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一個人進入思維死角,智力就會在常識之下

2020-12-15 好書之家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一個人進入思維死角,智力就會在常識之下。

當我們面臨新問題時,建立在以往經驗和知識基礎之上的心理定勢,往往會產生消極影響,成為我們思維行為的障礙。

我們只有充分認識到思維世界裡存在的這個死角,才能逐漸超越舊有思維模式,走出思維慣性,進行創造性思維。

科學研究結果表明,人腦是一個製造模式的系統,按照最簡單的原則行事,它依賴於早年形成的模式,置模式外的信息而不顧,所以人腦最易趨向習慣。習慣總是深藏於我們的潛意識中。

意識是你警醒狀態的知覺活動,而潛意識則在顯意識之下,靜靜等待。如果把人的意識比作海上冰山的話,顯意識僅僅是冰山浮出水平線上的一角,而潛意識就是埋藏在水平線下面很大很深的部分。人類的許多奧妙,就存在於潛意識之中。

行為科學研究指出,一個人的日常活動,90%已經通過不斷地重複某個動作,在潛意識中,轉化為程序化的慣性。也就是,不用思考,便自動運作。這種自動運作的力量,即習慣的力量。

它是非常巨大的,長此以往將使其主體將發生巨大的變化:一天的行為中大約95%是屬於習慣性的。

既然經驗、習慣形成的思維定勢有這麼多的負面影響,那麼,我們如何克服呢?很簡單,就是經常性反思自己的思維。

有位記者曾問年輕的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你成為當今全美首富,成功的主要經驗是什麼?」比爾·蓋茨十分明確地回答說:「一是勤奮工作,二是刻苦思考。」

可是,很多勤奮工作的人,總是忽視大腦的存在。

相關焦點

  • 韋氏智力測試,韋氏智力測試兒童智力量表
    對於智力的定義不同的心理學家有不同的看法,這裡著重說說韋氏兒童智力量表。韋克斯勒是最早編制韋氏智力量表的心理學家,他對於智力的定義:智力是一個人有目的的行動,有理智地思考,和更有效地適應環境的能力。在此理論之下,韋氏兒童第四版將智力測驗歸結為四個方面和一個總智商,四個方面包括兒童言語理解能力,知覺推理,工作記憶(記住知識同時加工知識的能力),加工速度(做事情及學習的效率),由這四個方面的指數最後合成一個總智商。
  • 韋氏智力測試第四版,韋氏兒童智力量表,免費測試丨多元智能測試
    對於智力的定義不同的心理學家有不同的看法,這裡著重說說韋氏兒童智力量表。韋克斯勒是最早編制韋氏智力量表的心理學家,他對於智力的定義:智力是一個人有目的的行動,有理智地思考,和更有效地適應環境的能力。在此理論之下,韋氏兒童第四版將智力測驗歸結為四個方面和一個總智商,四個方面包括兒童言語理解能力,知覺推理,工作記憶(記住知識同時加工知識的能力),加工速度(做事情及學習的效率),由這四個方面的指數最後合成一個總智商。
  • 心理學家質疑智力測試:4歲定終身合理嗎
    心理學家質疑智力測試:4歲定終身合理嗎   早期智力測試的支持者認為,進入幼兒園意味著正式開始學習。各家幼兒園或學前班的教育質量良莠不齊,難免影響智商測試結果。所以,4歲時參加智力測試對於來自不同家庭和社會背景的同齡兒童來說最公平。  心理學家的質疑  然而,不少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對於這種「一試定終身」的做法心存疑慮。
  • 心理學家把智力分為三個層面,看看你是哪一個
    智商曾經被用來進行對一個人智慧水平的評估。但是越來越多的心理學研究,讓智商值的可用性和公平性受到質疑。智商高的人工作能力一定就強嗎?我們應該如何量化地評價一個人的能力?又該如何預測他在學習中或工作中的勝任程度?
  • 多元智力理論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天賦
    人類的心理能力如此多樣,智力一個詞語能否標誌全面呢?對此,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心理學家就開始將智力的領域拓展到解決問題的能力之外。不同的能力應對不同的問題,這是自然演化帶給我們的能存活下來的綜合素質。
  • 娃反應快就是智力高嗎?心理學家給出幾點建議,養育高智力孩子
    心理學家貝恩認為:能感知"差異",便是智力活動的開始。根據貝恩的觀點,一個人要發展智力,首先要能區別出外部事物間的"差異"。"也就是說,孩子在5歲前,他能以一種令人驚嘆的方式感知、學習周邊事物,並快速發展智力。在5歲之後,他這種學習的熱情和敏感性就會逐漸減退。而且,孩子並不是只有我們在做早教啟蒙時,才開啟智力。
  • 心理學家鼓搗出了一個「十分鐘評估智力」的測試
    IQ靠邊站吧,現在有個新的智力測試出來了。一群心理學家弄出了個不要錢且只需10分鐘的測試,聲稱能夠準確評估人的「流體智力」。製造測試的心理學家們正在與其他學者分享這套測試,以此進行後續研究。但他們不打算向大眾公開這套問卷。   在有人開始希望一探這套測試的本來面目之前,請牢記「流體智力」這個詞兒在心理學術語中的意思與我們這幫外行的理解相去甚遠。對於心理學家來說,「流體智力」意味著邏輯思維和在新環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不受既有知識的影響。
  • 【面試備考】智力和智力理論(5.20)
    智力是使人能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的各種認知能力的有機結合,它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像力和思維力等成分,並以抽象思維能力為核心。(一)斯皮爾曼的二因素論英國心理學家斯皮爾曼首先提出了智力的二因素論。他認為,智力包括兩種因素:一般因素(即G因素)和特殊因素(即S因素)。G因素代表一個人普遍而概括化的能力,參與所有的智力活動。
  • 王非:心理學家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這些人看到網絡上種種XX效應等心理學名詞,一定開心得不得了,因為心理學家們研究得出的結論,剛好能為自己的想法提供支持。但實際上,如果你真的學會了像專業的心理學家一樣思考問題,就會主動抵制確認偏誤的傾向,將思維從定性往定量上轉化。當我們思考,男人是不是更喜歡身材性感的女性,女人是不是更喜歡財力雄厚的男性時,如果我們能學會追問心理學家當時是怎麼設計這個實驗的?實驗又得出了什麼數據?
  • 一個人思維停滯不前的4個跡象
    一個人的思維,如果停滯不前,不能及時修復認知中出現的BUG,更新早期形成的思維慣性,就只能淹沒在社會平庸的泥石流中。如果有以下四種跡象,就說明該自我檢查一下,自己的思維配件是不是該升級了。心理學家阿倫貝克,把這種習慣稱為「自動化思維」,是對過往人生經歷中形成的一種評價習慣。這種習慣不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都會使我們陷入困境。小A在年前通過了一家世界500強金融公司的面試,在函證製作部門工作。剛拿到offer的小A超級興奮,對未來的工作信心滿滿。
  • 科學網—透視思維結構 揭示智力實質
    書中,林崇德在介紹和論述自己與他人的理論觀點時,採用了敘議結合、理論聯繫實踐的方式,這使我們能夠對林崇德的智力理論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重視理論思考 建構獨特理論 古今中外的眾多心理學家都非常重視智力理論的研究。
  • 一位心理學家告訴我:心想事成的秘密,就在於這兩點,很準的
    我曾跟一位心理學家就聊到過這個話題,我問他:「懂心理學的人,是不是都掌握了心想事成的秘密,想什麼來什麼?」他聽了笑著回答:「如果真是那樣的話,我早就是百萬富翁了」。一番玩笑之後,他告訴我:一個人生活中發生的所有事情,其實都是自己吸引來的。
  • 心理學:智商能決定一個人的能力嗎——智商與智力的密碼
    一個人的智力和天賦與他的能力是直接對等的嗎?要解答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專業的心理學知識。 今天我們常混用智商和智力這兩個概念,但嚴格上來說,當我們談到智力的時候,說的是人的全部具有智能和智慧的表現,而智商更多的應該指智力測驗上得分,狹義上的智商,指的是『 斯坦福—比奈測試 』的結果,一個人的
  • 「成長型思維」告訴我們:相比聰明,努力才是成長和成功的關鍵
    因為從這最常見的例子裡,至少包含了如下的幾個點:1,說到「聰明」,一般都是指智力高,需要努力就說明「很笨」,也就是智力低;2,聰明和笨都是天生的,幾乎是不可更改的;3,聰明值得誇獎和驕傲,而努力則是不得已而為之,是排在最後面的;4,一個人能否有出息,能否幸福,以及會獲得多大的成就,智商起的作用是最大的。
  • 智力測試的黑歷史
    英國統計學家弗朗西斯·高爾頓(Francis Galton)是第一個嘗試以量化方式來分析人類智力水平的科學家。高爾頓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程度可以從他的生理特徵上反映出來。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根據一個人的軀體行動是否和諧,或者他看東西的眼神是否呆滯,判斷出這個人的智力發育是否正常。但在收集和分析了各種數據之後,他沒有得到任何智力水平與生理特徵之間的相關性。
  • 「怎麼看出一個人在說謊?」心理學家會告訴你這5點!
    「怎麼看出一個人在說謊?」心理學家會告訴你這5點!「謊言」在生活中非常常見,不管是在日常生活裡還是職場上,都會遇到說了謊話的人。在很多情況下可以說,「撒謊」在很多時候成了一種下意識的反應,甚至是一種本能,也成了成人世界相處的法則。
  • 一個人還是學生思維的4個跡象
    一個人的思維,如果停滯不前,不能及時修復認知中出現的BUG,更新早期形成的思維慣性,就只能淹沒在社會平庸的泥石流中。如果有以下四種跡象,就說明該自我檢查一下,自己的思維配件是不是該升級了。心理學家阿倫貝克,把這種習慣稱為「自動化思維」,是對過往人生經歷中形成的一種評價習慣。這種習慣不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都會使我們陷入困境。小A在年前通過了一家世界500強金融公司的面試,在函證製作部門工作。
  • 智力測驗的前生今世了解一下
    早在1889年,高爾頓在其著作《遺傳的天才》中就研究並探討了智力的遺傳作用,希望用遺傳決定論解釋高智商人群的存在。但是高爾頓的研究並沒有對智力進行定量的測量,只是定性的評價。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許多心理學家都做出了自己的解釋。一、比奈-西蒙智力量表比奈-西蒙智力量表由法國心理學家比奈和助手西蒙於1905年編制,是世界上第一個智力量表。
  • 美國心理學家研究:高智商兒童的確有共同點,但並非是遺傳
    我們經常說智商這個詞,但你知道智商的高低要如何判斷嗎?所謂智商是一個人智力測驗的成績,就像一個考卷一樣。而這個出考卷的人,是法國的心理學家比奈。一般來說85-115的智商值為定義為正常人智商,當一個人的智商達到120的話,那麼他就屬於聰明的範疇。而高智商的人,智商要超過130。
  • 一個人的聰明與否只體現在他有沒有終身成長的思維
    智力更成為了許多家長攀比的對象,自家孩子智力分數高就驕傲的不得了,好像地球缺了他孩子就不轉似得,但這種行為已經違背了智商測試的初衷。智商測試是由法國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比奈[Alfred Binet 1857.07.08-1911.10.18]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