛國水名。淇,衛國淇水,流入衛河。有懷,因思念。有,因。靡,無。肥泉,一說為首章「泉水」。茲,增加。悠悠,憂愁深長。寫,通「瀉」,除也。與「卸」音義同。
  • 【詩經】《詩經》中的戰爭徭役詩
    點擊標題下的詩經情話一鍵快速關注❤美文怡心,美圖怡情,詩經情話,不見不散  《詩經》戰爭詩所表現的思想情感:(1)周民族作為核心文明  《詩經》戰爭詩代表作品:《小雅•六月》、《採薇》、《秦風•無衣》、《豳風•東山》  我們需要重點掌握的《詩經》徭役詩所表現的情感內容。《詩經》中反映徭役的詩很多,這些詩的內容紛繁複雜,背景也各不相同,但其中所表現的感情卻有共同性,概括起來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深切的思鄉、念親之情。
  • 李白最著名的思鄉詩:「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古代思鄉詩很多而在外地的他們,若志得意滿還能掩蓋離鄉千裡的鄉愁;若非如此,內心的羈旅思鄉之痛就會顯得格外強烈。由此就會產生很多的羈旅思鄉詩,寫出了他們對於故鄉最原始、最純粹的思念。除此之外,李白還有一首七絕思鄉詩,同樣精彩絕倫,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寫出了讓遊子們共鳴的思鄉之情。且看: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 詩經·邶風·泉水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泉水詩經·國風·邶風·泉水原文毖[1]彼泉水,亦流於淇[2]。泉水朗讀泉水注釋及注音[1]毖〔bì〕:「泌」的假借字,泉水湧流貌。[2]淇〔qí〕:春秋時衛國水名,發源於今河南淇山,流入衛河。[3]衛:衛國。
  • 哪條河被稱作「詩河」——淇河:《詩經》305首詩歌1/6採自該河流域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被稱為「華夏文化元典」。《詩經》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多年間的詩歌311篇,由於《小雅》中的6篇有目無辭,因此實際為305篇。《詩經》裡的詩歌來源地主要是今天的河南省和陝西省,所以說《詩經》的故鄉在黃河流域。
  • 一首別具一格的思鄉詩,流傳兩千多年,願此生都不要有這樣的無奈
    於是,詩壇也就有了不少經典的思鄉之作,而後世也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有人喜歡李白《靜夜思》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純美,也有人喜歡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兄弟情;更有人喜歡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絕美。
  • 詩經是誰寫的?
    《詩經》總共收錄有詩歌305首。這些詩歌的作者,由於年代久遠,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但也有例外。 4.另外,還有學者認為,《邶風·泉水》和《衛風·竹竿》的作者也是許穆夫人。但這個尚有爭議,未成定論。 《泉水》(詩.邶) 《泉水》,衛女思歸也。嫁於諸侯,父母終,,思歸寧而不得,故作是詩以自見也。 毖彼泉水,亦流於淇。有懷於衛,靡日不思。
  • 《詩經·國風·衛風》十篇總結(解讀)
    《詩經鵲巢》新歡上位棄婦幽怨詩;《詩經·江有汜》痴心婦對薄情郎的愛恨怨毒(解讀);《詩經谷風》負心漢喜新厭舊棄糟糠妻迎娶新歡(解讀);《詩經˙終風》婦女被丈夫玩弄嘲笑、遺棄(解讀);《詩經日月》被男人拋棄的婦女申訴內心怨憤(解讀)5、《詩經·國風·衛風·竹竿》:描寫遠嫁女子思鄉:《詩經竹竿》遠嫁女思鄉情(解讀)那個時代,交通不便,通訊不便
  • 《詩經》的意義和開篇詩——讀《詩經》有感
    《詩經》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部詩歌總集,一共有305篇。在先秦時期人們習慣上把《詩經》叫《詩》或者直言為「詩三百」,《詩經》中大部分詩歌寫成於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通過歷代學者關於《詩經》的收集和編選的研究得出了大致有「王官採詩」,「孔子刪詩」和「獻詩說」三種說法。一,王官採詩說:《孔叢子.巡狩篇》載:「古者天子命史官採歌謠,以觀民風。」。
  • 泉水般空靈的詩,泉水般自由的心
    □新時報記者 錢歡青  「請教泉有多少/去問濟南人的眼睛吧//願聞濟南人的性格/你去問泉水吧」。這是戴望舒的《偶成》,作為一名研究現當代文學的學者,張麗軍教授熟悉並熱愛著這首詩。在他眼裡,孔孚先生的創作,就是這絕不會消失的美好,他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這美好。  其實張麗軍原本也並不了解孔孚,2006年進入山師工作後,他聽到很多朋友提起孔孚,於是找來孔孚的詩,「一讀,覺得特別驚訝,那麼短的詩,卻那麼富有哲理和意境。」
  • 最令人驚豔的思鄉古詩詞,最好能背誦
    今天的我們雖然和古人所處的社會環境有天壤之別,但是思鄉的情懷卻沒有多大改變。尤其是一個在大城市中奮鬥,這些古詩詞更能書寫出多數人內心深處的酸楚。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固然吸引人,但是愁緒滿懷的詩人無心欣賞,愁苦使他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小詩。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作者: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 《詩經》的早期形態與「四詩」
    一般認為,《詩經》的產生及流傳與周代的禮樂制度密不可分,因此上述所謂「核心」必然與禮樂制度的建立及其功用有密切關聯。可以想見,當周初禮制建立之時,與禮樂配合的「詩」便成為一種需求,當時被納入禮樂系統的那些作品,便可視為《詩經》最早的核心,它們的功用與分類也就構成了《詩經》的「早期形態」。
  • 《詩經》:把生活吟詠成詩,在詩中生活
    到了春秋時期的某一天,據說孔夫子靈犀一點,把前人採集的詩,增刪修訂,壞的不要,好的字斟句酌,順結構,理文意,正音律——因為是詩歌,當然是可以唱的,集在一起,不多不少305篇,定名為《詩》,又稱《詩三百》。因為它的天籟無匹,《詩》成為後世的經典。《詩》和《書》《禮》《易》《樂》《春秋》一道,成為中華民族的儒學經典、六經之一,並以其為首,專稱《詩經》。
  • 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10首詩,幾乎每個人都能背出來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有許多詩都有很大的影響,這裡要評的是影響「最大」的十首詩,而並不是最好的十首詩。因為要影響大,除了要寫得好之外,還必須通俗易懂、易記。   第一首,李白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詩經、淇河、運河?
    鶴壁境內的淇河是華北地區唯一未被汙染的河流,被中國詩歌協會命名為「中國詩河」。渾厚的太行山、柔美的淇河水、豐沃的黃土地、聰慧的鶴壁人,共同孕育了獨特的鶴壁文化。詩經文化《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具有較高的歷史地位,是先秦重要的文學古典,被稱為華夏文化的元典之一。
  • 岑參最著名的一首思鄉詩,讀後令人頓生豪情,鄉愁不在
    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描寫過對故園的思念,唐詩中更是有無數思鄉詩的佳作。李白在《靜夜思》直抒思鄉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把思鄉之情融入夜泊江邊的景色之中: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詩經裡的山水植物都有靈氣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的詩篇從西周初年,綿延到春秋中葉。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 採集、孔子 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 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 》、《雅 》、《頌》三個部分。
  • 這位古代詩人僅傳世一首詩,卻寫出了最直白的思鄉之情
    古詩詞當中,思鄉詩有很多。古人為了生計,為了理想抱負,為了功成名就,大都要遠離家鄉。而在外久了,或者在外遭遇困境,大都有思鄉之情。到了詩人那裡,這種綿綿情感就變為思鄉詩,流傳下來。思鄉詩思鄉詩,我們最熟悉的就是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了,詩人把月亮和思鄉情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成為很長時間以來詩人們作詩必有的一個意象。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國的詩歌向來含蓄內斂,思鄉詩多數也是如此。但並不是全部,比如這句「三千裡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可能是最直白的思鄉詩了。
  • 海子的詩《在昌平的孤獨》賞析
    海子的詩《在昌平的孤獨》是寫孤獨的,孤獨無形無狀,很抽象,海子在此詩中試圖通過一系列的比喻,營構情景,將孤獨可感可狀。海子的詩《在昌平的孤獨》寫出了海子陷入孤獨中的兩種來源。《在昌平的孤獨》孤獨是一隻魚筐/是魚筐中的泉水/放在泉水中孤獨是泉水中睡著的鹿王/夢風的獵鹿人/就是那用魚筐提水的人以及其他的孤獨/是柏木之舟中的兩個兒子/和所有女兒,圍著詩經桑麻沅湘木葉/在愛情中失敗/他們是魚筐中的火苗/沉到水底
  • 詩詞 | 十首思鄉詩,濃得化不開的故鄉情
    這首詩所表現的,正是遊子在落日黃昏時所滋生的濃鬱鄉思。鑑賞: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但千百年來,人們在作客他鄉的情況下讀這首詩,卻都強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藝術力量。這種藝術力量,首先來自它的樸質、深厚和高度的藝術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