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片人怎麼判斷劇本有無拍攝價值?

2020-12-12 第一製片人

首先作為製片人挑選尋找劇本是最基本的日常工作。其他後續工作的前提。

製片人能否在激烈的競爭中有自己的優勢取決於手中是否獨家享有的電影故事和最好的劇本。在好萊塢,擁有好故事和好劇本是製片人手中的王牌。好的劇本故事才是立於不敗之地的致勝點。

製片人是以什麼為依據判斷劇本有無拍攝價值的,這個問題恐怕是劇作人都想知道的。

我們都知道,劇本又稱腳本。通常包括情景(舞臺提示)與活動(人物自身的臺詞)兩部分。

舞臺提示,又包括對動作展開的時間和具體的物質環境的說明,對人物外部動作、靜止動作的提示和對人物臺詞的心理情緒的提示。

人物自身的臺詞,其中包括對話(對唱)、獨白(獨唱)、旁白(旁唱)等,這些,都是人物心理動作的外現方式。

製片人要從眾多的劇本裡挑選出適合滿意的劇本根本就沒有時間看整個劇本內容,而是從簡介、梗概、大綱三方面來衡量的。

但是簡介、梗概、大綱是三個讓人容易混淆的名詞。

這三者看起來類似,都是提示一個故事的,但內容各有側重,功能也完全不一樣。

簡介主要是題材展示,比較籠統,也是個介紹可以包括故事大體情節或者部分情節,可以包括編劇相關思維或者其他信息。

從梗概可看出作者的故事創意,故事梗概是對編劇情節的總結;

而大綱是為編劇用的,所有要素具備,則能看出作者的故事是否精彩。

製片人判斷的依據是什麼:

對製片人來說,題材不能決定劇本的生死;梗概也許有參考價值;能讓製片人立即鑑別出改劇本有沒有拍攝價值的確是劇本大綱。

因此,弄清三者關係,寫出一個打動製片人的文案稿十分重要。

如果編劇先有了一個構思,跟製片人溝通的時候,先說「簡介」。

怎麼寫簡介才能吸引到製片人啦?

簡介說白了就是簡要介紹。少則一句話,多則二三百字,最多不超過500字的 「內容提要」,是創作方向與閱讀導線。

製片人從簡介裡可以知道的信息有:

故事題材時代背景主要情節線主情節人物階層身份的介紹設置主要懸念。

製片人不能知道的是:

故事主人公、主要看點、故事模式(梗概的主要任務)、故事具體情節以及情節是否精彩(大綱任務)。

以《荊柯刺秦王 》為例,我們來看它的簡介:

戰國亂世,秦人最強;

始皇之心,以為子孫萬世之業;

但卻有布衣俠士不懼天子之怒, 誓要以一人之力扭轉乾坤 ;

雖未成功,,但凜凜忠義之氣卻充塞天地之間。

但具體故事的看點、該故事組合模式以及具體故事等,我們是看不出的。因此,如果要進一步了解小說看點和故事模式,製片人說「有興趣」,再說「梗概」。

梗概要怎麼寫才更高逼格?

一般來說,梗概大約在500到1500字不等。雖說梗概只有短短幾百字,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要想寫好一則梗概還是要講究技巧的。

我們從梗概中可以看到的有:

故事創意(有時包含著故事模式,故事模式是舊瓶,故事創意是新酒)重大故事事件故事焦點人物故事基本模式事件之間的因果聯繫等。

我們再來看看《失戀33天》的梗概:

黃小仙兒,27歲,大齡待嫁,在北京從事高端婚慶策劃工作;姿色平平,家境一般,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一口刻薄言辭,和對這世界滿腔的樂觀。

長途戀愛談了七年,沒有修成正果,反而在商場裡看到了男友和自己閨蜜喜笑顏開的走在一起。 當頭棒喝下,為時33天的失戀後心理復健工作,就此展開。

黃小仙當下的處境一片悽風苦雨,工作上困難重重,剛剛慘遭失戀,卻要替一對戀愛同樣談了很多年但現在仍然如膠似漆的新人策劃婚禮;同事王小賤,既冷酷又毒舌,看起來是一個同性戀,對黃小仙兒的慘況一路冷眼旁觀…

黃小仙兒的人生還沒拍攝到高潮部分,是不是就要這麼被迫收工了

從這個梗概我們可以看出,該小說的故事創意是大齡剩女遭遇閨蜜跟男友的雙重背叛。重大事件也已經清晰,它們是:閨蜜的背叛,男友的背棄,工作上的重重困難等。故事焦點人物也出現了部分(有待於大綱的進一步拓展)。故事基本模式則是「小人物捲入大事件」的好萊塢大片模式。但我們還不能知道故事的具體情節是否足夠精彩故事情節是否沒有大的失誤等。這便需要進一步擴展成大綱了。

故事梗概到底要怎樣寫,總結如下:

第一步:讀。

通過對原文的精讀,儘可能地和文本、作者「對話」,了解原文內容,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

第二步:抽。

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抽取出原文各段的段落大意。需要強調的是對一些描寫具體或是富含情感的關鍵段落要注意適當保留原句;對一些簡短的、不影響文章表達的次要段落則大膽地取捨。

第三步:連。

將抽取出來的各段大意連接起來。

第四步:理。

將連接好的語句梳理通順:刪去重複的文字,做好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銜接,使它成為一段通順的話。

故事梗概應注意保留的幾點是:

1)說明主要人物的姓名、性別、身份、年齡、外貌、性格與氣質等特點,樹立主要人物。

2)說清主人公要幹什麼事情等。人物的戲劇性需求,發財、升官、復仇、爭霸、結婚等36種經典敘事模式。

3)說清楚主人公做這個事情的意義及困難所在。

4)說明事件的結果。

5)通過故事傳達的某種情感。感情類型是固定的,而故事是千變萬化的。有經驗的製片人自然能從故事中看出它可能傳遞給讀者的感情。

看完梗概,製片人還說「有興趣」,就先寫「大綱」,在大綱階段,會反覆修改幾次。大綱中不要求有具體詳盡的情感描述,梗概和簡介中就更沒必要了,或者說堅決不允許粗線。

常見的故事梗概中出現的偏差:

1)流水帳。作者試圖囊括較多的細節,造成重點不突出。看完之後,記不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一個建議:只寫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補充,注意事件之間內在的因果邏輯聯繫,事件本身構不成情節,有內部因果聯繫的一系列事件才能構成情節,然後一系列有因果聯繫的情節構成故事)。

2)說概念,談感覺,看不出故事。一般而言,說概念的是議論文,談感覺的是散文。小說和劇本是通過人物和故事表現作者的觀點和情感。

3)情節線敘述不清晰,看不出主人公行為的邏輯。

4)文理不通。寫者要麼不夠認真,要麼文字功底不夠。如果遇到帶有「文字挑錯強迫症」製片人或者編輯,這個時候就不能允許有錯字發生了,錯字代表的是你工作態度不認真,所以千萬不能犯有錯字和語句不通順的低級錯誤。

看梗概,有時候並不能看出小說的好壞。但看大綱,卻能看個八九不離十。大綱字數在五千到一萬字不等。用萬把字講個故事,哪裡重哪裡輕,起轉合的契口在哪裡,情節編織是不是有新意,關鍵的細節有沒有考慮,人物的塑造是否成功,讀者會不會有認同感等等等等。

好的大綱應該具備的特質:

處處閃耀讓人拍案的情節精巧設計;

真情實感可信可嘆真摯情感;

完美渾然一體的結構;

這樣才是一篇精彩的短篇小說。

除了藝術創造力你還需要:

縝密的邏輯深刻的洞察理性的判斷和分析能處理好整體和細部之間的平衡

簡單的說,梗概是出點子,拼的是創意,大綱是講點子付諸實踐,因此更為具體,如果說梗概是感性的,主要事件的創作靠的是靈光乍現,那麼大綱就是理性,需要踏踏實實的功力和積澱。當然,靈感的生成,也是以豐富的積澱為基礎的。

雙方把故事「主情節」確定下來,主要人物確定下來。這樣,故事基本就不會白寫了。開始寫作之後,作者的靈感就在細節上充分發揮。

劇本區別於任何一種文體形式,我經常看到有的朋友把劇本寫成了小說或人物傳記,這是不對的,至少是不專業的。

劇本大致的寫作格式如下:

場景說明要黑體,時間地點要黑體,居左

場景中出現的音效要黑體標出

第一次出現的人物名要黑體居中

人物的對話要居中,兩邊留空,不同人物的對話要另起一行

標明攝象機的關係

標明場景的切換,「切至」就是硬切,「化至」就是加轉場的效果,全部居右

如有特效運用,也要用黑體標出

寫劇本的時候應注意的幾個細節:

1)劇本不但是可供拍攝的(習慣上稱為「可拍性」),而且也很注意文字語言的修辭和文採。它既為導演拍攝提供了基礎,又能成為一種普通讀者直接閱讀欣賞的文字讀物。

2)往往以場景的時空變化來劃分劇本的文欄位落,但不在每次時空轉換的時候標明時間,地點之類。而是通過對情節的描述自然而然地把那些內容體現出來。

3)不對拍攝技術作明確的規定(比如註明什麼「特寫」、「推」、「淡出」之類),而是通過對藝術形象的直接描寫把那些內容暗示出來。

4)寫劇本不是寫小說。小說是文學劇本,不能直接用來指導拍攝和製作。劇本就是一個屏幕,你所要表現的是電影屏幕上能被觀眾直接看到感受到的東西。

5)不必要的攝象機標註。劇本裡有自己的專用相機術語,多多使用這些術語,能讓你的劇本很專業,至少看上去很專業。

相機術語:

Angle on 角度對準

Favoring 主要表現 Another angle 另一個角度 Wilder angle 更寬的角度 New angle 新角度 6.POV 視點 7.Reverse angle 反拍角度 8.Over shoulder angle 過肩鏡頭 9.Moving shot 運動鏡頭 10.Two shot 雙人鏡頭 11.Close shot 近景 12.Insert 插入鏡頭

相關焦點

  • 劇本創意怎麼寫,才能 hold 住製片人
    網站接收了大量電視劇劇本和電影劇本,它們展現的故事都很完整,也符合劇作技巧,但就是入不了製片人的法眼。製片人叫苦連連,「劇本看了那麼多,為什麼沒有讓我有製作衝動的呢?」編劇也很困惑,「我劇本非常好了,怎麼就沒人看得上,製片人到底想要什麼樣的劇本?」
  • 決定影視劇價值的因素是什麼?劇本劇本劇本,不要總拿PPT聊事-虎嗅網
    決定房地產價值的因素是什麼?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還是地段。——李嘉誠決定影視劇價值的因素是什麼?第一是劇本,第二是劇本,第三還是劇本。但他並不認為買IP改編是錯的,畢竟電影一直有改編小說的傳統,但大量的購買網絡小說且不基於電影的規律來判斷網絡小說的價值,就有點糊塗和混沌了。「大量的網絡小說是不太能改成好電影或者好電視劇的,因為太過口水化。但前端資本覺得IP可以被包裝成利器,能帶給資本、上市公司報表上的回饋。
  • 通過導演中心制和製片人中心制的比較看電影製片人的重要性
    好萊塢開創的不僅僅是製片人制,而是實行刻意強化製片人的權勢與地位,削弱導演藝術個性的製片人專權。製片人被賦予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導演則只是把劇本轉變成影像的一個工作人員而已。導演和製片人各司其職、取長補短,才能確保一部電影既有藝術水準,又準確把握了市場動向和觀眾的審美需求,從而保證了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雙贏。電影藝術的四大要素包括創作者、觀眾、作品和社會。顯然電影的創作者包括但不限於導演、編劇、攝影、美工、剪輯、演員以及製片人,他們都是創作團隊之中的一分子,其中製片人的工作職責多元而龐雜。
  • 《悲傷逆流成河》製片人孫永煥:控制成本從劇本階段開始
    今日,製片人孫永煥接受編劇幫(bianjubang)專訪,她分享了項目審查及控制成本的過程,並談及與郭敬明的合作和自己的製片人之路。關於霸凌的情節,影片拍攝時拍了很多,但最終並沒有全部呈現到正片中,「在最初的時候有很多鏡頭我也不願意剪,我就覺得留著它會張力更大。」孫永煥認為,這部影片要帶給觀眾不止是黑暗,還要有溫暖的東西,就像影片中最後一句話:願所有青春都可以被溫暖對待。
  • 「完成劇本才能備案」的廣電新規,一線編劇和製片人怎麼看|調查
    「完成劇本才能備案」是一把雙刃劍嗎?多米諾骨牌推倒,究竟會為影視從業者帶來怎樣的一系列連鎖反應?雙刃劍與轉型之痛:開機減少、門檻抬高、中小公司裁員增多……「有製片人跟我說,我手裡有備案的他們都有興趣。現在備案比好故事還要吸引人。」科班出身的網大導演大雪如是說。
  • 《勇者無懼》貴州開機 製片人淼森爭做楊子第二
    人民網娛樂訊 近日,由中央電視臺直屬單位北京中視遠圖科技有限公司和汕頭市伍齊針織服裝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汕頭市淼森影視文化傳播影視有限公司攝製,由深圳市水平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及環語搜星網協助拍攝的的兩部電影
  • 《花火花紅》製片人湯晴晴:歡喜做,甘願受
    她談了很多關於電視劇《花火花紅》製作前後的心路歷程,2010年萌發拍攝念頭、2011年拿到編劇海飛的2萬字劇本大綱、2012年完成劇本並開始籌備及洽談合作。「我是純女漢子,說一不二,想到什麼就馬上做」Q:一部戲,從選題策劃、組織劇本、融資、前期拍攝到後期製作,再到送審發行、向市場進行宣傳,製片人大抵都要統籌協調所有運作過程。這種工作的壓力,一般人是難以想像的。而您又是第一次擔任製片人,感覺壓力大嗎?A:壓力肯定是有的,畢竟我沒有什麼擔任製片人的經驗,一切都是從無到有。
  • 電視劇製片人到底是幹什麼的
    編劇、導演、製片人這是標配,外加統籌、攝像、燈光、聲音、服裝、化妝、道具、美術指導、場記、會計,這樣算是齊活了。總製片人是影視劇項目中的主宰,貫穿在整個項目中。一個團隊十幾人,因為劇組拍攝環境的需要每個人都不會只局限在本職工作上,接來下大致列一下製片人的準備工作。溝通協調你不敢說話不會溝通,不好意思,你可能不適合這個工作,原因略。
  • 藍海創意雲一份精準的劇本順場表讓您輕鬆搞定拍攝計劃和項目預算
    徐建,國內頂尖視效團隊 MORE VFX 創始人在「電影視效公司生存法則」中談到「我們現在大多是項目的導演和製片人都沒有能力做出準確的BD,很多劇組沒有習慣用自己的視效總監和視效製片人做BD,導致現在一個項目的BD和預算工作會轉移到後期視效公司,視效總監、
  • 影視劇組有哪些工種?製片人、出品人幹嘛的?導演編劇誰聽誰的?
    製片人明白了出品人是投資方的老闆,那麼製片人就是投資方指派的全權代表。比方說一部電影是某某公司拍的,公司老大是掛名出品人。但實際要有專業人士負責籌建劇組、成本核算、執行拍攝等等。簡答來說就是挑本子、找款子、組班子、賣片子,這個人就是製片人。製片人理論上是劇組的最高主宰,有權決定一切事物,當然也有掛名的。
  • 《以家人之名》製片人龍亞:不管生活怎麼難,我們只能盡力愛自己
    A:確定好拍攝地後,我們就去找需要呈現在畫面裡的一切當年的資料。比如1999年的廈門房子風格、結構、屋內陳設的一切細節,除了從人物(性格與生活條件)出發外,都要有真實根據。另外為了空間的真實感,我們放棄了更好打光,更好拍攝的搭景方案,劇中幾個家的大小是實景比例的大小。不像一般戲,搭景會搭更大的景,以便於操作。
  • 這才是狗血劇:記一個國產劇劇本的誕生
    劇本怎麼誕生的?「編劇碼字碼出來的」——這應該是大多數觀眾的回答。但在目前影視劇創作環境中,劇本從策劃、寫作到拍攝,少有編劇是具有決定權的,編劇甚至成為執行投資人、製片人、演員等各方面意見的碼字工。近期宋丹丹與編劇的論戰可以看做是編劇們抗議內地影視市場混亂無序的一次總爆發。
  • 熊梓菱:「行動派」演員與「萌新」製片人的反轉與交融
    在接演了懸疑探案劇《同謀者》、玄幻神話劇《山海經之赤影傳說》、愛情戰爭劇《我的愛情撞上了戰爭》等多部優秀作品之後,不安於現狀的她期望擁有更多話語權:「我是自己給自己增加工作量,本來做演員挺好的,但是想掌握話語權就開始嘗試做製片人,因為做演員很被動,在你沒有什麼影響力的時候需要等著好的劇本來找,所以就想還不如我自己做製片人,自己找自己喜歡的劇本。」
  • 好萊塢金牌製片人雅各布森:IP當道明星不再呼風喚雨
    劇本重要還是明星重要?製片人最初是怎麼想到要拍《速度與激情》的?續集容易陷入套路化的困境,有哪些化解的妙招?好萊塢IP系列電影越來越火,IP具備造星功能,明星對影片掌控力剩下多少?如何打造一部成功的票房大片?IP改編過程中需要掌握哪些平衡術?近20年來好萊塢票房趨勢發生了哪些變化?
  • 導演、監製、製片人、出品人的職責和分工是怎麼樣的?
    但是還有比如出品人、製片人、監製他們究竟是幹嘛的,和導演有什麼關係,又有哪些區別?下面就簡單的給大家整理一下他們各自的職責。1、出品人:出品人一般是主要出資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對影片銷售有幫助的影視界大腕人物。出品人是整個影片的靈魂人物,決定影片的風格、種類及市場走向。簡單來說就是出錢的!
  • 製片人是做什麼的?就是花100塊錢拍出300塊效果 | 專訪王東輝
    而對於王東輝來說,製片人其實就是利用有限的成本去最大化一部影片的價值——當年他用2900萬的成本把《繡春刀》做出了大製作的質感,而在那之後他將不少精力放在了日前正在上映的科幻片《伊阿索密碼》上,他得用同樣只有千萬級的成本,去挑戰「科幻片」這一更大製作難度的電影類型。
  • 如何判斷在合作拍攝中,編劇稿酬支出的真實性?
    【原創】文/汐溟在《遲延交付劇本致拍攝過度延期,聯合攝製合同可予解除》一文中,筆者討論了劇本交付嚴重逾期,致使影片拍攝計劃過度延期,守約方有權解除合同的相關問題。本文承續該問題,考察解除的後果。而A對稿酬結算單的真實性有異議,理由是己方並未收到劇本,沒有支付稿酬的合法依據。本文認為,B的合同義務是開發創作劇本,且該劇本完成後應交付給A由雙方共同審定確認。因此,B包含稿酬在內的費用支出必須能夠直接證明用於履行該合同義務。
  • 《花紅花火》6年一劍 製片人「年代劇更有深度」
    古裝劇「胡編亂造」 年代劇更有深度  如今著重於「外顏控」的偶像劇當道,當紅的古裝劇更是能讓演員們一夜之間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電視劇收視率也瞬間飄紅。而身為編劇之一、《花紅花火》的製片人湯晴晴卻在此時迎難而上、獨闢蹊徑選擇了年代題材,當被問到為什麼這樣選擇時她回應:《花紅花火》的歷史背景是一個紛爭的年代,它不像古裝戲那樣容易「胡編亂造」,現代戲必須更貼合現實,選擇這樣的背景年代才能更好的烘託出劉濤飾演的「花紅」一角的傳奇性,我們寫劇本時首先就將「花紅的傳奇」放在第一位,她的所作所為要和那個年代的正常人不一樣,她的個性其實就是年代版的女漢子。
  • 製片人這個職位為什麼那麼有吸引力,很多明星都爭著要幹
    但其實還有比這更牛的,真正讓人佩服的是那些當了製片人的明星。製片人是個什麼東東?這麼說吧,導演只是指揮統籌拍攝過程的,而製片人則是整個這個片子的創造者。首先製片人根據市場需求或者自己的理想,想好拍個什麼類型的片子,然後找劇本、找投資方、找導演、找演員。這個是大塊。拍攝過程的各個細節也得你來操心統籌安排決策。就好比是一個大集團的總裁一樣。
  • 楊燕子擔任製片人 劇本已完成
    據悉,外媒記者已經證實,製片人楊燕子正試圖與馬雲展開國際合作,籌劃一部關於馬雲的傳記片。楊燕子曾經擔任《喜福會》《》《一夜驚喜》等影片製片人。從1985到1987年,楊燕子為各大電影公司及中國兩方擔任聯繫角色,代表環球、及MGM/UA主導第一批賣進中國市場的美國大片廠電影。